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科举新政,寒门之怒
琅琊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徐锋没有立刻将公输仇的手札拿出。 他知道,这东西分量太重,一旦拿出来,就是掀桌子。现在还不是时候。 他花了一整夜的时间,在自己的住处,将公-输仇手札中的核心思想,与自己后世的知识,以及对这个世界人心的洞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第二天一早,一本崭新的奏疏,由他亲手写就,通过翰林院的渠道,递到了皇帝赵惇的案头。 这本奏疏的名字,起得非常巧妙,叫做《论恢复科举祖制,以固国本疏》。 奏疏里,徐锋绝口不提“改革”二字,通篇都在讲“恢复”。 他引经据典,声情并茂地阐述了开国先贤公输仇设立科举的初衷,是为了“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为了打破门阀对官场的垄断,是为了给天下所有读书人一个公平的机会。 然后,他笔锋一转,痛心疾首地指出了如今科举制度的种种弊病:考试内容僵化,只重诗词歌赋,不重经世致用;世家子弟从小就有名师指点,甚至能提前得知考题,而寒门学子只能死记硬背,两者从一开始就不在同一起跑线上;阅卷官多为世家出身,徇私舞弊,拉帮结派,等等。 最后,他提出了自己的“恢复祖制”的方案。 一,糊名誊录。所有考卷,都由专人重新抄录,并遮盖考生姓名,杜绝阅卷官凭籍贯、笔迹认亲。 二,增设“策论”科。除了传统的经义、诗赋,增加一道关于时事政策的论述题,考察考生的实际办事能力。 三,设立“南北卷”。根据南北方教育水平的差异,划分不同的录取名额,给教育资源匮乏地区的考生更多的机会。 这三条建议,每一条都像一把锋利的刀子,精准地插向了门阀世家把持科举的要害。 但徐锋的聪明之处在于,他把这一切,都包装在了“恢复祖制”的华丽外衣之下。他甚至从公输仇的手札里,找到了几句可以佐证他观点的话,巧妙地穿插在奏疏里,让人感觉他不是在创新,而是在“考古”。 皇帝赵惇看完这本奏疏,激动得从龙椅上站了起来。 “好!好一个恢复祖制!” 他正愁怎么削弱张巨鹿和那些世家大族的力量,徐锋的这本奏疏,简直是为他量身定做的武器! 用祖宗的规矩,来打这帮不肖子孙的脸,名正言顺,谁也说不出一个“不”字! “传朕旨意!”赵惇当即拍板,“今年的春闱,就照徐怀玉所奏的办!即刻昭告天下!” 这道圣旨,如同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在整个太安城,乃至整个离阳王朝,掀起了滔天巨浪。 那些门阀世家、高官显贵们,全都炸了锅。 “什么糊名誊录那我们还怎么照顾自己人” “加考策论我儿子整天吟诗作对,他哪懂什么时事政策” “南北卷凭什么让那些南方的泥腿子,跟我们北方的世家子弟抢名额荒唐!简直是荒唐!” 一时间,反对的奏疏如同雪片一般飞向皇宫,张巨鹿的府邸更是门庭若市,全都是来请求首辅大人出面,阻止这场“胡闹”的。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另一场更大的风暴,却从另一个群体中爆发了。 太安城内,数以万计的寒门士子,在得知这个消息后,非但没有欢欣鼓舞,反而陷入了巨大的愤怒和恐慌之中。 他们成群结队地走上街头,围堵在贡院和礼部门口,情绪激动。 “新政不公!新政不公!” “我们读了十几年的诗词歌赋,现在临考了,突然要考什么策论,这不是要我们的命吗” “我们请不起名师指点时政,这策论一科,我们必输无疑!这是要把我们往绝路上逼啊!” “反对新政!恢复旧制!” 是的,他们暴动了。 他们看不到这个改革长远的好处,他们只看到了自己眼前的利益受到了巨大的损害。他们穷尽半生心血,背熟了四书五经,就等着靠这个跳出龙门。现在,规则突然变了,他们所有的投入,都可能付诸东流。 这种对未来的绝望和恐惧,瞬间转化为了滔天的怒火。 整个太安城,彻底陷入了混乱。 无数双眼睛,都盯向了这场风暴的中心——翰林院。 张巨鹿的党羽们,立刻抓住了这个机会,纷纷上书,言辞激烈地弹劾徐怀玉。 “妖言惑众,祸乱朝纲!” “此人名为恢复祖制,实为乱我社稷之奸贼!” “请陛下立刻将徐怀玉下狱问罪,以平息士子之怒!” 压力,如同山崩海啸一般,涌向了皇帝,也涌向了那个始作俑者。 禁军的铁甲洪流,开赴翰林院。 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逮捕那个搅动了满城风雨的罪魁祸首,“徐怀玉”。 所有人都认为,这个刚刚升起的政治新星,马上就要像流星一样陨落了。 然而,当禁军统领带着人,气势汹汹地冲进翰林院藏书楼时,却发现里面空无一人。 那个叫“徐怀玉”的青年待诏,早已不见了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