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可爱的酷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太傅通晓造纸之术莫非又是仙师所授难怪世外高人如此了得,随手一物便令我辈钻研经年。 造纸非你我二人可成,须请杜志先生同往。 其麾下能工巧匠,正是造纸所需。 柴髙执笔在绢帛上罗列所需之物,至今仍不惯竹简的滞重。 之所以邀杜志,皆因此人执掌百工,按他谋划,造纸大业当由扶苏与杜志共担。 此物问世,必先震动豪族。 柴髙深谙其道:当世农夫用不起这等珍物,而富户掌控学识。 一旦纸张取代竹简,待权贵习以为常,便可广传天下。 继而推广活字印刷,大秦文教渐兴,诸事自然顺遂。 届时再行革新,至少有人能明其奥妙,不至真将他头颅劈开一探究竟。 周恒,速请杜志携巧匠来太子府。 扶苏吩咐道,切记带上太傅所列之物。 绢帛上的墨迹未干,新的纪元已悄然酝酿。 至于销售方面,自然要交给巴家来处理。 作为持有巴家股份的人,这样才能获得可观的利润。 不过,即便制造出完美的产品,似乎也比不上他原来那个时代的各种便利技术。 至少现在他已经很久没碰过手机了。 作为穿越者中的一员,他甚至想打广告:想让孩子戒掉网瘾送他来穿越吧。 但一想到原来的时代,就不由自主地思念起家人。 如今与那个世界渐行渐远,或许再也回不去了,这种惆怅常人难以体会。 师傅不必担忧,就算造不出纸也无妨。 有您这样的贤臣在,我相信大秦定能渡过难关。 扶苏见柴髙神色黯然,还以为他在为大秦的现状忧虑,不禁为这位忠臣的赤诚所感动。 一位大臣不顾身份亲自教导工匠造纸,这是多大的牺牲。 而自己竟还抱有轻视商人的想法,与太傅相比,简直天壤之别。 作为大秦储君,这般觉悟实在令人羞愧,扶苏不由得落下泪来。 柴髙见状颇感诧异,不过是造纸而已,何至于此他轻拍扶苏肩膀以示安慰,谁知对方哭得更厉害了。 幸好他知道扶苏并非愚钝之人,否则真要被他吓跑。 周恒办事效率颇高,不多时便将杜志请来。 待杜志落座,柴髙便将与扶苏造纸之事告知。 杜志身为官员,对新鲜事物也算见多识广。 但听完关于纸的描述,立刻意识到此物的价值。 他激动不已,柴髙甚至看见他嘴角泛起白沫,连忙示意他喝水冷静。 对从未见过纸的人来说,这确实是难以想象的发明。 唯有亲眼所见,才能体会其妙处。 文字的传播与其载体密不可分。 正因载体成本居高不下,普通百姓终其一生也难以接触多少文字。 到了大秦时期,虽以竹简取代龟甲,造价依然昂贵。 若非皇帝需要批阅奏章,哪来这么多竹简 纸张的出现必将加速人类文明进程。 将造纸术列为四大发明毫不为过,这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文字载体的 性进步。 单是青史留名这一条,就足以让这两人兴奋好一阵子了。 杜志和扶苏一样,立刻被这项技术吸引住了。 他的态度更加直白,对柴髙所说的内容充满兴趣,毕竟这正是他的本行。 很快,三人的脑袋凑到了一起。 起初,自然是柴髙讲解造纸的方法,扶苏和杜志则拼命记录。 杜志在这方面有些经验,稍有不明白的地方就立刻追问柴髙。 有几次,问题差点难住柴髙,幸好他曾在网上看过不少资料,才没被问倒。 不过,这也让扶苏和杜志对他更加死心塌地——如此神奇的技艺,普通人怎么可能知晓 也只有柴髙这样的“神仙徒弟”才能想出这种东西。 此刻若有人敢质疑柴髙的身份,恐怕不用他开口,这两人就会冲上去把对方生吞活剥了。 在后世眼中,造纸术或许不算什么高深技术,但在这些人看来,柴髙画出的图纸简直神秘莫测。 尤其是杜志,自从见识过水车和风车后,他回去尝试制作了模型,一试之下竟激动得口吐白沫,昏迷许久。 手下人都觉得奇怪,这些东西不至于让他如此失态吧 他们哪里知道,杜志的昏迷并非因为水车和风车——这些他还能承受。 可一想到柴髙画出的木牛流马,他立刻又晕了过去。 如今这造纸工艺更是让他连连感叹“神仙徒弟”的厉害。 若按图纸造出的木牛流马真能自行行走,那足以证明柴中丞绝非寻常之人。 其实,柴髙只是根据网上看到的造纸技术画了个大概,但这已经比他们从头研究快得多。 若真让他们自己摸索,恐怕连这些工具的用途都搞不清楚。 很快,柴髙将造纸的完整流程讲完。 看着眼前近乎癫狂的两人,他没再多说——这些基础内容够他们反复琢磨了。 至于后续能否改进工艺,那就是他们的事了。 如何向工匠们解释,也由他们自己决定。 不过按惯例,这些技术是需要保密的。 柴髙只需详细说明制浆、抄纸、烘干和加工的步骤即可,剩下的无需亲自动手。 毕竟,他这位大秦中丞要忙的事情还多着呢。 至于能否造出纸来,柴髙毫不担心——若这群代表大秦最高工艺水平的工匠都搞不定,那才真是见鬼了。 柴髙全身心投入变法事务,既要审核御史台的行政基本法,又要处理工程承包事宜,忙得脚不沾地。 他给扶苏安排的任务,杜志二人日夜赶工。 此时的扶苏就算被 ,也会挣扎着爬起来继续干活。 柴髙曾暗中查看进度,见扶苏满脸胡茬,几乎认不出来,但纸张已初具雏形,便默默离开。 半个月转瞬即逝,《大秦令》推行步入正轨。 柴髙密切关注各方反馈,发现法律漏洞立即修正。 他深知律法不容差错,因此每日都在完善条文。 努力终见成效,新法开始惠及百姓。 工地上的徭役民众和牢狱中被连坐的囚徒,在新法实施当天纷纷踏上归途。 按柴髙的建议,官府发放路费,并允许他们在驿站歇脚。 驿站虽简陋,但百姓记住了嬴政和柴髙的名字。 世间总有人记恩,也有人记仇。 在泗水郡,一群人以楚国旧贵族项家为首暗中集结。 项羽刺杀柴髙失败反遭痛骂,叔侄三人连夜逃窜,却发现对方根本不屑追捕,顿觉颜面扫地。 项羽脸色阴沉,连项伯都不敢劝解。 范增明白他为何恼怒——项羽极重名声,如今悔恨交加。 他们沿途打探消息,发现各地形势与预想大不相同。 按常理,大秦早该濒临崩溃,尤其是陈胜吴广即将 ,可现实却并非如此。 如今连坐和徭役制度都已废除,这些人的处境自然改变,想必多数已返乡务农。 三人沿途听闻的全是变法后的喜讯,可这些消息对他们而言,简直糟糕透顶。 回到家乡后,他们发现若想有所行动,必须组建一支队伍。 可惜眼下百姓们热议的并非如何反抗,而是如何打理自家田地。 曾经服徭役的人不仅领了路费,返乡后也不必为生计发愁。 若家中断粮,只需去乡里登记签字,就能领取口粮和种子。 口粮需在收成后归还,种子则无需偿还,农具也可借用,只需按时归还。 当时民风淳朴,有些农具甚至无需立据。 如此一来,人人都盘算着安稳度日,谁还愿意冒险 那可是杀头的罪过,即便不牵连亲族,自己的命也只有一条,不如等着丰收过安稳日子。 更何况,官员们已信誓旦旦地保证,今后不再征发徭役。 消息灵通的官员甚至告诉前来打听的人: 以后若需征调劳力,官府会支付钱粮。 若有人谎称仍有徭役,必将受到严惩。 这下三人彻底傻眼。 他们原本计划等民怨沸腾时举兵起事,可如今若贸然行动,只怕先要吃官司。 不知怎的,形势竟变成这样。 嬴政那老家伙不知为何转了性,竟让中丞柴髙推行变法。 照目前来看,百姓虽偶有怨言,但远不至于豁出性命 。 三人一合计,决定趁早举事,否则等百姓安居乐业,谁还肯跟他们冒险 一回到故土,项梁便以父亲项燕——楚国名将的声望,召集旧贵族后裔赴宴。 众人碍于情面,纷纷前来。 项梁颇为满意,因到场者多是此前联络过的旧识,其中已有十余人答应参与起事,他自然信心十足。 项梁三人高坐主位,堂下宾客却鸦雀无声。 这些冲着项家名望而来的豪杰们静候主人发话,叔侄三人对视间难掩兴奋——只要此刻振臂一呼,大事可成矣。 项梁率先擎起酒樽朗声大笑,豪迈笑声在厅内回荡。 可满座宾客竟无人应和,连平日相熟的几位也迟疑着未举杯。 项羽与项伯见状同时起身邀酒,堂下依旧一片沉寂。 项梁面上发烫,这情形与预想截然不同。 诸位可是嫌项家待客不周项梁强撑笑意问道。 话音未落,席间一位性急的豪绅霍然起身:项公快人快语,这酒总要喝个明白!此言如同火星溅入干草,满座宾客纷纷离席。 就连早先约定好的盟友也都站了起来。 都是楚地旧人,何必打哑谜众人七嘴八舌道。 这些看似昏昏欲睡的宾客哪个不是人精方才不过都在装聋作哑。 若非有人挑破,只怕此刻还在作戏。 谁不知项氏叔侄存着复楚的心思今日赴宴,不过是要亲眼瞧瞧这盘棋值不值得跟注。 这帮人可都精明着呢,复不复楚关我屁事,只要日子能比现在过得好就行,谁他妈会白白替你卖命 都到这份上了,总得拿出点真东西吧脑袋别裤腰带上跟你干,到现在连个屁都没见着。 别说喝酒了,就算你端来龙肝凤髓,老子也咽不下去! 眼下这局势谁不明白没点真本事光靠喊两嗓子,鬼才来捧场。 现在又不是活不下去的年景——但凡勤快点,官府开仓放粮,饿不死人。 要口粮给!要农具给!要种子给!只要你肯老实种地,官老爷们现在真给活路。 听说会稽郡闹灾,朝廷调去的粮车排成长龙,往年早该尸横遍野了,今年愣是没饿死人! 更邪门的是,听说朝廷还搞了应急粮仓,专备救灾用。 这一连串消息砸下来,谁还顾得上跟你 先琢磨自家一亩三分地吧! 要不是念着旧交情,今天这趟我都懒得来。 本想着要是有戏就干票大的,结果呢你们叔侄仨连个屁都没准备——兵呢械呢就靠三张嘴皮子忽悠我们送死 做 春秋大梦!要真有这种好事,老子早自己当皇帝去了!家里田产女人怎么办当谁是二百五现在想灭秦那些旧贵族第一个不答应! 项梁你要有发财的门路,这酒咱们还能喝。 再提 二字,趁早滚蛋!大伙儿都等着看你还能放出什么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