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字微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九十章:上代国王

郑成功微微一顿,又道:“我等身上背着一个大明将官的身份在,那做事总是能够干系到大明朝廷身上去的。若是我等与荷兰人开战收复了台湾,这便是一处大功。以此报功于上,朝廷如何发落,便可以看出这位太子爷真正心中所想了。”

“七八分理了。但还差了一处……”郑芝龙背着手,看着东边大海,道:“台湾不是王化之地,在大陆上的****上国历代皇帝都不看重海外,所以太晚也算不得治权所在。一个前朝的澎湖巡检司更是只是个县乡机构。故而,只要咱们占了台湾,往后也可以不必死死盯着大明国内了。狡兔必有三窟,占台湾这事是应该做。只不过为父是没力气去做了。这未来的天下是你们年轻人的天下,朱慈烺能做出一番中兴大明的功业,我的孩儿亦是有那资格去做这般大事。”

说到这里,郑芝龙盯着郑成功的眼睛,轻声道:“相信在台湾的荷兰人也一定挡不住我儿!”

显然,郑芝龙并没有自己下定决心将力量都转移到台湾上去。毕竟,荷兰人在海上之强大他是深有感触的,与荷兰人掀翻脸未免会让自己的财源受到大大的波动。而且,他虽然不希望归顺朱慈烺,却不代表他打算离开明国国内。没有这么一个超级大市场与贸易地如何维系海上霸主的力量?

听完郑芝龙前头的话,郑成功脸上露出了微微一点失望的神情,但此刻听着郑芝龙殷切期许,他又顿时开心了起来:“父亲大人放心,那便我去做好了!孩儿定为父亲大人打出一片新天地!”

……

郑成功走后,郑芝龙脸上和蔼可亲的笑容缓缓收了起来。左右踱着步子,最终还是思绪落到了而今局势里。

荷兰人强大,郑成功亦是年幼。这便意味着成果遥远。太晚的事情只能算得上一个长远的布局。哪怕这个布局在如何英明果断却也解决不来当下的问题。

“朝堂……”

“太子……”

“建州……”

郑芝龙看着一副海图,忽然将指头划到了平壤上。

“没记错的话。朝鲜人亲清派的金自点是郑彩打过交道的。至于平壤,亦是在丁卯胡乱时被清军占据,眼下依旧是清人的势力范围。不管如何……先去看看,先看看……”这般想着,郑芝龙喃喃自语了起来:“只是先看看。毕竟老了,若是没那般严重,还是不打为好。”

郑芝虎一直沉默不语,此刻见了。不由道:“大哥,莫要多想了。不如让四弟鸿逵去一趟南京罢,先探探风声。再让彩侄看看殿下在南京如何景象?”

郑芝龙道:“也是。芝虎想的是,趁着殿下还没出海,先让鸿逵在南京看看。他考了武举人,也算是朝堂里面的一份子了,找些关系问问……也跟着买他一艘飞剪船!既然这飞剪船能卖给松江徐家这种私商,那又为何卖不得我们?大不了,多出一倍的价格!这也是试探啊!”

……

哗啦啦……

海浪声拍打在礁石上,声音清脆。

朱慈烺背着手。走到了济州岛的一处海边荒地上,看着一个隆起的小土包,不由失笑道:“这就是光海君李珲的坟墓?倒也真是够寒酸的。”

没有陵园。没有守兵,也没有壮观的屋舍,这就是曾经朝鲜国王李珲身死的地方了。

他的身边,隔着不远处的地方,几个身形矮小一张大饼脸的男子不住地解释道:“****上使容禀,我等本欲将光海君葬到杨州赤城洞松陵里,只是钱粮缺少,海船太少,以至于久久未能成行……实在是……实在是……”

朱慈烺扫了一眼这几个叽里咕噜的朝鲜人。微微有些不耐。

他对这个光海君的情况倒是有些了解,但正因为了解。所以才绝对不愿意为他出头。

尽管这一位也算得上有些能耐的一代国王了。

1575年,恭嫔金氏诞下光海君。是为朝鲜李昖的庶二子。李珲出生两年后生母金氏辞世,光海君与其大2岁的同母兄长临海君由嫡母懿仁王后抚养长大。由于懿仁王后不育,直到她在1600年过世前,宣祖没有任何嫡子。所以李珲也算得上儒家观念中继承权最正统的王子,被大臣们一再上书请求宣祖册立世子,只不过李昖却迟迟没有应许。直到壬辰倭乱爆发,丰臣秀吉领兵由釜山登陆大规模侵略朝鲜,来自大臣和各地儒生的奏折层出叠现,纷纷要求即刻立储,稳固国本,李昖在压迫下终于同意册封光海君为世子。

万历二十年,壬辰倭乱爆发,临海君李珒被俘,当时朝鲜国王李珲仓皇出奔平壤,命令十七岁的李珲摄国事。李珲收集流散的军队和义兵,号召通国勤王,以图恢复。李珲的这个举措振奋了朝鲜民心军心,对全国团结一致打击倭寇很有作用。万历二十一年,日本撤出汉城,退守釜山,并将虏获的临海君和顺和君两位王子送还,倭乱暂时告一段落。李珲也渐渐巩固了地位,万历三十六年,李珲病逝,世子光海君嗣位,也就是眼下的朝鲜前任国王。

只不过,继任朝鲜国王后李珲却算不得合格。李珲即位后,按照朝鲜仁祖后史书的说法,是“昏乱日甚,幽废母后,屠兄杀弟”。其后七庶狱事、废黜大妃等等都可以说黑历史满满。

其任下,国内矛盾日益突出,政治上上升渠道被关闭使得朝内*,经济上因为逃税越来越多使得财政不断匮乏。

最让朱慈烺知晓后恼火的当然就是对外关系了。1618年夏季,朝鲜收到3封来自辽东指挥使丘坦和广宁指挥使汪可受的信函,要求朝鲜出兵支援。大多数官员提议立刻出兵,光海君则表示反对,直到大明皇帝降诏书,朝鲜才勉强出兵。其后的战争之中,光海君李晖也是十分不看好明朝,出工不出力,阳奉阴违。

“行了,殿下正在静思,诸位都走吧。”这时,倪元璐开腔赶走了这几人。他明白了朱慈烺的胸中所想。

【正版是起点中文网,搜索几字微言、大明最后一个太子都可支持正版。更恳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几字微言。刚刚发了朱慈烺、崇祯皇帝、周皇后等人的画像照片,还有飞剪船的实物图片,爱心读者给朱慈烺的画像,玄武湖的配图,柳如是、钱谦益张溥的人物图像,以及还有很多和殿下以及这个故事相关的有趣内容~赶快来微信公众号关注我吧!】(未完待续。)

ps:感谢~g56?投了?1?票红色赞美诗?投了?2?票书友nvlyumqxry3a088?投了?2?票不灭の光冥?投了?1?票雪的狂战士?投了?1?票感谢~会稽山人007?打赏了?10?起点币旧梦虐心???打赏了?100?起点币会稽山人007?打赏了?10?起点币

军史穿越推荐阅读 More+
我素猫奴

我素猫奴

浅小蓝
美好的暑假要开始了,迈向梦想的第一步。喵呜~小咪乖,别碰我画稿。……来,小咪。伸爪,吐舌头,汪一个。喂,师兄。小咪是素只小猫咪,不是狗。……为什么我的身边全..
军史 连载 6万字
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

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

龙台家和
本书以幽默白话的方式讲述了汉朝的兴衰,大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分为西汉与东汉两个时期,享国四百零七年,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政治:汉朝初期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时推行推恩令、刺史制度等,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势力。完善官僚体系,设立察举制选拔人才,让众多贤能之士得以进入仕途。经济:农业技术显着进步,如牛耕普及、水利设施兴建,保障了粮食产量。手工业蓬勃发展,丝织业
军史 完结 201万字
少年歌行

少年歌行

周木楠
一个喜着红衣的热血少年,一个破败酒家的抠门老板,一个江湖豪门的首席弟子,看似毫不相关的三个人在一个雪夜相遇了。怀着各自的目的,他们一同护送着一座黄金打造的棺材..
军史 连载 107万字
穿越之萌妻多娇

穿越之萌妻多娇

且醉离殇
音乐才女一场暴乱穿越到了几千年前的战国时期,一脸懵逼地便成了卫国相府的大小姐。什么?这妖孽公子就是传说中的商鞅?好歹学过历史,那注定的悲惨结局又该怎么破?且看..
军史 连载 3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