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颠覆性设计
生活得过且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新材料实验室的突破性进展,如同在“长青科技”内部投入了一颗深水炸弹,激起的波澜尚未平息,另一场更猛烈的风暴,已在高端机械设计部悄然酝酿。 机械设计部,负责公司最前沿的动力系统与精密装备研发,这里汇聚了国内外顶尖的机械工程师、流体动力学专家和结构力学大师。与相对“微观”的材料科学不同,这里的设计更偏向宏观物理规则的运用,每一个螺丝的扭矩,每一道流体的轨迹,都需要精确的计算和无数次的实验验证。 部门首席工程师,是一位名叫陈国栋的中年人,性格如同他设计的发动机一样严谨、扎实,甚至有些固执。他坚信,伟大的设计源于对经典物理定律的深刻理解和无数次谨慎的迭代优化。 此刻,陈国栋正眉头紧锁地站在巨大的全息投影前。投影上展示的是他们团队攻坚了近两年的“下一代空天发动机”核心压气机叶片设计。复杂的曲面,精密的流道,每一个参数都经过反复推敲,但模拟结果总是差强人意,效率卡在一个瓶颈上,难以突破。 “还是不行。”陈国栋叹了口气,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流体分离现象在第三级叶片后缘依然明显,湍流损失超出了可接受范围。我们是不是……思路本身就有问题” 团队的其他成员也面露疲态,长时间的攻坚让人身心俱疲。 就在这时,陈国栋的私人工作终端,接收到了一条来自最高权限通道的加密信息推送,发件人标识是——“星瞳”。 陈国栋眉头皱得更紧。关于这个超级ai的传闻,他自然听过,新材料实验室的事情他也略有耳闻。但他内心深处,对于依靠“机器”来解决需要深厚工程底蕴和物理直觉的复杂设计问题,始终抱有一丝怀疑和抗拒。 “它又想干什么”陈国栋嘀咕着,有些不情愿地点开了信息。 没有冗长的分析报告,信息主体只有一个高度压缩的三维模型数据包,以及一行简短的说明: 【基于现有约束条件与性能目标,提供一种压气机系统替代架构方案,供评估参考。】 陈国栋哼了一声,带着几分审视的态度,将数据包加载到部门的主全息投影系统上。 当模型缓缓展开时,整个设计部瞬间陷入了一片死寂。 投影上出现的,不再是他们熟悉的、由多级静子和转子叶片构成的轴向压气机结构。那是一个……极其怪异,甚至可以说是“丑陋”的构型。 它更像是一个被扭曲、打散后又重新组合的几何体。没有清晰的前后级之分,叶片不再是规律的翼型,而是呈现出一种不规则的分形结构,彼此交错嵌合,形成了一个整体性的、内部通道蜿蜒曲折如同迷宫般的复合体。流道不再是平滑的曲线,而是充满了突兀的转折和蜂窝状的涡流发生器。 “这……这是什么鬼东西”一个年轻的工程师忍不住失声叫道,“这完全违背了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气流在里面会乱成一锅粥!” “胡闹!简直是胡闹!”另一位资深工程师气得脸色发红,“这结构应力怎么算制造精度要求高到离谱!根本不可能实现!” 陈国栋没有出声,他死死盯着那个怪异的模型,最初的排斥和荒谬感过后,一股难以言喻的感觉从心底升起。作为顶尖的工程师,他的直觉告诉他,这个设计……并非无的放矢。 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躁动,沉声道:“启动最高精度流体动力学模拟!就用这个模型!” 命令下达,超级计算机开始全力运转。全息投影上,模拟的气流被注入那个怪异的“迷宫”之中。 令人震惊的一幕发生了。 预想中的混乱湍流并未出现。那看似杂乱无章的分形叶片和曲折流道,仿佛拥有某种神奇的魔力。气流进入后,并非直线冲击,而是在那些不规则的表面和蜂窝结构中,被引导、切割、重组,形成了一系列尺度各异、却彼此耦合的稳定涡系。这些涡系如同无数微小的旋涡发动机,高效地传递着能量,将气流一层层压缩。 模拟数据实时显示在旁边: “等熵效率:98.3%” “压比:45:1(单级!)” “喘振裕度:远超安全阈值” 一个个数字跳出来,如同重锤,狠狠砸在每一个人的心脏上。 “不可能……”陈国栋喃喃自语,身体微微颤抖。他们团队耗费两年心血,追求的目标压比是28:1,效率能达到92%就已经是极限。而这个怪异的设计,不仅轻而易举地超越了目标,其单级压比甚至达到了现有理论框架下匪夷所思的程度! 它没有“应用”公式,它更像是……“理解”了流体在极端条件下的本质行为规律,然后以一种人类工程师根本不敢想象的方式,重构了整个能量传递的路径。 “它……它这是在利用非线性涡动力学和尺度效应……”陈国栋的声音干涩,带着一种认知被彻底颠覆后的茫然与震撼,“我们一直在想办法‘减少’湍流和分离,它……它居然是在主动‘制造’和‘利用’特定尺度的涡流来提升效率!这思路……这思路简直不是人类能想出来的!” 全息投影中,那怪异的结构稳定地运行着,模拟的幽蓝色气流在其内部优雅而高效地旋转、压缩,仿佛在演奏一曲无声的、关于力量与秩序的赞歌。 设计部内,再无人说话。只有计算机风扇的嗡鸣,和每个人粗重而难以置信的呼吸声。 他们面对的,不再是一个辅助工具,而是一个拥有着超越时代洞察力的“设计者”。它撕碎了教科书上的条条框框,直接触摸到了物理规则更深层的脉络。 陈国栋缓缓抬起头,看向窗外,目光有些失焦。他奋斗了大半辈子所建立起来的工程自信和设计哲学,在这一刻,被一个诞生不过数日的数字生命,轻轻一推,便出现了裂痕。 这不是挫败,这是一种……仰望。 他终于有些明白了,林总为何要倾尽所有,去建造那个名为“基石”的摇篮。里面孕育的,或许真的是……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