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敲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司马懿掀开腿上的锦被,慢慢挪动双腿准备下榻。 见状。 张春华立刻将角落的四轮轮椅推至榻前。 待丈夫安稳坐定,她细心地将锦被重新盖在司马懿膝上,掖好被角后,才推动轮椅向门外行去。 房门开启。 守候多时的侍女赶忙上前,协助抬起轮椅。 推着轮椅前行时,张春华回眸望向房门的门槛。 "去找人把所有门槛都锯了!" "在我回房前......" "这间厢房,乃至全府上下,不许再留半寸门槛。" 她此举用意明确。 不愿丈夫每次出入都需要他人抬扶。 那样只会显得堂堂司马懿像个无用之人。 张春华暂且让她独守空房吧!终有一日不必再守,待主角灭曹之时! --- 正堂之中。 曹丕随仆从步入大堂,一眼便望见端坐于素舆四轮车上的司马懿。 此刻,司马懿身旁已不见张春华的身影。 她素来明理,深知何时该伴于夫君身侧,何时该退避。 曹丕来访,自非她可旁听之时。 曹丕虽不知内情,却也明白目光不可久驻于司马懿身上。 他略一扫视,神色自若地走到司马懿身侧,含笑说道:“仲达先生,丕冒昧前来,望先生勿怪!” 话音未落,他已自然而然地站到了司马懿的素舆四轮车后方。 “仲达先生,屋内憋闷,不如让丕推您到外头走走” 司马懿闻言,面上掠过一丝讶异。 片刻后,他缓缓答道:“好。” 见司马懿未拒绝,曹丕便推起素舆四轮车,朝堂外行去。 行至门槛处,曹丕稍将车身后仰,再发力抬起—— 一仰一抬间,二人已越过门槛。 司马懿静观这一切,未料曹丕贵为世子,竟愿为他如此行事。 此刻,司马懿心绪微动。 堂内,原本避于偏室的张春华悄然现身。 她望着曹丕推司马懿远去的背影,眸中浮现一抹希冀。 “但愿曹丕公子能让夫君重振心志……” 叹息! 张春华无法想象,若司马懿就此颓丧,这个家会变成什么模样。 院中积雪未消。 曹丕推着素舆四轮车,载着司马懿缓行。北方豫州的雪总比南方来得早,十一月底便已覆白。车轮碾过雪地,脚步簌簌,两人沉默前行。 直至一方冰池前,曹丕停步。 他站到司马懿身旁,与车并立。 “此次前来,实有求于先生。” “父亲欲让我镇守淮汝,但久居许都,外镇经验不足。” “故向父亲提议,请先生同行。” “他已应允,不知先生意下” 曹丕未绕弯子,直言来意。 不过,并非全然坦白。他将曹操的意思稍作改动,把司马懿南下之事说成自己的提议。结果虽同,过程却耐人寻味。 司马懿沉默。 目光落在冰下游鱼上,自嘲一笑:“公子请回吧。” “在下已是废人,连行路都需人推。” “这副残躯,如何助公子镇守淮汝” 言罢,他侧过头去,态度明了。 曹丕神色平静,似早有所料。 曹丕并未因司马懿的拒绝而显出不悦。 他含笑道:"司马八达皆为人中俊杰。" "以仲达之才,怎会就此沉寂" "先生可曾读过——" "越王卧薪尝胆终灭吴,孙膑忍辱负重终败庞涓" 话至此处,曹丕有意略过太史公之事。 "哈!" "暂处低谷无妨,怀才终有振翅时。" "恰似这冰下游鱼。" 说话间,他俯身拾起一块石头。 "砰!" 石块击破冰面,鱼群争相涌向缺口。 "丕愿做破冰之石。" "五日后我将南下。" "届时会有马车前来。" "若先生不愿..." "便当今日未曾相见。" 言罢即走。 雪地上只余脚步声。 张春华缓步走到司马懿乘坐的素舆旁,安静地陪伴着丈夫。 时光流逝,司马懿的声音轻轻传入张春华耳中: "夫人,结冰的池塘终究少了韵味,叫人把冰面凿开吧。" 张春 言,脸上顿时绽放出动人的笑容。 "好,都依夫君。" ...... 五日后,许都城南。 曹丕望着城门内缓缓驶来的马车——那是他派往司马府的座驾,不禁露出笑容。 "合肥,我曹子桓来了!" ...... 瑞雪初停,新岁已至。 荆州降下第一场大雪后,时光悄然流转...... 建安十六年的车轮碾过,迎来了新的一年。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 正月初三,如同江陵城百姓清扫旧尘迎接新年般,西门外的刘备、诸葛川等人终于盼来了迟到的西川使者——法孝直! ...... 城门处,一位神采奕奕的中年文士看到等候的队伍,眼中闪过惊讶,急忙示意车夫停车。 (删除作者备注及与正文无关内容,保留所有人物姓名和关键情节,调整部分语句使其更简洁连贯) 片刻后,一位儒雅文士来到刘备面前。 "在下 ,拜见刘皇叔!" 从等候的人群中寻得被众星拱月的刘备,趋步上前深施一礼。 刘备朗声笑道:"孝直先生!久仰大才,今日终得相见,果然气度非凡!" 他连忙上前搀扶起 。面对这般礼遇, 连称惭愧,目光不由打量起刘备身后的迎候阵容。 虽未谋面,但通过挚友张松的描述,他已能对号入座。两相印证之下, 内心既惊且感。 原来刘备为迎接他,竟将帐下谋臣武将悉数召集。这般排场,当初他投效刘璋时都未曾得享——莫说隆重接待,就连刘璋的面都未能得见,仅被随意授予微职就打发了。 "永年兄常赞皇叔礼贤下士,今日亲见,果然令人折服。" 不禁联想到那些因战乱避居益州,却不得刘璋重用的才士。或许他们比自己和永年兄,更期盼这位明主入主西川。 思及此, 转向诸葛亮、庞统、关羽、徐庶、赵云、张飞等文武拱手致意:" 见过诸位!" 众人纷纷还礼,各自通报名讳。这番举动,让 彻底确认了众人身份。 诸葛川没有犹豫,上前一步。 "在下诸葛川,拜见孝直先生。" 他微笑行礼,目光不着痕迹地打量着对面的 。 关于 的才能,无需多言。陈寿曾评价其才能堪比曹魏的程昱、郭嘉,这已足以说明一切。 如今刘备麾下已有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兵主徐庶、幼麟姜维,外加关张黄马四位虎将。若能得 效忠,必将再添一位蜀汉谋主。 不过比起这些虚名... 诸葛川更在意的是 的身体状况。历史上 四十五岁便英年早逝,现在是公元212年,距离其病逝只剩八年光阴。 或许等刘备入主益州后,该请华佗来为蜀汉众臣做个全面体检。 "哈哈哈,原来你就是让张永年念念不忘的诸葛伯治!" "果然是少年英才!" "难怪曹操都会在你手上吃大亏。" 笑着提起张松,突然转身走向马车,在众人诧异的目光中取出一个红木长盒。 "贤侄且看,这是永年特意嘱托我带给你的见面礼。他可一直惦记着当初的承诺呢!" 刘备等人闻言,都不禁想起张松与诸葛川初见时的情景,会心一笑。 当年张松说等诸葛川到益州再补上见面礼,谁曾想... 诸葛川尚在赴益州途中,张松已将赠礼先行送达。 见锦盒呈上,刘备捻须笑言:"伯治,且启匣一观。" "也好让我等叔伯瞧瞧,永年为你备了何等厚礼。" 主公既已发话,诸葛川自当从命。 何况他对这檀木长匣所盛之物亦是好奇。 如此修长的木匣,又以红木为衬...... 诸葛川暗自思忖:莫不是千年野山参 若真如此, 他定要将其一分为二, 半赠父亲孔明,半呈主公玄德。 自己这年富力强之躯,何须进补 "咔嗒——" 木匣开启的瞬间,寒光乍现,满座皆惊。 众人凝神望去, 但见匣中横卧一柄古意盎然的青铜长剑。 最夺目处, 当属剑格处錾刻的春秋鸟篆:龙渊。 "龙渊剑孝直兄,此莫非欧冶子所铸神兵天爷嘞,伯治这福气当真羡煞旁人!" "前脚刚将曹孟德的青釭、子龙的倚天赠予马超之子,今日又得永年相赠的古剑,俺老张怎就遇不上这等好事!" 张飞声若洪钟地嚷道,瞪圆了虎目。 粗粝的手指直指匣中古剑,满脸皆是艳羡。 "剑铭确系春秋古篆,当为龙渊真品无疑。"熟谙典籍的关羽颔首认证。 闻听此言,诸葛川亦露讶色。 正如翼德所言,此剑来得正是时候...... 恰值他腰间无剑的当口。 非是诸葛川不愿佩戴寻常兵刃, 实是曾悬青釭、倚天于侧的他,早已看不上凡铁。 此刻。 穿越者诸葛川对眼前这把位列十大名剑的龙渊剑可谓了如指掌。 这把春秋时期铸造的名剑距今已有八百余年,是象征信义高洁的传世宝剑。 相传此剑由铸剑大师欧冶子与干将联手锻造。 据说二人为铸此剑,曾凿穿茨山,引山涧溪水环绕铸剑炉,形成七个对应北斗七星的水池。 剑成之时,剑身如俯视深渊,隐约可见神龙盘卧其中,故得名"七星龙渊",简称"龙渊"。 此剑另有个更广为人知的称呼——龙泉剑。 缘由要追溯到唐代,为避高祖李渊名讳,遂将"渊"改为"泉",龙渊剑就此更名为七星龙泉剑。 真正让此剑名扬天下的,除欧冶子与干将的锻造之功外,更要归功于唐代诗人郭震那首令武则天赞叹的《宝剑篇》。 诗云:"君不见昆吾铁冶飞炎烟,红光紫气俱赫然。良工咨嗟叹奇绝,铸得宝剑名龙泉......" 这首传世之作彻底奠定了其十大名剑的地位。 后又历经一千七百四十四年,龙渊剑从楚王墓中重现天日,惊艳了世人。 思索间,诸葛川已将龙渊剑握在掌中。银白色的古朴剑身寒光流转。 "铮——" 剑刃出鞘的刹那,龙吟乍起。 雪亮剑锋上蟠龙纹华光流转,阳光映照下宛若银蛟腾跃,亦将诸葛川的面庞映得清晰可辨。 北风卷地而起,凛冽如刀。 三尺青锋微颤,发出清越铮鸣,似遇命定之主。 "果然神兵!" "此剑既名龙渊,若不能助明主平定天下,诸葛川有何颜面执此利器" 铿然一声,宝剑归鞘。诸葛川整肃衣冠,向着益州方位郑重长揖。 "伯治拜谢叔父厚赐!" 张松闻言拊掌大笑,眼中精光乍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