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小人特来迎接大人
横财三千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若你当日态度如今日这般,我又怎会如此待你。” “这都是你自找的。” 胡惟庸连连称是,“学生知错,恩师所言极是,日后绝不再违逆恩师。” 胡惟庸表面顺从,心中暗自得意,李善长果然受用。 日后他们命运相连,若有不测,也可凭借李善长的丹书铁券保命。 胡惟庸故意示弱,两人关系得以缓和。 .................................. 第316章 皇宫内,银装素裹。 亭中,朱元璋与马皇后赏雪,宫女宦官侍立一旁。 马皇后身着大衣,手捧暖炉,身旁炭火熊熊,寒气被暖意驱散。 “瑞雪兆丰年。” “今年庄稼定丰收。” “百姓收成亦佳。” 朱元璋伸手亭外,老茧满布的手接住雪花,寒意刺骨,他却满面笑容。 “雄英近日功课如何” 朱元璋随口问道。 “雄英颇为勤奋。” “闻叶轩为其布置诸多课业,令其搜集历代 史,以史为鉴。” 马皇后言罢,呵气成霜。 朱元璋闻言而笑,叶轩这老师还算尽责。 雪景之中,一锦衣卫身着艳服,腰悬绣春刀而来,步履轻盈,雪地留痕。 他望了马皇后一眼,行礼后,贴近朱元璋耳畔低语: “皇上,锦衣卫监视到,胡惟庸访李善长府邸。” “锦衣卫匿于暗处,未被察觉。” “胡惟庸态度谦卑,求李善长谅解。” “二人关系已和。” 朱元璋眼神一凛,闪过杀意。 本以为二人会相争,不料竟联手。 但这对他更有利。 李善长一直是他欲除之后快之人,然其功绩赫赫,难以轻易动手。 若无名正言顺之罪,直接除之,恐引起淮西勋贵及朝臣恐慌。 他们会思忖: 李善长功劳卓着,尚且如此,吾辈岂不更危 会认为他是滥杀功臣的暴君,形象尽毁。 为维护明君形象,若要除李善长,必先加之罪。 这样,自己作为一位光明伟岸的君主形象得以保全。 胡惟庸与李善长现已勾结一处。 这正中朱元璋下怀。 他计划借此机会一并除去这两个心头大患,并进一步废除那沿袭了一千五百多年的制度。 真可谓一石多鸟! 朱元璋嘴角的笑意难以掩饰。 坐在他身后椅上的马皇后见状,隐约察觉到朱元璋心中有所筹谋。 马皇后面露忧虑。 莫非重八要对刘伯温下手 应当不会。 刘伯温此刻重病缠身,又被囚禁家中。 重八没有理由对刘伯温采取行动。 那他究竟想要对付谁呢 马皇后眉头紧锁。 “娘娘,天寒地冻,请饮此热汤,暖暖身子。” 一旁的宫女递上热腾腾的汤品。 马皇后含笑接过,轻啜一口,顿觉周身温暖。 此时,朱元璋回头望向马皇后,关切地说: “妹子,天气严寒。” “在外久留不宜。” “还是回殿里吧。” “殿中有火盆,且无寒风侵袭,更为暖和。” 朱元璋的话语中透露出希望她离开的意思。 马皇后点头应允,未加推辞。 “那我便先回宫了。” “重八,你也勿在这风雪交加之地久留。” “着凉了就不好了。” 马皇后带着宫女、宦官离去。 只留下数名侍从。 朱元璋示意他们退远些。 他自行坐下,双手捧起热汤,浅尝一口。 暖意顺着喉咙流淌至心间。 他的身体稍感温暖。 朱元璋靠着椅背,微闭双眼,凝视着飘落的雪花与银白的世界,言道: “胡惟庸和李善长,他们的时日不多了。” “继续监视他们。” “搜集胡惟庸的所有罪证。” “无论大小,一概不放过。” “韩宜可虽正义凛然。” “但终究还是太过年轻。” “目前仅搜集到胡惟庸等人受贿的证据。” “这些证据,不足以扳倒一位高权重的丞相。” “更别提废除……” “……制度。” 朱元璋的话语稍停。 “必须搜集更多罪证。” “让他无处可逃。” “彻底无法翻身。” “这才算是一场漂亮的战役。” “还有。” “李善长的罪证也要一并搜集。” “他们结党营私,滥用职权。” “欺压其他官员等种种恶行。” “这些都要作为证据。” “此二人在朝中地位显赫。” “若无确凿致命的证据。” “恐怕难以将他们绳之以法。” “因此,必须确保万无一失。” “韩宜可曾在朝堂上弹劾胡惟庸,不知是否打草惊蛇,但我们未曾显露异样,胡惟庸等人应当尚未察觉。” “好了,去吧。” “遵命!” 锦衣卫领命而去,着手调查胡惟庸和李善长的罪证。 朱元璋望着锦衣卫消失在皑皑白雪中,拾起一旁的绒毯披于肩上,静赏雪景。 心中思索着朝堂局势。 胡惟庸和李善长这些淮西勋贵必须铲除。 往昔,他需借助李善长等淮西勋贵之力打天下。 而今国已立。 这些淮西勋贵势力过大,反成祸患。 待朱标登基。 他们必将成为皇权的威胁。 所以,在朱标即位前,必须清除这些隐患。 以确保朱家大明能安稳延续。 至于李善长等开国功臣手中的丹书铁券。 丹书铁券的免死特权。 如何界定。 全由他说了算。 他说能免便免。 不能免则不免。 或者再给李善长等人安个谋反的罪名,在丹书铁券上加注,谋反者不享受丹书铁券的保护。 如此,即便李善长等人持有丹书铁券,他也照样能将其处死。 朱元璋脑海中纷乱思绪纷飞,不时忆起儿时放牛的情景。 那时同样大雪纷飞,他仅是个饥饿寒冷的放牛娃,饱受严寒之苦。 思绪逐渐飘远。 另一边,胡惟庸与李善长自那次会面后,朝堂之上,二人再不针锋相对。 第317章 大气式蒸汽机的推广普及 京城,一处偏远煤矿场。 马蹄与牛蹄声交织回响。 数头壮牛拖拽着一辆巨型车辆,车上覆盖着黑布,掩藏着内部的庞然大物。 叶轩骑马领路,神造局工匠随后。 “到了。”叶轩望着煤矿场道。 寒风凛冽,白雪皑皑,他的话语间,呵气成霜。 工匠们面露疑惑,不明此行目的。 “大人,不是说要将蒸汽机用于实际吗为何来此煤矿场”有人忍不住问。 叶轩望向困惑的工匠们,解释道:“大气式蒸汽机耗热大,最适合煤矿场,能抽排积水,且煤矿资源丰富,不惧高耗煤。虽也可用于冶金、纺织,但当前成本高,收益低。所以,我们先在煤矿场测试,之后再推广至其他行业。” 安装在煤矿场内,高效吸取积水,收益颇丰。 若应用于冶金、纺织等行业,大气式蒸汽机因热效率低,煤炭消耗巨大,成本高昂。尽管节省了人力,但煤炭的高消耗导致成本激增,收益下降。这也是早期蒸汽机无法在大不列颠以外广泛推广的原因。 瓦特随后改良了蒸汽机,创造出分离冷凝器的样机,提升了热效率。1781年,他又研制出齿轮联动装置,将活塞的直线运动转化为齿轮的旋转运动,并加装飞轮增强轮轴惯性,使圆周运动更平稳。 瓦特的这一系列改革使蒸汽机成为强大的动力源。同年,瓦特公司的威廉默多克发明了“太阳与行星”曲柄齿轮传动系统,进一步改良了蒸汽机。1782年,瓦特将单向汽缸改为双向,并首次引入高压蒸汽。这些改革促使蒸汽机在棉纺织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后来,1802年,富尔顿在第五共和国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蒸汽机轮船。1814年,斯蒂芬森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蒸汽火车。 瓦特虽非蒸汽机首创者,但对蒸汽机发展贡献巨大。他的蒸汽机解决了工业化核心问题,成为工业 的标志,被誉为“工业 之父”。后人以他的名字命名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功率单位。 叶轩轻叹,认为蒸汽机仍有改进空间。 他收敛心神,望向不远处的煤矿场,向后方挥手示意:“启程吧。” 叶轩率先迈向煤矿场。 明朝初年,对开矿持谨慎态度,全国矿场寥寥。 朱棣在位时,亦不鼓励开矿,但禁令已有所松动。 至明代中期,朝廷转而重视矿业,广泛开采,矿税激增,民间虽可采矿,但税负沉重。 后期因矿税问题,社会动荡不安。 清朝鉴于明朝教训,实施禁矿政策,康熙年间略有放宽,但此后禁与开反复无常。 此时,京城周边本无煤矿,因叶轩曾向朱元璋阐述煤炭之益,朱元璋遂决定开采。 此煤矿新开不久。 他们踏着雪,防水长靴在雪地上发出轻响,深浅不一的足迹留在雪地。 抵达煤矿场,众人恭敬迎上前来。 “可是叶大人” “小人特来迎接大人。” “请各位随小人来。” 蒸汽机安装进展顺利。 近期煤矿井下积水,若用畜力排水,耗时颇长。 而今有了蒸汽机,便捷许多。 叶轩指令神造局的工匠安装好蒸汽机,煤炭燃起,蒸汽机缓缓启动,水被迅速抽出。 煤矿场负责人见状,欣喜万分,本以为会延误多时,不想蒸汽机效率如此之高,很快就能排干积水,恢复采矿。 “大人,蒸汽机已安装完毕。” 神造局工匠前来汇报。 叶轩颔首:“留一工匠在此,教导煤矿场员工操作蒸汽机,待其熟练后返回神造局。 若蒸汽机出现故障,让他们前往神造局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