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乌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一
贞元年间,长沙有个叫郑德璘的湘潭尉,他每年都得去趟江夏探望亲戚。这一路啊,得穿越洞庭湖,经过湘潭。说来也怪,他每次都能碰上一个白发飘飘但看上去还挺年轻的老头,撑着船卖菱角和芡实。这老头儿挺有意思,跟郑德璘聊起天来,总能说些玄妙的东西。郑德璘就好奇了,问:“你这船上连干粮都没有,你怎么吃饭啊”老头儿轻描淡写地说:“就吃菱角和芡实呗。”
郑德璘这人有个爱好,那就是喝酒。每次去江夏,只要碰上这老头儿,他都得带上好酒跟他一起喝。老头儿喝酒也挺爽快,一点也不扭捏。
有一次,郑德璘从江夏回来,在黄鹤楼下停船休息。旁边停着一艘大船,船主是个卖盐的商人,叫韦生,也是去湘潭的。那天晚上,韦生跟邻船的人告别喝酒,韦生的女儿也在船上,跟邻船的姑娘一起聊天。俩姑娘聊得正欢,夜深了,突然听到江中有人吟诗:“物触轻舟心自知,风恬浪静月光微;夜深江上解愁思,拾得红蕖香惹衣。”
邻船的姑娘挺有才,看到韦生女儿梳妆台上有一幅红笺,就取过来把听到的诗句写上去,还念了好一会儿,但不知道是谁写的。
第二天早上,两艘船分别启程。郑德璘的船和韦生的船一起离开了鄂渚,晚上又一起停泊在洞庭湖畔,两艘船挨得挺近。韦生的女儿长得那叫一个美,皮肤白嫩得跟玉似的,眼睛亮得像波光粼粼的莲花,笑起来跟沾了露水的荷花一样清新,整个人就像月亮一样皎洁,光彩照人。郑德璘在船窗里偷偷看到她,心里那个美啊。他赶紧找了块红绡,写上诗:“纤手垂钩对水窗,红蕖秋色艳长江;既能解佩投交甫射,更有明珠乞一双。”然后偷偷用红绡去逗她的鱼钩。姑娘把鱼钩收上来,看到红绡和上面的诗,玩了好一会儿,但不懂诗的意思。她不会写字,又不好意思不回应,就把那红绡系在鱼钩上,扔回给了写邻船诗的那个姑娘。
郑德璘一看那红绡,以为是姑娘写的诗,心里那叫一个高兴啊,可是也琢磨不透诗的意思,更没办法跟姑娘进一步发展感情。姑娘呢,把那块红绡系在胳膊上,当个宝贝似的珍惜着。
明月高悬,清风徐来,韦生的巨舟突然张起帆来,疾驰而去。风势渐渐增强,波涛汹涌,让人胆寒。郑德璘的小船哪里敢跟它一起穿越这狂风巨浪,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远去,心里别提多憋屈了。
傍晚时分,有个渔夫对郑德璘说:“那艘大船,就是韦生的那艘,全家都已经葬身洞庭湖底了。”
郑德璘一听,吓得魂飞魄散,神思恍惚,悲伤不已,久久不能平复。
夜幕降临,他忍不住为那江中的妹子写了两首诗来吊唁:“湖面狂风且莫吹,浪花初绽月光微;沉潜暗想横波泪,得共鲛人相对垂。”
还有一首:“洞庭风软荻花秋,新没青娥细浪愁;泪滴白苹君不见,月明江上有轻鸥。”
诗写完后,郑德璘把酒洒在江面上,祈求水神的感应。也许是他的至诚感动了上天,水神真的出现了,还带他去了水府。水府里的府君看了他的诗,召来了几个溺水者,问:“谁是郑生所爱的那个人”
韦生的女儿也是一头雾水,不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府君的手下搜了她的胳膊,发现了郑德璘给的红绡,然后报告给府君:“郑德璘将来是我们这里的大官,而且他以前还帮过我们,我们不能不救她的命。”
于是府君命令手下带着韦氏去见郑德璘。韦氏看到府君,原来是个老头儿。她跟着府君的手下快步走,一路上畅通无阻。走到快尽头的时候,他们看到一个大池塘,碧水荡漾。韦氏突然被推进去,一会儿沉下去,一会儿浮上来,别提多难受了。
这时已经是三更天了,郑德璘还没睡觉,一直在吟咏那红笺上的诗,悲伤得越来越厉害。突然,他觉得有什么东西碰到了船。船上的人已经睡了,郑德璘就拿着火把去照,看到一件五彩斑斓的衣服,像是个人。他吓了一跳,赶紧把人救上来,一看,竟然是韦氏!她胳膊上还系着那块红绡。郑德璘高兴得不得了。过了一会儿,韦氏醒了过来,才能说话。她告诉郑德璘:“是府君感念你的情义,才救了我的命。”
郑德璘问:“府君是什么人啊”
韦氏却怎么也说不清楚。后来,郑德璘就把韦氏娶回了家,因为她的经历太神奇了。他们打算一起回长沙。
三年后,郑德璘被调到醴陵当县令。韦氏说:“你其实会被调到巴陵去。”
郑德璘问:“你怎么知道的”
韦氏说:“当初水府君说过,你会成为我们那里的明宰。洞庭湖属于巴陵,这不就验证了吗”
郑德璘一直记得那个神奇的经历,后来果然选上了巴陵县令。一到巴陵,他就派人去迎接韦氏。船到洞庭湖边,偏偏遇上逆风,船开不动。郑德璘就叫了五个船夫去迎,其中一个老头儿,划船的时候心不在焉的。韦氏一看就火了,朝他吐口水。老头儿回头说:“我当初在水府救了你的命,你不感激,现在还生气”
韦氏一听,这才想起来,吓得够呛,赶紧请老头儿上船,又是敬酒又是送果子,还磕头说:“我爸妈应该还在水府吧,我能去见见他们吗”
老头儿说:“行。”
话音刚落,船就好像沉进水里了,但大家都没觉得难受。一会儿就到了以前的水府,韦氏一大家子都趴在船上哭,找爸妈。她爸妈住的地方,跟人间没什么两样,还有专门的房子。韦氏问爸妈需要啥,爸妈说:“我们淹死的时候带的东西,都能带到这儿来,就是没法生火,只能吃菱角和芡实。”
说完,爸妈还拿出几件白金器皿送给韦氏,说:“我们这儿用不着这些,你拿去用吧,但不能待太久。”
然后催着韦氏跟他们告别,韦氏哭得稀里哗啦的。老头儿拿笔在韦氏的头巾上写了句话:“昔日江头菱芡人,蒙君数饮松醪舂;活君家室以为报,珍重长沙郑德磷。”
写完,老头儿就变成了一群仆人,跟着船一起把韦氏迎回了府里。一会儿工夫,船又开到了湖边。船上的人都看见了这一切,郑德璘琢磨了一下头巾上的诗,这才明白,原来水府的那个老头儿,就是以前卖菱角和芡实的那个老头儿。
过了一年多,有个叫崔希周的秀才给郑德璘投了一卷诗,里面有首“江上夜拾得芙蓉”,就是韦氏以前投给郑德璘的那首红笺诗。郑德璘一看诗就起了疑心,问崔希周这诗是怎么来的。崔希周说:“几年前我在鄂渚停船,那天晚上月亮很亮,我还没睡,忽然有个东西碰到船,闻起来很香,拿起来一看,是一束芙蓉。我就写了这首诗,写完后还念了好久呢,我没撒谎。”
郑德璘叹了口气说:“这都是命啊。”
从那以后,他再也不敢过洞庭湖了。后来,郑德璘一直当到了刺史。
二
赵简子,中山的大猎师,今儿带着一群猎人和猎犬,在中山山林中撒欢儿。虞人领路,鹰犬紧随其后,猎物们一个接一个地应声倒地,场面可谓壮观。突然,一只狼站在路中央,像个人一样站立着,还嗷嗷地哭嚎。赵简子一看,怒了,抽出那乌号弓,搭上肃慎箭,一箭射去,狼惨叫一声,转身就跑。简子更怒了,驾车猛追,尘土飞扬,雷声隆隆,十步之外,人马难辨。
这时,一个背着书箱、骑着瘸驴的墨家学者东郭先生,正往北去中山找工作。他走错了路,看到这场面,吓得魂儿都快飞了。那狼一转眼就跑到他跟前,抬头求情:“先生,您想救万物吗毛宝放了龟,得了渡;隋侯救了蛇,得了珠。龟蛇哪比得上狼啊!您就让我躲进您书箱里,苟延残喘吧!将来我若出头,定当以生死相报!”
东郭先生犹豫:“哎,救你会得罪权贵,祸事难料,还敢求报吗但墨家讲究‘兼爱’,我还是得救你。若有祸,我担着!”
于是,他打开书箱,让狼进去。可那狼前脚太长,后脚太短,试了三次都没成功。这时,追兵更近了。狼急了:“先生,快救我!您就像救火救溺水的人一样,快救我!快想办法!”
东郭先生赶紧把狼四肢捆好,塞进书箱,盖上盖子,扛起书箱,牵着驴躲到路边,等赵简子过去。
不一会儿,赵简子来了,找不到狼,大怒。他拔出剑,砍断车辕,指着东郭先生骂:“敢隐瞒狼的下落,就像这断辕一样!”
东郭先生吓得趴在地上,跪着说:“我笨,想干大事,却迷了路。我哪知道狼在哪儿啊!但我听说,‘大道以多歧亡羊’。羊这么温顺,都会因路多而丢;狼更狡猾,中山这种能丢羊的路多的是。您只在大路上找,岂不是守株待兔况且打猎是虞人的事,您该问他们;我这路人何罪之有再说,我哪会不认识狼它贪婪凶残,您若能除掉它,我定会帮忙,怎会隐瞒呢”
赵简子沉默了一会儿,调转车头,继续走他的路。东郭先生也赶紧催驴,加快脚步赶路。
走了好一会儿,那赵简子的车队终于消失在视野里,连车马声也听不见了。狼估计简子已经走远,便在书箱里嚷嚷起来:“先生,该放我出来了!把我弄出来,解开绳子,把箭从我胳膊上拔出来,我就走了。”
东郭先生小心翼翼地伸出手,把狼从书箱里弄出来。狼一出来就咆哮着对东郭先生说:“刚才被那帮猎人追,他们来得太快了,幸亏先生救了我。我现在饿得很,饿得要是再吃不到东西,早晚也是个死。与其饿死在路上,被野兽吃掉,还不如死在猎人手里,给贵族当祭品呢。先生你是墨家的人,从头到脚都愿意为天下人谋福利,又怎么会吝啬你这一身肉,让我活命呢”
说着,狼就张牙舞爪地朝东郭先生扑去。东郭先生慌忙用手去抵挡,边挡边退,躲到驴子后面,绕着驴子转圈跑。狼始终没能伤到东郭先生,东郭先生也拼尽全力抵抗,两人都累得够呛,隔着驴子喘气。东郭先生喘着气说:“狼啊,你真是不地道!狼啊,你真是不地道!”
狼说:“我也不是非要害你,天生你们这种人,就是给我们当食物的。”
两人就这么僵持着,时间一点点过去。东郭先生心里犯嘀咕:“天快黑了,狼要是再叫来同伴,我这回可真的完了!”
于是,他试着跟狼商量:“按照我们的风俗,遇到事情得找三位长者商量。要不这样,我们去找三位长者问问,要是他们说可以吃我,那你就吃;他们说不行,那咱们就拉倒。”
狼一听,高兴得不得了,立马就答应跟东郭先生一起去。
两人走了好一会儿,路上连个人影都没有。狼饿得直流口水,看到路边有棵老树,就僵直地站在那儿,对东郭先生说:“咱们可以问问这棵老树。”
东郭先生觉得好笑:“草木又没有知觉,你问它有什么用”
狼说:“你问就是了,它总会有话说的。”
东郭先生没办法,只好朝老树作了个揖,把事情的经过都说了一遍,然后问:“那么,狼该不该吃我呢”
木头里突然传出一阵轰鸣声,像是有个东西在里面嚷嚷:“我是棵杏树啊!想当年,老园丁种我的时候,不过就是丢了一颗种子。过了一年,我开了花;再过一年,我结了果。三年之后,树干已经粗得能用手臂环绕;十年之后,树干已经粗得两人都抱不过来。到现在,整整二十年了啊!老园丁吃我的果子,他老婆孩子也吃,就连客人和仆人也都吃。他还把果子拿到市场上去卖赚钱,你说我对老园丁的贡献是不是很大可如今我老了,不能开花结果了,那老园丁就生气,砍我的枝条,削我的叶子,还打算把我卖给木匠换钱。唉,我这把老骨头,连想逃过斧头的劈砍都不行了。你说说,你对狼有啥恩情,还指望它能放过你它本来就该吃你!”
这话说完,狼又张牙舞爪地朝东郭先生扑过来。东郭先生急了:“你这狼,怎么说话不算数呢说好找三位长者问的,这才碰上一棵杏树,你就急着要吃我”
没办法,东郭先生只好又带着狼继续走。
狼越走越急,突然看见一头老母牛在破败的墙根晒太阳,就对东郭先生说:“问她也行。”
东郭先生有点儿无语:“刚才那棵杏树虽然不会说话,但好歹也是棵树,这牛虽然是动物,可又能问出啥来呢”
狼不耐烦地说:“你问就是了,不问我就吃了你!”
东郭先生没辙,只好朝老母牛作了个揖,把事情的经过又说了一遍。老母牛皱着眉头,瞪大眼睛,舔了舔鼻子,张开口说:“那棵杏树说得没错。想当初,我还是头小牛犊的时候,身强力壮。老农花了一刀钱把我买回来,让我跟其他牛一起耕地。等我长大了,那些牛都老了,啥活都得我来干:它们只管在前面跑,我拉着车,在好走的路上飞奔;它们要耕地,我就卸下车轮,到田边去开荒除草。老农把我当宝贝一样,吃的穿的用的,还有娶媳妇、交税,啥都得靠我。我也觉得自己挺了不起的,总想着能像狗和马那样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往年家里穷得叮当响,现在麦子都能收十多斛了;往年连邻居都看不起我们,现在我也能挺胸抬头在村里走了;往年连酒都喝不上,现在天天都能喝上自家酿的好酒了;往年穿的是粗布短衣,现在拿的是书,戴的是草帽,穿的是宽袍大袖,多神气啊!这一丝一缕,一点一滴,都是我挣来的啊!可那老农看我老了,就把我赶到野外;寒风刺骨,阳光刺眼,我瘦得只剩一把骨头,老泪纵横;口水都流不下来了,腿也走不动了;皮毛都掉光了,伤口还没好。老农的老婆又凶又妒,天天在他耳边说:‘这牛一身都是宝啊,肉可以做肉干,皮可以做皮革,骨头和角都能做成器具。’还指着她儿子说:‘你在厨师那儿学了这么多年了,怎么还不磨磨刀等着呢’看这样子,他们是打算对我不利啊,我连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我对他们有这么大的功劳,他们却这么无情,我迟早要遭殃。你又对狼有啥恩情,还指望它能放过你”
正当东郭先生和狼你来我往之际,狼突然又张开血盆大口,挥舞着锋利的爪子朝先生扑来。东郭先生赶紧大喊:“别急,别急!”
这时,远远地看到一位老者拄着拐杖走来,须发皆白,衣着高雅,一看就是个有学问的人。东郭先生一看,心里顿时一阵欢喜,又一阵惊讶。他连忙丢下狼,跑过去跪在老者面前,哭丧着脸说:“老人家,您可得救救我啊,给我句公道话吧!”
老者问他咋回事。东郭先生就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这狼被猎人追得走投无路,求我救它,我好心好意地救了它。没想到现在它反倒要吃我,我怎么求情都不行。我父亲要是知道了,肯定会打死我的。我只是想拖延一下时间,找三位长者评评理。先碰到棵老杏树,它逼我问它,可草木无知啊,差点儿害死我;又碰到头老母牛,它又逼我问它,可禽兽也不懂道理啊,又差点儿要了我的命;现在碰到您老人家,难道是天不绝我吗求您老人家给句公道话吧!”
说完,东郭先生就给老者磕头,趴在地上等他的指示。
老者听了,连连叹气,用拐杖敲了敲狼说:“你啊,真是糊涂!人家对你有恩,你却要背叛他,这可是最大的不吉利啊。儒家说,受人恩惠而不忍心背叛的,这样的人做儿子一定孝顺;又说虎狼也懂得父子之情。你现在这么忘恩负义,岂不是连禽兽都不如吗”
老者厉声对狼说:“你赶紧走!不然,我就用拐杖打死你!”
狼却辩解说:“老人家,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请听我说,希望您老人家能明察秋毫。当初,先生救我时,把我绑得紧紧的,塞在书箱里,还用诗书压着我,我躬着身子不敢动。他又编了一大堆话骗赵简子,想让我在书箱里闷死,他好独吞这份功劳。这样的人,我怎么能不吃他呢”
老者回头问东郭先生:“真的是这样吗”
东郭先生一听,急了,连忙解释自己对狼的怜惜之情,狼却巧舌如簧,一个劲儿地为自己辩解。
老者说:“你们这样争来争去,谁说得也不可信。这样吧,再把它装回书箱里,我看看它的样子,是不是真的那么痛苦。”
狼一听,高兴得不得了,就信任地让东郭先生再把它绑起来,塞回书箱里。东郭先生照做了,把狼扛在驴背上,狼还不知道呢。
老者悄悄对东郭先生说:“你有匕首吗”
东郭先生说:“有。”
于是,老者拿出匕首,示意东郭先生去刺狼。东郭先生却说:“这样不会伤到狼吗”
老者笑着说:“这禽兽这么忘恩负义,你还不忍心杀它。你确实是个仁慈的人,但也太傻了。就好比跳到井里去救人,脱下衣服去救朋友,对别人来说可能是好事,但你自己可就死定了!你不就是这种人吗仁慈到愚蠢的地步,这可不是君子所赞成的。”
说完,老者大笑起来,东郭先生也笑了。于是,两人一起动手,操起匕首就把狼给杀了,然后扔在路上就走了。
三
贞元年间,有位处士名叫周邯,是个文学造诣深厚、才情出众的家伙。有一天,他遇到一个彝族人正在卖奴隶,奴隶看起来十四五岁的样子,模样挺机灵,彝族人夸他水性极好,能在水里像走平地一样。周邯让他潜水试试,结果那小子在水里待了一整天都毫无压力,还吹嘘说蜀地的江河湖海,没有他没去过的。周邯一听,觉得这奴隶是个奇才,于是买下了他,还给他起了个新名字,叫“水精”,以此彰显他的特殊能力。
后来,周邯乘船从蜀地顺流而下,经过瞿塘峡、滟滪滩,一路来到江陵。每到一处,他就让水精潜水去探宝。水精下去一阵儿就上来,每次都能捞上来一些金银器物。周邯高兴得不得了,每次在江边停船,都得让水精下去探个宝。
船继续前行,到了江都,又经过牛渚矶。据说这地方水深得要命,以前温峤还在这儿烧犀角照明,想照出水里的怪物呢。周邯又让水精下去探个究竟。过了一会儿,水精上来了,手里还拿着宝玉。他一脸惊恐地说:“下面真的有怪物,长得啥样我也说不清楚,反正都瞪着眼睛、竖着拳头,差点儿没把我吓死!”
就这样,周邯靠着水精探宝,发了大财。几年后,他的好友王泽在相州当官,周邯便去河北拜访他。王泽热情款待,两人天天游玩宴饮,忙得不可开交。有一天,他们一起到了州城北边的八角井。这井是个天然的石井,周围砌成了八角形,宽有三丈多。早晚时分,井上烟雾缭绕,弥漫出百余步远。到了夜里,井里还会发出火红的光,能照出千尺之外的东西,就像白天一样。老人们都说,井里有条金龙藏着。要是遇到大旱,在这儿祷告,还挺灵验的。王泽说:“这井里肯定藏着宝贝,可惜咱们没法下去看个究竟啊!”
周邯一听,笑着说:“这有啥难的!”于是他对水精说:“你下去一趟,看看井底有啥怪异的东西。要是找到宝贝,王泽大人重重有赏!”
水精好久没下水了,一听这话,高兴得直脱衣服。他下去好一阵儿才上来,对周邯说:“井底有条超级大的黄龙,鳞片金灿灿的,还抱着几颗明珠睡觉呢。我本来想抢它的珠子,可手上没刀,又怕龙醒了,所以没敢动手。你们要是给我把利剑,我就敢去抢。龙醒了也不怕!”
周邯和王泽一听,高兴坏了。王泽说:“我这儿有把宝剑,是稀世珍宝,你拿着它去抢珠子吧!”
水精喝了几口酒,提着宝剑就跳进了井里。周围的人都好奇地围上来看热闹。突然,水精从井里一跃而起,飞出了几百步远。紧接着,一只巨大的金色爪子也从空中伸了出来,爪子锋利得像刀一样,一把抓住了水精,然后又把他拽回了井里。周围的人都吓得浑身发抖,谁也不敢靠前看。周邯心疼水精没了,王泽后悔宝剑丢了,两人都郁闷得不行。
过了一会儿,一个穿着褐色皮衣的老人走了过来,看上去挺有古风。他走到王泽面前,说:“我是这儿的土地神,你怎么能这么轻率地对待我的百姓呢那条金龙是上天的使者,掌管着这里的珍宝,滋润着这一方水土。你怎么能听信一个小人的话,就想趁他睡觉抢他的东西呢龙一旦发怒,那可就是天翻地覆,山崩地裂,百里之内都会变成江湖,万人都得变成鱼虾。你的亲人朋友能保住吗以前钟离不爱财,孟尝君主动还珠,你怎么不学学他们,反而放纵自己的贪婪之心,让这种狡猾的人去抢宝贝呢现在龙已经吃了水精,锻了他的珠子。”
王泽听了,又羞愧又恨自己,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老人又说:“你现在得赶紧悔过,向龙祷告,别再让他生气了。”说完,老人就消失了。王泽赶紧准备了祭品,向龙祷告起来。
四
话说当年,我参加进士考试没考上,心情郁闷地往家走,途径宛叶地区。那天,我走到伊阙南道鸣皋山下时,打算在大安民家住一晚。结果,天都快黑了,还没到地方。我又走了十几里路,路上也没啥人,但还算平坦。就在月亮刚出来的时候,我突然闻到一股奇异的香气。我心想,这香气还挺诱人的,就顺着香气往前走。走了不知道多远,眼前突然出现一片火光,我心想,这莫不是哪户人家吧
于是,我继续往前走,来到一座大宅子前。这宅子看上去挺气派的,像个有钱人家。门口有个穿着黄衣服的仆人,他问我:“您怎么到这儿来了”
我回答:“我叫牛僧孺,考进士没考上,正往家赶呢。本来想去大安民家住的,结果走错路了。您能让我在这儿住一晚吗”
这时,从里面走出来一个梳着小髻、穿着青衣的女子,她问黄衣仆人:“外面是谁”
黄衣仆人说:“有个客人。”
然后,他进去通报了一下,过了一会儿出来说:“请您进去。”
我问这是谁家的宅子,黄衣仆人神秘兮兮地说:“您进去就知道了,别问那么多。”
我跟着他进了宅子,穿过十几道门,来到一个大殿前。大殿前挂着珠帘,里面站着好多穿着朱衣、紫衣的人。旁边的人让我拜见殿下。
珠帘里面传出一个声音,说:“我是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这里是我的庙,你不该来这儿,怎么跑到这儿来了”
我赶紧解释说:“我家在宛下,本来要回家的,结果迷路了。我怕遇到豺狼虎豹,所以想来这儿借宿一晚。”
薄太后听了,就让人卷起珠帘,站起来说:“我是汉朝的老太太,你是唐朝的名士,咱们不是君臣关系,不用客气。你就上殿来见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