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有扶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建文三年三月初七,德州。

带着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直扑德州的盛庸在花了两个月后,终于是将德州全境收复了,但还没来得及高兴太久,朝廷送来的一份旨意就让他陷入了深深的迷茫。

德州城外的大营里,他拿着这份明旨,一头雾水,看向了自己左右的将领们:“陛下...是什么意思”

明旨的最后一句,是当初朱允炆送耿炳文出金陵说出的那句话:望将军勉励...勿使朕担上杀叔之名。

如今南军中的将领,大部分是盛庸在这半年内提拔起来的,毕竟他自己算半个泥腿子,就得打造自己的班底,打仗可不是闹着玩的,到时候指挥不转就搞笑了,一个主帅有必要在军中培养亲信,更何况盛庸觉得这些从济南之战后就一路跟着自己的将领打起仗来并不比之前的朝廷将领差。

但这么一来,就产生了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这帮人的政治悟性都好不到哪儿去。

想当初耿炳文和李景隆听到朱允炆的这句话,都瞬间心领神会,知道陛下是既想当婊纸又想立牌坊,既想送朱棣归西,又不想这份杀叔的罪名落到自己头上,所以就小小地暗示了一下,希望耿炳文和李景隆加把力,别整什么生擒朱棣送到金陵问罪的戏码,到时候杀不好杀放不好放,还是让朱老四在战场上就一命归西的好。

可这事儿盛庸不懂啊,他要是有耿炳文那种老油条的悟性,或者李景隆多年在金陵打磨出来的嗅觉,也不至于当初在李景隆手下连独领一军的活都捞不到,这么个没背景没资历的泥腿子一跃成了南军主帅,他哪儿懂和朱允炆眉来眼去这半年来他连金陵都没时间回。

而且眼下正是大战前夕...要知道朱棣这次可是带着全部家当南下了,仅仅几个月的时间,又给他凑出了十余万大军,而且眼下已经过了白沟河,正在朝德州挺进,要不是朱棣咄咄逼人,盛庸也不用心急火燎地想要在对阵之前先收复德州,好和真定的吴杰郭英形成掎角之势阻挡朱棣南下了。

以如今形势,一场大战在所难免,朝廷偏偏这时候传了份旨意过来,还是要布告天下的明旨,说没点特殊含意盛庸是不信的,但问题就是...陛下到底想要他做什么

这旨意上除了老话重谈,把本是反贼却自称靖难的朱棣数落了一遍,唯一让盛庸琢磨不透的就是这最后一句话,但沙场对垒,哪儿有不伤敌军主帅的道理陛下不想背上杀叔之名,可对面的朱棣蹦跶得这么欢,又必须与之决战...

大帐里一片死寂,跟着盛庸从底层爬起来的十几个将领都一脸茫然,最终还是一个平日机灵些的偏将出声打破了沉默:“大将军,陛下是不是...想要咱们生擒燕王”

话音刚落,立刻有人站出来反驳:“你疯了燕王冲上来给你抓这是两军对垒!乱军之中,刀箭无眼,谁能保证生擒”

“可这旨意这般明白...该不会是陛下生了怜悯之心吧”

“说到底还是叔侄...”

“那之前战事怎么没见陛下下旨要生擒燕王”

“怕是陛下也觉得燕王穷途末路了此番若是能大败燕王,他还有什么机会”

“也是...”

一时间众将议论纷纷,但口风都偏向于陛下心软了,不然何必在此时传下这么一道旨意来

天可怜见,当初朱元璋选定朱允炆继承大统,就是看中他至仁至孝的性子,虽然老朱可能选择性忘了人长大是会变的道理,但朱允炆自己清楚,为了维持这个人设,有些事是必须做的。

这可不一道明旨发下来,昭告天下,虽然你朱老四造反是不对的,但朕是很念亲情的,就算你造了反,朕也不忍心让你当场身死,所以下了这么道旨意让前线大军饶你一命...什么前线将士一个没注意把朱棣砍死了那就太可惜了,朕本来只打算给盛庸一个国公的,那就封个侯爵以示惩戒吧。

开玩笑吗!大明自开国起国公爵就没再封过了,盛庸就算弄死了朱棣,也够不到那位置,有个侯爷就偷着乐吧,还以示惩戒

这就是朱允炆的想法,反正自己的人设要做好,锅就由你盛庸背,反正该给你的少不了你,到时候替朕挨些骂朕也念着你的好。

但这一切盛庸想不明白啊,不仅是他想不明白,他手底下那些泥腿子将领也是一个德性,朱允炆这旨意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们哪里想得到那一层去

迟疑许久,盛庸虽然还是想不通陛下为什么要做这等脱裤子放屁的事情,但旨意就是旨意,照做就行了,他放下诏书,皱着眉头开口:“传...令,全军将士,之后若遇燕王朱棣,只可生擒,不可...刀斧加之于身。”

“将军!”

“大帅!”

几个将领一听盛庸要下这等荒唐军令,不由纷纷大惊失色,但见盛庸态度坚决,他们也只能咬牙认下,回营传递军令去了。

过不多时,这道荒唐的军令,就此在南军士卒中传开...

……

“嘿,你听说了没,大帅下令,说是不能动燕王一根毫毛呢。”

“你才知道这可是皇上的旨意!俺就说嘛,毕竟是叔侄两,哪儿能真的要死去活来的指不定这仗打着打着就成认亲了。”

“不成吧,之前可是死了那么多人...”

“死人算什么,你想啊,燕逆...呸,燕王爷毕竟是皇上的亲叔叔,哪天要是请了降,还不是要回去当王爷俺们这些当小兵的,得罪了王爷那不是死路一条你呀,学聪明点,别总是想着要立功,这功劳也得有命享受才行。”

“倒也是...”

寒冷的夜风下,两个挤在军帐内的士卒正小声议论着今天传下来的那道军令,而这种议论,正在南军大营的每个角落上演着。

这个时代的价值观决定了士卒们都对皇帝陛下的这道旨意非常理解,毕竟是叔侄两,现在虽然刀兵相见,属于敌我矛盾,但万一哪天两人决定不打了,来一场认亲大会,再来个和解,转化为人民内部矛盾,那可就大大的不妙了。

那时候朱棣没准还能继续当王爷,闲来无事的时候回忆起当年起兵靖难,想起某年某月某日,某某人在某场战役中砍了自己一刀或者射了一箭,虽然那时朱棣可能仕途上并不得意,但要整个把小兵还是很容易的。

这还是朱棣生还的情况,要是朱棣在战场上死了,那就更糟糕了,这在之前或许会是天大的功劳,但如今陛下下了这么道旨意,摆明了是对自己亲叔叔起了怜悯之心,这要是哪个不开眼的士卒在战场上一刀把朱棣做了,别说捞不着功劳,事后指不定还要被陛下砍了脑袋,毕竟再大的功劳抵得过人家的亲情

仅仅只是一天,这道军令就在军营之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不知道多少原本磨刀霍霍准备立功的士卒顿时成了霜打的茄子,打定主意战场见着朱棣的帅旗都要离远点。

这就是这道旨意能引发的后果,也是朱允炆的愚蠢之处,他没有考虑下面的人能不能理解自己的意思,更没有考虑这份旨意可能带来的影响,要知道这道指令最厉害的地方并不在于所谓不得伤害朱棣本身,而是无数的南军将领和士卒在这道旨意中看到了皇帝陛下和燕王和解的可能性。

想象一下,原本的敌人将来有一天甚至可能成为自己的主人,谁还敢下得去手所以动手杀朱棣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实在是没有人愿意去做的。

如果耿炳文和李景隆在这里看到这一幕,怕是真的要被盛庸给笑死。

然而这也是一个底层爬上来的将领的悲哀之处,他在金陵没有亲近的文官能替他邀功,更没有将门子弟那遍布军中的关系,徐辉祖往大营一站大明一二代将领都要看他脸色,李景隆那样的草包在朝堂上也有人为他摇旗呐喊,可自己呢如果不是和铁铉一起守下了济南,自己有什么资格站在这里和朱棣指挥两支大军决战一场

此时的盛庸还不知道,在一切尘埃落定后,后世的《明史,盛庸传》第一句话就是:盛庸,不知何许人。

多么滑稽!多么可笑!

朝中无人就是这样的,出了事没人保,立了功没人捧,现在的金陵城里百姓们或许当他是名将,当他是大明的希望,但朝中百官,有哪个是真正把他当成中流砥柱的呢他输了就会是千古罪人,他赢了,也没人会觉得是他拯救了大明。

所以明不明白那道旨意又有什么意义他盛庸这半年来天天如履薄冰,所以与其揣测陛下的意图,不如按着旨意照办,然后好好想想该怎么打眼前这场仗。

盛庸方正的脸上写满了悲哀,他或许不是一个铁铉那样的聪明人,但他至少明白一件事情。

他没有即将对阵朱棣还胡思乱想的资格,他没办法保证自己能赢,但起码要保证自己...

不会犯错。

军史穿越推荐阅读 More+
魔兽之王

魔兽之王

绝影
《魔兽之王》是绝影精心创作的历史小说,恋上你看书网实时更新魔兽之王最新章节并且提供无弹窗阅读,书友所发表的魔兽之王评论,并不代表恋上你看书网赞同或者支持魔兽之王读者的观点。
军史 连载 18万字
重生之完美被打脸

重生之完美被打脸

说梦话的人
诸位,在我装逼被打脸的时候你们还只是一滴液体。什么,你喜欢我?不好意思,我只追求我们的校花,别问我为什么,因为我喜欢被屌丝打脸身披班尼路,肩扛五道杠。..
军史 连载 1万字
谍战,谁教你这么潜伏的?

谍战,谁教你这么潜伏的?

浊酒醉余生
是的,我是一名潜伏敌后的特务那个贪生怕死贪财好色只会蝇营狗苟的狗汉奸是我那个成为日寇谍情新星为日寇清理蛀虫的鬼见愁也是我那个在满洲和华北兴风作浪让日寇无比头疼的军统老酒还是我你以为这就是全部的我?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没有人知道真正的我是谁他们所知道的或许只是我众多身份中的一个我是间谍,亦是深渊当你开始凝视深渊的时候我也会在深渊凝视着你...
军史 连载 179万字
我以手机坑天庭

我以手机坑天庭

李老攻
杨昊本是一介凡人。阴差阳错之下,捡到了来自天庭的蟠桃牌微信手机。从此,整个天庭,被他搞到天翻地覆。太白金星被他坑惨,雷震子听他号令,土地公做他小弟,二郎神跟他..
军史 连载 42万字
三界好公仆

三界好公仆

夹袄
月老醉酒后误捆了黑白无常,于乐就跑趟地府,把这对好基友解开。二郎神家的哮天犬爱上了嫦娥家的玉兔,于乐就飞赴广寒宫提亲。孙悟空喝了子母河的水,终究还是怀孕了……..
军史 连载 127万字
仙魁至尊

仙魁至尊

阳动我心
我要这天,只尊我一人成仙。我要这地,再也埋不了我意。自我之前,天地无仙。自我之后,纵使有仙,亦算不得仙!
军史 连载 6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