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王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科举放榜的第三天,纪凌尘就开始着手安排新科进士的分配工作。他亲自召集了各部门的尚书和侍郎,商讨这些新人才的具体去向。 "诸位大人,这一百名新科进士都是经过严格选拔的人才,"纪凌尘环视满堂文武,"他们将成为我们改革事业的重要力量。" "国师大人,这些年轻人确实不错,"户部尚书刘维明点头说道,"我昨日面试了几个,都很有见地。" "我也是,"工部尚书赵天成附和道,"有几个对冶炼和机械颇有研究,正是我们急需的人才。" 纪凌尘满意地点头:"那好,我们就按照各部门的需求和这些进士的专长来分配。" 接下来的半个时辰里,众人详细商讨了分配方案。户部分到了二十人,工部十五人,农部十二人,其余部门也都得到了相应的人才补充。 "状元李明德熟悉财政,就到户部担任员外郎。"纪凌尘作最后的决定,"榜眼王文华对农政有研究,去农部任职。探花张志远通晓商务,可以协助慕小姐处理商贸事务。" "国师大人安排得很妥当,"文德刚赞道,"人尽其才,这些年轻人一定能发挥大作用。" 当天下午,新科进士们就正式到各自的部门报到了。 李明德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户部大堂。作为一个农家子弟,他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能在朝廷任职,心中既兴奋又紧张。 "李大人,您来了!"户部的一个老吏员迎上前来,"下官张三,奉刘尚书之命带您熟悉业务。" "张大人客气了,"李明德连忙还礼,"在下初来乍到,还请多多指教。" "李大人太谦虚了,"张三恭敬地说道,"能考中状元,必定是真才实学。我们这些老人还要向您学习呢。" 李明德被这种热情的态度感动了,心中的紧张也消了几分。 "这是近期的账目,"张三递给他一摞文件,"您先看看,有什么不明白的尽管问。" 李明德接过账目仔细查看,很快就发现了几个问题。 "张大人,这笔开支的用途记录得不够详细,"李明德指着账册上的一个条目,"应该进一步细化分类。" "您说得对!"张三眼前一亮,"我们一直觉得这样记录有问题,但不知道如何改进。" "这样吧,"李明德提议道,"我们制定一个更详细的记账标准,每笔开支都要有明确的用途说明。" "好主意!"张三赞道,"这样就能有效防止贪污了。" 与此同时,在工部,探花张志远也在展现着自己的才华。 "张大人,这是我们目前的冶炼工艺流程,"工部的一个主事向他介绍,"虽然比以前有所改进,但产量还是不够理想。" 张志远仔细研究了流程图,沉思片刻后说道:"我觉得问题出在炉温控制上。如果能够更精确地控制温度,产量应该能提升不少。" "可是我们现在已经是按照国师大人的方法在做了,"主事有些疑惑。 "国师大人的方法当然是对的,"张志远解释道,"但我们在执行时可能有些细节没有注意到。比如这里,燃料的配比还可以进一步优化。" 说着,他在纸上画出了一个改进的方案。 "您这个想法很有意思,"主事看了看图纸,"要不要试试" "当然要试,"张志远信心满满地说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在农部,榜眼王文华也在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王大人,这是我们推广曲辕犁的情况报告,"农部的一个官员汇报道,"目前已经在十个州县推广,效果很好。" "很好,"王文华点头,"不过我觉得还可以进一步改进。" "如何改进"官员好奇地问道。 "我在乡下时发现,不同的土质需要不同的犁头,"王文华解释道,"如果能够根据各地的土质特点,设计出更有针对性的农具,效果会更好。" "这个想法不错,"官员眼前一亮,"您能具体说说吗" 王文华详细阐述了自己的想法,在场的官员们都听得很认真。 一个月后,这些新科进士的作用就开始显现了。 户部在李明德等人的协助下,不仅建立了更加完善的财政制度,还追回了不少被贪污的银两。 "国师大人,"户部尚书刘维明兴奋地向纪凌尘汇报,"这个月我们追回了三万两银子,都是李明德他们发现的问题。" "三万两"纪凌尘有些意外,"这些钱是从哪里追回的" "主要是一些不合理的开支,"刘维明解释道,"以前我们觉得没什么问题,但李明德他们用新的记账方法一查,立刻就发现了猫腻。" "很好,"纪凌尘满意地点头,"看来这些年轻人确实有能力。" 工部的情况也很令人欣喜。在张志远等人的努力下,钢铁产量比上个月提升了两成。 "国师大人,您来看看这个月的产量统计,"工部尚书赵天成拿着报表,"比上个月增加了整整两成!" "怎么提升这么多"纪凌尘好奇地问道。 "主要是工艺改进,"赵天成解释道,"张志远他们对炉温控制和燃料配比都进行了优化,效果非常明显。" 纪凌尘拿过报表仔细查看,心中很是欣慰。这些新科进士确实没有让他失望。 农部的成效同样显着。在王文华等人的推动下,改进后的农具在更多地区得到了推广。 "国师大人,"农部尚书向纪凌尘汇报,"我们根据王文华的建议,为不同地区设计了不同的农具,推广效果比以前好了很多。" "具体有多好"纪凌尘问道。 "使用新农具的地区,粮食产量平均增加了三成,"农部尚书兴奋地说道,"照这个趋势下去,今年的收成将是近十年来最好的!" "三成"纪凌尘也很兴奋,"这可是个了不起的数字。" 不仅仅是这几个主要部门,其他部门的新科进士也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他们没有世家包袱,做事雷厉风行,很快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 与此同时,商业领域也因为慕挽歌等商人的努力而日趋繁荣。在探花张志远的协助下,慕挽歌建立了更加完善的商业网络。 "国师大人,"慕挽歌在一次汇报中兴奋地说道,"这个月的商税收入比上个月增加了五成!" "五成"纪凌尘有些不敢相信,"怎么增加这么多" "主要是张志远提出的建议,"慕挽歌解释道,"他建议我们建立商会制度,统一管理各行各业的商人。这样不仅便于征税,也便于商人之间的交流合作。" "好主意,"纪凌尘赞道,"这确实是个双赢的方案。" 随着各项改革措施的深入实施,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也开始有了明显的改善。 京城的街头巷尾,经常能听到百姓们的议论声。 "最近粮价降了不少啊,"一个菜贩对邻居说道,"听说是因为今年收成好。" "不仅粮价降了,工作机会也多了,"另一个人回应,"我儿子现在在工坊干活,一个月能挣二两银子呢!" "都是托国师大人的福啊,"第三个人感叹道,"自从他来了以后,我们的日子是一天比一天好。" 这些变化也传到了纪凌尘的耳中。每当听到这样的消息,他心中都会涌起一阵暖流。 "殿下,百姓们都很感激您,"云秀在一次汇报中说道,"街上到处都在传颂您的功德。" "这是应该的,"纪凌尘谦虚地说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是我的职责。" "可是殿下,您的声望现在真的是如日中天,"云秀继续说道,"有人甚至提议为您建立祠堂。" "建祠堂"纪凌尘摆手,"这太过了,绝对不行。" "为什么"云秀不解地问道。 "我还活着呢,建什么祠堂"纪凌尘笑道,"而且我做这些都是应该的,没什么值得歌颂的。" 虽然纪凌尘这样说,但他心中还是很感动的。百姓们的认可是对他工作最大的肯定。 这天晚上,夏枫雪来到别院,与纪凌尘一起品茶赏月。 "这一个月来的变化真是太大了,"夏枫雪感叹道,"朝政比以前高效了很多,百姓的生活也有了改善。" "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纪凌尘说道,"特别是那些新科进士,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 "你的眼光真准,"夏枫雪赞道,"这些年轻人确实比那些世家子弟强多了。" "是啊,"纪凌尘感叹道,"有才能的人不分出身,关键是要给他们机会。" "现在朝野上下对你的评价都很高,"夏枫雪说道,"连那些原来反对改革的人也开始改变看法了。" "这说明我们的路子是对的,"纪凌尘信心满满地说道,"只要坚持下去,大夏一定会变得更加强盛。" 月光如水,洒在两人身上,显得格外温馨。夏枫雪看着纪凌尘坚毅的侧脸,心中满怀爱意。 "你知道吗"夏枫雪轻声说道,"每当看到百姓们因为你的改革而过上好日子,我就觉得特别骄傲。" "骄傲"纪凌尘转头看她。 "为你骄傲,"夏枫雪真诚地说道,"能有你这样的人才,是大夏的幸运,也是我的幸运。" 听到这话,纪凌尘心中涌起一阵暖流。他伸手握住夏枫雪的手,两人十指相扣,在月光下显得格外美好。 确实,经过这一个多月的实践,纪凌尘推行的各项改革都显示出了巨大的成效。 新科进士的加入为朝政注入了新的活力,各部门的工作效率大幅提升,百姓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