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出差
阿萨蒂格岛的道林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十月份刚过去一半,这四九城的天就开始变冷了,温度瞬间从二十几度变成十几度。 大家都开始龟缩在家里,躲进被窝了,连门上窗户上也换上了厚厚的帘子,这样寒气就进不来了。 像何雨柱家里,吴婶、花婶最喜欢过来串门了。 毕竟有个孕妇在,一直点着火炉子,房间也相对暖和一点。 当然,花婶他们也会时不时地拿点煤过来,毕竟都是体面人。 在何雨柱家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雨水。 原因嘛,自然是雨水这丫头在国营商店上班。 国营商店时不时地就会出一点事,比如什么瑕疵布。 这种瑕疵布最受大妈们欢迎,原因嘛,自然是不要布票,所以这都是被人争相购买的紧俏货。 受益的自然是在国营商店里上班的人,她们可以把这消息告诉自己的亲人、朋友,当然还有她们这些好邻居。 毕竟买这种瑕疵布,那可是一大早就得去布店门口排队的,不然根本抢不到。 还有什么猪肉啊、油啊、白糖啊等等,只要是紧俏物资,那都是一开门就有长长的队伍在排,大家都抢着买,因为卖完之后今天不会开张了。 为了买到这些商品,大家不得不提前很长时间去排队,有时候甚至需要排一整夜。有的人会带着小板凳、被子等东西,在商店门口排队过夜,场面十分壮观。 尤其是冬天,那可是非常爽的一件事,保证经历一次,就不想再经历了。 上次记得花婶说过一件趣事:说她和邻居排队妇女用的草纸,排了好长好长的队。 这草纸就相当于后世的卫生巾,专门给来月事的女人用的,刚到。 路边几个年轻人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也急忙排了进来,排了一阵,几人还在那聊着天,说肯定是什么好东西。 却没发现花婶她们一群妇女都笑着看着他们。 当他们看到东西的那一刹那,一个个脸都红了,东西都没买,直接跑了。 花婶她们笑了很久,但也不提醒,没办法,这年代欢乐少,这种乐子必须看。 反正这年代买什么都得排队,不仅买东西要排队,这不上个厕所都要排长龙。 这不雨水刚回来,花婶就迎上去了。 “雨水啊,今天有啥好东西没” “哎呀,花婶,哪能天天有不要票的东西啊,我告诉你,不要票的东西质量就是不太好。 不过今天还真有一批新布进来,是一种斜纹咔叽布,这布是可是可以做军大衣的,你们要不要啊” 雨水喝了一口热水道。 “不要,不要,要那布干啥,我家男人又不是干部,我就要那种不要票的布,那布多好,买个几尺,做件棉衣,剩下的布头还可以用来打补丁,孩子嘛,衣服上多点补丁没事,暖和就行。” 花婶一听没有,立马说道。 “那行,下次有我一定告诉你。” 雨水说道。 “雨水,还有婶子我,别忘了。”吴婶也补了一句。 “忘不了,放心吧。” …… “对了,嫂子,我哥呢今天又有招待吗”雨水没看见何雨柱,便问道。 售货员就是这点不好,下班比工人晚一点。 现在工人基本都是八小时工作制,虽然偶尔要加班,但基本都是这个时间段。 “你哥说今天他要去一趟津门,说是出差,估计明天才能回来。” 王玉莹说道。 “啊,我哥不是厨子吗,怎么还出差啊”雨水疑惑道。 王玉莹也不知道啊,反正何雨柱只告诉她,今天他要去津门出差。 这边何雨柱早已经到了津门,从棉纺厂出来了,他这次的目的是采购海鲜。 原因嘛,自然是李怀德想让何雨柱做点谭家菜,谭家菜自然需要海鲜啊,但四九城的海鲜贵,而津门那边又是白菜价。 何雨柱身为一个厨子,对海鲜自然了解很多,再加上后世的经验,那就更不用说了。 所以当李怀德提出想让他帮着去津门采买一点谭家菜需要的海鲜回来的时候,何雨柱二话不说就同意了。 临走的时候,李怀德还把什么介绍信、采购证明,一些钱和票都给了何雨柱,让他多弄一点回来。 何雨柱也是早早地做好了准备,在空间里,弄了一个一亩左右的小池塘出来,看看不能养点东西吃吃。 四九城离津门那边还是挺远的,有差不多百来公里,坐车都坐了六个小时,主要是路不平,坑坑洼洼的,开车跟蜗牛一样,车上装的又是重机械。 再加上在工厂卸东西,大半天的时间就过去了。 何雨柱在和这次的车队领队说好后,从棉纺厂里借了一辆自行车才出门的。 由于棉纺厂离海边不远,何雨柱打算先自己去海边看看,毕竟有空间在,遇到什么都可以先收进来。 到了海边,看四下无人,就把自行车收进了空间里。 一个人开始了赶海大行动。 六十年代的赶海真的是好啊,沙滩里全是蛤蜊、蛏子、扇贝、海螺等等,而且刚好这些东西都藏的不深,把手放在沙滩上就能收获一大堆,简直不要太爽。 偶尔还会收到一些螃蟹、八爪鱼。 前面遇到岩礁,密密麻麻的海蛎子,也就是人们所常吃的生蚝,看的何雨柱都直流口水。 上去就一阵抚摸,这感觉就像正摸那啥一样。 轻轻带过,就都收进了空间里。没一会儿,就有一大堆了。 然后收进一部分海水,直接齐活。 看到太阳已经在海平面上方挂着了,何雨柱赶紧准备离开,这时候一群放学的孩子们也已经准备来赶海的了。 这年代海边的人都不怎么吃粮食,因为粮食不够吃,所以有大一点的孩子就会拿着桶来海边找点吃的,有什么吃什么。 虽然没有到随意吃鲍鱼、海参的地步,毕竟这些东西拿到什么当地供销社、水产市场,还是有人收的,但是量少的话还是自己直接吃的。 尽管海鲜在后世被认为是非常有营养的,但在那个年代,由于调味品并不丰富,他们往往只能将这些海鲜蒸熟了吃,这样的做法并不能突出海鲜的美味。 所以海边人家在最困难的时候可能会吃腻了海鲜,甚至只能倒给家禽。 现在孩子们赶海的方式很简单,就是拿着树枝、木棍,用眼睛看,看什么能吃的,就捡回家,像什么青蟹、石头蟹啊,等等,都是他们喜欢的。 就连刚漂到海滩上的死鱼他们也要,毕竟死鱼可以喂家禽嘛。 当然偶尔遇到什么小水坑,里面也会捡到鱼啊,螺啊,什么的。 实在没东西,他们也会回家拿菜刀,在岩瞧上挖生蚝。 别看生蚝后世很美味,但那是有蒜蓉、调料的情况下,要是没有这些东西,生蚝还是很难吃的,有一点腥味,吃多了肚子也受不了。 可惜这帮孩子今天估计得走远一点了,毕竟这片区域被何雨柱给收拾干净了,几乎不剩什么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