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乌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过了一会儿,女子重新出现在孙恪面前,装扮后更是美艳动人,她吩咐丫鬟送上茶果,对孙恪说:“公子既然没有住所,不妨将行李搬至此厅院中暂住。”

她指着丫鬟对孙恪说:“如有任何需求,只管告诉她们即可。”

孙恪受此厚待,既感激又惊喜。毕竟他还未成婚,又遇上了这样美艳出众的女子,于是主动请媒人提亲,女子也欣然接受,二人就此结为夫妻。袁家富有,金银财宝堆积如山,而孙恪长期贫穷,突然间锦衣豪车,穿戴华丽,引来了亲朋好友的猜疑和惊讶。他们纷纷来找孙恪询问缘由,但孙恪总是含糊其辞,不予正面回应。随着财富的增加,孙恪开始傲慢自大,不再追求功名,而是整日与权贵交往,饮酒作乐,过上了纸醉金迷的生活。就这样过了三四年,孙恪一直留在洛阳城中。

某日,孙恪偶遇了他的表兄——隐士张闲云。孙恪热情邀请道:“咱们好久不见了,我很想找个安静的地方,与你秉烛夜谈,不知你是否愿意带些铺盖,来我家小住一晚”

张闲云应约而至。深夜将至,两人准备就寝时,张闲云握着孙恪的手,低声说:“兄弟,我曾在道门习得一些法术,刚才看你脸色,发现妖气颇重,不知这段时间你是不是碰上了什么特别的事情不论大小,务必要告诉我,否则恐有祸事临头。”

孙恪却回答:“我并没有遇到什么异常的事情。”

张闲云又道:“人靠阳气滋养,妖怪则吸食阴气。如果阳气被阴气压倒,人的生命力就会衰退,反之,阴气被阳气克制,人则健康长寿。鬼怪无形,全阴之体,仙人无影,全阳之身。人体阴阳平衡与否,魂魄是否协调,都能通过气色反映出来。刚才我看你的面色,阴气侵蚀阳位,邪气影响正腑,精气消耗严重,精神日益萎靡,体内津液流失,根基动摇,甚至骨肉都将化为尘土,面色不再红润,一定是被某种怪异力量侵蚀,为何还不坦诚说出真相呢”

孙恪听后恍然大悟,便将娶袁氏为妻的经历和盘托出。张闲云听罢大惊:“原来如此,这可怎么办”

孙恪担忧地说:“我自己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真不知道有何异样。”

张闲云指出:“袁家怎会无缘无故在全国没有亲朋故旧再加上袁氏聪慧多才,这就更让人觉得可疑了。”

他接着严肃地对孙恪说:“大丈夫首先要能为人,才能为鬼神。古人云,‘妖异源于人事,若人心无愧,则妖魔不生。’现在你身体受到损害,反而顾虑与鬼怪的恩义,即便是小孩子都知道这样做不行,更何况你是个大丈夫!”

张闲云又提到:“我有一把宝剑,威力堪比干将,任何魑魅魍魉见之即灭。此剑曾多次显灵,效果显着。明天我就借给你,你带着它进密室,一定能看到袁氏的真相,就像昔日王君拿着宝镜照出鹦鹉精的原型一样。否则,你就只能继续纠缠在这段恩爱情仇之中了。”

第二天,孙恪接过了张闲云的宝剑,张生临走前紧紧握住孙恪的手,嘱咐道:“瞅准时机,行动要谨慎。”

孙恪怀揣宝剑,躲进了卧室,脸上却始终带着一丝为难。袁氏很快察觉到异样,勃然大怒,责问道:“我让你从困苦中解脱,享受舒适生活,你却不念恩义,还想对我做出这等恶劣行径,这样的心肠,猪狗都不屑于吃剩饭,你怎么能在世间立足呢”

孙恪被一顿痛批,面红耳赤,心有愧疚,赶紧磕头道歉:“我只是听从表兄的建议,并非我本意,我愿意以血为誓,今后绝不会再有其他想法。”

孙恪满脸是汗,趴在地上,袁氏发现了那把剑,轻轻一折,宝剑竟如断藕般脆弱不堪。孙恪更加害怕,几乎想要逃跑。袁氏却嫣然一笑,说:“张闲云这个小子,不懂得用道德义理引导你,反而教你去做坏事,我得找机会教训他。不过看在你真心悔过的份上,咱们已经相伴几年,你不必过于担心。”

孙恪这才稍微安心。几天后,孙恪在路上碰到张生,抱怨道:“你差点让我捅了马蜂窝,差点儿没命了!”

张生询问宝剑的下落,孙恪据实以告。张生听后大惊失色:“这不是我所能预料的。”

他心生恐惧,再也不敢去找孙恪。又过了十多年,袁氏已经养育了两个儿子,家里管理得井井有条,不喜纷扰。后来,孙恪去了长安,拜访了旧友王相国缙,被推荐给南康的张万顷大夫,出任经略判官,带着全家前往任职。每次袁氏看到青松高山,总会久久凝望,似乎心中有些不快。

行至端州时,袁氏提议:“离这里半程,江边有个峡山寺,我有个旧日的徒弟僧人惠幽,就住在这个寺里,已经几十年没见了。惠幽大师修为极高,能识别事物本质,善解尘世烦恼,如果能在那里用餐,对我们南行是有福气的。”

孙恪答应了,准备好斋饭素食。到达寺庙后,袁氏显得很高兴,换上新衣梳妆整齐,带着两个儿子走进老僧的院子,熟悉得仿佛常来常往。孙恪对此感到十分奇怪。袁氏拿出一个碧玉环子献给僧人,说:“这是咱院里的旧物。”

僧人不明所以。斋饭过后,几十只野猿手牵手从高高的松树滑下,来到平台上进食。随后发出悲伤的嘶吼,攀着藤蔓跳跃离去。袁氏看了颇为动容,随后拿起笔在僧院墙壁上题诗:“恩情束缚此中心,无端幻化险沉沦。何不追随伙伴去,长啸一声隐雾林!”

写完后,她将笔一掷,抚摸着两个儿子,哽咽了几声,对孙恪说:“好好生活,我要永远离开了!”

她撕开衣服,瞬间变成一只老猿,追随着哀啸的猿群跃上树枝,消失在深山之中,但在即将抵达深山时,她又回头看了看孙恪。孙恪惊恐万分,仿佛魂飞魄散。过了一会,他抱着两个儿子痛哭一场,然后询问老僧。老僧这才明白过来:“这只老猿是我当年做沙弥时饲养的。开元年间,高力士大人路过此地,看它聪明伶俐,便用许多丝绸交换带走。听说它被送到了洛阳,献给了天子。那时,有不少使者都说它的智慧超群,在上阳宫内深受喜爱。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就不知道它去了哪里。唉,没想到今天能再次看到它的奇异变化。那个碧玉环,原本是诃陵胡人所赠,当时也随着老猿一起离开了,现在我才明白这一切。”

孙恪满怀惆怅,在峡山寺附近停留了六七天,最终带着两个儿子黯然返航,再也没有完成原来的职务。

十五

在那个盛世繁华的开元年间,有位姓李的女士,嫁给了贺若氏,丈夫去世后,她选择了出家为尼,法号真如,定居在巩县孝义桥边。真如尼姑品行高洁,备受远近人们的敬仰。天宝元年的七月初七,她在精舍门外洗手的时候,天空中忽然飘来一团五彩斑斓的云气,云中伸出一只看不见主人的手,小心翼翼地递给她一个袋子,叮嘱道:“好好保管它,千万不要跟别人说。”

真如遵照嘱咐,小心翼翼地保管着那个神秘的袋子,从未提及此事。直到天宝末年,安禄山掀起叛乱,中原大地一片动荡,士绅百姓纷纷南逃,真如辗转流离,最终落脚在楚州安宜县。肃宗元年农历十一月十八日晚上,真如居住的地方突然闯入两位身穿黑衣的神秘人,他们引领着真如往东南方向走了大约五六十步,来到了一座神秘的城市。这座城市楼宇巍峨,戒备森严,被称为“化城”。

城市中央矗立着一座大殿,殿中坐着一位身披紫衣、头戴宝冠的人,被称为天帝,此外还有二十多位同样装扮的人,被誉为诸天。诸天们讨论起人间的战乱,一位天帝感叹:“人间战乱已久,杀戮太多,血腥之气直冲天庭,不知该如何拯救。”

一位神仙提议:“不如用神宝压制。”

另一位神仙说:“应当启用第三件宝物。”

又有神仙提出异议:“如今戾气旺盛,污秽毒素凝聚,第三件宝物恐怕难以对抗,必须使用第二件宝物,那样才能平息战乱,净化乱世。”

天帝赞同道:“不错。”随后取出一件宝物交给真如,并嘱咐她:“你去让刺史崔侁将这件宝物呈送给天子。”

天帝又对真如说:“先前给你的那个小袋子中,装有五段神奇宝物,人臣可以看到。而这次的八件宝物,只有帝王才配得见。你要小心保管,千万不要随意更换。”

天帝还将宝物的名字和使用方法一一传授给真如,随后派那两位黑衣人护送她返回人间。

次日,真如便前往县衙,代理县令王滔之得知此事后,立即将详情上报州府。州府接到报告,正巧刺史即将启程,他将县衙的报告展示给下属卢恒,并指示道:“安宜县出现了妖尼之事,真是离奇古怪,你快去查个究竟!”

卢恒匆匆赶至县里,召见真如,打算依法处置她。真如淡定回应:“这是天帝的旨意,岂敢违背!况且宝物并非人力所得,你们又何必疑虑重重”

话说在那个神秘的夜晚,真如尼姑从神秘口袋中掏出了五件稀世宝物,一一展示给卢恒看。第一件是“玄黄天符”,长得就像大臣上朝时捧的那个笏板,长约八寸多,宽约三寸,上圆下方,顶部还有一个孔洞,材质是黄玉,色泽饱满如蒸熟的栗子,质感细腻如凝脂,据说能驱散人间的战争、瘟疫和邪气。第二件是“玉鸡”,栩栩如生,全身羽毛清晰可见,是一块白玉雕刻而成,只有当统治者以孝道治理天下时才会显现。第三件是“谷璧”,直径约五六寸的白玉璧,上面的纹路如同自然生长的粟粒,非人工雕琢所能比拟,持有此璧,五谷丰登。第四件则是“王母玉环”,一对白玉制成,直径六寸,内外圈比例恰到好处,国王得到它们,能让海外各国臣服。

卢恒看着这些宝物,半信半疑地说:“你说是玉没错,但怎么就知道是宝物呢”

真如见状,把宝物拿到空中照射,每一件宝物都放射出耀眼光芒,直射太阳,令人抬头望不见光源尽头。卢恒和其他县吏目瞪口呆,次日刺史崔侁到来,卢恒将此事如实汇报,并强调这些宝物或许是上天赋予的。

崔侁亲自查验,惊奇不已,便邀请真如到府中,想亲自见识这些宝物。真如起初不肯,但在崔侁的再三恳求下,她又展示了另外八件宝物:一是“如意宝珠”,浑圆剔透,大小如鸡蛋,放在室内犹如满月般明亮;二是“红靺鞨”,硕大如栗,鲜红如樱桃,看似轻轻一捏就会破碎,但实际上坚硬无比;三是“琅玕珠”,形状类似环,缺口四分之一,直径约五六寸;四是“玉印”,大小约半个手掌,印文如鹿蹄印痕,接触物体时会显现形状;五是“皇后采桑钩”,两枚细长如筋,末端弯曲,材质似金似银又似熟铜;六是“雷公石”,两块斧头形状,长约四寸,宽约一寸,质地细腻如青玉。

这八件宝物置于阳光下,便会散发出直达天际的白气,放入暗室中,则能照亮如月。至于如何运用这些宝物压制邪恶,真如都保密,无人知晓。崔圆把这些神奇的事迹记录下来,并上奏朝廷。真如预言说:“天意是要崔侁传递这些宝物。”

崔圆被吓得不敢违抗天命,于是让卢恒陪同真如将宝物献给朝廷。当时正值叛军史朝义围攻宋州,南方申州又陷落,淮河道路中断,真如一行只得取道长江,经过商山入关,于建巳月十三日抵达京城。此时肃宗病情严重,见到宝物后,催促代宗上前,并告诉他:“你从楚王被册封为皇太子,如今上天赐予宝物,出自楚州,这是天意认可你,你要好好珍惜。”

代宗虔诚接受了父亲的赐予,并在得到宝物的当天,改年号为宝应元年。继位后,代宗将楚州升级为上州,安宜县提升为望县,并改名为宝应县,刺史和进宝官员都得到了晋升,真如也被尊称为“宝和大师”,得到了更多的恩宠。从此以后,战乱逐渐平息,粮食丰收,国家逐渐步入了安定繁荣的局面,人们都称这是宝应之年的祥瑞象征。

真如当年发现宝物的地方,位于河边,环境开阔且风景秀丽。后来,这个地方被六合县尉崔珵占据,西堂成为当地传说中的圣地。即使是西域的胡人路过那里,都会远远望向那片土地,怀着敬畏之心驻足礼拜。

十六

在唐大中初年,有两个老朋友陶太白和尹子虚,他们可是杠杠的好基友,经常结伴游走于嵩山和华山之间,一边采集松脂和茯苓,一边享受着大自然的乐趣。某日,两位老哥带着自酿美酒,攀登芙蓉峰,探寻未知的仙境,在一片繁茂的大松林下歇息,把酒言欢,正喝得兴起,忽闻松树梢上传来阵阵笑声。两人好奇心爆棚,起身问道:“莫非是神仙驾到能否下凡来共饮一杯”

笑声传来:“我们可不是山精树怪,我是秦朝的劳役,她则是秦宫的女子。闻到你们美酒飘香,我们也想品尝一下。只不过我们现在的模样变了,毛发各异,怕吓到你们,所以请你们耐心等待,我们会回洞穴换套行头再来。”

两位老友欣然应诺,耐心等待。不久,松树下果然出现了一位古装翩翩的男子,风度优雅;还有一位女子,发髻高挽,身着彩衣,两人携手而来。陶太白和尹子虚上前行礼,欢欢喜喜地请他们坐下。陶太白好奇地问:“两位神仙究竟是何方神圣,怎么会在这深山之中既然有幸相遇,能否解答我们的疑惑”

那位古装男子娓娓道来:“其实,我不过是秦朝的一名劳役。老家在秦地,小时候刚好赶上始皇帝痴迷长生不老之术,被徐福忽悠,征集了上千童男童女去寻找不死药,我也在其中。那阵子只见浪花翻滚如雪,海市蜃楼遮天蔽日,险境重重,但我还是凭借着机智,侥幸逃脱了那次劫难。回家后改了名字,投身儒家,谁知没过几年,始皇帝又下令焚烧书籍,坑杀儒生,我又一次身处危机,再次靠奇谋自救。之后又改头换面成了建筑工人,却又参与了修建万里长城,从西边的临洮一直延伸到东海边,风吹石走,寒云蔽日,身心疲惫至极,但还是凭借智谋逃脱了苦难。最后一次,我化身工匠参与秦始皇陵的建造,深知必死无疑,又一次巧妙脱身。总共四次面临生死边缘,四次我都靠智勇逃生。眼见乱世无常,我便逃到了这座山上,靠着松脂和果实维生,竟也活到了现在。而这位毛女,曾经是秦宫的宫女,我们一起逃过了骊山的殉葬之难,共同隐居在此,也不知道已经过去了多少个年头了。”

两位老者陶太白和尹子虚听了古丈夫的讲述,惊讶道:“哎呀,从秦朝到现在,王朝更迭已有九代,跨越千年时光,历史洪流中的兴衰往事,真是数不胜数啊。”

两位老友赶紧恭敬地跪下行礼,说道:“我们这两个老顽童,真是太幸运了,能遇到您这样的大仙。经历了无数世事变迁,今天我们才得以相见。您所说的金丹妙药,能不能透露给我们一二我们这把老骨头,真的很想沾沾仙气,延年益寿呢。”

古丈夫谦逊地回应:“其实我本是普通人,只是摒弃世俗杂念,依靠食用松柏之实,才得以腾云驾雾。日子久了,毛发变得青绿,生死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世事与仙境在我看来并无二致,与鸟兽为邻,与猿猴共乐,自由飞翔在天地间。至于金丹妙药,我这境界已无需借助外物,达到了无我无性的境地,所以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陶太白和尹子虚又问:“您能分享一下食用松柏之实的方法吗”

古丈夫娓娓道来:“我最初食用柏籽,后来改为松脂,刚开始全身疼痛溃疡,但不到一个月,肌肤光滑,毛发光润。几年后,就能轻松凌空飞行,行走悬崖峭壁如履平地。渐渐地,我融入虚无,领悟自然造化,外界与我融为一体。只要专注修炼,养神炼气,守护生命的根基,即使天地变换、云气蒸腾、日月交替、山川重塑,我的身体也不会衰败。”

两位老者听后,恭敬地叩头感谢:“我们明白了,一定按照您的教导去修行。”

酒快要喝完的时候,古丈夫折了根松枝敲打着玉壶,吟诵道:“食柏山间身轻逸,尘世是非皆无意,偶尔穿上俗世衣,片刻云游天宫里。”

毛女随之唱和:“古今是非谁能定,悠闲踏青远离尘,秦楼笙箫已寂静,唯有彩云恋翠裙。”

古丈夫接着说:“我们萍水相逢,彼此都难免有些依依不舍。我这里有万年松脂、千年柏籽,你们可以各自服用,或许也能脱离凡尘,成就仙道。”

陶太白和尹子虚双手接过仙药,含泪拜谢,将仙药掺酒吞下。两位仙人说:“我们该走了,你们要好好修炼,不要泄露秘诀,也不要让自身的精气泄露在外。”

两位老者拜别仙人,只见两位仙人身影逐渐消失,空留衣裳化作花瓣和蝴蝶翅膀飘散空中。自那以后,陶太白和尹子虚也迁居到莲花峰上,他们的面色泛红,毛发变得翠绿,说话间口中散发着芬芳,走路时脚下生出清风,远离尘埃。云台观的道士时常能遇到他们,还能从他们口中听到一些得道的秘辛。

十七

在唐文宗当政时期,他手里有一个白玉枕头,那是德宗年间于阗国进贡的稀世珍宝,工艺精美绝伦,绝对是罕见的国宝级别。这枕头平时就被文宗放置在寝殿床帐之中,可有一天,这枕头突然不见了踪影。要知道,皇宫禁卫森严,除了受宠的嫔妃,一般人根本无法接近。尽管其他珍玩摆设完好无损,但文宗皇帝还是被吓得不轻,立刻下令在整个京城范围内搜捕盗贼。

文宗私下对身边的亲信和宫内侍卫们说:“这肯定不是外贼所为,盗贼应该就在皇宫内部。如果找不到这个人,我怕会有其他的变故。虽然只是一个枕头,但问题是关乎皇家尊严,你们必须确保抓住这个罪犯,否则,我这天子身边的护卫就成了摆设了。”

宫内官员们个个吓得胆战心惊,纷纷谢罪,并承诺在十日内全力以赴进行搜捕。重金悬赏之下,却丝毫没有找到线索,文宗对此极为不满,被捕押的人越来越多,整个京城大街小巷都被严密搜查了个遍。

此时,龙虎二番将军王敬宏手下有个小仆人,年约十八九岁,机敏灵活,做事手脚麻利,无所不能。有一次,王敬宏参加威远军的一场宴会,席间有个擅长弹奏胡琴的侍女,大家酒酣耳热之际,都想听她演奏一曲。侍女却推托说,没有她常用的琴,弹不好。此时已是深夜,再去取琴显然来不及。小仆人挺身而出:“若是需要琵琶,我立刻就能拿来。”

王敬宏吃惊道:“现在已经过了宵禁,军门早就关闭了,你平常难道没看见说什么胡话呢!”

谁知几杯酒下肚,小仆人就带着一个绣囊回来,里面装的就是琵琶,众人惊叹不已:“看来乐器和琴师真是形影不离,难得的是能找到懂行的琴师。”

要知道,从南军驻地到宴会场所来回足有三十里,而且晚上行军巡逻极其严格,小仆人竟能快速往返,这让王敬宏大感惊奇。当时正值搜捕盗窃白玉枕的高峰期,王敬宏怀疑小仆人可能就是那个偷窃高手。宴会结束后,天一亮他就回到家中,询问小仆人:“我用了你这么多年,居然不知道你有这等身手。江湖上不是流传着侠客的故事吗,你不会是其中之一吧”

小仆人赶紧否认:“我哪是什么侠客,只是有点小本事罢了。”接着,他坦白道:“我父母还在四川老家,前几年我偶然来到京城,现在打算回乡。有一件事我想回报您的恩情,我已经知道了偷玉枕的人是谁,过不了几天,我保证让他伏法。”

王敬宏听闻后震惊不已:“如果是这样的话,事情可就不简单了,能够因此救不少人。但是你知道贼人在哪里吗我们可以通知有关部门去抓他吗”

小仆人答道:“偷枕贼名叫田膨郎,他在市井军营中行动不定,力大无穷,身手矫健,很难对付。除非找到合适的机会打断他的腿,否则,即使派出再多兵马也可能被他逃掉。”

接下来的两天,小仆胸有成竹地告诉王敬宏:“两天后在望仙门等我,我找准机会一定能抓住田膨郎。将军您也一起来看热闹吧,不过这事还得保密。”

那时候,连续多日滴雨未下,早晨尘土飞扬,视线模糊,几步之外的人都看不清楚。田膨郎和几个狐朋狗友勾肩搭背地正准备进入军门,小仆手持球棒,瞅准时机,一棍下去,田膨郎的左脚瞬间骨折。他倒在地上,抬头看着小仆,苦笑说:“偷玉枕,不怕其他人,就是怕你。如今狭路相逢,也没什么好说的了。”于是,小仆成功将田膨郎扭送至左军大营,田膨郎毫不反抗,招供了犯罪事实。

文宗皇帝得知玉枕失窃案告破,且罪犯就出自禁军之中,十分高兴,亲自在宫殿前审问田膨郎。田膨郎供述自己常在皇宫内穿梭自如,文宗听后评价道:“这家伙是个仗义行侠的家伙,不是一般的盗贼。”当时因搜捕盗贼,宫内外羁押了数百名嫌疑人。鉴于这一特殊情况,文宗下令将这些人全部释放。

小仆顺利抓住田膨郎后,曾告诉王敬宏他要回四川老家,之后就失去了联系。王敬宏虽然没能找到小仆,但他因协助破案有功,得到了丰厚的赏赐。自此,那失踪的白玉枕终于物归原主,而皇宫内外关于小仆的传奇故事也在坊间流传开来,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十八

唐朝时候,有这么个故事,讲的是牛肃的远房舅舅,有一次途径渑池,顺道探访住在西北三十里外的一位田家公子。从田家庄园出发,还要走十多里山路,那一带地形崎岖,栎树林密布,传说中有只魅惑的狐狸出没,过往的行人都得结伴壮胆才敢经过。舅舅到达田家后,田家公子差遣家中的老仆去渑池买些酒菜招待。天还没亮,老仆就出门了,可是直到傍晚还没回来,田家公子心里嘀咕着:这不太对劲儿啊!

终于,老仆回来了,可是一瘸一拐的,田家公子忙问他怎么回事。老仆回答:“走到那栎树林的时候,被一只魅惑的狐狸给绊倒了,摔了个大跟头,所以受伤了。”

田家公子追问是怎么发现那只魅狐的,老仆描述道:“刚刚下坡的时候,那狐狸变成了个漂亮女人,突然追了过来,我吓得撒腿就跑;狐狸跑得飞快,一下就追上了我,害我摔倒受了伤。我当时担心狐狸会使诈,硬着头皮跟她对抗,狠狠地揍了她一顿,这才逃过一劫。”

田家公子半信半疑:“你是不是搞错了,误打了人却说成是狐狸”

老仆坚持道:“我虽然狠狠地揍了她,但她始终保持着女人的模样。”

田家公子想了想,说:“估计你是误伤了别人。先进屋再说吧。”

太阳落山时,一名妇人拖着伤痕累累的身体,头发蓬乱地来到田家门前讨水喝。她说:“我也是在栎树林遇到了一只老狐狸,它变成了人形,我被蒙蔽了,和它结伴同行,结果却被它给害成这样。幸好老狐狸走后,我才捡回一条命。我是北村人,走得口渴,所以过来讨口水喝。”

田家公子担心她见过老仆,于是给她水喝,然后打发她离开,以免引发更多误会。

十九

话说唐玄宗避乱南下,朝中百官纷纷追随,其中就有个擅长围棋的翰林学士王积薪。蜀道险峻狭窄,每当队伍停下歇脚,沿途驿站和民宅都被那些权贵抢先占据,王积薪只好另寻住处。这一天,他沿着溪流深入山中,投宿在一户独居的老太太家。这家只有婆媳俩,都早早关门睡觉,只提供烧水做饭的服务。

夜深人静,王积薪独自躺在屋檐下,迟迟无法入睡。突然,他听见屋内婆婆对媳妇说:“这么美好的夜晚,总得找点乐子,要不咱们下一盘围棋解闷吧”

媳妇答道:“好啊。”

王积薪心中纳闷:“这屋子里没点灯,婆媳俩还分别睡在东西两边的房间里,怎么能下棋呢”

于是,他悄悄贴近门缝偷听。只听媳妇说:“棋子落在东五南九的位置。”

婆婆回应:“那我在东五南十二的位置下棋。”

媳妇又道:“棋子落到西八南十的位置。”

婆婆接茬:“那我在西九南十的位置下棋。”

每下一子,两人似乎都要深思许久。夜已深,棋局进展缓慢,王积薪默默记住的棋谱共有三十六步。突然,婆婆宣布:“你输了,我赢了九个棋子。”

媳妇笑着认输。天刚蒙蒙亮,王积薪穿戴整齐,决定请教婆媳俩的高超棋艺。老太太笑着说:“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在棋盘上下棋试试。”

其它综合推荐阅读 More+
划地为王的主播

划地为王的主播

吾乃李魔王
捡到被通缉的三无主神,林云非常苦恼,生怕哪天遍布宇宙的仇家找上门。为啥他会苦恼呢?那可是主神诶,捡到了能放手?就在他一腔热血准备硬钢全宇宙时,三无主神却先怂了..
其它 连载 2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