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辽东捷报到!
葱半钱蒜二两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 沈阳城内,熊廷弼刚回就立刻投入战损统计。 此战共斩敌披甲兵两千二百三十余人,击毙甲喇额真一名,牛录额真四人。 自辽东建奴起事以来,明军从未在正面战场取得如此战果。 虽说斩敌两千有余,但己方伤亡亦惨重。总计阵亡五千三百余人,重伤致残两百余人,轻伤五百余人,战损高达六千人。虎皮驿也已失守,几万军民生死未卜。 即便如此,熊廷弼也能承受。 “恭喜台台,我军此战重创建奴,以少胜多,前所未有。台台之功,足可称我大明砥柱。” “辽军自此扬眉吐气!谁还敢说我们空耗钱粮!” 尤世功虽未参战,却也为之振奋,沈阳副总兵之职此刻也倍感荣耀。 “台台,战已毕,应速奏朝廷,让陛下知晓实情,也让那些中伤台台之人闭嘴。” 贺世贤满脸期待。此战他居功至伟,若非他一箭射杀敌军主将,胜负未可知。 “诸位将士之功,本官定如实上奏。此战捷报,便是我辽东众将献给陛下天启元年的新年贺礼。” “多谢台台!” 熊廷弼心中畅快。自他执掌辽东以来,一直被流言所困,尤其是那群只会纸上谈兵的东林党人。这次,看他还有什么可说! …… 朱由校这几日身子虚得厉害,连每日的操练都停了两日。他甚至觉得自己快撑不住了,但一切为了皇嗣。 “陛下,这是去年互市时蒙古进贡的人参,纯妃娘娘亲自熬好,命奴婢送来。” 苏琴前日已被正式册封为皇妃,朱由校亲自赐号“纯妃”。 如今后宫中仅她一人,地位超然,每晚必宿乾清宫。朱由校对她也算真心喜欢。 “放下吧,朕待会喝。” “奴婢告退。” 朱由校望着手中名单,沉默良久。他不想杀人,但有些人,实在不懂进退,更不懂忠为何物。 魏忠贤这几日暗中查访,带着亲信与客氏彻查宫中所有太监宫女,还调了锦衣卫掌握的名单,追查谁与朝廷外的大臣有往来。 一番折腾下来,还真让他揪出了上百个隐藏的人。这些人其实多数只是拿了点好处,传了几句话,事情可大可小。但魏忠贤不打算留任何隐患,全被他归为一类,一个没放过。 “交给魏忠贤处理,今晚召集所有人,当场杖责处死,但动静别太大,别惊动慈宁宫和纯妃。” 不只是皇帝在调养身子,纯妃自从那日后也在补。朱由校怕她底子弱,按照太医开的食谱一样不差地安排膳食。 他可是盼着她尽快有孕,这事不能马虎,得从根子上养好。 “兵工厂那边有什么新动向” 前两天徐光启递来奏报,说已经大致掌握了青铜炮的制造方法,连图纸都呈了上来,可惜朱由校看不懂。 “回皇上,目前还没开工,听说还在调整一些细节。” “告诉徐光启,朕不催他,但让他务必保重身体,若累垮了,朕定不轻饶。” “纯妃炖汤用的人参还有没有要是有的话,给徐师傅送去几根。” 徐光启这类人,朱由校格外看重。大明的工业技术能否进步,就靠他和宋应星了。特别是宋应星,可以说,是比得上一个大军团的关键人物。 宋应星啊,你到底藏哪了不好好待在家中,到处游山玩水做什么你知不知道朕找了你多久 锦衣卫寻了他一两个月,毫无踪迹,朱由校急得不行。 但也不是没有好消息,火器专家毕懋康已经找到,几日后就能到京城。大明的火器必须更新,尤其是燧发枪,在辽东那种地方,简直就是神器。 “召内阁与六部大臣到乾清宫议事。” 眼下最重要的,是把军队练起来。今年还有几场硬仗要打。 “臣等恭请圣安。” “朕安,诸位爱卿都起身吧。今日召你们来,只为一件事,今年的互市,朕想提前到一个月后,诸位意下如何” 朱由校急于开市,自然是为了马匹。无论是北伐草原还是对付女真,骑兵都必不可少,战马成了当务之急。 “陛下,此事恐怕过于仓促。往年互市多在六七月开启,大明与蒙古皆已形成惯例。互市涉及资金巨大,恐怕各方尚未准备妥当。” 王象乾长期镇守九边,对这些情况了如指掌。 “那就推迟一个月。礼部速派使者通知蒙古各部,将朕的意思传达清楚。户部抓紧筹备茶叶、布匹等物资。” “内阁发文通知各地商人,令其尽快筹措。今年互市由户部统筹,优质战马务必全部掌握在朝廷手中,不得流入商人之手。” “兵部传令九边,命边军将领密切监视各蒙古部落,谨防生事。互市必须平稳进行,不能出乱子。” 众臣也明白皇上为何如此急迫。皇上崇尚武事,虽有异议,也只能执行。 “臣等领命。” 朱由校心中两个月已是极限。互市需时良久,加上战马运回京师,估计要到四月。之后还需训练骑兵,时间十分紧张。 而今年九月,四川的奢崇明将起兵作乱。朱由校决心迅速平定,避免重蹈历史覆辙,陷入长期战争,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 是时候让秦良玉提前准备,换掉徐可求,由朱燮元接任巡抚之职。 努尔哈赤也将进攻辽沈,今年注定艰难。 ------------ 京师街头,一名背后插着黄色令旗的骑兵飞驰向皇宫,口中高喊: “辽东捷报、行人避让!” 消息迅速传遍全城,有人激动地敲锣打鼓,在街头奔走相告。多年未闻辽东捷报,如今竟真传来好消息。 “一定是熊经略击败了老奴,我大明军队重现万历盛世!” 北方的严寒刺骨,气温怕是已至零下数度。朱由校这几日连乾清宫门都不愿出,这天气实在不适合凡人待。 “皇爷,辽东捷报到!” 暖阁中,朱由校昏昏欲睡,听到“辽东捷报”顿时精神一振,急急接过熊廷弼的奏报。 “臣熊廷弼遥拜圣安,奴酋于正月初四亲率五万军进犯辽沈,正午围攻虎皮驿。臣亲率沈阳骑兵两万、奉集堡骑兵三千出城救援,在虎皮驿北二十里山林遭遇建奴正黄、镶黄、正白三旗。臣于山林设伏,大败镶黄旗,斩首两千二百三十七级,杀甲喇额真一人、牛录额真四人。然臣兵力不足,不敢与敌主力决战,致虎皮驿失守,数万军民死于敌手,臣请罪!” 朱由校看完这份奏报,又翻开另一封。这份更为详尽,熊廷弼将战事经过与诸将请功一一道来。 “速召内阁和六部官员到乾清宫!” 朱由校终于放下心来。这位熊廷弼果然没有辜负他的期望。这一战老奴损失惨重,辽东的局势有望缓解,自己肩上的担子也会轻许多。 也说明现在的辽军还是能打的,能在野战中击溃三千建奴披甲兵,虽然人数占优,但敢于正面硬刚,已经很难得。 后世所谓的关宁铁骑,耗费大量国力打造,结果见到敌军就逃进城中,躲在城楼上靠火炮守城,简直是前所未有。还美其名曰守护大明的关宁锦防线,保卫京师。 可惜朱由检这个蠢材居然信了。那些军阀要什么给什么,他还以为自己多英明,干了多么了不起的大事。 “诸位爱卿,这是熊廷弼送来的捷报,大家好好看看。” “好啊好啊,如此大胜,真是天佑大明!” 王象乾虽是文官,但和熊廷弼志同道合。国家能有此胜,他内心激动万分。 “恭贺陛下,此乃天降祥瑞,大明中兴有望啊!” 那时的人,不论遇到什么好事坏事,都喜欢归功于上天。毕竟,皇帝可是上天的儿子。 “建奴的首级已经在押送途中,三五天便能到京城。届时朕要用这些首级祭拜先祖,也要将这喜讯亲自告诉神宗爷爷。” “熊廷弼说这是辽东将士献给朕的新年贺礼。既然臣子有心,朕也不能无动于衷。今日便将熊廷弼所奏的战功一一落实。” “陛下,是否先核实首级数目,再论功行赏” 熊廷弼立下如此大功,最不愿接受的便是东林党人。为了将他扳倒,他们耗费一年时间,甚至搭上了不少人命,刘一燝不愿面对这个结果。 “怎么,刘师傅是怀疑熊廷弼伪造捷报,还是滥杀百姓冒领军功” 看来刘一燝仍不肯低头。既如此,他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天启皇帝的时代,只能有一个声音。 “臣不敢怀疑,只是难以置信,还请陛下三思。” “不必再议。熊廷弼为人朕很清楚,他不是沽名钓誉之徒。按朕的意思办。兵部与内阁尽快拿出方案,朕今日就要看到。户部准备赏银粮布。” “臣等遵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