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5592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天幕上,朱及第清了清嗓子,正准备深入剖析朱高煦的野心,却突然顿住,侧耳似乎听着什么提示。他脸上露出一丝尴尬的笑容,对着镜头(也是对着洪武时空的万千观者)连连拱手: “哎呀!各位观众,实在抱歉!刚有热心网友留言提醒,说咱们刚才讨论的那个‘世子多疾’的梗,其实在之前讲述靖难之役的系列里已经详细聊过一遍了。怪我怪我,节目做多了,内容有点串线,差点炒了冷饭。” 他一边说着,一边在身旁一个发光的板子(提词器或平板电脑)上快速操作了几下。“那我们今天就跳过前因,直接聚焦后果。本期话题正式更正为——大明皇家奇案永乐快乐曲第16弹:朱高煦到底有没有举兵第二次靖难” “第二次靖难”这个字眼如同惊雷,在洪武十一年的奉天殿内炸响。朱元璋的眉头瞬间拧紧,朱棣更是豁然抬头,眼中充满了难以置信。一次靖难已经搅得天下不宁,这逆子竟然还想来第二次连太子朱标和秦王、晋王等人都面露骇然之色。 朱及第的声音将众人的思绪拉回天幕:“虽然朱高煦在靖难初期战功赫赫,支持者也不少,但历史的进程往往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基本上到了永乐十四年以后,随着太子朱高炽地位的逐渐稳固,以及朱高煦本人一系列作死操作(比如僭越礼制、私募护卫),他实际上已经失去了争夺皇位的资格与机会,被朱棣逐渐疏远,最终徙封到乐安州,远离政治中心。” 这时,天幕上插入了一段后世电视剧的演绎画面:一个面容桀骜、身着亲王服饰的中年男子(饰演朱高煦),正对着一个威严的背影(象征朱棣)激动地咆哮: “当年造反的时候你是怎么说的说大哥身体不好,让我好好儿表现,等着机会把我封为太子!现在你却卸磨杀驴,把我贬得远远儿的,你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这么对我!” “凭什么他朱高炽是太子就因为他是老大,比我早出生几年我不服!” “你就算修十部《永乐大典》,也改变不了,你是篡位的事实!!” 这声声怒吼,字字诛心,透过天幕传来,让奉天殿内的温度骤降。朱元璋的脸色已经阴沉得能滴出水来,他攥紧了拳头,指节因用力而发白。作为一个父亲,更作为一位绝对权威的帝王,他根本无法容忍一个儿子竟敢如此放肆地指责、威胁君父!这种大逆不道的言行,在他听来,已是死罪! ‘好个猖狂悖逆的孽障!’朱元璋心中怒极,甚至迁怒地想到:‘还好,按天幕所言,这朱高炽还得下个月才出生,那这个无法无天的朱高煦……’ 一个冷酷的念头闪过:‘或许,就永远不要出生为好。’ 在他此刻的想法中,无论未来是太子朱标还是燕王朱棣继承大统,都必须从根本上杜绝任何“靖难”的可能性!任何可能引发动荡的苗头,都要被扼杀在萌芽状态。 天幕上的电视剧片段结束,朱及第的声音再次响起,将故事推向更关键的节点: “随着永乐二十二年,明成祖朱棣在第五次亲征蒙古的回师途中,于榆木川病逝(后世常类比于诸葛亮五丈原之殁),担任了二十多年储君、忍辱负重的朱高炽终于登基,是为明仁宗。即位之初,他对两位虎视眈眈的弟弟还算宽厚,朱高煦、朱高燧等人也暂时收敛,看似安心做他们的亲王了。如果局面能一直这样维持下去,或许也是一段皇家佳话。” “然而,”朱及第话锋一转,语气充满了戏剧性的停顿,“历史往往就坏在这个‘然而’上。这位明仁宗朱高炽,身体本就不好,登基前就多次在监国理政时病倒。他硬是凭着顽强的意志力,熬死了他那精力充沛、征战一生的父亲朱棣。可谁能想到,他刚刚君临天下,龙椅还没坐热,在位仅仅十个月,就突然驾崩了!” “更关键的是,”朱及第强调道,“当朱高炽在北京突然去世时,由他儿子朱瞻基(即后来的明宣宗)刚刚被立为太子不久,而且人不在北京,正在南京!皇位突然虚空,新君远在千里之外……” 天幕下的众人,即便对后续情节一无所知,也能瞬间感受到这其中蕴含的巨大政治风险和时间差!这是权力交接时最脆弱、最危险的时刻! 朱及第的声音带着一丝悬念:“于是,在这种千载难逢(或者说,蓄谋已久)的情况下,原本已经看似安分的朱高煦,难免再次心动。他盘踞乐安,距离北京不远不近,他会怎么做一个被《明史》大书特书的叔侄较量,一场被怀疑为‘第二次靖难’的风暴,即将拉开序幕……” 奉天殿内,一片死寂。所有人的心都被吊在了半空。朱高煦会造反吗那个远在南京的太子朱瞻基,能顺利继位吗这场叔侄对决,又将如何收场 朱元璋缓缓松开紧握的拳头,目光冰冷地扫过朱棣,又落在虚空中。他心中对“靖难”二字的厌恶已达顶点,同时也对未来的皇位传承、对权力过渡的稳定性,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警醒。 就在洪武时空众人为皇位空悬、新君远隔千里的险局而屏息之际,天幕上的朱及第话锋突然一转: “当然,据明宣宗实录记载,朱高煦在得知朱高炽驾崩的第一时间,就派出了杀手,企图在太子朱瞻基从南京返回北京奔丧继位的半路上进行截杀!若能成功,天下势必大乱,他便可效仿其父,以‘清君侧’之名举兵北上。” 这阴谋的寒意让奉天殿内众人脊背发凉。朱元璋眼中厉色一闪,对这种下作手段极为不齿。 “但是,”朱及第语气中带着一丝理所当然,“要刺杀一位法定继承人、尤其是已经有一定根基和威望的太子,难度系数实在太高了。且不说沿途护卫森严,单说咱们这位宣德皇帝朱瞻基本人,那可绝不是他堂叔建文帝朱允炆那种长于深宫、不知兵事的文弱书生!” 天幕上适时出现了朱瞻基披甲骑马的英武画像,以及沙场征战的示意画面。“朱瞻基年少时便深得祖父朱棣喜爱,多次随军出征蒙古,是真正在战场上历练过的!最着名的一次是在忽兰忽失温之战(或类似重大战役)中,年仅十几岁的他曾与大队失散,被数百瓦剌精锐骑兵包围。危急关头,这位少年皇孙竟能临危不乱,亲自挥刀上阵,与侍卫们结阵力战,硬是撑到了援军到来!其勇武和胆略,可见一斑。” 听着后世对曾孙(按辈分)如此赞誉,朱元璋紧绷的脸色稍霁,甚至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马皇后在偏殿中也暗自松了口气,眼中流露出对这位未曾谋面的曾孙的赞赏。朱棣更是心潮澎湃,没想到自己的孙子竟有如此英姿! “所以,”朱及第总结道,“无论朱高煦是否派了刺客,朱瞻基都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威望和严密的护卫,有惊无险地、并且是迅速地返回了北京,顺利继承了皇位,即明宣宗。大局,似乎瞬间已定。” “然而,此时历史却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有趣的谜题,甚至可以说是一桩罗生门。”朱及第的声音带上了探究的意味,“那就是:在朱瞻基已经登基之后,汉王朱高煦,到底有没有正式宣布起兵‘靖难’” “根据《明史宣宗本纪》的记载,是朱高煦‘反谋益急’,‘僭称兵马’,似乎已经有了明确的造反举动,朱瞻基才是被迫无奈奉天征讨。但也有一些学者仔细爬梳史料,特别是对比《明实录》和一些当时人的笔记后发现,官方记载可能存在‘倒因为果’的嫌疑。朱高煦在乐安州确实举止僭越,但他很可能并没有公开打出‘靖难’的旗号,没有发布那道正式的反叛檄文。他的种种行为,更像是一种武力讹诈,企图逼迫新登基的侄子给予他更大的权力或更好的待遇,是一种‘边缘政策’。” “换句话说,”朱及第抛出了核心悬念,“这场所谓的‘第二次靖难’,究竟是一场证据确凿的亲王叛乱,还是一场由于双方互不信任、沟通不畅、以及朱高煦愚蠢的武力炫耀而最终引爆的、本可避免的悲剧朱高煦是铁了心要造反,还是仅仅想‘耍赖’吓唬侄子却玩脱了手或者说这本身就是明宣宗亲自导演的一出冤案这其中的界限,变得十分模糊。” 天幕上的影像在这一刻开始变得朦胧,朱及第的身影在谜团中渐渐淡去。 奉天殿内,刚刚因朱瞻基顺利继位而稍缓的气氛,再次被这个历史谜团所笼罩。朱元璋眉头紧锁,思考着权力博弈中的真伪虚实。朱棣则心情复杂,既为后代曾孙的果断(若真平叛)而欣慰,又为另一个孙子可能存在的蠢笨和狂妄而恼怒。 真相,依旧隐藏在历史的迷雾之后。

其它综合推荐阅读 More+
往生茶

往生茶

尘归一色
望红尘,忘红尘。自古红颜多薄命,可我沈嘉偏偏不信,苍天又如何,万仙又如何,你负我一次,便是负我,又何谈为何?一杯往生茶,代我敬往生。从此路归路,尘归尘,不问光风霁月,只求岁月静好。
其它 完结 91万字
神尊绝宠后悠悠仙途

神尊绝宠后悠悠仙途

七弦陌
那年她从洛云山走出,过三关入玄天。那一年他一袭紫衣未言一语将她带上缥缈峰,清冷尊贵的气息如九天缀入凡间的神祗闯入她的世界,自此将她放入心尖疼宠不断。那一年她历炼归宗,救栖云,为护他将玄清宗宗主赶出玄天与他缥缈峰上定情。那一年她突然结丹,历最强雷劫他终究压不住内心的激动与疼宠与她结为道侣。重生之后数千年的相伴相知,一如当年在神界时数万年相伴般绵延流长。
其它 连载 33万字
龙族:我在书写你的命运

龙族:我在书写你的命运

我自听花
夜幕下的龙难逃宿命,人类用贪婪来诉说正义。这不是少年的成长,而是大人的救赎,纯真早已过时,疯批才是yyds!-纸页翻动,现在书写命运的我是谁?
其它 连载 199万字
游戏风暴

游戏风暴

导弹在飞
唐军尿了,被吓尿的,死亡的恐惧让他胆战心惊,可是他不想死,那么就勇往直前,为自己争得一线生机。
其它 连载 32万字
乱杀:你跟我一魔术师玩牌?

乱杀:你跟我一魔术师玩牌?

酷似书生
川流始终相信:“混乱不是深渊,混乱是阶梯”所以魔术师川流选择了罪犯流放地——「极乐岛」。在这个遍布罪犯、以扑克牌大小定等级的孤岛,开局一张「方块3」该如何存活?找到「Joker」就能放她自由?远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事情有些棘手,但没关系。魔术师不仅擅长偷天换日,更擅长蛊惑人心。她的底牌永远不止一张……
其它 连载 86万字
我与尸体有个约会

我与尸体有个约会

浅蓝泡沫
为了霸占属于我的遗产,婶婶把我带到了一座鬼屋里。迎接我的是一场恐怖的婚礼!婚礼中的红被子是用血染红的,新娘就是我,新郎竟然是一颗头!有谁能承受得了夜夜谁在一具..
其它 完结 86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