立日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晋国有命,始祸者死。

邯郸人因此衰败,范氏、中行氏因此败亡。

而这一切的启始,就从赵鞅开始。

赵鞅擅杀邯郸午,乃是祸乱的源头,按照晋国的法令,同样应该处死。

可韩氏韩不信、魏氏魏曼多向晋定公求情,赵鞅因此躲过一劫。

韩不信、魏曼多为什么愿意救援赵鞅,原因其实很简单,赵氏、赵鞅、智跞。

韩氏、魏氏与赵氏交好,但这并不是最主要的地方。

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不会因为厌恶而无故出手,也不会因为亲近就只身犯险。落井下石、锦上添花才是他们的常态。

而在范氏、中行氏败亡之后,智氏、韩氏、魏氏都是最后的赢家。

回望晋国的历史,狐氏的败亡,助长了赵氏的鼎盛;邲之役的失败、先氏的败亡、下宫之难,让范氏、郤氏、栾氏得以发展;而后郤氏被灭、厉公被弑、栾氏败亡,又让韩氏、魏氏崛起。

这一次范氏、中行氏的败亡,最大的赢家不是韩氏、魏氏,而是当时担任中军将,为晋国正卿的智跞,他所在的智氏。

不出意外的话,接下来的智氏将会掌控晋国数十年的朝政。

而智氏面对的是内乱不止的诸侯、衰微无力的公室和为数不多的卿族,就算是站在历史角度的旁观者也能感受到那种风雨欲来的紧迫感。

而在这种情况下,韩不信、魏曼多为什么要替赵鞅求情就清晰起来了。

赵氏拥有显赫的地位,虽然因为赵朔早早去世,以及下宫之难的波及,赵氏一度没落,可等到赵武重新执掌晋国朝政,又在赵成、赵鞅的经营之下,赵氏依旧是晋国举足轻重的力量。

而此时的智跞虽然贵为晋国正卿,但是幼年上位,让智跞不得不依靠他人,从一开始的中行吴,到后来的晋顷公。故而哪怕成为了晋国权力最大的那个人,智跞并不如他的前辈们那样强势。

反而是智跞的辅佐,中军佐赵鞅,选贤与能,致力于改革。

对于韩氏与魏氏来说,如果没有了赵鞅与赵氏,他们就需要直面智氏,而且是已经经历过动荡、蜕变的智跞。

从自身的角度来考虑,晋国有赵鞅,对于他们来说要远远好于没有赵鞅。

没有赵鞅,他们可能得到赵氏遗留下来的权势财富,但却要面对膨胀的智氏。

而有赵鞅的赵氏,则会成为智跞眼中最大的敌人,留给韩氏、魏氏足够的距离和机会。

而就在范氏、中行氏败亡的第二年,智跞的宠臣梁婴父因为讨厌赵鞅的家臣董安于,就对智跞说,不杀死安于,让他始终在赵氏那里主持政事,赵氏一定能够得到晋国。为什么不因为他先发动祸难而去讨伐赵氏。

智跞派人告诉赵鞅,表示,范氏、中行氏虽然确实发动了叛乱,但这都是安于挑起的恶,是安于共同作乱。晋国有命令,开始发动祸乱的人处死。范氏、中行氏已经伏罪了,谨此奉告。

赵鞅为此感到担心。

董安于便表示,我死了而晋国安定,赵氏安定,哪里用得着活下去人谁不死我死得晚了。

于是,董安于自缢而死。

赵鞅将董安于的尸体暴露在市,告诉智氏,您命令杀罪人安于,他已经伏罪了。谨此奉告。

智跞因此与赵鞅结盟,赵氏得以安定。

而后赵鞅将董安于陪祀在赵氏宗庙之内。

就这样,一场晋国的动乱结束了,可晋国内部的隐患依旧没有解除。

衰微无力的晋国公室,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诸侯与内部卿族,已经没有力量去改变这一切了。

而剩下的四大卿族依靠着旧有的军政制度,掌控着、并不断获得着晋国的权力。

他们在一次次的动荡中决出胜利者,就好像这春秋乱世一般。

军史穿越推荐阅读 More+
演员只是演员

演员只是演员

老徐牧羊
简介: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演员只是演员!PS:本文纯属跟书友探讨之作,周更..
军史 连载 1万字
隐世宇智波

隐世宇智波

不愿放弃的搬砖人
召唤流,不墨迹一个生活不如意的人无意中穿越到了火影世界?铁与血之歌?残酷的现实让他想继续逃避,不过他还有一个英灵殿或许可以帮助他,但是有时感觉不靠谱啊……召唤人物可以帮他撑起半边天,欢迎大家给出意见,一起丰富人物
军史 连载 72万字
不可言会有人听到

不可言会有人听到

焉与
江湖若海般浩渺,而人之一生犹如沧海一鳞,顷刻无影。
军史 连载 0万字
同时穿越:我的九十九个分身

同时穿越:我的九十九个分身

凄凄浊酒
一次穿越让袁罡的灵魂被分割成了九十九份,这些灵魂碎片去往不同的世界,拥有了各自的人生轨迹。起初袁罡感觉自己天赋平平,一辈子也就这样了,可直到有一天,他在睡梦中遇到了另一个自己。天赋、能力、知识,当这些可以共享时,每一位袁罡都是彼此的金手指。双城之战:不好意思各位,本人觉得这祖安教父舍我其谁,诺克萨斯而已,交给我的飞升者护卫队吧。中华小子:黑狐王又如何,祂挡得住我这三百年功力的一拳吗!刺客伍六七:不
军史 连载 13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