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世间若有君子,海内唯独建安
小火烧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敬民笑道;“厨师回老家春耕了,他们都夸我做饭好吃,让我代几天。” “那谁刷碗呀”李建安问。 李敬民乐呵呵的;“没多少碗,我一块就刷了。我是总理的长子,当然要多干活。” 李建安无奈;“行啊,只要你能吃饱饭,不打架就行啊。” 李敬民脸色为难;“爹,我想要十两银子。” 李建安奇怪;“你要那么多钱干什么” 李敬民道;“同学们要春游,让我准备一些食材。他们都说要吃烤羊肉。” 李建安道;“你们班多少人啊吃多少肉啊” “我们班二十六人,要吃二十斤肉。”李敬民道。 “二十斤肉一两银子就够了,剩下九两干什么”李建安道。 李敬民道;“同学赵青松父亲去世了,他要退学,我和他是好朋友,我要帮他交学费。” “跟你娘说了吗”李建安问。 李敬民有些委屈;“说了,娘不给我,说赵青松骗我。” 李建安道;“那你觉得呢” 李敬民道;“不可能,赵青松不会骗我的。” 李建安摘下名牌,递给李敬民;“你去账房领十两银子,你娘要问,就说我给的。” 李敬民高兴了,接过名牌,高高兴兴去了。 三天后,《京师日报》头版刊发了《李总理决定不再参选》 这篇文章如同晴天霹雳,深夜惊雷,轰动京师! 李建安为什么不参选 有什么隐情 有什么内幕 李府目前络绎不绝,前来打探消息的人把大门都堵了。 李建安只好在各大报刊发表文章,说明情况。他特意提到北洋公司,为将来发行股票造势。 许多人来到李府和公署,向李建安请愿,希望他再次参选。 李建安好言谢绝,尽量少露面。 李建安退选的消息,如同地震一般,在华夏大地震荡开来。 各省各地都惊了,许多人担心没有李建安,大明会出现混乱。 各省督抚纷纷寄来私信,请求李建安参选。 李建安无奈,回寄私信的同时,又在北方各大报刊连续发表署名文章,安抚人心。 四月初一,《江南时报》发表了阮大铖的文章《千秋至圣!再论李建安主动下野》 接着《金陵时报》发表了《前无古人,李青蓝勇于放权》 然后是《长江月刊》出了特辑 《彪炳青史,还政与民第一人》 《人间楷模;从青蓝到总理》 《世间若有君子,海内唯独建安》 《李氏春秋》《李氏机械》《靖海军风云二十年》 《后李建安时代的大明》 一连几篇文章发出来,在整个大明产生巨大影响。李建安之名更是家喻户晓,老少皆知。 吴三桂听说李建安不再竞选,有些忧心忡忡。他害怕以后自己受到朝廷排挤,于是想给自己正名。 四月初的时候,吴三桂就派人去外兴安岭,把火炮军械运回来,并与岭外各部会盟。 外兴安岭各部落对吴三桂是充满感激的,于是吴三桂让弟弟吴三辅来京,在京畿各大报纸发表几篇文章。 《收复北原,吴三桂功不可没》 《雅库特各部联名倡议书》 《北疆屏障,辽西王吴三桂的忠义春秋》 《当今世界六大强国》 几篇文章中,只有《当今世界六大强国》引发一定反响。 文章将世界六大强国做了对比,荷兰、英格兰、西班牙、法兰西、俄罗斯和大明。 荷兰、英国是海洋和商业强国。 法国、西班牙不仅是海洋和商业强国,还是海外领地强国。 只有大明和俄罗斯,是陆地强国。 两个陆地强国比邻,他们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大明朝幸亏有吴三桂和辽西军,否则必然面对俄罗斯的入侵。 吴三桂打跑罗刹鬼,控制北原,对大明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北原的面积比大明中原还大,这让大明的国土面积翻了一倍! 原本在世界范围,大明只能算中等国家,有了关外和北原,大明 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国,仅次于俄罗斯。 吴三桂不仅给自己脸上贴金,还专门在沈阳资助报刊,吹嘘东北发展,希望吸引关内移民,增加税收。 京城这边,才五月初开始,选举拉票陡然加剧。 李建安没有参选,那变数就多了。 有意竞争总理宝座的有陈洪范、徐文爵、刁世贵、黄宗羲、郑弘太等等共十几位。 陈洪范四处游走,为自己拉票。他打出的口号是李建安的亲密战友,带领李建安走向成功的男人。 六月初,选举开始,先是国士大会,然后是国公大会,最后选举内阁。 黄宗羲以微弱优势,力压陈洪范成为第三任内阁总理。 陈洪范当选副总理。 内阁各部中,有司法部刁世贵、吏部顾炎武等中年才俊,还有司徒豹、唐通等前朝老臣。 胡大山以微弱优势当选国防部长,算是走到了人生的高光时刻。 大选的事情尘埃落定,李建安与黄宗羲顺利交接。 陈洪范为了竞选副总理,前期花了不少“经费”,他想风风光光大办一场,通过收礼尽快“回血” 陈洪范找来道士一算,六月十六是好日子。于是他广发请柬,想要大摆宴席。 李建安没有参与选举,一直在筹备北洋的事情。 他与沈志祥分头行动。沈志祥先回去领船,定在六月十八在天津码头汇合。 李建安这边,二十五台蒸汽机已经装船,准备先通过运河去天津,在码头换海船,然后沿海岸线南下,入长江到南京。 北洋要成立,股票要在南京发,船也在南京,所以李建安要亲自前往南京。 李建安的妾室灵儿祖籍南京,多年来一直想去南方寻亲,可惜一直未能成行。 李建安这次南下,带着灵儿一块去。 这天李建安正在整理文件,忽然接到陈洪范的请柬。 李建安一眼就看出陈洪范的鬼心思。 如今许多人都在打探北洋的事情,很多人想见李建安见不到。 如果李建安答应陈洪范的宴会,那么得到消息的人,必然会把陈洪范的大门挤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