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乌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有趣的是,卢涵本患有风湿病,没想到饮了那蛇血酒后,他的风湿病竟然神奇地痊愈了。这场离奇的经历,无疑让卢涵的生活增添了几分传奇色彩,同时也让他明白了世间的奇谲诡秘,有时候比妖魔鬼怪更为可怕。
六
冯媪,乃是庐江乡下一个小小里长的妻子,因家境贫困且无子嗣,被村民们视为低贱之人。话说元和四年,淮楚一带发生了严重的饥荒。冯媪被迫外出讨生活,来到舒地,途径一处牧牛小屋时,天色已晚又碰上风雨交加,只能在桑树下暂避。忽然,她瞥见路边一间小屋灯光闪烁,便前去求宿。屋内,一位年约二十多岁的女子,打扮得秀丽动人,怀抱三岁稚子,倚门而泣。冯媪走近一看,屋内还有两个身影,一位老翁和一位老媪,两人面色凄苦,口中嘀咕着什么,像是在索要财物或是争吵。
待冯媪靠近,那老翁和老媪默然离去。女子哭了一会儿,止住眼泪,招呼冯媪进屋,热心地准备了饭菜,整理床铺,邀请冯媪用餐休息。冯媪问及女子哭泣的原因,女子再次泣不成声:“那位男士是我孩子的父亲,也是我的丈夫。明天他就要另娶新人了。”
冯媪不解地问:“刚才那两位老人是什么人他们向你要什么,让你如此伤心难过”
女子答道:“他们是公婆。如今儿子要另娶,他们来找我要过去陪嫁的一些物品,比如筐筥、刀尺等,用来交给新媳妇。我不舍得给他们,所以才有这一场争执。”
冯媪又问:“那你原来的丈夫呢”
女子黯然道:“我是淮阴县令梁情的女儿,嫁给董家已经七年,育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子们都跟了父亲,女儿就是我怀中的这个。现在县里的重江,也就是我前夫,他现任丞酂之职,家中也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她说到此处,泣不成声。冯媪虽觉此事奇异,但鉴于自己长期受困于寒冷饥饿之中,难得遇到美食和舒适的休憩之地,便没有过多追问,任由女子哭泣至天明。
冯媪告辞离开那神秘女子后,一路颠簸行走了二十里,来到了桐城县。县城东头有一座豪华宅邸,门窗上挂着精致的帘帷,摆满了祭祀用的羊肉和大雁,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据说今晚这里有一场官家的重大庆典。冯媪一打听,这场庆典的主角竟然是董江本人。她皱眉问道:“董江不是已经有老婆了吗怎么又要娶亲呢”
当地人告诉她:“董江的妻儿都已经去世了。”
冯媪一听,惊讶道:“啥昨晚我因为下雨还借宿在董江妻子梁氏那里,怎么说她已经死了呢”
众人一听,询问具体地点,才发现那竟是董江妻子梁氏的墓地。再细问那两个老者的长相,原来正是董江的亲生父母。董江,本是舒州人士,这些事情在当地人中都传得清楚明白。冯媪把事情告诉了当地人,大家都感到惊奇不已。当晚,董江仍旧举行了婚礼。
元和六年夏天的一个五月,江淮地区的官员李公佐出差到京城,回程途中在汉南停留,与渤海的高钺、天水的赵儹,以及河南的字文鼎在驿站相遇。夜晚,大家围着篝火讲故事,彼此分享所见所闻的奇异事件。高钺详细讲述了冯媪的奇遇,李公佐听后决定记录下来,流传后世。
七
唐代有个叫宋之问的家伙,原本是朝廷考功员外郎,可惜摊上点儿事被贬官了。后来好不容易被放出来,跑到江南旅游散心,顺便探访了灵隐寺。那天晚上,月色皎洁得能把人照成透明,宋之问在寺庙的长廊里漫步吟诗,琢磨着给这寺庙写两句诗开头:“鹫岭险峻挺拔,龙宫寂静空旷……”
但这第二句,他绞尽脑汁、搜肠刮肚愣是没憋出来满意的。这时候,一盏长命灯下,一位老僧坐在大禅床上悠哉悠哉地发问了:“小伙子,大半夜你不睡觉,在这儿吟诗这么痛苦,怎么回事儿呢”宋之问老实回答:“在下就是喜欢写诗,想给这座寺庙题首诗,可这灵感就是不来找我。”
老僧说:“来,念念你刚才那第一句。”宋之问便朗诵了一遍。老僧听罢,微微一笑,出口成章:“何不用‘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宋之问一听,顿时惊讶不已,这两句诗真是太美妙了。他受到启发,接着完成了全诗:“桂花月中落,天香云外飘。藤萝攀高塔远眺,掘木取泉水迢迢。霜薄催花开更盛,冰融叶色始调柔。期待踏上天台路,看我跨过那石桥。”
这老僧给出的两句诗,简直是整首诗的点睛之笔。次日清晨,宋之问再去寻找那位高人,却发现他早已消失无踪。问寺里的僧人,才知道那位竟是骆宾王。宋之问追问详情,僧人答道:“当年徐敬业起兵失败,骆宾王跟他一块儿逃跑了,官兵没能抓到他们。为了交差,那些将帅们害怕担责任,找了俩长得像他俩的人,砍下脑袋送去朝廷。后来虽然知道他们没死,也不敢再去抓。徐敬业后来做了衡山的和尚,活到九十岁才寿终正寝;骆宾王也剃度出家,游遍各大名山,最后来到了灵隐寺,一年后在这里去世。虽然当初起义失败了,但他们打着复兴唐朝的旗号,所以很多人暗中保护他们,让他们得以逃生。”
八
故事发生在大唐盛世的长安,有一位叫做荣阳郑又玄的世家子弟,从小和街坊闾丘家的孩子一起在私塾读书。郑又玄这人嘛,有点傲娇,常常因为自己家族地位高贵,时不时嘲讽闾丘家出身寒微,对着闾丘同学甩出一句:“你闾丘家和我们可不是一路人,咱们虽然同在一个老师门下学习,我虽然不说,你自己心里不觉得惭愧吗”
闾丘同学每次都被噎得脸红脖子粗,也只能默默承受。几年后,闾丘同学不幸病逝。
又过了十年,郑又玄凭着明经科考试高中,被分配到唐安郡担任参军。到任后,郡守安排他和一位同僚仇生共同办公,仇生是当地有名的大商户之子,才二十岁出头,家里富得流油。仇生经常请郑又玄吃饭玩耍,郑又玄也不客气,多次收受仇生的钱财馈赠,却从未给予仇生应有的尊重,毕竟仇生并非士族出身。
有一天,郑又玄大摆宴席,却故意没邀请仇生参加。酒过三巡,有人看不下去了,提醒郑又玄:“仇生和你同在一个屋檐下,你怎么能单独开party把他晾一边呢这不太地道吧”
郑又玄一听,脸上挂不住,赶紧派人把仇生请来。仇生到场后,郑又玄象征性地劝酒,仇生因不胜酒力婉拒。郑又玄却借机嘲讽道:“你这个市井小民,只知道斤斤计较,哪有资格和我们这些当官的混在一起能和我做同事是你几辈子修来的福气,怎么还敢推辞喝酒”
说完,郑又玄抖擞衣裳,傲慢起身。仇生倍感羞辱,低头退出宴席。从此,他干脆辞官闭门不出,几个月后郁郁而终。
第二年,郑又玄也因故罢官,暂居蒙阳郡的一座佛寺中。他一直对黄老之术颇为推崇。这时,江湖上传闻有一位吴道士,道艺高强,隐居在蜀门山上。郑又玄心向往之,决定登门拜访,希望拜吴道士为师。吴道士淡淡地说:“你想修仙问道,首先得远离尘世,隐居山林,别总是在红尘中忙忙碌碌。”
郑又玄兴奋地搓着手,满脸笑容:“您真是位世外高人呐!我真心希望能跟着您修行,当您的助手,您看行不行啊”
吴道士点了点头,接纳了郑又玄。就这样,郑又玄在山林中跟随吴道士修炼了整整十五年。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郑又玄逐渐失去了初心,修行的热情也日渐减退。吴道士看出他的心思,摇头叹道:“你如果不能坚定信念,就算待在山林里也无济于事。”
郑又玄无奈之下,只好向吴道士辞别,回到了繁华的尘世,在蒙阳郡开始了纸醉金迷的生活。后来,他又动身东行,途径褒城,住进了一家客栈。在那里,他遇到了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模样清秀伶俐,聪明机智得仿佛能随时变出一千零一个故事。郑又玄与他交谈起来,自觉思维敏捷程度完全比不上这个小男孩。
小男孩突然对郑又玄说:“其实我们已经是认识很多年的好朋友了,你还记得吗”
郑又玄一脸懵圈:“额,抱歉,我好像忘了。”
小男孩笑了笑,悠悠道:“我曾生活在闾丘家,那时候我们一起在长安跟着老师读书。你因为我家境贫寒,总说我‘非吾类也’。后来我又化身为仇家的儿子,在唐兴当了个小小的尉官,和你成了室友。你接受了我的不少好处,却从没真正尊重过我,还骂我是市井小民。唉,郑兄,你这骄傲劲儿也忒大了吧”
郑又玄听完这话,吓得冷汗直冒,赶紧赔礼道歉:“的确是我的错。不过,小兄弟,你可不是一般人,怎么知道我前世今生的事呢”
小男孩神秘一笑:“我是太清真人,上天看你在人间有修道的气息,特意派我下来与你结为朋友,传授你修仙秘诀。可惜你性情骄傲,终究难以得道。唉,真是可悲可叹啊!”话音刚落,小男孩突然消失了。
郑又玄从这次离奇的经历中惊醒,懊悔不已,终日沉浸在羞愧和悔恨之中,最后竟因过度忧虑而去世。
九
在繁华的西京,咸宜观中住着一位名叫鱼玄机的女道士,她的别名幼微,曾是长安城里的名妓。这玄机妹子长得倾国倾城,脑筋也灵光得很,特喜欢读书写字,尤其是吟诗作词。年纪轻轻的她,却一心向往清静无为的生活,于是在咸通初年,她决定披上道袍,成了咸宜观的一员。
她写的那些风月佳句,常常在文人墨客间传颂。但妹子啊,你虽然长得美,却也太容易受诱惑了,结果和那些风流豪侠混到了一起。这下可好,那些风流才子们,都争着抢着要跟她亲近,每次聚会都少不了她,弹琴吟诗,说笑打闹,让那些书呆子们羡慕得流口水。
玄机妹子有几句诗写得特别棒:“绮陌春望远,瑶徽秋兴多”、“殷勤不得语,红泪一双流”、“焚香登玉坛,端简礼金阙”、“云情自郁争同梦,仙貌长芳又胜花”。这几句诗,简直堪称绝句啊!
玄机妹子身边还有个女仆,叫绿翘,也是个聪明伶俐、长得不错的小丫头。有一天,玄机妹子被邻居家请去玩了,临走前嘱咐绿翘:“别出门,如果有人来,就说我在某某地方。”
结果玄机妹子被女伴们留住,一直玩到天黑才回家。绿翘在门口迎她,说:“刚才有个客人来了,知道您不在,就没停留直接走了。”
那个客人是玄机妹子以前的老相好,玄机妹子一听就觉得不对劲,怀疑绿翘跟他有私情。到了晚上,她点亮灯,关上门,叫绿翘进卧室审问。绿翘解释说:“我给您服务好几年了,一直守规矩,从没做过对不起您的事。那个客人来的时候,我隔着门告诉他您不在,他就走了。我们之间早就没啥感情了,希望您能相信我。”
玄机妹子一听更生气了,把绿翘脱光了狠狠抽了一顿,但绿翘还是坚称没那事。最后绿翘被打得奄奄一息,她请求喝点水,然后洒在地上说:“您想追求长生不老的道法,却忘不了那些男欢女爱的旧事。您这么猜疑我,还冤枉我这个清白的人。我今天肯定死在您手里了!如果苍天有眼,就让我这不屈的魂魄能找个说理的地方,我发誓在冥冥之中也不会放过您!”
说完,绿翘就倒地不起了。玄机妹子吓坏了,赶紧在后院挖了个坑,把绿翘埋了,自以为没人会发现。这件事发生在咸通戊子年的春天正月。
就这样,咸宜观里藏着一个惊人的秘密,而玄机妹子和绿翘的故事,也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这其中的真相,或许只有天知地知,玄机妹子知,还有那可怜的绿翘知。而我们这些外人,只能猜测一二,无法得知全部真相。
有人打听绿翘的下落,别人都说:“春南霁那天,她就跑了。”
有一天,有客人在玄机妹子的房间里摆宴,跑到后院上厕所时,发现埋绿翘的地方聚集了几十只苍蝇。他赶走它们,它们又飞回来。他仔细一瞧,地上好像有血迹,还散发着腥味。客人出来后,偷偷告诉了他的仆人。仆人回家后,又告诉了他的哥哥。他哥哥是府里的街卒,曾经向玄机妹子要过钱,结果被她给拒了,因此一直怀恨在心。听说这事儿后,他赶紧跑到咸宜观门口蹲守,发现大家都在交头接耳,但奇怪的是,始终没看到绿翘的身影。
街卒又叫上几个同伴,拿着挖土工具,突然冲进玄机妹子的院子,把绿翘的尸体挖了出来。一看,绿翘的样子就跟活着时一样。于是,他们就把玄机妹子抓到了京兆府,官吏一审问,她就招了。虽然有些朝廷里的大官想帮她说话,但府里还是把这事儿上报给了皇上。到了秋天,玄机妹子就被处死了。她在监狱里还写了首诗:“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明月照幽隙,清风开短襟。”
唉,这妹子长得挺美,可惜命不好,落得这么个下场。
十
开元年间,朝廷要大修法驾,这可把东海的能工巧匠马待封给忙坏了。这哥们儿啊,手艺高超,指南车、记里鼓、相风鸟这些玩意儿,他都能改修得比古时候还要精巧。这不,他还给皇后娘娘造了个妆具,那叫一个神奇啊!
这妆具中间立了个镜台,下面有两层,每层都有门户。皇后娘娘要洗头化妆了,一打开镜奁,下面的门就开了,一个木头做的妇人手里拿着梳子就走过来了。皇后娘娘用完梳子,木头人就回去了。还有啊,那些面霜、粉、眉笔、发髻花什么的,也都是木头人拿着送上来的。用完了就回去,门再关上。整个过程啊,都是这些木头人伺候着。
皇后娘娘化完妆,这些门就都关上了,然后就把妆具拿走了。你说这妆台啊,金银彩画,那木头做的妇人衣服装饰,精致得不得了!
马待封这哥们儿啊,给皇后娘娘造了妆台,又给皇帝造了卤簿,忙了好几年。可是呢,朝廷只给他钱用,却不给他封官。马待封觉得挺丢人的,就奏请造欹器、酒山扑满这些东西,皇上也答应了。
这些玩意儿啊,都是用白银做的。特别是那个酒山扑满,里面机关重重,四面都能开合,通风透气。风一吹,它就能自动转动,外面的泉水就流出来了,能倒酒进去也能倒出来,看起来就跟自然的一样,简直是巧夺天工啊!
马待封造好了这些东西,就奏报给皇上。可是呢,正好宫里有事,皇上就没召见他。马待封觉得自己运气太差了,一气之下,就改了名字,躲到西河山里去了。
这马待封啊,真是个手艺高超又有点倒霉的哥们儿。他的故事啊,简直就像一部悬疑小说,让人看了又看,欲罢不能!
到了开元末年,马待封从晋州冒了出来,这回他自称是个道士,名叫吴赐,还声称自己已经好久不吃五谷杂粮了。这哥们儿可真会玩儿,又跟崔邑的县令李劲一起捣鼓起了酒山扑满、欹器这些玩意儿。
这酒山啊,就立在个盘子里,盘子直径有四尺五寸那么大,下面还垫着个大乌龟。所有的机关都藏在乌龟肚子里。盘子里立着一座山,山高三尺,山形峰峦特别漂亮。盘子是用木头做的,外面还涂了层漆;乌龟和山呢,都是空心儿的,外面也涂着漆,还画得五颜六色。
这山里头啊,能装三斗酒。围着山都是酒池,酒池外面还有一圈儿山围着。酒池里啊,长满了荷花,花和叶子都是用铁锻造的。花儿一开,叶子一展,就像真的荷叶一样;花叶里头还放着些肉干、酱菜、珍果这些下酒菜。山南半腰还藏着条龙,龙身子藏在山里,只露个脑袋出来吐酒。龙嘴下面是个大荷叶,荷叶里有个杯子接着;这杯子能装四合酒,龙吐到八分满就停了。想喝酒的人就自己拿。要是喝酒慢了,山顶上的重阁门就会打开,出来个穿着衣服戴着帽子的催酒人,手里拿着个板子;这时候你就得把酒杯放回荷叶里,龙再给你倒酒,催酒人就回去了,阁门也关上。要是再慢了,催酒人还出来,一直到你喝完为止,从来没错过。
这山的四面啊,东西两边都有龙吐酒。就算把酒倒在酒池里,池子里也有个洞,把酒又吸回山里去。等到宴会结束,酒池里的酒也一滴不剩。
欹器有两个,放在酒山左右两边。龙把酒吐到欹器里,欹器要是空的,就歪着;半满就平了;满了就翻过去。这就是鲁庙里那个“侑坐之器”,用来提醒人们别自满。孔子看了都得提醒自己悠着点儿。
想当初杜顶造了个敬器,结果没成功,这事儿历史上都记载了。可吴赐这家伙呢,造出来的就跟普通玩意儿一样,也没啥特别的。看来啊,这手艺活儿还是得看人啊!
十一
唐长庆年间,有个隐士叫马拯,他性格淡泊,特别喜欢游山玩水,不管山路多险峻,他都能如履平地。有一天,他住在湘中,心血来潮决定去衡山的祝融峰拜访伏虎师。
到了佛室,发现道场布置得庄严整洁,供品果食香气四溢,还摆着一堆白花花的银器。马拯在佛榻上看到一个老和尚,眉毛雪白,长得魁梧粗犷,一副山野气息。老和尚看到马拯来了,高兴得不得了,还叫他的仆人下山去买点盐和奶酪。
马拯答应了。仆人拿着银子下山去了,老和尚也不知道跑哪儿去了。没过多久,一个马沼山的山人也来了,看到马拯挺高兴,告诉他说:“我刚才在路上遇到一只老虎,吃了个人,不知道是谁家的仆人。”
马拯一听,心里咯噔一下,忙问那人的衣着打扮,发现正是他的仆人。这时,那个老和尚回来了,马拯急忙上前说:“马山人刚才告诉我,我的仆人在半路上被老虎吃了,这可怎么办”
老和尚一听就怒了:“我这地方,山上没虎狼,草里没毒蛇,路上没蜈蚣,林子里没猫头鹰,你别听人瞎说!”
马拯偷偷观察老和尚的嘴唇,发现还残留着血迹。到了晚上,他和马沼山人一起在食堂过夜,把门窗关得严严实实,点上蜡烛守着。夜深人静时,突然听到院子里有老虎怒吼,还几次用头撞门,幸亏门结实没被撞开。
两人吓得赶紧烧香,对着堂内的土偶宾头卢磕头祈祷。过了一会儿,他们居然听到土偶在吟诗:“寅人但溺栏中水,午子须分良畔金,若教特进重张弩,过去将军必损心。”
两人一听,恍然大悟:“寅人,指的就是老虎;栏中,应该就是井。午子,就是我。艮畔金,就是那些银器。可是下面两句是什么意思呢”
等到天蒙蒙亮,那老和尚就敲门喊:“两位郎君,起来喝粥了。”
马拯和马沼山人这才敢打开门。喝完粥,两人合计着:“这老和尚还在,我们怎么下山啊”
于是,他们想了个招儿,骗老和尚说:“井里有怪事!”
老和尚好奇地凑过去看,结果两人一使劲,把他推进了井里。只听“扑通”一声,老和尚立马变成了老虎。两人赶紧搬来大石头,往井里一扔,老虎就被砸死了。
两人兴高采烈地拿着银器下山,天快黑的时候遇到了一个猎人。猎人正在路边搭着棚子住,手里还拿着弓箭,警告他们说:“别碰我的机关!”
猎人告诉他们:“山下不远的地方,有很多老虎出没,你们最好还是上棚子来吧。”
两人一听,吓得赶紧爬上棚子。眼看快天黑了,突然有三五十个人路过,有和尚、道士、男人、女人,还有唱歌跳舞的。他们走到猎人设机关的地方,气呼呼地说:“早上有两个贼杀了戎禅和,我们正在追捕他们,居然又有人敢动我们的机关!”
说完,他们就触发了机关走了。马拯和马沼山人听得一清二楚,就问猎人怎么回事。猎人说:“这些是伥鬼,就是被老虎吃掉的人,变成鬼后给老虎当开路先锋。”
两人又问猎人的姓名,猎人说他叫牛进。两人一听,高兴得不得了:“土偶诗的最后两句应验了!特进就是牛进,将军就是那只老虎!”
于是,他们劝猎人重新设置机关。猎人同意了,设置好机关后,果然有一只老虎咆哮着冲了过来,前脚触到机关,箭就射中了它的要害,老虎应声倒地。
过了一会儿,那些伥鬼跑回来,围着老虎哭得很伤心:“谁又杀了我们的将军”
两人怒气冲冲地骂道:“你们这些无知的鬼,被老虎吃掉就算了,我们帮你们报仇,你们不感激就算了,还哭个没完,哪有这么不灵验的鬼”
伥鬼们这才安静下来。突然,有一个伥鬼说:“我们都不知道将军是老虎,听了郎君的话,才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