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皖老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 杜子清小心地捧着新糊好的风筝,来到城郊的草地上。时值三月,春风和煦,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这只风筝是他花了三个晚上才做成的——竹篾骨架轻巧坚韧,素白绢布上画着一枝墨梅,旁边题着他新作的诗句:"不求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杜兄又来放风筝了"同窗好友李文焕远远招呼道,"这次可要系牢了线,别再像去年那样飞走了。" 杜子清笑着点头:"这次用的是上好的麻线,不会再断了。" 他举起风筝,顺着风势轻轻一送,那风筝便如生了翅膀般扶摇直上。杜子清慢慢放着线,看它在蓝天中越飞越高,心中涌起一股说不出的畅快。虽然家道中落,父母早逝,靠着变卖祖产和给富家子弟代笔为生,但至少此刻,他像那只风筝一样,暂时摆脱了尘世的束缚。 忽然,一阵疾风吹来,杜子清手中的线轴猛地一颤。他急忙收线,却听"啪"的一声脆响——风筝线断了! "糟了!"杜子清眼睁睁看着那只凝聚心血的风筝随风飘远,越过城墙,消失在邻县的方向。 李文焕拍拍他的肩:"算了吧,不过一只风筝,改日再糊一只便是。" 杜子清却盯着风筝消失的方向出神:"那风筝上题着我的新诗..." "怕什么又没署名,谁认得是你写的"李文焕不以为意,"走吧,我请你喝茶去。" 杜子清摇摇头:"你先去吧,我想再找找看。" 他沿着城墙一路询问,终于有个卖糖人的小贩告诉他,看见一只画着梅花的风筝落在了城东薛大户家的后花园里。 薛家!杜子清心头一跳。那可是本地有名的富户,家主薛崇礼做过京官,如今告老还乡,家财万贯。听说他有个独女,才貌双全,却鲜少露面。这样的大户人家,岂是他一个穷书生能随便进出的 杜子清在薛府后门徘徊许久,终于鼓起勇气上前叩门。开门的是一位年过半百的老园丁,听说来意后,上下打量了他一番:"公子稍等,容老奴去问问。" 不多时,老园丁回来,手里竟拿着杜子清那只风筝:"我家小姐说了,拾到他人之物理应归还。只是..."他顿了顿,"小姐见风筝上题诗不俗,想问是何人手笔" 杜子清接过风筝,发现上面多了一行娟秀的小字:"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字迹清丽,墨色尚新,显然是刚题上去的。 "这...这是在下的拙作。"杜子清有些结巴,"不知小姐..." 老园丁笑道:"小姐还说,若公子不弃,明日此时可将风筝再放过来,她有好诗相和。" 杜子清又惊又喜,连忙拱手:"一定,一定!" 回到家中,杜子清小心地将风筝挂在墙上,反复品味那行小字。"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分明是《红楼梦》中薛宝钗的咏柳絮词,用在此处却恰如其分。能对出这般诗句的女子,该是何等才情 第二日午后,杜子清如约来到昨日放风筝的地方。春风依旧,只是他心中多了几分期待。风筝再次升空,这次他特意在线上系了个小竹筒,里面放着自己新写的一首诗:"纸鸢一线牵,佳句两心连。不知屏后客,可愿现真颜" 风筝稳稳地飞向薛府方向。杜子清放完线,坐在草地上等待,心中七上八下。约莫半个时辰后,风筝忽然动了动——对方收线了!又过了片刻,风筝飘飘荡荡地飞了回来。 杜子清急忙收线,取下竹筒。里面多了一张粉色的花笺,上面题着:"深闺人未识,恐被俗眼看。若得君真意,月下可凭栏。"落款是"琼英"。 琼英!原来薛家小姐闺名琼英。杜子清将花笺贴在胸前,心中如小鹿乱撞。这分明是邀他月下相见啊! 当晚,月色如水。杜子清换了身干净的青布长衫,悄悄来到薛府后花园外。园墙不高,内有几株老梅探出墙头。他正寻思如何进去,忽听墙内传来环佩叮当之声,接着是一个女子轻柔的嗓音:"墙外可是题诗的那位公子" 杜子清连忙拱手:"正是在下杜子清,蒙小姐垂青,特来赴约。" 墙内沉默片刻,随后那声音又道:"杜公子可有功名在身" 杜子清一怔:"小生不才,去岁刚中秀才,今秋准备乡试。" "哦..."声音中似有失望,"杜公子与柳家是何关系" "柳家"杜子清莫名其妙,"小生并不认识什么柳家。" 墙内又一阵沉默。杜子清正想再问,忽听一阵脚步声由远及近,接着是一个婆子的声音:"小姐,老爷找您呢!" "这就去。"那声音匆忙应道,又压低声音对墙外说,"公子快走吧,改日再叙。"说罢,脚步声匆匆远去。 杜子清站在墙外,一头雾水。柳家什么柳家 第二日,杜子清向李文焕打听薛家情况。李文焕笑道:"杜兄怎么突然对薛家感兴趣了莫非..."他促狭地眨眨眼,"看上薛家小姐了" 杜子清脸一红:"休得胡说!只是...只是偶然听闻罢了。" 李文焕正色道:"薛家小姐薛琼英确实才貌双全,但薛老爷眼界极高,一心想将女儿嫁给官宦子弟。听说最近正与邻县柳家议亲呢。" "柳家" "是啊,柳家是盐商,家财万贯。独子柳文轩去年中了举人,今春进京赶考去了。薛老爷巴不得结这门亲呢。"李文焕拍拍杜子清的肩,"所以啊,我劝你别动什么心思了。" 杜子清心中一震。原来薛琼英把他当成了柳文轩!难怪问那些话... 回到家中,杜子清看着墙上的风筝,心中五味杂陈。该不该告诉她真相可若说了,恐怕连这书信往来的缘分也要断了。若不说...岂不是欺骗于她 思来想去,他决定再放一次风筝,在诗中隐晦地表明身份。 这一次,他在竹筒中放了一首新诗:"贫士无华屋,寒窗有砚田。不求金玉贵,唯愿素心连。" 风筝飞去了,却再也没回来。杜子清等到日落西山,终于黯然离去。想必是薛小姐知道真相后,不愿再与他往来了吧。 谁知三日后,杜子清正在家中读书,忽听有人叩门。开门一看,竟是薛府的那个老园丁。 "杜公子,我家小姐命老奴送来这个。"老园丁递上一个锦囊,压低声音道,"小姐说,风筝被老爷发现了,不能再放了。这里面是她亲笔书信,请公子过目。" 杜子清又惊又喜,连忙请老园丁进屋,奉上茶水。老园丁却摆摆手:"老奴还得赶回去,不便久留。" 送走老园丁,杜子清迫不及待地打开锦囊。里面是一封散发着淡淡幽香的信笺,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娟秀小字: "杜君台鉴: 前日得君诗作,方知前番误会。妾本将君认作柳氏子,盖因当日柳家来人拾取断线风筝,妾误以为是君。及见君诗,才知才情远非铜臭子弟可比..." 信中,薛琼英坦言已知晓杜子清真实身份,却不以为意,反而欣赏他的才华与坦诚。她还透露,父亲已与柳家口头订下婚约,只等柳文轩金榜题名后便正式过礼。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这门亲事的抗拒与无奈。 "...妾虽闺阁女子,亦知'宁嫁才子,不嫁财郎'之理。奈何父命难违,唯有暗中嗟叹。若君真有情意,今秋乡试当奋力一搏。功名虽俗,却是脱此困局之良方..." 随信还附了一枚精致的玉佩,说是资助他赶考的盘缠。 杜子清读完信,心中既甜蜜又苦涩。甜蜜的是薛琼英明知他贫寒却不嫌弃,苦涩的是两人之间横亘着门第与婚约的重重阻碍。 他当即提笔回信,表明心迹:"...承蒙小姐不弃,子清虽贫,志不在小。今秋乡试必当全力以赴,不负知音厚望..." 就这样,通过老园丁暗中传递,杜子清与薛琼英书信往来日渐频繁。转眼到了五月,杜子清正闭门苦读,忽闻门外喧哗。开门一看,竟是几个衙役押着薛府的老园丁走过。 "老丈!这是怎么了"杜子清急忙上前询问。 一个衙役冷笑道:"这老东西偷主人家的东西变卖,被当场拿获,正要送官究办!" 老园丁抬头看见杜子清,眼中闪过一丝惊慌:"公子认错人了,老奴不认识您啊!" 杜子清一愣,随即会意——老园丁是不想连累他。眼看着老人被推搡着远去,杜子清心急如焚。老园丁若被审问,难免会供出传递书信之事,那薛琼英... 他顾不得许多,连忙收拾了几件衣裳和积攒的银两,直奔县衙。他要为老园丁作保,无论如何不能牵连到薛琼英。 县衙大堂上,县令正在审问。老园丁跪在地上,面前摆着几件金银首饰,坚称是自己捡的,不是偷的。薛崇礼站在一旁,脸色铁青:"胡说!这些分明是小女房中之物,怎会随意丢弃必是你这老贼偷的!" 杜子清挤进人群,高声道:"大人明鉴!老丈素来忠厚,断不会行偷窃之事。学生愿以功名作保!" 薛崇礼转头一看,见是个书生,皱眉道:"你是何人" "晚生杜子清,是本县秀才,与老丈有些交情。"杜子清拱手道,"老丈年迈,还请薛老爷网开一面。" 薛崇礼上下打量他,忽然冷笑:"我当是谁,原来是你这穷酸!听说你最近常在我家后门转悠,莫非与这老贼是一伙的" 杜子清心头一跳,强自镇定:"薛老爷何出此言晚生只是..." "只是什么"薛崇礼厉声打断,"难不成是想勾引我家闺女" 堂上顿时哗然。县令敲了敲惊堂木:"肃静!杜子清,你且说说,为何要为这老奴作保" 杜子清额头冒汗,正不知如何作答,忽听堂后传来一个女子的声音:"父亲且慢!" 众人回头,只见一位身着淡绿罗裙的少女在丫鬟搀扶下走出。那少女约莫十七八岁,肤若凝脂,眉目如画,正是薛琼英! "女儿!你怎么出来了"薛崇礼大惊。 薛琼英向县令盈盈一拜:"大人容禀。那些首饰实是民女赠与园丁的。因老园丁孙女出嫁,民女念他多年忠心,故而资助些妆奁。不想引起误会,还望大人明察。" 县令见薛小姐亲自作证,态度立刻和缓:"原来如此。既然是你家小姐所赠,自然不算偷窃。"他转向老园丁,"老丈请起,是本官误会了。" 薛崇礼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却不好当众驳女儿的面子,只得冷哼一声作罢。 退堂后,杜子清正想悄悄离开,却被薛琼英的丫鬟叫住:"杜公子留步,我家小姐有话要说。" 薛琼英站在一株海棠树下,远远望着杜子清,轻声道:"多谢公子挺身而出。只是...今后请不要再联系了。那些书信...都烧了吧。" 杜子清心如刀割:"小姐..." "父亲已经起疑,若再往来,于你于我都不利。"薛琼英眼中含泪,"若公子真有情,不如专心科考。他日金榜题名时,或许..."她没说完,便转身离去。 杜子清站在原地,看着她的背影消失在朱门之后,手中紧握着那枚玉佩,暗暗发誓:今秋乡试,一定要中举! 转眼到了八月,乡试在即。杜子清收拾行装准备赴省城应试。临行前夜,他取出那只风筝,轻轻抚摸着上面的诗句。忽然,他发现风筝背面多了一行之前没注意到的小字:"风筝误,误牵姻缘一线;真心在,何惧山河万重。" 杜子清眼眶一热。原来薛琼英早在那时,就已对他... 他将风筝小心收进行囊,带着这份情意踏上了赶考之路。秋风中,仿佛又看见那只画着墨梅的风筝,在蓝天白云间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