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可爱的酷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柴髙暗自诧异——朝堂上李斯分明对他多有不满,怎会亲来道贺莫非这庙堂中人,个个都戴着面具过活 李斯确实才华横溢,可惜秦始皇驾崩后,他最终落得那般凄凉结局,令人不禁感慨。 世人皆道皇帝一言九鼎,但柴髙却不以为然,至少眼下便是如此。 大半个月过去,他的宅邸才勉强完工。 若按现代标准,这效率简直堪称怠工。 现代建筑十天就能搭起临时医院,秦朝自然望尘莫及。 更何况这并非新建,只是将吕不韦的旧府翻修一番。 在柴髙看来,这点工程拖这么久,要么是精雕细琢,要么就是纯粹磨洋工。 不过他倒也认了——这可是他的家!比起前世蜗居,如今这府邸简直天壤之别,连现代顶级豪宅也难以企及。 单说满屋的秦砖汉瓦,放在后世便是价值连城的古董,粗略估算至少上千亿,怎能不叫人热血沸腾 即便在秦朝,这宅邸也算得上奢华。 虽以现代眼光看,其舒适度或许不如三室一厅,但科技与人文终究不同。 此等府邸在当时堪称凤毛麟角,更兼具多重功能——不仅是居所,更是办公场所。 前院设有各类办事机构,官员足不出户便能处理政务,甚至夜宿公堂也属寻常。 毕竟,这里本就是家与衙门的结合体。 柴髙的权力更是大得惊人。 作为始皇帝直管的中丞,他无需理会其他官员,全权负责变法事宜。 按秦制,这几乎囊括了司法、行政等所有核心权力,用现代话说就是集公检法司于一身。 此刻他才真正体会到,为何权力被称为 的温床——稍有不慎,便会万劫不复。 秦朝时期,官员履职需举行盛大仪式。 今日柴髙的仪式格外特殊——始皇帝竟亲临坐镇,实属罕见。 柴髙深知秦制尚法。 商鞅变法血溅五步,吕不韦终遭枭首,足见秦人对律法的严苛。 细究二人之死,确有取祸之道。 皇权至上,触怒君王岂能善终商鞅虽非直接冒犯皇权,亦难逃权力倾轧。 柴髙暗忖:唯有紧握眼前这根救命稻草,方能在变法漩涡中保全性命。 始皇帝此番给足颜面,不仅亲临仪式,更邀柴髙同乘龙辇。 咸阳百姓蜂拥围观,有人纯粹看热闹,更多明眼人则在屏息观望——传闻新法将更宽仁,这对黎民百姓确是福音。 龙辇内,始皇帝向百姓挥手之际,对柴髙低语:爱卿见否大秦子民对你寄予厚望。 莫负朕心,尽管施展才华。 朕必不似对待商君那般待你。 正凝视六匹白马的柴髙心头一凛。 这位雄主的心思,谁敢轻信转念又想:但凡真才实学之士,这位君王向来惜才。 纵使臣子偶有过失,只要大节无亏便无大碍。 相较后世汉初连六匹同色骏马都凑不齐的窘境,大秦此刻的强盛令柴髙感慨。 他谨慎发问:陛下以为,这天下是君王之天下,还是万民之天下此话暗藏机锋,他要试探这位霸主心中底线。 始皇帝目光如电扫来。 敢如此直问社稷归属,这位丞相胆识果然非凡。 大秦疆土皆是朕的天下,爱卿为何有此等古怪疑问若在朝堂之上提及此言,只怕要遭百官驳斥。 柴髙暗自点头,眼前这位 不似史书或戏文里那般专横,倒还算明理。 微臣冒昧请教陛下,家与国孰先孰后若变法触及皇权,敢问是君权至上,还是法度当先 始皇瞳孔骤然收缩,已然洞悉柴髙话中深意——这是在试探变法的底线。 此人果然深谙为臣之道。 尔欲以律法掣肘朕的江山朕今日便划下红线:为保大秦基业,皇权可稍作退让。 但须牢记,唯有利国利民之事方可为之。 柴髙凝视着这位千古一帝,由衷钦佩。 在这位君主心中,江山社稷重于一切,家国大义早已超越私情。 臣再无异议。 他心潮澎湃,若按戏文里的 脾性,方才那番言论早该推出午门斩首了。 陛下与微臣想象中的形象大不相同。 柴髙暗自感慨。 纵览史册戏文,这位君主的气度胸襟确实超乎寻常。 那些所谓暴虐奢靡的史评,分明是对这位明君的 。 能道出家国为先,皇权可屈的 ,心中装着的岂止是九五之尊分明是天下苍生。 如此明法度、知进退、有抱负的雄主,实乃黎民之福。 要让掌权者承认法度至上何其艰难,柴髙心知肚明。 观始皇执政以来的种种壮举:统一文字、规范车轨、制定度量衡......桩桩件件皆为江山社稷,毫无私心。 即便如焚书坑儒这等争议之举,细究之下也不过是取缔非法家学说。 以当时认知局限而言,能做到这般程度已属难得。 毕竟,谁又能超越时代局限呢 秦始皇的功绩为何如此伟大从他统一六国后的改革举措便可窥见一斑。 最突出的贡献当属废除奴隶制度,仅此一项就足以证明他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英明君主。 单论废除奴隶制这一创举,就展现了其非凡的政治远见。 在政治体制上推行郡县制,有效削弱了分封势力,强化 集权,使百姓得以安居乐业,这本身就是划时代的进步。 经济建设的成就更是不胜枚举:修建驰道促进交通,兴修水利造福民生,修筑长城抵御外敌,这些决策哪一项不是利国利民能同时推进如此多重大工程的 ,确实非同寻常。 至于后世对他的争议,或许源于改革步伐过于激进。 改革方向虽好,但推进速度过快,导致秦朝国祚短暂。 不过这个责任不能全归咎于始皇,其子胡亥的昏庸无能才是关键。 将大好基业毁于一旦,实在令人扼腕。 某些争议举措如焚书坑儒,确实招致文人诟病。 得罪了掌握话语权的士人阶层,功绩被刻意淡化也就不足为奇。 加之汉朝数百年的刻意抹黑,秦朝的真实面貌难免遭到扭曲。 实际上,秦国刚结束战乱完成统一,必须依靠严明法制重建秩序。 从 到统一,绝非温和手段所能实现。 若继任者稍有作为,秦朝国运必定更为长久。 秦朝的奠基作用远超史书记载。 汉朝能迅速崛起,正是建立在秦朝奠定的制度基础之上。 始皇最大的功绩,在于构建了封建帝国的基本框架,为后世树立了治国模板。 开创基业永远比守成更难。 从始皇积劳成疾早逝就能看出,这确实是位勤政爱民的君主。 柴髙突然从车驾中起身,向疲惫的始皇郑重行礼,这个举动让君王颇感意外。 这位柴先生堪称大贤,不仅品行高洁,更怀揣治国良策,其主张既契合时局又切实可行。 如此贤才突然行此大礼,倒让始皇帝颇感意外。 依照秦制,本该是君王向这等贤士施礼才对。 柴卿何故如此莫非朕言语有失 嬴政着实有些困惑,这位柴髙的举动令他难以捉摸。 请陛下安坐,此乃臣子对明君应有之礼。 世人皆道陛下暴虐,臣却不以为然。 乱世当用重典,只是百姓不解君王苦心,这才生出误解。 在臣看来,陛下勤政爱民,为大秦基业殚精竭虑,实乃千古明君。 嬴政闻言神色骤变。 自登基以来,无论臣属还是敌手,对他皆是战战兢兢。 唯有柴髙道出这番言论,令他顿生知音之感。 柴髙忽觉眼前这位 刚毅的面容柔和了许多,那素来凌厉的目光竟隐约泛起泪光。 这般情态,他从未得见。 这些自幼被立为储君的 ,哪个不是精通权术除非幼年登基者,但凡明事理的都不会如此失态。 可这位开天辟地的始皇帝,竟在他面前展露真情,倒让柴髙也有些无措。 天下知朕者,唯柴卿耳。 得卿此言,朕果然没有看错人。 嬴政罕见地露出笑意。 对柴髙而言,这可是破天荒头一遭。 能得始皇帝如此赏识,他已然心满意足。 蒙陛下垂青,臣定当竭尽所能,为我大秦开创万世基业。 有陛下鼎力支持,变法大业必能成功。 好!朕就静候佳音。 此乃你我君臣之约,待卿功成之日,朕自有重赏,哈哈哈! 陛下,届时臣所求或许颇多,就怕您舍不得给。 柴髙趁机为自己争取更多筹码。 眼见君王这般欣喜,他自然明白这是个难得的机会。 只要不损我大秦江山,朕有何物舍不得予卿 始皇帝果然豪迈,深谙御下之道。 不过柴髙此刻也别无所求,只是含笑将话题带过。 在始皇帝看来,眼前之人确有几分超凡脱俗的气质,面对金银财帛竟毫不动心。 左相李斯前日向朕举荐了一位得力助手,不知爱卿可愿一听 心术讲究制衡之道。 柴髙对此早有预料。 他深知李斯为人,明白如何争取这位权臣的支持才是关键。 若李大人举荐的是其子李戡,臣便直言了——此人必须重用。 始皇帝眼中掠过一丝诧异。 寻常臣子听到这般对话,就该明白这是 驭下的手段,意在防止权臣坐大。 不过这般安排通常会引起反对,对此始皇帝早已司空见惯。 那就让他统领禁军吧,日后也好为我大秦选拔良将。 柴髙微微颔首。 他对李斯并无恶感,毕竟此人在朝堂上确实能力出众。 看来爱卿早有筹谋。 既如此,索性将蒙志也调任你麾下。 他们都是秦地出身,在军中威望颇高,有他们相助,变法之事便有了保障。 可要为朕守好这江山。 恳请陛下授予蒙志延尉之职。 只怕朝中官员一时难以适应,届时恐受其掣肘。 这些都不足为虑。 柴卿,你的府邸快到了,这可是咸阳城最好的宅院。 莫要学那些为权势腐化之人。 柴髙对始皇帝的安排心领神会。 他深谙这个时代的规则,自然不会被人算计,对 心术也颇为认同。 如今军政大权皆有人执掌,改革推进起来会顺利许多。 陛下,柴相府邸已到。 随着御前侍卫的通传,二人先后步下龙辇。 恭迎陛下圣驾!恭贺中丞大人履新! 这声祝贺发自肺腑。 朝堂上柴髙的表现已让群臣见识到他的才干,此刻的恭贺确是真心实意。 至于始皇帝亲临,却是众人万万没想到的。 这一举动无疑在宣告:柴髙乃朕心腹,若有异议尽可在朝堂争辩,但若敢暗中作梗——后果自负。 随着这声祝贺,柴髙肩负的穿越使命正式开启。 这声叫得心悦诚服。 柴髙在朝堂上的表现已让群臣见识到他的能耐,此刻的恭贺确是真挚的。 这些朝中重臣能身居高位,自然都是聪慧过人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