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匿名信与舆论漩涡
喜欢牛顿草的荆王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常委会上的风波,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涟漪迅速扩散至青云市的每一个角落。林静云提出的“搁置新城、彻查审计、发展农业”三把火,尤其是对民生专项资金的追缴要求,触动了最敏感的神经。表面的平静之下,暗流骤然变得汹涌。 第二天上午,林静云刚在办公室坐定,准备详细翻阅赵伟送来的材料,秘书王主任就脸色发白地敲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个没有署名的普通信封。 “林……林市长,这……这是刚才在市委市政府门口的信箱里发现的,指名……给您。”王主任的声音有些颤抖,将信封放在桌上,仿佛那是什么烫手山芋。 林静云瞥了一眼,信封很薄。她平静地拿起,撕开。里面只有一张打印纸,上面是几行冰冷的宋体字: “林市长,青云水浑,小心湿鞋。审计局赵伟人品卑劣,因对现任局长王强不满,长期捏造材料,意图诬告陷害,其言万不可信。望明察。另,溪云谷项目牵扯村民征地补偿遗留问题复杂,强推恐引群体事件,望慎之。” 没有落款,没有日期。 林静云看着这张纸,眼神渐冷。威胁与“提醒”并存,目的明确:一是抹黑赵伟,切断她刚刚获得的线索;二是给溪云谷项目提前埋雷,阻挠她开辟新战场的企图。对方反应之快,手段之精准,印证了高瀚那句“水很深”绝非虚言。 “知道了。”林静云将信纸随手丢进抽屉,面色如常地对王主任说,“通知审计局王强局长和赵伟副局长,下午两点半,我要听取关于民生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专项汇报。让他们准备详细资料。” 王主任愣了一下,显然没想到林静云是这个反应,连忙点头:“好,好的,我马上通知。” 王主任离开后,林静云沉吟片刻,拿出手机,给周烈发了一条信息:“周队,方便时,请帮忙了解一下审计局赵伟副局长的风评和人品,尤其是与局长王强之间的关系。另,溪云谷片区过去是否有过征地补偿方面的群体性事件隐患低调进行。” 周烈的回复很快,依旧简短:“明白。正在查,有消息汇报。” 放下手机,林静云深吸一口气。匿名信是警告,也是信号,表明对方已经将她视为必须认真应对的对手。接下来的斗争,将更加直接和凶险。 下午的汇报会,气氛微妙。审计局长王强是个面色红润、看似一团和气的中年男人,汇报时照本宣科,对资金挪用问题轻描淡写,反复强调“历史原因”和“临时周转”,将所有操作都归结于“为了发展大局的无奈之举”。赵伟则全程沉默,低着头,偶尔在林静云提问时,才谨慎地补充一些技术细节,但明显避开了任何可能引发争议的敏感点。 林静云没有当场揭穿,也没有提及匿名信,只是面无表情地听完,然后强调了一遍限期追回资金的要求,便宣布散会。她知道,在审计局内部,王强和其背后的人已经对赵伟形成了有效的压制,从官方渠道短期内难以获得突破。 然而,舆论的攻势比她预想的来得更快、更猛。 第二天一早,一篇题为《空降女市长急功近利,“拍脑袋”决策恐致青云巨大损失》的帖子,开始在本地的网络论坛和社交媒体上悄然传播,随后被几个粉丝量不小的本地资讯账号转发。文章看似客观,实则夹枪带棒,指责林静云不懂当地实际,盲目否定前任班子辛苦打造的新城规划,是典型的“政绩工程”;诋毁她力推的农业项目是“开历史倒车”,用落后产业取代现代化城市发展;更阴险的是,文章暗示林静云与省里某个领导关系密切,其空降背后或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影射其决策可能涉及利益输送。 虽然文章没有指名道姓,但指向性极其明显。在有心人的推动下,帖子迅速发酵,评论区充满了被引导的负面言论,质疑林静云能力的声音甚嚣尘上。 王主任急匆匆地拿着平板电脑进来,屏幕上正是那篇文章,他额头上全是汗:“林市长,您看这……影响太坏了!是不是让宣传部赶紧出面辟谣,删帖” 林静云仔细地看着文章,脸上看不出喜怒。这种手段并不高明,但很有效,尤其是在信息不对称的基层,很容易混淆视听,给她施加巨大的舆论压力。 “慌什么。”林静云放下平板,语气冷静,“现在辟谣,正中下怀,等于抬高了这篇谣言的身价。你越重视,它传播得越快。” “那……那就任由它这么污蔑”王主任不解。 “当然不是。”林静云站起身,走到窗边,“让他们跳。你让宣传部密切关注舆情动向,收集整理,但暂时不要官方回应。另外,通知电视台和青云日报,我明天要去溪云谷实地调研,让他们派记者跟着,做正常报道即可。” 她要借力打力。对方想用舆论压她,她就利用这次关注,将计就计,把溪云谷的真实情况和自己的发展理念,通过官方渠道正面传递出去。真相比任何辟谣都更有力量。 就在这时,周烈的电话打了进来。 “林市长,两件事。第一,赵伟风评尚可,业务能力强,但性格耿直,与王强确有不合,传言王强挤占了他的升迁机会。匿名信内容,暂时无法证实真伪,但动机存疑。第二,溪云谷五年前曾有过一次小规模征地,用于修建水库附属设施,当时补偿标准较低,有十几户村民至今仍有怨言,但未酿成大事。需要警惕被人利用。” “好,我知道了,谢谢周队。”林静云心中有了底。周烈提供的信息,让她对匿名信的用意和潜在风险判断得更加清晰。 挂掉电话,她目光坚定。匿名信、舆论抹黑,这些都是对手在阴影里的伎俩。而她,决定走到阳光下去,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和看得见的规划,来打破这重重围困。舆论的漩涡已然形成,但她不仅要闯出去,还要将这漩涡,化为推动自己前进的浪潮。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