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可爱的酷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李戡急忙分派随从:一队护送老者接回家眷,一队将受伤部属抬往医馆。 望着上司背影,李戡只觉钦佩之情无以复加。 使不得大人!老朽怎敢劳中丞大人养老这要折煞草民了!见李戡真派人随行,老者慌得连连摆手。 搀扶老者的兵卒叹道:您七子三孙皆战死沙场,这份礼遇当之无愧。 我等军人朝不保夕,若他日也有人如此善待我等亲眷...... 李戡闻言默然。 军中虽有些微抚恤,比之后世终究天差地别。 他亲自扶老者登上马车:老丈如何称呼转头又命人将伤者送往城中最好的医馆。 待安排妥当,李戡猛然发现中丞已不见踪影,顿时冷汗涔涔:速随我寻人!若大人再有闪失,我等万死难辞其咎! 数人神色仓皇地追赶柴髙的踪迹,待寻得时,却见他正悠然环顾四周景致,与街边行人攀谈闲话。 大人孤身出行,若有不测,属下万死难辞其咎。 李戡暗自叫苦。 大秦律令森严,武将失职尤甚,这怨不得他心有余悸。 柴髙朗声笑道:何须惊慌方才之事已证,在这百姓拥护、将士用命之地,谁人敢犯此乃大秦之幸。 他望着熙攘街市,感慨虽律法严苛,民心尚稳,纵有陈吴之流,亦难成气候。 来得正好。 柴髙指着采买的货物道,大秦虽重军功,亦需通商惠工。 桑麻不兴,何以富民李戡听得怔然,暗叹这位中丞大人果真神异,连商贾之道也如此精通。 若此等奇才为反贼所用,大秦危矣。 大 振兴商贾此事虽不违圣意,然陛下......李戡欲言又止。 当年吕不韦旧事,谁人敢提 我知你所虑。 柴髙正色道,然国需军饷,民需休养,处处皆需银钱支撑。 话至此处,他自己也惊觉失言,险些将教化百姓之说脱口而出。 李戡闻言几乎拜倒。 这位大人句句切中要害,连他父亲昔日为官时,也不过空谈殚精竭虑,何曾如此直指关窍此刻方知为政之道,当如是也。 大秦以军功为尊,自然需要将士开疆拓土。 单是北方不断袭扰的游牧部族,就足以令人头疼。 看来这位大人确有振兴大秦之志,否则不会直接考虑扩充军力扫平四方。 相较之下,父亲的主张实在过于保守。 这位中丞在朝堂所论的治国之道确实无可挑剔。 我虽为武将,但在父亲教导下也通晓政事,因此能理解他的深意。 没有钱财寸步难行。 你们看,我采买这么多物品却未付一文,只因众人知我是中丞,信我为人。 其实不仅朝廷,连治下百姓都讲究信用二字。 如此,国家才有希望。 你先垫付银钱,待府上账房理清后再去支取。 说来奇怪,为何寻个称职的账房如此困难 说罢他自己也不禁失笑。 秦时算学尚未昌明,要找个好账房确实不易。 柴髙正全神贯注完善胸中蓝图,却不知有人正在暗中谋划颠覆大秦。 咸阳城外山道上,三骑疾驰。 他们不时回望,确认已摆脱追兵。 二位叔父不必再逃,那人似乎根本没派人追击。 项羽勒住战马,对先前的对话仍难以释怀。 叔父为何执意要杀那位中丞我看他并非恶人,反倒光明磊落,堪称君子。 三人下马稍歇。 这番奔逃已让他们精疲力竭。 羽儿,此人不仅心思缜密,其才智更非我等可比。 那变法之事,你当真以为是秦王的主意范增神色黯然,想起方才听闻的《大秦令》仍心有余悸。 他制定的《大秦令》天衣无缝,策略也极为高明。 废除严刑峻法,免除徭役,这些都是解民倒悬之举。 这难道不好吗我们反 秦不也为此嗯...倒也不尽然。 对于范增执意要杀柴髙,项羽始终难以认同。 在他看来,要杀这样一位清廉爱民的官员,实在下不去手。 更何况,他根本不屑于做这种事。 身为立志成为英雄的人,怎能沾染如此卑劣的行径 “羽儿,我们的身份和使命,无需多言。 最后提醒你一次——可还记得我们是谁” “计划必须提前了。 若让那人的《大秦令》传入楚地,一切将功亏一篑。 ” “立刻启程返回楚地!趁其变法尚未稳固,速速起事!” 柴髙全然不知,放走项羽已埋下祸根。 但他此刻并不在意——局部战场的胜负,终究难撼国力悬殊的碾压。 这便是格局的差异。 范增虽擅兵法,在柴髙眼中却不过是千年智慧碾压下的困兽之斗。 那些被当世推崇的谋略,于后世不过寻常手段。 譬如今日柴髙所为,若在现代人看来稀松平常,却令当时众人震撼不已。 这个时代,注定成为他独舞的舞台。 归途中的柴髙步履轻快,宛如少年。 此行收获颇丰:既悟透律法精髓,更酝酿出诸多谋划。 糖烟酒三大暴利行当,他已握其一;盐铁粮马茶等,更将尽入囊中。 稍加运作,富可敌国并非难事。 但他所求非商贾之富,而是开万世太平。 唯有将现代学识转化为生产力,方能成就不朽功业。 暮色渐沉时,柴髙踏进中丞府。 这个没有电力的时代,烛火于寻常百姓已是奢侈,唯独权贵可享此照明。 不过,至少空气清新得令人心旷神怡。 他哼着调子迈进厅堂,只见蒙志等人正捧着成堆竹简静候。 昏黄烛光下,新的机遇正在摇曳生辉。 蒙志见到柴髙时难掩激动之情。 按照柴髙此前的指导,众人已完成了刑法修订的大部分工作,此刻正等待他最终定夺。 中丞大人,这是新修订的二百条律法,请您审阅。 舟车劳顿的柴髙虽显疲惫,内心却充满欣慰。 这部凝聚心血的新法典,他自然要逐条细读。 先放着吧,容我慢慢查看。 蒙志的严谨令柴髙颇为赞赏。 作为《大秦令》的衍生法规,这部刑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翻阅竹简时,他不禁感叹蒙志的聪慧——虽比不得后世律法的宽仁,但在当世已属开明。 最令人称道的是以徭役替代肉刑的创举。 试想街头若尽是伤残之躯,那该是何等景象尽管此时尚无之说,这般改革已堪称跨越时代的进步。 至于律法仍显严苛的问题,柴髙选择缄默。 乱世用重典,在温饱尚难保障的年月,过分的宽纵只会酿成灾祸。 该严则严,该宽则宽,这个道理来自后世的他再清楚不过。 此刻他更忧心蓟县大泽乡的陈胜吴广。 按新律,这些因暴雨延误行程的戍卒本不该获罪——天灾非人力可抗,最多罚以操练。 但依照旧制,他们面临的却是灭顶之灾。 正是这九百走投无路之人,最终撼动了秦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为帝国衰亡埋下祸根。 ( 新刑法将军令延误分为两类:一类是主观故意延误,必须严惩。 例如因饮酒贻误军务者,视后果轻重处置——情节严重者当场处斩,轻微者从降职到军棍责罚不等。 但连坐制已彻底废除,指挥官犯错不应牵连无辜士兵,这才公平。 第二类是非主观因素导致的延误,比如陈胜吴广事件中因暴雨冲毁道路致使预备役未能按时抵达的情况。 根据新法,此类情形可免于刑事处罚。 免罚不等于不罚,惩处权交由统兵将领酌情裁定。 处罚标准仍有章可循,最重不过领队受十记军棍——以现代人体质,不过略尝皮肉之苦;最轻则令全体预备役加强训练。 这般情形下,即便陈胜吴广企图 叛乱,那九百人也绝不可能跟随。 区区十军棍的代价,何至于赌上性命 恐怕军队尚未出动,这二人就会被部下当场擒获。 说来可笑,装神弄鬼的狐仙把戏简直荒唐。 但这对草莽倒真敢想,竟企图靠欺诈成事。 历史上类似案例还有汉高祖刘邦,这无赖出身的皇帝倒让后世混混们多了几分妄想。 细究起来,若非此人,乱世或许能早些结束。 这痞子皇帝无非将厚颜 发挥到极致罢了。 若按现行法律,徭役制已废除,哪还需要他押送役夫失去这批人力基础,他凭什么起事 论釜底抽薪,没人玩得过柴髙。 直接抹杀你 的生存空间——有种你反不怕死的话,老子有的是钱和兵,随时把章邯大军调来 。 最关键【敏感内容较多】 “好极了,蒙大人这次起草的律法条文与我的想法十分吻合,只需稍作调整即可。 看来蒙志确实深刻领会了《大秦令》的精髓。 ” “大人,我能这么快理解《大秦令》,全因明白您的用心。 ” 蒙志望着中丞大人,虽有些不解,但这并不影响他对《大秦令》的掌握。 简单来说,就是尽量给犯人改过自新的机会,将他们发配去服徭役。 “若大人没有异议,我们便继续完善剩余条款。 ” “好,诸位再加把劲,尽快完成刑法修订,这样基础法典的改造就算大功告成了。 待陛下批复后,我们再补充一些细则,法律体系便可初步建立。 ” 柴髙捧着刚修订完成的刑法草案,心中激动不已。 这部律法融入了他的理念,即便日后世事变迁,也必将深远影响后人。 正欣喜时,冯劫走了过来。 这位律法先驱如今成了他的下属,柴髙仍觉得有些难以置信。 “中丞大人,这是监察院拟定的行政基本法草案,请您过目,看看是否有疏漏” 这位资历最老的监察御史命人抬来大批竹简。 柴髙满怀期待,毕竟行政法制更能直接影响百姓生活。 若能建立清廉高效的吏治体系,国家必将更加强盛。 然而,当他翻开草案时,却忍不住露出哭笑不得的神情。 这结果出乎意料,但也怪不得这位老学者。 “中丞大人若有意见,但说无妨。 我们都是为了大秦的江山社稷。 今日街头的盛况,我们都听说了,对大人更是钦佩不已,请您直言。 ” 冯劫也想借此机会学习。 他听闻柴髙外出时的见闻,仅凭修订法律就能让民心如此归附,实属罕见。 “冯先生,已完成的刑法您也看到了。 监察院起草的行政基本法并非刑法,而是规范官吏行为的法律。 ” 冯劫仍有些困惑,思索片刻后,还是问出了心中疑问。 “中丞大人,这份行政基本法是根据大秦原有的吏治法规修订的,同时也参照了大人的《大秦令》。 按照大人的指示,我们已减轻了处罚力度,难道还有其他疏漏之处” “冯大人,看来是我没解释清楚,这是我的疏忽。 这么说吧,行政基本法的核心在于规范官员的行为,明确界定他们的权力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