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危急时刻的援手
重庆向日葵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雍正二十九年十一月十五的清晨,瑞祥号西厢房的案上,摊着一封墨迹未干的急报 —— 江南苏州知府派快马送来的,信纸边缘还沾着水渍,字里行间满是焦灼:“苏州连日暴雨,太湖决堤,淹没良田千亩,百姓逃至高地,断粮三日;瑞祥号赈灾粮船抵苏州码头,被漕运同知赵奎以‘无朝廷勘合’为由扣押,索银千两才肯放行,求江姑娘速想办法!” 江兰捏着信纸的手指泛白,指尖的水渍凉得刺骨。这船粮是她三天前从京城调的,不仅有五千斤糙米,还有两千斤速生玉米种 —— 糙米救急,玉米种是给灾后补种用的,按原计划昨日就该到苏州,如今被扣押在码头,高地的百姓怕是撑不了多久了。 “姐,爹刚从粮库回来,说京城的储备粮也不多了,要是苏州的粮船再延误,咱们就算再调粮,也得等五天才能到!” 丫蛋捧着刚算好的粮库账册跑进来,眼眶红红的,“苏州来的伙计说,他来的时候,看到有百姓在啃树皮,还有孩子哭着要吃的,再等下去……” 江兰打断她,快步走到书柜前,翻出朝廷颁发的 “瑞祥号赈灾特许勘合”—— 这是上个月胤禛特意给的,盖着军机处的红印,写明 “瑞祥号可凭此勘合调粮赈灾,地方官不得阻拦”。她将勘合塞进公文袋,又抓起一把碎银子,对丫蛋说:“你立刻去宫门口找苏培盛,让他给苏州知府发急信,说勘合即刻送去;我去兰馨银行找老周,让他准备银票,要是赵奎实在刁难,先把银子给他,不能耽误粮船!” 两人刚跑出院子,就见江老实提着一个布包匆匆回来,里面是刚收拾好的换洗衣物:“兰丫头,我跟你去苏州!我年轻时在苏州跑过商,认识码头的几个老漕工,说不定能帮上忙!” 江兰心里一暖,却摇头:“爹,您在家看着瑞祥和学堂,苏州那边我去就行。您放心,我一定把粮船顺利送到!” 赶到兰馨银行时,老周正等着她,手里拿着一张两千两的银票:“姑娘,我刚听说苏州的事,这银票您拿着,要是那赵奎敢索贿,先给他,粮比银子重要!另外,我已经让广州分铺暂停发往京城的绸缎,把船调去苏州,要是这船粮不够,还能从广州再调一批!” 江兰接过银票,塞进公文袋,刚要出门,就见伙计跑进来,脸色煞白:“姑娘!苏州知府又派人来报,说赵奎把粮船的船工都扣了,还说‘再等一天,没银子就把粮卸了充公’!” “岂有此理!” 江兰气得发抖,赵奎这是明着贪赃枉法,拿百姓的性命当筹码!她立刻让人去步兵统领衙门找岳钟琪,可伙计回来却说 “岳大人去西北查军粮了,三天后才能回”;又让人去军机处找张廷玉,回复是 “张大人在御书房议事,一时走不开”。眼看日头升高,苏州的百姓每多等一刻,就多一分危险,江兰急得在银行大堂转圈,手里的勘合都快被捏皱了。 就在这时,苏培盛匆匆赶来,手里拿着一封明黄封皮的文书:“姑娘,皇上刚知道苏州的事,让老奴给你送‘廷寄’,说‘若地方官刁难,可凭此廷寄调动当地驻军’!另外,老奴刚收到怡亲王府的消息,说怡亲王昨日就离京了,去江南巡查灾情,这会儿应该快到苏州了!” “胤祥” 江兰愣住了,她怎么忘了,上个月朝堂议江南水情时,胤祥主动请缨去巡查,说 “宗室当为百姓分忧”,没想到他走得这么快,还正好赶上粮船被扣。 苏培盛看出她的心思,低声道:“姑娘,怡亲王虽与你避嫌,却一直记着新政的事 —— 江南赈灾关乎农种推广,他肯定不会坐视不管。说不定,不用姑娘去,亲王就能把粮船的事解决了。” 江兰心里一动,接过廷寄,却没立刻动身:“苏公公,我再等等苏州的消息。要是亲王能解决,我就不用再跑一趟,还能留在京城处理学堂和银行的事。” 此时的苏州码头,暴雨刚停,空气中弥漫着泥水的腥气。瑞祥号的粮船停在码头中央,船身被铁链锁着,赵奎穿着一身官服,站在岸边的凉棚下,手里把玩着一串佛珠,对跪在地上的船工头老李说:“老李,不是本官刁难你,没有勘合,没有银子,这粮船就是不能动。你家姑娘不是能耐吗让她送千两银子来,本官立刻放船,还派衙役帮你们送粮,多好。” 老李磕着头,额头都渗出血:“大人,百姓都快饿死了,您就行行好,先放船吧!江姑娘肯定会送银子来的,求您别耽误了赈灾啊!” “饿死” 赵奎冷笑一声,踢开老李递过来的粗布包,“本官管不着那么多,没有银子,天王老子来了也没用!” 话音刚落,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尘土飞扬,几十名身着铠甲的亲兵簇拥着一顶青色轿子过来,轿帘掀开,胤祥走了出来 —— 他穿着一身便服,却掩不住周身的威严,手里拿着一本烫金的《江南巡查文书》,目光扫过码头,落在被锁的粮船上。 “那是…… 怡亲王” 凉棚里的衙役们脸色骤变,赵奎也慌了,连忙整理官服,快步迎上去,躬身行礼:“下官苏州漕运同知赵奎,参见怡亲王!不知亲王驾临,有失远迎!” 胤祥没理他,径直走到粮船边,看着铁链和船上堆积的粮袋,语气冰冷:“这是瑞祥号的赈灾粮船为何被锁在这里” 赵奎心里发虚,却还是硬着头皮说:“回亲王,此船无朝廷勘合,下官怕有诈,所以暂时扣押,待查明后再放行。” “勘合” 胤祥从随从手里拿过一份文书,扔在赵奎面前,“这是军机处给瑞祥号的赈灾特许勘合,你看看!另外,皇上派本王巡查江南灾情,赈灾如救火,延误一刻便是百条人命,你竟敢扣押粮船,索贿敛财,你可知罪” 赵奎捡起勘合,看到上面的军机处红印,脸色瞬间惨白,“噗通” 一声跪倒在地:“亲王饶命!下官一时糊涂,不是故意的!下官这就放船,这就放!” “晚了!” 胤祥厉声说,“来人,把赵奎拿下,押入苏州府大牢,待灾情过后,交由刑部审讯!” 亲兵立刻上前,将赵奎按倒在地,赵奎挣扎着喊:“亲王饶命!下官再也不敢了!” 却被亲兵堵住嘴,拖了下去。 凉棚里的衙役们吓得瑟瑟发抖,没人敢再阻拦。胤祥走到老李面前,扶起他:“船工们都放了,立刻开船,把粮送到高地的赈灾点。另外,本王派二十名亲兵护送,谁敢再刁难,就地拿下!” 老李激动得泪流满面,连连磕头:“谢亲王!谢亲王!百姓有救了!” 粮船解开铁链,缓缓驶离码头,亲兵们骑着马,沿着岸边护送。胤祥站在码头,看着粮船消失在水雾中,才对随从说:“去给瑞祥号的江兰带句话,就说‘粮船已放行,亲兵护送,此乃为朝廷办事,与私情无关’。” 随从躬身应道:“王爷,您何必如此江姑娘知道是您帮忙,定会感激……” “不必,” 胤祥打断他,转身走向轿子,“如今新政刚稳,宗室里本就有人盯着她,本王与她避嫌,既是护她,也是护新政。她若知道是本王帮忙,难免多想,不如让她以为,这只是朝廷的例行公事。” 此时的瑞祥号,江兰正焦急地等着消息,忽然看到苏州知府派来的快马奔进院子,伙计翻身下马,手里拿着一封粮船放行的消息,脸上满是兴奋:“姑娘!粮船放行了!是怡亲王!亲王巡查到苏州码头,拿下了赵奎,还派了亲兵护送,粮船已经往赈灾点去了!亲王还让小人给您带话,说‘此乃为朝廷办事,与私情无关’!” 江兰接过消息,看着 “与私情无关” 六个字,心里忽然一暖 —— 她怎么会不知道,这不是什么 “例行公事”。胤祥明明可以等她送廷寄去,却特意在码头拦下,还派亲兵护送,甚至特意带话避嫌,怕的就是有人借这事传流言,影响她和新政。 “姑娘,亲王这是……” 丫蛋凑过来,看着消息,语气带着不解。 “王爷是怕有人说闲话,影响新政。” 江兰笑着说,将消息折好,放进公文袋,“你去给苏州知府回信,让他好好安抚百姓,粮船到了之后,先放粮救急,再组织农户补种玉米种,不能耽误了明年的收成。另外,让老周从兰馨银行拨五千两银子给苏州知府,用于灾后重建,比如修堤坝、建临时学堂。” 丫蛋应声跑走,江老实走进来,手里拿着刚收到的二哥江柱子的信:“兰丫头,你二哥说,伊犁军营也给江南捐了五百石粮食,已经发往苏州了。你二哥还说,怡亲王这次去江南,其实早就跟他打过招呼,说‘江南可能有官员刁难赈灾粮船,本王去巡查,也好帮衬一把’,看来亲王早就料到会有这事!” 江兰心里一怔,原来胤祥不是碰巧赶上,而是早就有准备。他知道江南水情紧急,知道地方官可能贪腐,所以主动请缨去巡查,就是为了在关键时刻帮一把,却又刻意避嫌,连二哥都只敢悄悄透露。这份苦心,这份对新政的守护,让她心里满是感动。 傍晚时分,苏州又传来消息:粮船已顺利抵达赈灾点,百姓们分到了糙米,正在排队领玉米种;赵奎的贪腐案也已交由刑部,苏州知府正在组织农户补种玉米种,亲兵们还在帮忙修堤坝。江兰看着消息,走到窗边,望着江南的方向 —— 虽然看不到胤祥的身影,但她知道,他此刻一定还在灾区奔波,查灾情、核粮数、督建堤坝,用他的方式守护着百姓,守护着新政。 “姑娘,苏公公来了,说皇上要见您,商量江南灾后农种推广的事。” 伙计跑进来说。 江兰点点头,整理了一下衣襟,往皇宫走去。御书房里,胤禛正看着江南灾情的奏报,见江兰进来,笑着说:“胤祥刚派人来报,粮船已放行,赵奎已拿下,你做得好,他也做得好。” “皇上,” 江兰躬身道,“亲王此举,不仅救了百姓,也保住了江南的农种推广,臣代江南百姓谢皇上,谢亲王。” “你不用谢,” 胤禛笑着说,“胤祥主动请缨去江南,就是为了帮你,帮新政。他虽与你避嫌,却比谁都在乎新政的推进。往后江南的灾后重建,还要靠你多费心,比如推广玉米种、修堤坝、建学堂,这些都是新政的重要部分,不能马虎。” “臣遵旨!” 江兰应声,心里更加坚定 —— 有胤祥这样的同盟在,有皇上的信任,有百姓的支持,就算遇到再多的困难,新政也能顺利推进。 回到瑞祥号时,夜色已深,西厢房的灯还亮着。江兰坐在桌前,整理着江南灾后重建的计划:“玉米种补种:苏州、常州等地,预计覆盖两千亩;堤坝修缮:从兰馨银行拨款一万两,由苏州知府负责;临时学堂:在受灾严重的村庄建五所,由兰馨学院派老师授课。” 琉璃油灯的光落在计划上,映着 “灾后重建”“新政推进” 的字样,也映着她坚定的眼眸。她知道,胤祥的援手,不仅解决了眼前的危机,更给江南灾后的新政推进打下了基础。未来,她会带着这份支持,继续推着新政往前走,让江南的百姓不仅能度过灾荒,还能通过农种、学堂,过上更好的日子。 而此刻的苏州灾区,胤祥正站在临时搭建的赈灾点前,看着百姓们领粮、领玉米种,脸上露出一丝浅笑。随从走到他身边,低声说:“王爷,江姑娘已收到消息,还拨了五千两银子用于灾后重建。” 胤祥点点头,没说话,只是转身走向堤坝 —— 那里还有亲兵和百姓在连夜抢修,他要去看看,确保堤坝能挡住下一场可能的暴雨。夜色中,赈灾点的灯火与堤坝的火把遥相呼应,像一颗颗温暖的星,照亮着江南的夜空,也照亮着新政的未来。胤祥知道,他的援手,不是为了私情,而是为了百姓,为了新政,只要能让这一切好起来,就算永远避嫌,也值得。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