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湾的莎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北风呼啸,黄沙漫天。 宣威军大营外,一队骑兵正在操练。寒风中传来整齐的号令声,马蹄声,还有士兵们的呐喊声。 华千机站在中军大帐外,看着这些身着重甲的将士。他这次来宣威军,是应狄青将军的邀请,为军中将士改良军粮。 "华医者。"一个熟悉的声音响起。 华千机回头,只见狄青大步走来。这位名震天下的大将军,虽然已过不惑之年,但依旧精神矍铄,目光如电。 "将军。"华千机行礼。 "进帐说话。"狄青做了个手势。 帐内燃着炭火,驱散了些许寒意。狄青让人上了热茶,这才开口: "华医者,你可知我为何召你来" "是为了军中伙食" "不止,"狄青说,"这次叫你来,是有一件更重要的事。" 他起身踱步到地图前:"你看这里,西夏、契丹,还有吐蕃。这些年来,边境时常有摩擦。虽然朝廷与他们都有和约,但......" "将军是担心......" "战事随时可能爆发,"狄青说,"而一旦开战,最重要的就是军需补给。尤其是军粮。" 他转身看着华千机:"你在太医院任职,应该知道,军中伙食一直是个大问题。将士们风餐露宿,如果没有好的饮食补充,很容易生病。" 华千机点头:"确实如此。而且边境天气多变,粮食储存也是个难题。" "正是!"狄青说,"所以我需要你帮个忙。" 他从案几下取出一个木匣:"这是我这些年收集的各种军粮方子,有些是从西域商人那里买来的,有些是从降兵口中得知的。" 华千机接过木匣,只见里面装满了各种字迹的纸张,有汉文,也有胡人文字。 "我想请你研究这些方子,"狄青说,"看看能不能研制出一种既便于携带,又能保存时间长的军粮。" "这......"华千机翻看着方子,"有些配方似乎很特别。" "没错,"狄青说,"比如这个'胡麻饼',据说可以存放半年不坏。还有这个'羊肉脯',不仅耐储存,还能补充体力。" 正说着,外面传来一阵喧哗。一个副将快步进帐: "将军,出事了!" "什么事"狄青脸色一沉。 "前哨营有多名将士突然腹痛呕吐,"副将急声道,"军医说可能是食物出了问题。" 狄青转向华千机:"华医者......" "我这就去看看。"华千机已经提起医箱。 前哨营就在大营东侧,一路上不时有士兵匆匆跑过。到了营地,只见十几名将士正躺在地上痛苦呻吟,脸色发青。 "什么时候开始的"华千机一边查看病人一边问。 "今早用膳后,"军医说,"起初只有两三个人不适,后来越来越多......" 华千机检查了几位病人的症状,又查看了他们的餐具和剩余食物。 "是这个,"他指着一锅糜子粥,"里面有霉变。" "霉变"狄青皱眉,"这批粮食是前天刚运到的。" 华千机打开粮袋查看:"果然有问题。这些粮食应该是在运输途中受潮了。" 他取出一把糜子仔细观察:"看这颜色,已经开始发霉。煮成粥后,毒素就散发出来了。" "那现在......" "我带了些草药,"华千机说,"可以暂时缓解症状。但最重要的是要把所有受潮的粮食都检查出来。" 他一边配药一边解释:"这种霉变很难察觉,如果不仔细查看,很容易忽略。尤其是在行军途中,条件艰苦,更容易出问题。" 狄青若有所思:"所以你之前说,储存是个大问题......" "正是,"华千机说,"尤其是在边境,天气多变。如果不能解决储存问题,即便有再多粮食也是枉然。" 他给病人服下药后,转向狄青:"将军,我想看看你们的粮仓。" 粮仓在营地西侧,是几间木质房屋。华千机仔细检查了储存环境,又取样查看了各类粮食。 "问题很大,"他最后说,"这样的储存方式根本不行。" "怎么说" "首先是通风,"华千机指着房顶,"要开几个透气的天窗,让空气流通。其次是地面......" 他敲了敲地板:"太潮湿了。需要铺一层干草,隔绝水汽。另外,粮食不能直接堆放,要用木架垫高。" 狄青认真听着,不时点头。 "最重要的是,"华千机说,"要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这些我都明白,"狄青说,"但真正让我担心的是......" 他压低声音:"如果真的开战,行军途中要带大量粮食。那时候的储存问题,才是最难解决的。" 正说着,一阵马蹄声传来。 一队骑兵疾驰而来,为首的是一个面容沧桑的老者,身着普通商人服饰,但举止间透着几分不凡。 "杨老!"狄青似乎认识他,快步相迎。 老者翻身下马,向狄青行了一礼:"狄将军,多日不见。" "快请进帐。"狄青做了个手势,又对华千机说,"华医者,这位是杨老,是我多年的故交。" 进帐后,杨老直接开门见山:"将军,西夏那边有动静了。" "什么动静" "他们在暗中调集粮草,"杨老说,"而且找了不少西域商人,收购各种特制的干粮。" 狄青眉头紧锁:"果然要动手了......" "不止如此,"杨老取出一个油纸包,"我在西域商人那里发现了这个。" 他打开油纸,露出一块暗褐色的饼状物。 "这是......"华千机凑近查看。 "西域军中常用的'铁饼',"杨老说,"可以存放一年不坏,而且补充体力的效果很好。" 华千机仔细观察:"原来如此,这是用特殊方法处理过的肉干和面粉......" "没错,"杨老说,"西夏就是靠着这个,解决了行军补给的问题。" 他看向狄青:"将军,如果真的开战,这将是个大问题。" 狄青沉思片刻,突然问华千机:"你能不能研究出类似的东西" "这......"华千机仔细思索,"需要一些时间。不过,我倒是想到一个更好的办法。" "什么办法" "与其完全照搬西域的方子,"华千机说,"不如结合我们自己的特点来改良。比如......" 他取出几味药材:"这是党参、黄芪,还有一些滋补的药材。如果能把这些合理添加到军粮中,不仅能解决储存问题,还能增强将士们的体力。" "这倒是个好主意,"杨老说,"但关键是如何保存。" "我看过将军给的那些方子,"华千机说,"里面有一个'封气法'很有意思。如果能把这个方法和药材配伍结合起来......" 正说着,外面又传来一阵骚动。 "报!"一名斥候快步进帐,"发现西夏细作!" "在哪里"狄青问。 "在粮仓附近,"斥候说,"已经抓住了。" 杨老和狄青对视一眼,快步走出大帐。华千机也跟了出去。 粮仓外,几名士兵押着一个穿着商人打扮的男子。那人虽然被擒,却面不改色。 "搜出了什么"狄青问。 "回将军,"士兵递上一个布包,"发现这个。" 打开布包,里面是一些粉末和几张写着胡人文字的纸张。 华千机仔细查看粉末:"这是......" "是毒药,"杨老接过话,"西夏人惯用的'腐粮散'。撒在粮食上,可以加速霉变。" 狄青脸色一沉:"这么说,今天的事......" "很可能就是他们干的,"杨老说,"这是他们常用的手段。在战前破坏敌军粮草。" 华千机回想起早上的情况:"难怪那些粮食会突然霉变。" "带下去严加审问!"狄青下令。 等士兵带走细作,杨老突然说:"将军,看来时间不多了。" "是啊,"狄青说,"如果西夏已经开始行动,战事恐怕比我们预想的要早。" 他转向华千机:"华医者,军粮的事就拜托你了。" "将军放心,"华千机说,"我一定尽快......" "等等,"杨老突然开口,"我倒是想起一件事。" 他看了看四周:"这事关系重大,还是进帐再说。" 回到大帐,杨老从怀中取出一个青铜小匣:"这是我们杨家的传家之物。" 打开匣子,里面是一卷泛黄的羊皮纸。 "这是......"华千机接过羊皮纸。 "我们杨家军的军粮秘方,"杨老说,"是我太祖杨业将军留下的。" 华千机小心展开羊皮纸,只见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文字和图样。 "这些年来,"杨老说,"我一直在寻找一个可以托付的人。今天见到华医者,我觉得时机到了。" 华千机仔细研读羊皮纸上的内容,越看越是惊讶:"这真是......" "怎么样"杨老问。 "太精妙了!"华千机说,"这里面不仅有制作方法,还有养护之法,甚至连行军途中如何调配都写得很详细。" 他指着图样:"您看这个'层叠封存法',用油纸多层包裹,中间还要加入驱虫的药材。这样可以防潮防蛀,保存时间更长。" "没错,"杨老说,"当年我太祖在幽州镇守时,就是靠这个法子,解决了边军的补给问题。" 他抚摸着羊皮纸,眼中流露出追忆之色:"那时候,边境战事频繁,补给线常常被切断。但我们杨家军从来没有因为粮草问题影响作战。" 狄青也凑过来看:"这里还记载了一些特殊的配方。" "是的,"华千机说,"比如这个'铁骑饼',是专门为骑兵设计的。不仅便于携带,还特别添加了一些补气养血的药材,可以帮助将士们抵抗风寒。" 他又指着另一处:"还有这个'夜行粮',是为夜间行军准备的。里面加入了能提神醒脑的药材,可以帮助将士们保持清醒。" "确实神妙,"狄青赞叹,"难怪杨家军当年战无不胜。" "不止如此,"华千机继续研读,"这里面还有很多独特的见解。比如说根据不同季节调整配方,针对不同地域改变制作方法......" 杨老点头:"这就是我要托付给你的原因。这些方子不仅是简单的制作方法,更包含了我们杨家几代人的经验和智慧。" 他看向狄青:"将军,如今西夏虎视眈眈,我们不能让先辈的智慧埋没。华医者医术精湛,又懂得养生之道,由他来继承和发展这些方子,再合适不过。" 狄青深以为然:"确实如此。不过......" 他转向华千机:"这份重任,你可愿意接下" 华千机郑重行礼:"能继承杨家军的衣钵,是晚辈的荣幸。我一定尽心钻研,不负先贤期望。" "好!"杨老欣慰地说,"不过还有一件事要告诉你。" 他压低声音:"这些方子里,还藏着一个更大的秘密。" "什么秘密"华千机问。 杨老指着羊皮纸的背面:"你看这些暗纹。" 华千机将羊皮纸对着烛光仔细查看,果然发现一些几乎看不见的细小文字。 "这是......" "这是我太祖临终前留下的预言,"杨老说,"他说中原迟早会面临三次大劫。第一次在幽云,第二次在河北,第三次......" 他顿了顿:"第三次将是最大的劫难,整个中原都会陷入战火。" 狄青脸色一变:"幽云之劫已经应验了,就是去年的辽人南侵。河北之劫......" "很可能就是即将来临的西夏之战,"杨老说,"所以我必须把这些方子传下去。因为到了第三次大劫时,军粮补给将是最关键的问题。" 华千机仔细辨认那些暗纹:"这里还提到了一些特殊的配方。" "没错,"杨老说,"这些都是针对特殊情况准备的。比如这个'千里粮',是专门为长途奔袭设计的。还有这个'耐战饼',可以让将士们在恶劣环境下坚持更久。" 他神色凝重:"我太祖说,这些方子到了第三次大劫时会派上大用。但具体如何使用,就要靠后人去摸索了。" 狄青若有所思:"所以你选择在这个时候把方子传出来......" "是的,"杨老说,"现在正是关键时刻。华医者不仅要继承这些方子,更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等到第三次大劫来临时,我们才能有充分的准备。" 华千机深感责任重大:"杨老放心,我一定会认真研究每一个细节。" "还有一件事,"杨老说,"这些方子也可以用来救济灾民。我太祖说,大劫之前必有天灾。到时候,这些方子就是救命的良方。" 他站起身,郑重地说:"华医者,我们杨家将这些方子传了几代人,就是为了等待一个真正能发扬光大的继承者。今天遇到你,我觉得是天意。" 华千机跪下行礼:"晚辈定当尽心竭力,继承发扬杨家军的这份宝贵遗产。" "好!"杨老扶起他,"从今天起,这些方子就是你的了。至于如何运用,就看你的选择了。" 夜色渐深,营帐外传来换岗的号角声。华千机抚摸着羊皮纸,感受到了一种跨越百年的责任和使命。 他知道,自己接下的不仅是一些军粮方子,更是一份关乎千万将士生死、百姓安危的重托。 而这,或许就是他在太医院时常常思考的问题:医者,不仅要治病救人,更要心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