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云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其实现代许多画家,只要是搞艺术的,都怕自己的作品无法在自己还活着时发光放彩,等到自己不在世了,作品才逐渐受瞩目。
不知名的画家创作者,生活艰难,许多都迫于生活压力而放弃,所以他们更加渴求伯乐,发现他们,将他们的作品推向世人面前。
“燕昭哥哥,你看这幅《向日葵》,是不是也能强烈的感受到,画家像闪烁着熊熊火焰,满怀炙热的热情令运动感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如此的单纯强烈。
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画家梵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梵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最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
从淳雅的言语之中不难看出她对梵高这幅《向日葵》的推崇和喜爱,甚至钦佩欣赏作画者!
“梵高一生活的抑郁艰苦,最后甚至、、、、、、自我了断!活的太痛苦了,几度精神崩溃!他的画作在当时也不被当时的社会所接受,无人欣赏理解他。在那样的环境下,却依然没有淹没梵高的艺术生命,他的艺术是伟大的、、、、、、
相比之下,西画,我更喜欢梵高所代表的后印象派,现今的野兽派、抽象派、狂放派等等,那些画作,说实话我真的欣赏不了。”
一说起自己所喜欢的东西,淳雅的话就滔滔不绝,侃侃而谈,毫不顾及淑女的矜持。
而燕昭看着淳雅的注意力完全被转移,不再沉湎与对对自己兄长和父亲的担心,连对鸿海恐怖劫持事件新闻的关注度都没有那么高了。
这样的转变,正是燕昭所想要的,见目的达到,他自然高兴,淳雅兴致正好,他可舍不得打断!
不过淳雅对那什么梵高如此欣赏喜爱,还是让燕昭心里有些小小的泛酸吃味!
语带吃味的道:“看来闻闻,对这位西画画家梵高,极为推崇啊!”说起梵高,立马滔滔不绝说个不停!
淳雅一怔,敏感的感觉到燕昭的话中有些泛酸,非常识时务的嘴甜道:“当然了!不过,我最喜欢、最推崇的,还是燕昭哥哥你的画作!我就只是比较喜欢梵高的经典画作,《向日葵》与《星月夜》,但这些画作,是梵高的经典代表作,被各国艺术馆收藏了,哪里是私人能珍藏的。”
“而且燕昭哥哥,你知道吗?《星月夜》居然是在梵高精神再度崩溃,在精神病院接受治疗时创作出的画作!”有时候也不得不承认,艺术有时候真的很疯狂,只有创作者先疯了,才能在那样的精神状态下,创作出足以传世的经典佳作。
“我也曾临摹过梵高的画作,但是只能画出其形,临摹再像,也没有原画中那么强烈的画意冲击。”
淳雅不仅学国画,也学西画,素描、速写人物和风景、水彩、油画,都还画的不错,学画的时候,也临摹了许多名家画作,但都不得其精髓,心中多少是有些遗憾。
“闻闻,你无需羡慕他人!你由梵高《向日葵》迸发出灵感,创作出的这幅写意花鸟画,亦生动鲜活。虽然色彩对比没有那么的强烈,给人带来的感受冲击也没那么强烈。
但相比之下,你的画作也有着独特的特色和优点,写意花鸟技法,是属于华夏独有的,再融入西画的优点,使得你的这幅画作,更加鲜活有灵性,充满朝气和积极向上激励人心的力量,更温和温暖,女子天生就比男性更柔和,你所作葵花,更显柔媚娇嫩和细腻。”燕昭不偏不倚,中肯的道。
东西方文化差异巨大,故此在绘画上自然也不尽相同!
所谓的‘西方绘画’,是指区别于华夏传统绘画体系的西方绘画,简称为‘西画’!
传统的西画注重写实,以透视和明暗方法表现物象的体积、质感和空间感,并要求物体在一定光源照射下所呈现的色彩效果。它与华夏传统的绘画体系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
首先,东西方文化传统、思维模式不同,导致了各自的绘画在审美观念上必然会出现差异。华夏文化的基本思维模式是‘天人合一’。所谓天人合一,就是认为世界是天、地、人三方面的和谐统一,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从这一点上,华夏文化在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特别强调顺应自然,强调个人的‘小我’必须融入民族的乃至宇宙的‘大我’之中。
这种文化精神反映在绘画观念上,就是认为人与自然之间、精神与物质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认为艺术的最高层次不是站在客观之外,把握它的特点与规律,而是尽可能的融入到客体之内去,理解客体、体会客体,让主、客体融为一体,最终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于是,华夏国画历来不以再现自然、悦人眼目为目的,而是重在‘立意’,使作品成为画家修养、人格和情绪论的载体。所以华夏国画历来偏重表现作者的感情,注重抒写主观感受,不过分强调客观,画家所画常在‘似与不似之间’,不受拘束。
与此相反,西方文化的思维模式和哲学传统,部体上是以人与自然的对立,即天人相分的观念为基础。在西方,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神临自然、宗教的权力至高无上,就是人要驾驭自然、征服自然。
这两者观念虽然有所不同,但都是天人对立、天人相分的。从这种观念出发,西方人文理想的最终目标就是认识自然、征服自然,从而获得人生幸福;西方的自然科学自伽利略以来四百年间,都是在走一条分析的道路,总是不断地将客观物质世界一分为二。
这种精神渗透到绘画艺术中,便体现为强调客观地表现现实对象!西方绘画总是把科学运用到绘画中,要求画家以纯客观的方式来把握自然,即画家所画一定要与他所看见的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