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静对动射击的野望
三水为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负重轮的谜题解决后,“沙漠之狐”的底盘部分终于达到了预期状态,如同一副强健而稳定的身躯。炮塔也吊装完毕,那门历经两次自紧试验才成功的105毫米线膛炮,如同修长而危险的犄角,昂然指向车间高大的天花板。 现在,整个项目最核心、也是最不确定的部分——火控系统的最终整合与调试,提上了日程。这不仅仅是把那些电路板、传感器和显示屏塞进炮塔里接上线那么简单,而是要让他们协同工作,在颠簸移动的坦克内部,精确地指引火炮击中目标。 陈北玄将技术科办公室几乎搬空,所有与火控相关的设备、图纸和调试工具都被转移到了炮塔旁边临时搭建的工作区。小张和小李两个年轻技术员,此刻也成了关键人物,跟着陈北玄一起,一头扎进了这个充满线缆和仪器的新战场。 第一个挑战是机械安装与环境适应性。坦克内部空间狭小、振动剧烈、电磁环境复杂,这对娇嫩的电子设备是严峻的考验。 “主控计算机必须用减震支架固定,不能直接刚性连接在车体上!”陈北玄指着炮塔内壁一个预留的位置,“支架要用橡胶和钢丝绳复合减震,隔离高频振动。” “所有对外连接的线缆,必须用金属蛇皮管包裹,做好屏蔽,防止发动机和电台的电磁干扰。”他拿起一截特制的屏蔽线,向小张和小李演示如何制作接头的屏蔽层接地。 “陀螺仪和姿态传感器的安装基准面,必须与火炮耳轴严格平行,误差不能超过0.1度!否则测出来的角度全是错的!”他亲自拿着水平仪和千分表,趴在炮塔里,一点点调整传感器底座的安装面,汗水顺着额角滴落在冰冷的钢板上。 光是这些机械安装和布线的准备工作,就耗费了整整两天时间。每一个细节都力求完美,因为陈北玄知道,任何一个微小的疏忽,都可能在未来的测试中放大成致命的错误。 接下来是上电联调。这更像是一场与幽灵的战斗,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层出不穷。 “陈工!炮塔一转动,显示屏就花屏!” “检查视频线缆的屏蔽层接地,可能是电磁干扰。” “角度传感器数据偶尔会跳变!” “检查接插件是否松动,还有,在软件里加一个数字滤波,滤掉那些明显的野值。” “火炮伺服电机有时会不受控制地抖动!” “是pid控制参数不合适,重新整定。先调比例,再积分,最后微分,要慢,要细……” 夜晚的车间,其他工位逐渐安静下来,只有炮塔区域依旧灯火通明。陈北玄蜷缩在狭小的炮长席位里,膝盖上放着那台386电脑,屏幕上是不断滚动的调试信息和十六进制代码。他的手指在键盘上飞舞,时而停下来,对着对讲机向外面的小张发出指令: “小张,模拟一个向左5度的横摇,幅度0.5赫兹。” “收到!” 外面,小张和小李用力地、有节奏地摇晃着炮塔模拟平台(一个临时搭建的简易摇摆装置)。 陈北玄紧盯着屏幕上陀螺仪反馈的数据和火炮伺服系统的响应曲线,快速调整着控制算法的参数。 他的眼睛里布满了血丝,嘴唇因为缺水而有些干裂。小张和小李轮流休息,他却像钉子一样钉在那里。复杂的算法、底层硬件的驱动、各种传感器的数据融合……所有这些知识,仿佛与生俱来般烙印在他的脑海里,信手拈来。两个年轻技术员看着陈北玄几乎不假思索地解决掉一个个让他们头皮发麻的技术难题,内心的敬佩早已转化为一种近乎崇拜的信仰。 经过数个不眠之夜的鏖战,基本的系统功能终于打通了。火炮能够跟随瞄准镜的指令平稳转动,显示屏能够稳定地显示瞄准分划和简单的弹道参数。但这仅仅是开始,就像一个人学会了走路,还远远谈不上奔跑。 这一天,陈北玄将周卫国、王师傅、张工等几个核心成员叫到了炮塔前。他的脸色虽然疲惫,但眼神却异常明亮。 “厂长,各位老师傅,基础功能已经调通了。接下来,我们要进行最关键的一步验证——静对动射击模拟。” “静对动”周卫国对这个术语有些陌生。 “是的。”陈北玄解释道,“就是坦克本身静止,但瞄准并射击一个运动中的目标。这是现代坦克火控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是‘沙漠之狐’区别于老式59式的核心所在。” 他指着炮塔外面车间空地上,工人们用木板和轮子搭建的一个简陋的、可以沿着轨道移动的靶车模型。“我们将模拟攻击那个移动的靶车。火控系统需要根据激光测距仪(暂时用民用激光笔模拟)测得的距离、陀螺仪测量的坦克自身姿态、以及手动输入的目标运动方向和速度,实时解算出火炮的提前量,并自动驱动火炮指向正确的位置。” 听到这个描述,周卫国等人的呼吸都微微急促起来。他们太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了!如果成功,就意味着719厂真的造出了一辆具备现代火控能力的坦克!这将是质的飞跃! “有把握吗”周卫国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 “理论没问题,但需要实践检验。”陈北玄没有把话说满,“现在最大的难点在于运动目标的跟踪和预测算法。我们的处理器算力有限,必须用尽可能简洁的模型。而且,坦克自身的微小振动(即使经过减震)也会干扰传感器的数据,需要在算法里进行补偿。” 这又是一道巨大的鸿沟。 接下来的两天,车间里反复回荡着陈北玄的指令和火炮伺服电机转动时发出的细微嗡鸣声。 “目标从左向右移动,低速!” 炮塔缓缓转动,瞄准镜十字线试图跟上靶车。 “滞后太明显!调整速度前馈参数!” “目标加速!” 十字线一下子被甩开。 “加速度补偿加上!增益先设小一点!” “炮塔自身有点晃动,数据有毛刺!” “启动振动补偿算法!用imu(惯性测量单元)数据融合!” 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一次又一次的调整。数据记录纸堆了厚厚一沓。陈北玄仿佛不知疲倦,他的全部心神都沉浸在那由代码、数据和机械构成的微观世界里,寻找着那最精妙的平衡点。 终于,在第三天下午,当靶车再次以恒定速度横向移动时,炮塔的转动变得异常平滑而稳定,瞄准镜的十字线如同被磁铁吸引一般,牢牢地套在靶车的中心位置上,几乎没有明显的滞后和抖动! “保持住!”陈北玄在对讲机里喊道,声音带着一丝压抑的激动。他迅速在火控计算机上按下了“模拟射击”按钮。 屏幕上,根据当前所有传感器数据和火控解算结果,显示出一个虚拟的弹着点,正好落在靶车移动路径的前方,完美的提前量! “成功了!”小张在外面通过观察窗看到这一幕,忍不住跳起来欢呼! 周卫国、王师傅等人虽然看不懂那些复杂的数据,但看到炮塔如此稳定地跟踪移动目标,看到陈北玄脸上那终于放松下来的笑容,他们知道,他们做到了!719厂,真的创造了一个奇迹! 陈北玄从炮塔里钻出来,阳光有些刺眼。他看着欢呼的人们,看着那辆凝聚了无数人心血的“沙漠之狐”,心中涌起一股豪情。 静对动射击的野望,终于照进了现实。这头钢铁狐狼,不仅拥有了强健的体魄,更被赋予了锐利的眼睛和一颗聪明的大脑。距离45天大限还有最后十天,最终的胜利,似乎已经遥遥在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