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志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木洁回忆录

>

> 一、母亲

> 在木洁的记忆中,母亲陶子的印象是一身白。打从木洁开始记事起,母亲陶子便是白衣白帽,很清洁的那种。

> 即使是不上班,母亲陶子的便服也以白色居多,刚与父亲木林森相反,老木则喜一身黑。

> 母亲说话永远是慢斯条理的,因此病人都喜欢到陶医师的科室诊治,即使是应该到别的科室看的,也先来咨询陶医师才放心而去。因此,母亲的科室常常是人满为患,到下班时间也没散。

> 小时候的木洁很恨这些病人,他们占去了母亲太多的时间,她只好一个人呆着。等到长大了,木洁也成为一名医生时,才明白了母亲的苦心。

> 木洁学医大的缘于父母亲是医生,显然母亲的影响更大。母亲陶子说过,医生不仅要诊治病人生理的疾病,更要善于诊治病人心理的毛病。更多的病人是心理的不适导致了生理上的小病小痛酿成大病。这也许是心理医生的作用吧。

> 母亲陶子死那天,刚好是木洁高考结束填完志愿之时。

> 木洁记得母亲下乡那天,正是她出门高考第一天。天知道,本来考了个好成绩的木洁,想把好消息告诉母亲,可是母亲已被可恨的传染病夺去了生命。

> 木洁更恨的是自己的志愿全填了学医的,后悔也来不及了。

> 不久,木洁被母亲的母校省医学院录取了,木洁想起母亲的死,不想去,老木劝了又劝,木洁才勉强去了。

> 二、父亲

> 木洁与父亲老木似乎一生都在作对。其实双方都很爱对方。

> 小时候,老木不许木洁出去玩,而木洁却经常找机会逃,结果不知吃了多少顿打骂!其实,木洁并不恨父亲。

> 母亲的死使父亲顿时老了十岁!长大了的木洁劝父亲再找一个,老木摇了摇头,说了一句话:我的心里只有你母亲一个人!

> 老木想举报邹曲星院长前,与同在医院工作的木洁商量,木洁劝父亲不要淌这混水,父亲不听,结果反而得不到好报。

> 老木提前退休后,木洁取出全部积蓄支持老木开了私人诊所。

> 木洁对老木后来找的老女人也很不满,太小气,幸好很快又走人了。

> 木洁最不满的是老木把钱大把大把地捐了出去。但老木最后把自己全部财产都给了木洁,并作了现场公证,木洁被震撼了,才知道父亲已把母亲升华到了爱世上需要帮助的人了。

> 三、丈夫

> 人的多面性,在木洁丈夫邹雨桐身上显得更为突出。

> 在别人眼中,邹雨桐是一个好医生、好丈夫,邹雨桐是内科第一把刀,叔父邹曲星是医院院长,老木退休后,邹雨桐成了副院长。妻子木洁也不错,人长得象她母亲陶子一样漂亮,医术也好,态度也不错。

> 木洁最不满邹雨桐老往家里搬大型的什么人体艺术画册,一个人偷偷看,但木洁不敢扔,这样邹雨桐会骂她不懂艺术。

> 木洁很爱丈夫。但也对邹雨桐的“恶习”痛恨不已。邹雨桐的这些“恶习”其实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 据说还喜欢与漂亮女病人聊天,病人漂亮,他动手术也漂亮了,病人一般,手术也一般。不过病人丑,他就把手术推给手下干。这已是医院公开的秘密了。

> 后来,木洁看了一本书,说男人都是这样的,因为人是人性与兽性的结合,而男人更明显,否则便不正常了。

> 于是,木洁也不再恨邹雨桐的“恶习”了,甚至有时自己也醉于其中。

附录:《宝积经》36

第三十六期

【宝积经 | 经文】

尔时,世尊欲明了此义,而说偈言。

清净持戒者,无垢无所有;

持戒无憍慢,亦无所依止;

持戒无愚痴,亦无有诸缚;

持戒无尘污,亦无有违失。

持戒心善软,毕竟常寂灭,

远离于一切,忆想之分别,

解脱诸动念,是净持佛戒。

不贪惜身命,不用诸有生,

修习于正行,安住正道中,

是名为佛法,真实净持戒。

持戒不染世,亦不依世法。

逮得智慧明,无闇无所有,

无我无彼想,已知见诸相,

是名为佛法。真实净持戒。

无此无彼岸,亦无有中间,

于无此彼中,亦无有所着;

无缚无诸漏。亦无有欺诳,

是名为佛法,真实净持戒。

心不着名色,不生我我所,

是名为安住,真实净持戒。

虽行持诸戒,其心不自高,

亦不以为上,过戒求圣道,

是名为真实,清净持戒相。

不以戒为最,亦不贵三昧,

过此二事已,修习于智慧,

空寂无所有,诸圣贤之性,

是清净持戒,诸佛所称赞。

心解脱身见,除灭我我所,

信解于诸佛,所行空寂法,

如是持圣戒,则为无有比。

依戒得三昧,三昧能修慧,

依因所修慧,逮得于净智,

已得净智者,具足清净戒。

佛陀(世尊)为了进一步阐明上述道理,用偈颂的形式,对有关要点进行了提炼和概括。

【宝积经 | 经文】

说是语时,五百比丘不受诸法,心得解脱;三万二千人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佛陀刚刚宣说完上述偈颂,就有五百位比丘,不再于诸法起执受之心,从而得到解脱;另有三万二千人因闻法而断除烦恼尘垢,得到“法眼净”。法眼,是证觉正法的智慧之眼;智慧之眼清净无为,不为烦恼所惑,所以叫做“法眼净”,大约相当于声闻四果中的须陀洹果。

【宝积经 | 经文】

五百比丘闻是深法,心不信解,不能通达,从座起去。

当时在场的人员也不是每一位都能领悟和接受佛陀的言教。有五百位比丘,听到佛陀上述深奥的道理,心中不能相信,也无法理解,更不能深切地悟入,所以就离开了会场。

【宝积经 | 经文】

尔时,大迦叶白佛言:“世尊,是五百比丘皆得禅定,不能信解入深法故,从座起去。”

大迦叶看到五百比丘起身离去,赶紧对佛陀解释说:“世尊啊,刚才这五百位比丘,都是已经得了四禅定功夫的罗汉,可能是他们不能信心悟解你所说的甚深难解之法,所以起座离去了”。

【宝积经 | 经文】

佛语迦叶:“是诸比丘皆增上慢,闻是清净无漏戒相,不能信解,不能通达。佛所说偈其义甚深。所以者何诸佛菩提极甚深故。若不厚种善根,恶知识所守,信解力少,难得信受。

佛陀对迦叶说:“刚刚退席的这些比丘,都怀有增慢心,认为自己已经得到了佛法的深义,证得了很深的果位,所以在听说清净无漏戒相之后,不能够信奉和理解,不能够通达正确的义理。佛所说的这些偈颂,含义非常深刻,不是随便可以理解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诸佛菩萨所觉悟的境界非常深奥,如果没有深厚的善根,被一些邪知邪见的恶知识的言论所左右,信仰和理解的力量非常薄弱,所以不大能够信奉和接受刚刚佛陀宣说的教义。”

【宝积经 | 经文】

又大迦叶,是五百比丘,过去迦叶佛时,为外道弟子,到迦叶佛所欲求长短,闻佛说法得少信心,而自念言:“佛希有!快善妙语”。以是善心,命终之后生忉利天,忉利天终生阎浮提,于我法中而得出家。是诸比丘深着诸见,闻说深法不能信解随顺通达。是诸比丘虽不通达,以闻深法因缘力故,得大利益不生恶道,当于现身得入涅盘” 。

佛陀接着给大迦叶讲述了这五百位比丘过去的宿缘故事。原来,这五百位比丘在过去古迦叶佛在世时,是外道的弟子,他们来到迦叶佛的道场,存心要找迦叶佛说法的漏洞。在听闻佛说法的过程中,觉得佛的说法很有道理,心中生起了一些信仰,于是他们私下议论说:这个迦叶佛说的话还真不错呢。就是这一念善心,使得他们在寿命终了后生到了忉利天,后来又生到了南阎浮提,我们这个世界,在我的门下出家受戒。

这些比丘受过去世在外道处所学知识的影响,我见、常见、断灭见等等诸多见惑异常深厚,听闻佛陀讲述深奥的佛法不能够生起信心,更不能够理解通达。但是,尽管如此,因为他们曾经有幸听闻佛法,种下了清净法种,所以能够得大利益,不生恶道,并且在今生彻底觉悟,证得涅盘。

所以佛教常常讲,听闻佛法有很大的福德因缘,“一入耳根,永为道种”。大家听闻佛法后,不论懂与不懂、信与不信,能够听到佛法甚深的法义,功德都是非常稀有难得!

都市言情推荐阅读 More+
毒凰天下,将门太子妃

毒凰天下,将门太子妃

暗夜妖妃
她是名镇天下的“夺命罗刹”,嚣张跋扈,心狠手辣,所有的贬义词都与她匹配无疑,却在大战得胜之时神秘丧命。她是天毒体,无人亲近,一朝身死,只求解脱,却不想命运重叠,当她亦变成她,华夏大陆又会是怎样的风起云涌!两世为人,端木微澜从不知善良为何物,一时脑抽,不想长了个尾巴砍也砍不断,郁闷至极!金銮殿前,燕惊鸿满面正色“儿臣天赋不及皇兄,才能不如皇弟,胸无大志,只愿得一人心,霜雪白头!”端木微澜横眉冷对“太
都市 连载 224万字
末世盗贼行

末世盗贼行

雨水
毒尸满城的城市。异兽肆意的丛林。变异植物舞起的藤蔓,挥舞出一片片的死亡阴影。降临在这新世界,带着盗贼的角色力量,撕毁新世界的黑暗迷雾,追逐着至...
都市 完结 204万字
顾总他暖又偏执

顾总他暖又偏执

扇星光
许白诺这辈子最不屑的就是嫁给那个双腿有残疾的男人,等到一无所有直到死才知道自己是被人替换了命格。上辈子的家人不敢认她,即使后有大人物替她挡了一枚子弹,还是孤魂野鬼的命!重生后,为了报恩,她果断嫁人,可是许白诺发现嫁给以前最讨厌最害怕的人,比起报仇来还要不划算,还要艰难一百倍。“报告顾总,我有疾,不能侍寝。”“没关系,我来侍寝就行了。”数年后,众人传闻顾家的大儿子被妖魔鬼怪附体,不仅从轮椅上站起来,
都市 连载 105万字
萌妻入怀:将军,抱一抱

萌妻入怀:将军,抱一抱

拾筝
十八岁的少年郎娶了个小娇妻,说好的夫妻恩爱举案齐眉呢?小娇妻捣乱是一把好手,帮洗澡帮喂饭,出门不带脚,随时要抱抱。二话不说就告状,惹得将军一言不合就开打。...“待我长发及腰,你别打我可好?”“待你长发及腰,给你一把剪刀,乖乖写字。”“老王八蛋。”问:怎么把腹黑将军喜欢动手的打人的暴脾气制住?答:时不时来个,将军,我要亲亲抱抱举高高,吧唧一口扑倒。问:怎么光明正大的撩汉?答:踩到你了?来,我摸摸,
都市 完结 139万字
明克街13号

明克街13号

纯洁滴小龙
我喜欢坐在夜晚空无一人的大街上,听着他们的窃窃私语,享受着他们的喧嚣。
都市 连载 580万字
我的朋友圈

我的朋友圈

善文居士
某一天,翻到朋友圈儿的第一篇推文,提起兴趣又看了第二篇,第三篇…停不下来地一直翻到当下从晚上八九点一直翻到第二天凌晨三四点,整10年的所闻所见所思,在短短的不足10小时内,似乎又重演了一遍…突然想起里的四句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都市 连载 61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