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望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菱歌只是摇头,“不,我要跟你去。我不怕过苦日子况且我从小就在府里长大和他们不同,我生是郡主的人死也是郡主的鬼我不会离开郡主的。”
清嘉轻声道:“傻瓜。”
菱歌道:“我现在回想起府中的许多事,都觉得透着诡异,虽然郡主不说,但我也能猜到,也许菱角她并不简单,她几番挑动郡主与扶荔不和,也许他们背后各有一股不明的视力,扶荔为何忽然自尽,我觉得以她的心性是不会这样轻易地结束自己的生命,她也不会甘心这样轻易地结束自己的生命,一定有人在逼迫她。老王妃留下的匣子真的是空的吗我觉得不可思议。王妃既然留下匣子,就代表王妃想传下一些秘密。也许这些秘密将来可以拯救和王府。无论将来如何,我愿意与郡主一同面对。”
两人一同登车,向康王府的方向而去。清嘉低声对菱歌讲述了方才菱角,告诉她的老和王妃的身世。菱角久久没有说话,半晌终于开口道:“难道老王妃留下的秘密竟然与先皇后有关吗。”
清嘉连连叹气,“我不知道。”
说完,她又追了一句,“我一定要常清事情的来龙去脉,查清柳夫人为什么会与乱党勾结不清。我一定要证明柳夫人所做的一切,与兄长并无任何的干系。”
车驾踏着朝阳一路滚滚而去,朝朝暮暮无穷事,死死生生来去人,在帝京繁盛的街道之间川流不息着。清嘉忽然想到了已经离京的沈和靖,不知道她如今是不是已经过上了新的生活不知道江南的梅雨是不是格外的温柔不知道她习不习惯江南的气候
新的一切要开始了,她无法潇洒地和往日道别。她觉得自己像一匹马,奋力拽着车,想要冲破羁绊,却没有力气,只好无力地嘶鸣。其实在脑中有一个声音一遍一遍的在问自己: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清嘉迫使自己平静下来对菱歌道:“好,那我们同去康王府。如果你想离开的时候就告诉我,如果前面是一条死路,我们两个人没有必要都被困在前方。”
菱歌温柔地笑道:“不管前面的路是什么样的,路总要走一走才知道。”
清嘉早已预料到自己离开和王府之后和王府还会笼罩在一片恐惧之中,前路如何茫然不知。清嘉只能带走自己身边的侍女,还有许多许多像含芬一样的侍从和和王一起困在和王府。当中的含芬无数次地劝阻和王想办法与柳夫人尽快划清界限,为王府的未来留下些许缓和的余地。然而事实没有含芬想的那么简单,此事一出,立刻沦为朝中派系争斗的工具。
也有人念旧日的情分,或是因为其他的原因愿意出面为和王讲话,奈何证据搜检一直不曾完成,许多话也可谓是空话,清嘉离开和王府之后刑科多次派人反复查抄和王府,都是一无所获,含芬等人先松了口气。
这时衡王出面替和王说话。他顾及到自己,如果直接对今上说,东宫可能会觉得自己干涉大政。衡王思来想去,还是找上了自己的姊姊太康公主。太康公主近来近来可谓是焦头烂额,无法放出手段来将暗流涌动的宗亲敷衍得密不透风,每日心神劳累。
衡王很直接的对太康公主道:“我知道阿沧做事有些出格儿,但也就仅限于流连烟花之地,或者是在外面胡乱吃酒罢了。我曾见他闲来无聊,在东岳寺外面的店里与人竞价取乐。姊姊也知道他绝对不是那等阴险狡诈、有意匿藏敬王余孽的人。”
太康公主敷衍道:“你跟我说有什么用”
衡王道:“除了能跟阿姊说,我也没有办法再跟别人说了。”
太康公主叹了口气道:“再等等看吧。爹爹有意回护清嘉,便是相信和王府没有牵涉其中,可是现如今大事未曾收尾,保不齐再找到什么新的证据,这时谁说话都不好使。”
衡王说:“我真想不通,老和王的侧妃为什么会跟敬王的余孽有勾连”
太康公主答道:“谁知道呢这不还在查着吗。”
“阿姊,你也太过敷衍我了吧”
太康公主道:“我正烦着呢,你偏赶着这时候来找我。还有老二也是的,他是不准备回京来了是吧”
衡王道:“二哥回不回来,你得去问二嫂呀,问我怎么知道。”
太康公主道:“行啦,你也不要转弯抹角的了,有什么话要问的快点儿直接问吧。我还有事情。”
衡王看了看太康公主,“那我就直接问啦,这次的事情怎么这么古怪,我就好奇为什么沈公走得这么干脆”
太康公主问:“你猜到了什么”
衡王道:“不是说不拐弯抹角的,我问什么就直接回答吗怎么还敷衍我你要是敷衍我,干脆就别说了,等着我自己查去。”
太康公主道:“好好好,我直接跟你说,这事儿现在看不是很明了吗爹爹和嘉国公联手设了一个局,故意在西山碧云寺的防务上撕了个口子,目的就是引诱那些暗藏在帝京深处这么多年不露头、我们抓不到的敬王余部。那些敬王的余部果然上钩,看到防务终于出了疏漏,于是就想刺杀爹爹,正好被爹爹引诱出来一举擒获。”
衡王道:“所以离开帝京是嘉国公自己的意思。防务出了疏漏,要有人背这个锅,沈公背了这个锅就驴下坡,正好离开帝京。”
太康公主点了点头,衡王又道:“敬王的余孽真的这么可怕吗值得爹爹这样冒险以身做饵才能把它引出来”
太康公主道:“我也不知道爹爹为什么要冒这个险,但是我相信爹爹有他自己的理由去做这件事,这个脓疮要挤出来才干净,否则不知何时,就从背后捅咱们一刀。”
衡王想了想,“沈公抽身的好啊。这一招可真是高明,他也想得开,就这么走了。”
太康公主道:“沈公这次算是全力抽身中出了点意外,但是最后没有被牵连到其中,这次的麻烦就在牵扯到了和王府身上。”
衡王道:“如果在这之前和王就发现他庶母有问题,那么还可以看作是和王府的私事,压一压也许是可以的,可是如今私事变了大政,确实很棘手。”
太康公主警惕地看了衡王一眼,“我跟你说,你别搀和,你一搀和了,事情变得更乱,更不容易解决。”
“我知道。我要不是顾及这一点,会先来找阿姊你”
太康公主又追问了一句:“你和他们走得近,你到底怎么看和王”
“闭阁饮醇酒,所好为美人而已。”衡王脱口而出,“他出事的前几天,我还遇到他跟清嘉妹妹吵架,原因就是清嘉妹妹嫌弃他不着家,不做正事。”衡王忽然意识到了什么,“阿姊,你还真怀疑阿沧。”
太康公主道:“怎么说呢,防人之心不可无,就像当年谁都没想到敬王会去造反。”
“行吧,”衡王道,“反正我信他,要不然……”
“你可别出什么歪主意,要不然你怎么样出去开赌局赌一把,看看他是不是要造反”
“我可没这么说,”衡王想了想道,“我知道了,这事儿啊,我不管了,先盯着看。这事儿可不能沦为他们朝臣相互攻讦的由头,要不然和王府可就永无宁日了。”说完,他又问了一句,“你说,爹爹的病什么时候好”
言下之意近来今上抱病甚笃的局面,分明就是今上装的今上想要隐于局外,静观其变而已。
太康公主拿鼻子吸了吸气,“你活得不耐烦了”
衡王抱臂向后撤撤身子,“没有,我爱惜自己的命,爱惜得很。”
太康公主又道:“就是有一点不太好,爹爹随口说让清嘉出继给康王是觉得两家亲缘较近,但是康王府那叫一个乱。”此后可以省略一万字康王府每日的奇葩故事,“清嘉去了,不知道会不会受委屈”
无论如何,菱角的话还是让清嘉觉得十分不安。在她离开和王府之前,也曾试探的问他的兄长道:“你还记得母亲去世之前的情形吗”
她兄长淡淡的道:“母亲病了那么久,实在是受罪。”
清嘉讶异地看向她的兄长,她的兄长却什么都没有说,清嘉试图从和王的表情上得出一些答案,但是最终徒劳无功。
她知道和王即便做了什么,也不可能在此情此景下对她承认。很多事还要靠她自己去查。眼下和王情形危机,总该先解决要命的事,再去追究当年的旧事。
那时菱角的话曾经在她的耳边闪过,“碧萝说王爷与小姨娘事发了,气死了老王妃,还说老王爷的死也……”
如今,她与菱角分开,菱角不知出于何种目的笃定清嘉不会检举自己,告诉了清嘉自己真实的身份,那么菱角的话究竟可不可信呢她那些话是不是只是为了挑拨他们兄妹二人不和,挑拨他们兄妹二人不和,又想从中取得什么样的利益呢清嘉实在是百思不得其解。
康王府有一个极大的西花园,内中草木繁茂。季春时节,百花盛开。夏天绿树成荫,秋天枯叶满地,别有一番风韵。
花茵每天都需要人打理,一不留神,浓密的枝叶就遮蔽了石子小径。
清嘉拿着剪子弯腰修剪着一片忍冬花藤,如今已是夏天,炽热的阳光让她香汗淋漓。内中穿的一件主腰已经被汗水浸透了,额上挂满了汗珠,鬓边的碎发贴在两颊上。她用褂子蹭了蹭沾满花枝断处汁液的手,伸手去整了整鬓发,才发觉鬓发已经散乱,整个人狼狈无比。这时有一个娇俏悠闲的声音,“你这是在忙什么呢”
这个声音属于康王妃的侄女吕氏,吕姑娘生的眉目娟秀,行动如弱风扶柳,一双秋水一般的眼眸楚楚动人,府上都夸她为人谦和,处事大方。
而清嘉知道吕姑娘不过是演的一手好戏罢了。什么弱风扶柳真要是弱风拂柳,风一大了就闪着腰了,何况是康王府这种日日刮大风,今天刮东风,明天刮西风的地方,若是没有点儿本事,岂能让阖府众人称道
原来清嘉刚到康王府的时候,还保留了建安郡主的封号,康王府上上下下还给她几分颜面,但她却坚决不肯改口仍以伯父呼康王,以伯母呼康王妃,康王妃因此很不喜欢她。她出继康王,也不过是今上的一句空话。
没过多久在西山柳夫人的居处抄出了她与兄长往来的诗文,虽然只是寻常的诗文唱和,但终究有悖常理。许多人弹劾和王和柳夫人过从甚密,或许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勾当,一时之间和王府更沦为众人的笑柄。没过多久今上命清嘉的兄长去守陵,她们兄妹二人的封诰也自此消失。今上提出从宗亲之中再选子弟出继老和王,取代清嘉兄长的王位,但这件事情不知道为何最终不了了之。
清嘉失去了封诰,等于失去了在康王府的立足之地。因为康王已有宜春郡主这个女儿,所以府上都称呼清嘉为二姑娘。名为二姑娘时,为二姑娘,把她当做一个二呆子看待。
吕姑娘问清嘉在干什么,清嘉翻了个白眼儿,心想我在干什么你看不见她没说话,继续修剪她的花藤。吕姑娘却追问了一句:“我说话你聋,听不见”
清嘉乐了,“我干什么你瞎,看不见”
吕姑娘气得浑身发抖,弱风扶柳楚楚可怜的小姐一瞬间变成了剽悍的北朝女子,“谁给你的胆子跟我这样说话”
清嘉大大咧咧地道:“我也奇怪,为什么我跟别人说话就不这样,偏偏就跟你说起话来是这样一副腔调,还不都是因为你……”
“因为我什么”吕姑娘怒了,“你今天要是不把话说清楚,我就去告诉姑母去说你天天欺负我。”
“我欺负……”这时有一只黄蜂看见吕姑娘身上穿的西蕃莲刺绣褂子光艳夺目,栩栩如生,于是趴到了吕姑娘的左肩上。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出自唐代高骈的《山亭夏日》: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闭阁饮醇酒“:
“常洵日闭阁饮醇酒,所好惟妇女倡乐。秦中流贼起,河南大旱蝗,人相食,民间藉藉,谓先帝耗天下以肥王,洛阳富于大内。援兵过洛者,喧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