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乌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他们骂了几句老虎,就感谢两人离开了。天亮后,两人分了银器,和猎人一起下山去了。
十二
唐朝有个叫马周的,字宾王,从小就命苦,爹妈走得早,穷得叮当响。他倒是聪明,会吟诗,可就是懒得出奇,啥都不干,连州里的人都看不起他。后来,他混了个博州助教的工作,整天就知道喝酒。刺史达奚看他这德行,气得直骂娘。马周一气之下,甩甩袖子,南下游荡去了,在曹州、汴州一带晃悠。
有一回,他酒后吹牛,吹得浚仪县令崔贤都生气了,又挨了一顿骂。马周也不在乎,继续往西走到新丰,找了家客栈住下。店主看他穿得破破烂烂,就跟商贩似的,根本不搭理他。马周也不生气,叫了一斗酒,自斟自饮,喝剩下的还拿来脱靴洗脚。店主觉得这人挺有意思,就留了个心眼。
后来马周到了京城,暂时住在一个卖东西的老婆婆家里。过了几天,他想找个地方住,老婆婆就介绍他去中郎将常何家。说起来,这老婆婆以前摆摊时,李淳风、袁天纲这俩大神棍还遇见过她,都说这老婆婆以后肯定大富大贵,谁想到现在竟然在这儿摆摊呢。
没多久,马周就娶了老婆婆的闺女当老婆。后来皇帝下了个诏书,让五品以上的文武官员提建议。马周给常何出了二十条好主意,常何就拿去给皇帝看了。皇帝一看,这些建议都不错啊,就问常何这是谁的主意。常何老实回答,说是家里客人马周想的。
皇帝一听,赶紧召见马周,跟他聊了半天,觉得这人挺有才,就让他当门下省的官,还叫房玄龄考考他。结果马周一考就过,当了儒林郎和监察御史。常何因为推荐有功,皇帝赏了他一百匹绸缎。
马周后来越混越好,当了给事中、中书舍人,他脑子灵光,能说会道,办事也靠谱。岑文本见了他都说:“我看见马周,聊天都忘了累。不过看他这长相,红扑扑的,升官肯定快,就是恐怕活不长。”
你猜怎么着没过几年,马周就当上了宰相,那老婆婆也成了夫人。后来马周当上了吏部尚书,得了消渴病,拖了一年多才死,死的时候才四十八岁。皇帝还挺念旧情的,追赠他为右仆射高唐公。这马周啊,一生也算传奇了,从落魄小子到宰相,真是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啊!
十三
唐朝贞元元年五月的一个傍晚,宣州旌德县的崔家院子里,一个名叫妙女的十三四岁婢女正在打水。突然间,她看到一个和尚拿着锡杖,朝着她猛击三下。妙女被吓得魂飞魄散,当场昏倒,还嚷嚷着心口痛。接下来的日子,她变得迷迷糊糊,找医生针灸也没用。
过了几天,妙女虽然稍微清醒了一些,但总是吐个不停。病好之后,她变得不爱吃饭,一吃就吐,只喜欢吃蜀葵花和盐茶。渐渐地,她变得清瘦了许多,但脸色却更加鲜亮。清醒后,她告诉家人,自己在昏迷期间,被一个人带着,乘坐着白雾,来到了一处宫殿,那里庄严得就像佛教西方极乐世界一样。
她说,在那里见到了许多天仙,都是年轻的女孩子。其中一个天仙告诉她,她原本是提头赖咤天王的小女儿,因为泄露了天门间的秘密,被贬到了人间,已经转世两次了。赖咤王姓韦名宽,有个弟弟叫上尊,他的夫人姓李,叫善伦。而东王公是她的叔叔,排行第八,名叫括。
妙女自称小娘,说她的父亲和亲戚们一直在世间寻找她,直到这次才在这里重逢。之前那个和尚打她的腰,是想让她吐出心中的恶气,然后才能升天。她还说,天上的住处非常华丽,每个人都有亲戚和仆人,和人间没什么两样。她的仆人叫群角,丫鬟们分别叫金霄、偏条和凤楼。她还提到,前生她有一个儿子,名叫遥,现在见到他,依然能认出他来。
昨天,她在金桥上和儿子告别时,还赋了一首诗,只记得两句:“手攀桥柱立,滴泪天河满。”她时常自言自语地吟诵这首诗,悲伤得无法自持。就这样,妙女病了五六天,一直在叙述前世的事情。
突然有一天,妙女说上尊、阿母以及其他天仙和仆人们都来向她道谢,还说:“小女愚昧,落在人间,久蒙存恤,相愧无极。”崔家的人一开始非常惊慌,但久而久之,就和她对话起来。天仙们还借着妙女的身体说话,上尊的声音像个男人,善伦阿母的声音则像个女人,他们各自变换着语调。
就这样,天仙们时而来时而往,日子久了,他们和崔家人谈笑风生,就像普通人一样。每次他们来,房间里都会充满香气,有时是酒香,有时是莲花香。后来,妙女恢复了正常。有一天,她突然开始唱歌。当时天气晴朗,空中突然出现了一片像席子一样大的云彩,在崔家上空徘徊。
不一会儿,云里传来了笙声,音调清脆悦耳。全家人都仰头聆听,被这美妙的音乐所感动。妙女叫大郎也跟着唱,他的声音越来越响亮。妙女则继续歌唱,神态自若,歌声美妙动听,让人陶醉。她还唱了一首名为《桑柳条》的歌曲。她说,阿母就在那片云彩里。就这样,云彩和笙声一直持续到傍晚才散去。
过了十天,妙女突然说:“家里有两个人快要得肿病了,我来替他们承受这个病痛。”
过了几天,妙女突然背上和肋下都肿了起来,肿得跟个杯子一样大,疼得她直叫唤。家里人看她这么痛苦,都求她别再受这罪了。妙女就闭上眼睛,像睡着了一样。突然,她开口说要烧香,还在钟楼上呼唤天仙来忏悔念经,那声音清脆响亮,跟西方的佛音一模一样。就这么过了一会儿,她醒过来说肿痛都消失了,一下子就恢复了正常。
后来,家里有个丫鬟也病得够呛,妙女就说:“我去给大郎说说,让他派兵来救你。”说完,她就躺那儿不动了,像睡着了一样。过了一会儿,她醒过来,说兵已经到了,让大家赶紧打扫屋子、烧香,还安排了一队人马,指定了几个人去某个地方检查,几个人去病人身上把邪鬼给绑了。那丫鬟的病立马就好了,她说看见那些兵马的样子,就像壁画上的神王一样,头上戴着胡人的帽子,全身金光闪闪的。家里的小女儿也看见了,过了好一会儿才消失。那些兵马的大将军姓许名光,小将叫陈万。每次一叫他们,他们就马上过来,忙得不亦乐乎,跑来跑去的声音就像风雨声一样。
又过了十来天,妙女突然说织女要结婚了,她得去看看。她睡醒后又说:“那婚礼就跟人间的一样。”她说新娘子叫垂陵子,嫁给姓薛的,具体的事儿就不多说了。妙女平时在家里常常刺绣,有一次她说要出去一下,让丫鬟凤楼帮她绣。就这么一整天,她绣出来的都是凤楼的模样,而且精神头儿也不一样,绣得特别巧妙,速度也比平时快多了。她也不跟别人说话,就是时不时低头笑笑。过了一会儿她说回来了,就又变回原来的样子,没有凤楼的模样了。
还有一次,她说大郎要跟僧伽和尚一起来看她,她就赶紧打扫屋子、烧香、煎茶等着。过了一会儿,他们就来了,还传话问候。妙女突然笑着说:“大郎你怎么跟上人摔跤啊”这时候全家人都听见床上有很响的踏步声,过了好一会儿才停。有时候她说去西方喝酒,回来就吐一身酒气,整天醉醺醺地躺着。有一天晚上,她说要带娘子和小娘子一起去游玩,让她们跟善伦友说说话、笑笑。那天晚上,娘子和小娘子都梦见自己在同一个地方跟很多人一起玩。妙女到天亮就问小娘子梦里的事儿,结果都一模一样。就这么过了一个多月,妙女一直没吃东西。突然有一天,她哭着说:“大郎、阿母叫我回去。”她哭得特别伤心,还说:“我在世间待久了,舍不得娘子,不想走。”就这么哭了好几天。又说:“我不该跟世人来往,你们要是想让我走,我该怎么办啊”她就向空中告别,说得挺郑重的,从此就渐渐不说话了。她告诉娘子说:“我舍不得走,既然还在人间,就得吃东西。虽然我有时候会说些未来的事儿,但都不准。还有很多细节,我都说不完了。她家的事儿就这么多,不知道那丫鬟后来怎么样了。
十四
庐江有个叫李侃的官员,老家是陇西的,家住在洛阳的河南边儿。太和初年,他死在了任上。他有个外室叫崔氏,原本是广陵的歌女,给他生了两个女儿。这崔氏啊,命苦得很,丈夫死了,留下两个孤苦伶仃的小丫头,她就一个人咬着牙,硬是把俩孩子拉扯大了。后来,她们一家就住在庐江了。李侃死后,他那些有权有势的亲戚们,也都没怎么搭理他们。庐江的老百姓啊,都挺可怜她们孤儿寡母的,觉得她们挺不容易的。
这崔氏啊,有个爱好,就是特别喜欢音乐,虽然家里穷得叮当响,但她还是经常弹弹琴、唱唱歌,自娱自乐一下。她有个妹妹叫菃奴,长得那叫一个漂亮,弹筝的技术也是一流的,堪称古今绝妙,在当时特别有名。可惜啊,这菃奴年纪轻轻的就死了,才十七岁,还没嫁人呢,大家都挺惋惜的。
崔氏的两个女儿从小就跟着她学弹筝。大女儿嫁给了本地人丁玄夫,可这孩子啊,脑子不怎么灵光。小时候,崔氏教她弹筝,她总是学不好,稍微有点不到位,崔氏就拿起鞭子抽她,可她就是学不会。她心里总是想着她那死去的姨母,心想:“我姨母活着的时候那么聪明,怎么死了之后就不能帮帮我呢让我心里明白点,眼睛亮堂点,至少能跟同辈的人差不多也行啊!”
每到过节的时候,她就会举起酒杯,倒在地上,祭奠她的姨母,哭得稀里哗啦的。这样过了八年。她妈看她这样,也挺心疼的。开成五年的四月三日,这天晚上,她突然惊醒过来,号啕大哭,对她妈说:“我刚才做了个梦,梦见我姨母拉着我的手哭呢。她说她自从离开人世后,就在阴间的教坊里工作,给一个叫李元凭的博士教曲子。李元凭还多次向宪宗皇帝推荐她呢。宪宗皇帝召她进宫住了一年,然后又让她去穆宗皇帝的宫里,用筝给那些妃子们伴奏,又住了一年。后来上帝杀了郑注,天下大庆,唐朝的皇帝们互相选拔妓女乐师,送到神尧、太宗两位皇帝的宫里,她又得以侍奉宪宗皇帝。每个月里,有五天她要值守在长秋殿,其余的日子就可以到处逛逛,但就是不能出宫。她还说她知道我对她的思念,但就是没办法回来。最近襄阳公主认她做了女儿,对她挺好的,让她能出入公主的府邸。公主还偷偷答应她,让她回来,满足我的愿望。但她说阴间的法度很严,如果皇帝知道了,会遭到大祸,也会连累到公主。”
第二天一早,崔氏母女俩抱头痛哭,仿佛要将所有积压在心头的悲伤都释放出来。哭完之后,崔氏开始动手打扫一间屋子,摆上了空荡荡的宴席,还准备了酒和水果,就好像真有什么人要来似的。她拿起筝,坐在席上,闭上眼睛就开始弹,手指在弦上跳动,仿佛有神助一般,每弹一个音都那么流畅。
刚开始,崔氏弹的都是人间的曲子,十天都学不到一首。但这次,她一天就学会了十首。这些曲子的名字和风格,简直就像是另一个世界的东西,让人猜不透。曲调里充满了哀怨,听起来就像是猫头鹰在叫,或者是鬼魂在哭,听得人心里直发毛。
这些曲子有《迎君乐》、《槲林叹》、《秦王赏金歌》、《广陵散》、《行路难》、《上江虹》、《晋城仙》、《丝竹赏金歌》和《红窗影》。弹完十首曲子后,崔氏脸色惨白地对女儿说:“这些都是皇宫里新创的曲子,皇上特别喜欢。《槲林叹》和《红窗影》这些,每次宴会都要演奏,用来助兴。穆宗皇帝还让修文舍人元稹写了好多歌词,特别美。宴会正酣时,就让宫女们轮流唱。皇上还亲自拿着玉如意,打着节拍跟着唱。这些曲子皇上藏得特别紧,生怕别的国家学了去,所以一直不敢外传。但今年天象有变,地府也要有大动静,这些曲子才得以流传到人间。人和鬼是两个世界,现在咱们能接触到这些,也是万年难遇的事情,不是随便就能碰上的。我想把这些曲子献给阳间的天子,让咱们这个时代也能留下点什么。”
于是,崔氏母女俩就逐级上报,从县里报到州里,再从州里报到府里。刺史崔璹亲自召见她们试弹,那琴声美妙动听,跟秦地的风格完全不一样。崔璹又让其他乐器合奏,结果发现这些曲子跟其他乐器的调子都不一样。崔氏让女儿给刺史拜了拜,请求传授这十首曲子,刺史也都学会了。到了傍晚,母女俩就告辞离开了。
过了几天,她们又来了,崔氏对女儿说:“听说扬州的节度使想请你过去,你可千万别出错,把每首曲子都好好弹一遍。”说完,她又留下了一首《思归乐》。没过多久,州府果然下令送母女俩去扬州,一路上演奏的曲子,一点都没错。扬州的节度使、原来的宰相李德裕还想上表奏报这件事,但崔氏母女很快就相继去世了。
十五
东平有个叫淳于棼的家伙,他呀,是个吴楚一带的游侠儿,整天就喜欢喝酒耍威风,从来不守规矩。他家里有的是钱,养了一群豪客。他曾经因为武艺高强,被淮南军补为裨将,结果因为喝酒误事,被上司一脚踢出门,从此他就破罐子破摔,天天喝得醉醺醺的。
他家住在广陵郡东十里远的地方,宅子南边有棵大槐树,那树长得可真茂盛,树荫能遮好几亩地。淳于棼经常跟那群豪客在这树下大喝特喝。有一天,贞元七年的九月,他喝得太多,直接病倒了。两个朋友看他这样,就把他扶回家,让他躺在堂屋东边的廊下休息。那两哥们儿说:“你躺着吧,我们去喂马洗脚,等你稍微好点儿我们再走。”
淳于棼迷迷糊糊地躺下,一闭眼就像做了个梦。梦里,他看见两个穿着紫色衣服的使者,跪在他面前说:“槐安国王派我们来请您去一趟。”
他稀里糊涂地下了床,整了整衣服,就跟着那两使者出了门。门外停着一辆小车,拉着四匹马,还有七八个随从。他们扶他上了车,出了大门,直接朝着那棵大槐树的一个树洞开去。使者赶着车就进了树洞。淳于棼心里觉得这事儿挺奇怪的,但也没敢问。
突然,他发现周围的山川草木、道路风景,都跟他平时看到的不一样。走了几十里后,他看见了一座城池,路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那些赶车的呼来喝去,路上的行人也纷纷给他们让路。进了城,他看到一座大门,上面写着“大槐安国”四个大字。守门的人一见他们,就忙着跑来跑去地迎接。
这时候,有个骑马的人过来喊:“王爷知道驸马爷来了,让您先去东华馆休息。”
于是,他们就带着淳于棼去了。不一会儿,他看见一扇大门打开,就下了车进去。里面可真漂亮啊,彩色的栏杆,雕刻的柱子,还有各种珍稀的果树和花草。屋里摆满了各种好吃的和好看的,淳于棼心里那叫一个美啊。
正高兴着呢,又有人喊:“右相来了!”
淳于棼赶紧下台阶去迎接。只见一个穿着紫色衣服、拿着象牙笏板的人走了过来,两人寒暄了一番。右相说:“我们国王觉得您这么尊贵的人,能来我们这偏远的小国,真是我们的荣幸啊,还想跟您结为亲戚呢。”
淳于棼一听,赶紧说:“我哪敢有这样的奢望啊。”
右相就请他一起去见国王。他们走了大概一百步,就进了一扇朱红色的大门。门两边站着好多拿武器的士兵,还有几百个军官,都给他们让开了路。
话说这淳于棼啊,平生有个酒友叫周弁,他也在这槐安国里转悠。淳于棼一看他,心里就觉得挺顺眼,但也不敢贸然上前搭话。右相带着淳于棼升上大殿,只见那里守卫森严,跟皇帝住的地方似的。他们见到一位高大威严的人坐在王位上,穿着白色的衣服,头上戴着红色的帽子。
淳于棼心里一哆嗦,都不敢抬头看。旁边的侍从让他跪下拜见。那国王说:“先前奉了贵国国君的命令,我们小国不敢怠慢。现在,我决定让我的二女儿瑶芳来服侍你。”
淳于棼一听,就趴在地上拜了拜,啥话也没说。国王又说:“你先去客房休息吧,我们后续再安排婚礼。”
说完,国王就下了旨意,右相也陪着淳于棼回到客房。淳于棼心里琢磨着这事儿,心想自己老爸以前在边关当将军,后来死在敌人手里,也不知道是死是活。他怀疑这事儿是不是老爸跟北方的敌人串通好的。
他心里乱糟糟的,也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到了晚上,各种礼物、乐器、美食、灯烛都准备好了,还有一群女孩子,有的叫华阳姑,有的叫青溪姑,还有的叫上仙子、下仙子什么的,有好几个呢。
这些女孩子都带着好几千个侍从,头上戴着翠凤冠,身上穿着金霞帔,还有各种首饰,眼睛都看不过来。她们在淳于棼的门前玩耍嬉戏,都争着跟他开玩笑。这些女孩子长得漂亮,说话也甜,淳于棼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这时候,有个女孩子对淳于棼说:“记得上次三月三,我跟灵芝夫人去禅智寺看舞蹈,那时候你也在。你还骑马来跟我们亲近,跟我们开玩笑。我还跟穷英妹一起把一条红色的头巾挂在竹枝上,你还记得吗还有一次,七月十六,我在孝感寺陪着上真子听契玄法师讲经,我还把两只金凤钗放在那儿。你也过来看了,还夸了好长时间。你说我们和这些东西都不是凡间的,你还记得吗”
哎哟,这些人啊,一会儿问我家在哪儿,一会儿又问我家住哪个巷子。我呢,就装聋作哑,啥也不说。他们看我这样,反倒更来劲儿了,一个个眼神里都是恋恋不舍,就像丢了魂儿似的。你说,他们心里是不是也在想我呢
我笑了笑,说:“我心里藏着一个人,怎么可能忘得了呢”
那些女孩子一听,就嘻嘻哈哈地说:“没想到今天能跟你这大帅哥成一家人,真是太好了!”
这时候,又有三个人走了过来,穿着挺括的衣裳,戴着高高的帽子,一见面就给我行礼,说他们是奉命来当我的媒人的。我一看,其中一个人还挺熟的,就指着他说:“你不是冯翊的田子华吗”
那田子华点点头,说:“没错,是我。”
我走过去,拉着他的手,跟他聊了好一会儿。我问他:“你怎么会在这儿呢”
田子华说:“我四处游玩,正好碰到了右相武成侯段公,他看我挺顺眼,就让我在这儿住下了。”
我又问:“那周弁也在这儿吗你知道他在哪儿吗”
田子华说:“周弁啊,他是个大贵人,在司隶那儿当差,手里握着大权,可威风了。我还多次受到他的庇护呢。”
我们正聊得高兴呢,突然有人喊:“驸马可以进来了!”
那三个人赶紧拿出剑、玉佩和冕服,给我换上。田子华笑着说:“没想到今天能亲眼看到这么盛大的婚礼,真是太难忘了!”
这时候,又有几十位仙女走了过来,奏起了美妙的音乐。那声音啊,婉转又清亮,听起来还特别凄凉,简直不是人间能听到的。还有几十个人拿着蜡烛在前面引路,我左右一看,只见一片金碧辉煌,彩色的屏障连绵不断,好像有好几里长。我坐在车里,心里七上八下的,特别不自在。田子华看我这样,就一直跟我说笑话,想让我放松点。
刚才那些女孩子也乘着凤翼辇过来了,在我们身边飞来飞去。到了一个叫“修仪宫”的地方,一大群仙女也围了过来。他们让我下车行礼,那礼节啊,就跟人间一模一样。
话说有一天,那屏障和扇子一撤,我就看见了一位美女,自称“金枝公主”。看这年纪,也就十四五岁的样子,长得跟神仙似的。嘿,这交欢的礼节啊,也是挺明显的。从那以后,我和她的感情就越来越好,我这日子也越过越滋润,出门坐的都是豪车,吃喝玩乐都有一大帮人陪着,简直比国王还威风呢!
有一天,我就跟国王说:“大王啊,咱们俩成亲的时候,您说是奉了我老爸的命令。可我老爸不是之前去打仗了吗,然后就失联了,一直也没消息。您现在要是知道他在哪儿,我就想去看看他。”
国王一听,就跟我说:“你老爸现在在北方守着呢,信儿一直都有。你就写封信问问他,不用急着去。”
然后他就让金枝公主给我送了点儿礼物,让我给老爸回信。过了几天,我就收到了回信。一看内容,都是老爸平时的事儿,还叮嘱我好好过日子,别太闹腾了。信里还问了问亲戚朋友们都怎么样了,村里变化大不大。不过老爸也说了,路太远,消息不好传,挺想我的,但又让我别急着去看他,说等丁丑年再见。我看完这信,心里挺不是滋味儿的,就抱着哭了起来。
后来有一天,金枝公主跟我说:“你不想干点儿政治上的事儿吗”
我摇了摇头,说:“我这人就喜欢玩儿,不懂政治。”
公主笑了笑,说:“没事儿,你试试看,我帮你。”
然后她就跟国王说了这事儿。过了几天,国王就找我谈话了,说:“南边儿那地儿现在乱得很,太守都被撤职了。我看你有才,想让你去干干。你就跟公主一起去吧。”
我一听这话,心里挺高兴的,毕竟以前都是玩儿,现在终于能有点儿正事儿干了。于是我就给国王上了个表,说自己虽然出身武将家庭,但没什么本事,怕干不好这太守的活儿,给朝廷丢脸。我还想请两个帮手,一个叫周弁,一个叫田子华,这俩人跟我关系好,也有才干。周弁适合干司法,田子华适合管农业。有了他们,我应该能干出点儿成绩来。
国王听了我的建议,就同意了。当天晚上,国王和夫人还在南边儿给我和公主饯行呢。国王跟我说:“南柯那儿是个好地方,地儿大、人多、东西也多,得好好治理。有周弁和田子华帮你,你就放心大胆地干吧,别辜负了朝廷对你的期望。”
夫人则拉着公主的手,嘱咐她说:“淳于这人性子急,又好喝酒,现在年纪还小。做媳妇儿的,得温柔点儿、顺着他点儿。你好好照顾他,我就放心了。南柯虽然离这儿不远,但也不能天天见面,今天这一别,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再见了,你可别哭鼻子啊。”
话说,淳于生和他老婆拜别了国王,开开心心地往南柯郡出发了。一路上,车水马龙,欢声笑语,好几夜才到达郡里。这南柯郡可真热闹啊,官吏、僧道、老人家、乐队、车马、武士、铃铛声,都争着来迎接他们。人群熙熙攘攘,钟鼓喧天,热闹得不得了,一直延伸了十几里地。
一进入大城门,就看见城门上挂着一块大牌子,上面写着“南柯郡城”四个大字,金光闪闪。城里朱红色的高楼大厦,森严而深邃。淳于生一下车,就开始了解这里的风土人情,治理疾病困苦。他把政事都交给了周弁和田子华,自己则专心当个太守。
这南柯郡一守就是二十年,淳于生治理有方,风气大改,百姓们都唱起了歌谣,还给他建了个功德碑,立了生祠。国王对他特别看重,给了他好多封地和爵位,让他当了大官。周弁和田子华也因为政绩显着,升了大官。淳于生还有五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儿子们靠着他的荫庇都当了官,女儿们也嫁到了王族,真是荣耀显赫,一时之间,无人能及。
这一年,有个叫檀萝的国家来攻打南柯郡。国王让淳于生训练军队,出征迎战。淳于生就派了周弁带领三万大军,在瑶台城抵抗敌军。结果周弁这人性子刚烈,又轻敌,打了败仗,自己单枪匹马,光着身子逃回了城。敌人也抢了些装备就撤退了。淳于生就把周弁关起来请罪,但国王没计较。
这个月,周弁背上长了个大疮,死了。淳于生的老婆公主也生了病,没过十天也去世了。淳于生就请求辞去太守的职务,回去奔丧。国王同意了,就让田子华代理南柯太守。淳于生伤心欲绝,送葬的路上,男女老少都哭着送行,送行的人多得数不完。
到了国都,国王和夫人穿着素服,在郊外等着,迎接公主的灵车。公主的谥号是“顺仪公主”。葬礼很隆重,公主被葬在了国都东边的盘龙冈。这个月,周弁的儿子周荣信也回来奔丧。
淳于生在外面当了这么多年的官,跟国内的贵族豪门关系都很好。自从辞官回国,他出入自由,结交的朋友也越来越多,势力越来越大。国王开始有点怀疑和忌惮他了。这时候,有人上表说:“天象有变,国家要大祸临头。都城要迁移,宗庙要崩坏。祸患起于他族,但祸根却在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