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田园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宁国安宁城外的一处工厂区这里,宁王在宁国左丞相刘养正的陪同下,带着一些宁国重要的大臣前来这里参观已经建造完成,即将投产的清河崔记纺织厂。

清河崔记纺织厂是大明前十的纺织龙头企业,规模庞大,设备先进、产能大,主要从事的是布匹纺织、成衣制造、鞋子制造和体育用品制造。

可以说是绝对是一个极其庞大的纺织企业,也算是大明纺织行业的代表企业之一,其背后的东家就是清河崔氏。

清河崔氏在历史上是非常有名的世家,在隋唐时期达到了鼎盛,后来在李唐皇室的不断打压之下,再加上科举制度的实行之后,清河崔氏就和其它的世家一样开始逐渐的没落。

但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在清河这里清河崔氏依然是豪门大族,依然是当地最为重要的大家族。

尤其是伴随着大明海外殖民地和藩国的发展,伴随着工业和资本主义的迅速崛起,在大明帝国内也是兴起了诸多大大小小的家族。

这其中最有名的当然是前内阁首辅刘晋所开创的辽国公刘氏家族,还有英国公张氏家族,中山王所开出来的定国公、成国公的徐氏家族等等。

这些家族不仅仅原先本身就是大明帝国的豪门贵胃,更重要的是这个资本主义时代和工业时代的先进、开创者,同时还是殖民时代的先驱和最大的受益者。

受益于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工业化的发展,这些大家族完成了华丽的转变,又原先的封建豪门贵族逐渐的发展成为了新兴大资本家、殖民主义者、工业家等等。

不仅仅在大明帝国内部拥有着极其庞大的影响力,而且在海外的诸多藩国、殖民地,甚至于是全球各地区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很多的殖民地甚至于都是这些大家族一手建立起来的,像南非殖民地就是大明的武将勋贵集团们建立起来的,现在已经是仅次于大明帝国的庞大殖民地,不仅仅疆土辽阔,而且工业发达,科技和军事实力都非常强大。

有这些大家族们带头,大明内部有实力的大家族、士绅豪门等等也都纷纷效彷,办实业、海外殖民等等。

在这样的潮流与趋势之下,清河崔氏也是逐渐的再次焕发生机,重新凝聚在一起,团结起来,不仅仅创办了清河崔记纺织厂这个庞大的工厂,并且还在海外建立了一个独属于清河崔氏的殖民地。

尽管来说比起大明帝国的那些豪门来依然还有着巨大的差距,但却也是让清河崔氏重新焕发生机。

此时此刻,清河崔记纺织厂崔镜也是带着工厂的主要负责人在陪同宁王、刘养正等人。

“不错,不错!”

“真不愧是清河崔氏,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五姓七望大家族、大世家,这办起来的工厂就是不一样,大气恢宏!”

宁王看着眼前的纺织厂,这个纺织厂的规模非常大,占地足足有几千亩,是一个超大型的纺织厂,厂房非常多,可以容纳超过十万名工人在里面工作。

这是宁国有史以来最大的纺织工厂,以前的纺织工厂和这个工厂相比,简直就是小儿科,不足为道。

宁王辛辛苦苦的在海外建立了宁国,一直以来也是在苦心经营这个庞大的国家。

以前的时候,宁王总觉得当皇帝其实是很简单的事情,但是自从自己建立这个宁国之后,他才知道,想要管理好一个国家并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尤其是管理像宁国这样的一个庞大国家,那更是需要花费无数的精力、耗尽自己的智慧,需要大量的人才。

宁国占据着天竺大陆将近三分之一的土地,同时在东非这边又有一片庞大的国土,整个国土面积超过500万平方千米。

并且宁国还有着极其庞大的人口,根据宁国最新的人口统计,整个宁国拥有的人口总数已经突破了1亿大关,这是一个极其庞大的数字。

这其中有超过1000汉人,占到了宁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左右。

能够有如此多的汉人,这主要还是因为宁国一直以来都坚持优惠的移民政策,不断的从大明帝国吸引移民到宁国来。

想当初跟随宁王出来的人仅仅只有2万人而已,这还是宁王想尽办法才从江西那边忽悠过来的2万人。

这些年来,宁国一直都在鼓励吸引大明人移民到宁国,给地、给优惠政策又给免费的发放奴隶、女人等等。

甚至于为了吸引人才到宁国,凡是在大明帝国这边拥有功名在身的人到宁国的话,直接就可以去宁国这边做官,视同宁国科举的进士出身。

并且连大明帝国新学高校毕业的学生都可以获得同等的待遇,也同样享受进士的待遇和出身,直接就可以在宁国这边做官。

这样的政策也是为宁国吸引了大量的汉人移民和一些在大明郁郁不得志的才子来到宁国这边发展。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大明本土这边的人口增长速度非常快速,第一次人口普查的时候,大明帝国的人口才仅仅只有1.5亿人口,但是到了现在,大明帝国的人口总数已经突破5亿了。

短短三十多年的时间,大明帝国的人口几乎是翻倍的增长了。

这也导致了大量的大明人选择移民去海外获得更好的发展,选择去海外的藩国和殖民地,哪里也是可以过上不错的小日子。

在所有的海外殖民地和藩国当做,最受大明人喜欢的便是宁国、南非和西洋联合商行殖民地这三个地方。

故而宁国的人口也是增长非常快速,尤其是汉人的增长非常快速。

宁王尤其重视这一点,因为他清楚的知道,宁国的发展基础和根基是汉人,只有汉人的数量越来越多,比例越来越大了,宁国才可以真正的稳固下来,否则就靠几万人想要统治几千万人,那太难、太难了,也太危险了。

所以宁王出台了诸多的鼓励汉人生育和移民的政策,其甚至于为了扩大汉人的数量,直接给汉人移民发放了大量的女奴隶,要求他们必须生育足够多的子女。

这也是宁国汉人增长极其快速的重要原因,因为汉人占据的资源足够多,享受最好的政策和待遇。

为了提高宁国汉人的人口,吸引大明人移民过来,宁王是花费了大量的心思的。

人口这仅仅只是治理一个国家所需要面对的一个小的方面,但即便是这样的一个小方面也是让宁王伤透了脑筋。

让他明白,治理一个国家绝对不是什么容易的事情。

人口还可以通过鼓励生育和移民来提高,但宁国想要发展起来,那就真的不是容易的事情。

比如宁国想要发展起来,这就需要钱,可是天竺大陆也好、东非这边的大陆也好,原先的经济都是以农业为主,东非这边甚至于还是原始的部落经济。

在这样的地方想要发展起来,太难了,宁国一度面临着严重的经济问题,手中没有钱去建设和发展宁国。

后来宁王找到了奴隶买卖这个来钱的路子,这才逐渐的改善了宁国的经济,让宁王手中有钱去建设自己的国家。

但是和大明帝国相比依然有着巨大的差距,大明帝国的铁路、公路到处都是,然而宁国现在才刚刚开始动工修建第一条铁路。

宁王靠奴隶买卖赚的那点钱在这方面来说,根本就是毛毛雨,完全不够花的。

宁王以及自己的大臣们思索了许久,最终才研究出来,大明帝国之所以能够迅勐的发展起来,完全是依靠工业。

如果不是工业的迅勐发展,大明帝国和以前其实根本就不会有什么区别。

因为工业的迅勐发展,让大明帝国的国力空前强大,发展速度超乎想象。

所以宁王这边也是将目光投向了工业领域,想要促进自己宁国的工业发展。

然而这条道路,同样非常的艰难。

宁国这边根本就不具备工业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基础设施差,交通不便,又没有足够的产业工人和新式教育出来的合格人才。

都市言情推荐阅读 More+
穿越七零之我也想当外挂狗

穿越七零之我也想当外挂狗

点绘
李阳获得了限时穿越惊吓大礼包,这礼包简直就是皇帝的新包,一点有用的都没有啊!李阳能有什么办法呢,没有外挂也得苟活着啊!决定自力更生的他,去山上转悠一圈,不料抽中了穿越男女主标配盲盒大野猪!李阳夺命狂奔!眼看就要成为第一个被野猪拱死的穿越人士!胸前的木牌突然绿光大盛,从牌子中伸出来一只漆黑的爪子,一爪子拍碎了野猪的脑袋!李阳惊喜的抚摸木牌,难道这就是我虽迟但到的金手指吗?木牌上随即出现了四个冒着幽幽
都市 连载 97万字
萌系盛宠:俏皮小王妃

萌系盛宠:俏皮小王妃

辰晓
她勇敢的踢开了他的门,看到他此时正常床上,怀里还了楼着一个妖艳的小妾她气势汹汹吼着他:东方烨本小姐看上你了,你只能是我的,限你3秒内让她立刻消失他玩味的看着她:那好,她离开。你来。。。辰晓书友群O(∩_∩)O130197678
都市 连载 61万字
我乃花界太子

我乃花界太子

娅卿
九州八荒大地之上,被神界划分出六界,目的是为了看护封印大荒内的魔懿神尊。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界开始心生不满,欲望逐渐膨胀,引起了暗地里的争斗。花界太子锦瑄在外界眼中是一个骁勇善战、杀伐果决、手段极端、暴躁如雷之人,人人不待之。还说她为了权力和荣华富贵做出大逆不道之事,弑父。锦瑄为了打败花尊出门拜师学艺,可是没想到出了一点小意外,拜错师……,既然错了就将错就错。再往后的相处里,两人日久生情,互生情愫。
都市 连载 55万字
老公是万古神王

老公是万古神王

月揽星空
考古学家言兮意外穿越修真界,竟被当成献祭给“万古神王”凌渊的替嫁新娘。大婚当日,她以现代智谋破杀局,却窥见凌渊眸中与自己一模一样的怀表倒影——原来这场穿越,是神王横跨三千界的生死局。她执剑与他共踏九重天劫,他却为她碎神格、逆轮回;她以凡躯融弑神枪,他化三千分身守她一缕残魂。而寒霖堕魔时那句“你终究不是她”,雪莲引爆冰魄锁时的凄笑,皆成血色苍生劫……
都市 完结 113万字
豪门战狂

豪门战狂

封颜DDD
林封离开战场,回归都市,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充满恨意,为了完成母亲的遗愿,他来到sh市,寻找他的未婚妻,不过他注定有不平凡的一生,命中注定,他要经历什么呢?
都市 完结 44万字
别猜了,你们都是我的卧底

别猜了,你们都是我的卧底

翊月影
++++萧诚穿越了,出现在1941年的苏州街头!成为中统潜伏在汪伪特工站祥符寺巷90号的特工!一本传说中的死亡笔记就在触手可及的地方!华东派遣军司令部:松本大将究竟是谁杀的?海军大本营:这么重要的战略情报,是怎么泄露的?特高课课长:千万不能让对方知道自己在调查!梅机关机关长:这90号顾问,怎么谁都不想去当?大阪师团:拿了钱不办事,得切腹谢罪才行!中统上海站站长:萧副站长策反敌人的能力,强得令人发指
都市 完结 164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