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最抚凡人心
常龙罗少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摊主接过王哥递过来的袋子,打开蛇皮袋子,有六七只大小不一的甲鱼趴在里面,拨弄一番检查每只甲鱼的成色。 “嗯!成色不错,都是野生的。” 摊主看到几只大的甲鱼,嘴角上扬,心里乐开了花,看着王哥两人都觉得顺眼多了,脸上的笑容止不住露了出来。 这几只大的可以卖到粤省,价格可以翻几翻卖掉,心里特意每斤加了15块,抬头看向王哥开口道。 “这几只大的,可以给你60块一斤。” 摊主从摊位上找来两个网兜,大约2斤的装一个兜,小点的装一个兜。 提起摊位上的老秤,用秤上的铁钩挂上大甲鱼的网兜,拨了拨秤砣,心里暗道。 “哟!还是一个旺称。” 摊主把老秤推到王哥胸前,指了指秤杆上的刻度,大声对王哥说道。 “看好了啊!” “去皮1两,重七斤。“ 摊主放下网兜,又接着称小的那一兜。 “去皮1两,重4斤1两。“ 摊主放下老秤,心里盘算了一番,抬头看向王哥。 “大的420块,小的算你185。“ “一共给你605块。” “你看可以不,可以的话给你钱。” 王哥点头同意,对总重量他没有意见,和他预估的重量差不多,他出门前和文亮用秤自己称过。 只是没想到摊主会主动加价,估计他挣的更多。 摊主提起网兜,把甲鱼倒入摊位上的桶子里面。 “还没有给钱呢!”王哥很担心摊主不认账。 摊主从腰间黑色的包里面,拿出一叠钱,点齐605块递给王哥。 “给,点点数目对不对。” 王哥接过摊主的钱,用手仔细摸了摸几张大钞,确认真假,心里顿时有底。 直接放到衣服内层的口袋里。 “可以,数目是对的!” “老板,那我先走了。 王哥没有多话,不逗留,拉着身后的文亮转身就走了。先找个地方把钱分了,这么多现金在身上,他怕小偷惦记。 罗正阳父子俩就站在摊位不远的地方,观察王哥与摊主的交易,一直到王哥的离去,没有发现任何异常。 王哥说话的声音,让他总有一股很熟悉的感觉,当听到王哥和文亮相互称呼的时候。 他瞬间明白那两个人是谁,轻声告诉身旁的父亲。 “爸,刚才卖甲鱼的两人,就是我们昨天晚上碰到的那两个人。” 罗建军也听出来了,点头示意,轻声道。 “就是他俩,还挺巧的。” “爸,那我们还卖么!”罗正阳询问父亲。 罗建军斩钉截铁的回答儿子,轻声道。 “卖,怎么不卖!谨慎点就是了。” “到时候听我安排。” 罗建军计划全家出动,每次卖两只,省的引起有心人注意,他明白,有些人就是见不得你有一丁点儿好。 “你刚才也听到,王哥两个人的谈话,明知道价格差那么多。” “摊主脸色不对的时候,他也咬牙卖了。” “这本来就是意外之财。” “我们是庄稼人,不要多事。” 罗建军的谨慎和见好就收,让罗正阳很佩服。 买野生甲鱼本就是违法的事情,但农民的负担重,好不容易有一笔意外之财,能缓解燃眉之急。 碍于卖的人太多,政府也不好管的太严,怕引起公愤,只要没有人举报,政府一般不会主动管。 如果你太张扬,追求极致的利益,就会被有心人当成肥羊,把你宰了 。 升斗小民,担待不起,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过好自己的生活。 罗正阳前世都是血淋淋的教训,蒜你狠、姜你军,背后的神秘力量赚的盆满钵满,跟风的普通民众就是绿油油的韭菜,割了一茬再割一茬。 生产者不赚钱到消费者买不起,不知道便宜了谁。 农户自己去城里卖点小菜,被相关部门找个理由罚款3万,农户一年都挣不了这么多钱。 罗建军交代儿子在不要跟过去,他提着甲鱼,走到摊位前把甲鱼递给摊主。 “去皮1两,重2斤3两。“ “算你60一斤,一共138块。” 罗建军没有多话,点头同意,当摊主要给钱的时候,诚恳的语气请求摊主。 “老板能不能给我零钱,最好十块的多点。” 摊主没有多想,从包里拿出零钱点了138块钱递给罗建军。 “来给,点一下。” 罗建军接过摊主的钱,点了一下,没有攀谈,转身就走了。 “爸,你为什么就只要零钱” 罗正阳好奇的询问父亲。 “大钱不是更方便么!” 罗正阳前世很少用到现金,小时候又很少用大额现金,自然不知道实际情况。 罗建军看到儿子满是疑惑,连忙解释起来。 “正阳,钱越大假钱越多。” “我们又不是生意人,不好分辩真假。” “懂我的意思么” “爸,我懂了” 罗正阳瞬间明白,要是收到假钱只有自认倒霉,假钱不能用,用了还犯法。 报政府涉案金额不够,不予受理。去银行还给你没收,农民没有地方说理。 罗正阳两人很快就回到嗲嗲的摊位上,奶奶和母亲都在摊位上。 罗建军和罗满仓商量起来。 “爸,等下我们轮流去卖。” “每次就卖两只,免得引起注意力” “老婆,等下你也出马。”罗建军对冯桂香说道。 罗正阳全家出动,就连罗正阳也亲自上手卖了一只。 刚好卖了1200块钱,是一笔不小的意外之财。罗建军小心翼翼的贴身拿着,不敢有丝毫怠慢。 1200块钱在农村已经是很大的一笔钱,农村大工一天最多也就20块钱,一个月能干满半月都很难,农民挣钱很难。 城里的工人也才280多块钱一月,这已经是城里工人,好几个月的工资。 这时候在农村造一幢四间砖瓦房也才几万块钱。 ...................... “老板,帮我拿一袋瓜子,再帮我.......。” “老板,帮我拿几包糖……...。” 集市的主街上人声鼎沸,一家批发部的柜台前挤满了人群,顾客在大声问老板购买商品。 柜台前的老板,脸上带着爽朗的笑容,有条不紊的招待每一位顾客,柜台的后面是他的老婆和儿子,不断地帮忙整理商品,放到柜台上。 老板不停地给货、收钱,机械的重复。 老板的儿子愁眉苦脸,他是被他的父亲抓了壮丁,逮过来帮忙搬货,心里苦闷的很。 “这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太累了。” 批发部的生意实在太好了,从集市开市到现在就没有停歇过。 罗建军父子俩站在批发部门前,被这人潮汹涌的情景惊住了,排了半天硬是挤不进去。 罗建军目瞪口呆,父子俩对视了一眼,轻声道。 “正阳,这生意也太好了!” “这是丁健家的批发部” “以前怎么没有注意到,生意会这么好呢!” 罗正阳轻声道。 “对啊!生意太好了,我估计他家这一天就能挣1000多。” “爸,羡慕不,这批发部的生意怎样” 罗建军听到儿子说一天挣这么多,他两只眼睛睁得大大的,心里异常震撼,这完全超出他理解的范畴。 “一个月开好几次集市。” “那他家一个月不要挣大几千” 罗正阳肯定的语气告诉父亲。 “是的,只多不少。” 罗正阳带着父亲来丁健家的批发部,特意挑顾客最多的时候过来,是带着一定的目的性。 罗正阳想要勾起父亲的羡慕感,希望父亲也在镇上开个批发部或者其他小店都行。在家里一直种田,还是有点差强人意。 虽说父亲也会去附近的城市打零工,工资也还可以,但也有要不到工资的时候,再加上工地上很不安全,让他很担心。 但肯定比不了在镇上开个小店,离家很近,又能照顾家里。大财发不了,但也能赚点小钱,旱涝保收。 罗正阳前世的记忆中,集市上的生意20多年后,即使变得没有现在挣钱,但也比上班强太多。 今年正是他记忆中的最佳时机,刚好有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