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冰箱的“心脏”难题
时代的微尘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电饭煲那边刚理出点眉目,专利申请的麻烦事还没捋清楚,张九烨就把目光投向了下一个硬骨头——冰箱。 实验室隔壁新腾出的空房里,几台从旧货市场淘换来的、锈迹斑斑的老式冰柜被大卸八块,内脏——那些盘绕的铜管、笨重的压缩机、隔热层……全都暴露在空气中,散发着机油和制冷剂混合的怪味。 秦工带着他那个日渐壮大的技术小组,围着这些“尸体”打转,眉头拧得一个比一个紧。 “不行,完全不是一回事。”秦工直起腰,捶了捶后背,脸上是掩饰不住的疲惫和沮丧,“家用电冰箱要求噪音低、体积小、能效高。咱们拆解的这些,是工业冰柜用的压缩机,傻大黑粗,动静跟拖拉机似的,耗电量也吓人,根本没法直接用到家用冰箱上。” 一个年轻技术员用扳手敲了敲那个黑乎乎的压缩机铁壳,发出沉闷的响声:“秦工,这玩意儿原理咱倒是能看懂,活塞运动,压缩制冷剂嘛。可这材料和加工精度……咱们现有的条件,连个合格的外壳都铸不出来,更别说里面那些精密阀门和电机了。” “是啊,听说国内都没几家厂子能稳定生产合格的小型压缩机,技术都捂得严严实实,要么就是依赖进口,价格死贵!” 周文明蹲在旁边,唉声叹气,“咱们这真是从零开始,比电饭煲难多了!这‘心脏’要是造不出来,冰箱就是个空壳子!” 实验室里弥漫着一股无形的低气压。电饭煲成功的喜悦还没持续多久,就被这冰冷的现实浇灭了。核心技术缺失,像一堵看不见却又实实在在的高墙,挡在了东源家电梦的前面。 消息传到李副主任耳朵里,他正在办公室悠闲地品着新到的茶叶。 “碰壁了吧” 他嗤笑一声,对过来串门的王干事说,“我就说他不自量力!电饭煲那是瞎猫碰上死耗子,冰箱那是高科技!是随便一个乡镇企业能玩转的我看他怎么收场!到时候压缩机搞不出来,我看他那张脸往哪搁!” 王干事赶紧奉承:“还是李副主任您看得明白!他张九烨就是太能折腾!” 没过两天,更闹心的事来了。 负责去省城打听原材料和零部件渠道的采购员垂头丧气地回来汇报。 “张总,周工,不好了!咱们之前联系过的那几家能接触到压缩机资源的单位,现在口径都变了,不是说没货,就是说要优先供应‘重点单位’和‘老客户’!我托人悄悄打听了一下,好像是……是市电子厂那边放了话,让他们卡着咱们点!” “什么” 周文明一听就炸了,“又是他们!他们自己冰箱项目八字没一撇,就先来堵咱们的路太缺德了!” 张九烨脸色阴沉。 竞争对手这是想垄断国内本就有限的压缩机供应渠道,把他们扼杀在摇篮里。 这招釜底抽薪,确实狠辣。 实验室里的气氛更压抑了。 内部技术瓶颈久攻不克,外部供应渠道被人掐断,一时间,冰箱项目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僵局。几个年轻技术员开始窃窃私语,脸上露出了怀疑和动摇。 “要不……咱们先集中精力把电饭煲搞好冰箱……太难了。” “是啊,这根本看不到希望啊……” 秦工听着这些议论,嘴巴动了动,想说什么,最终却化作一声沉重的叹息。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核心部件,他空有一身本事也使不出来。 就在这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时候,一天下午,秘书小陈领着一个人匆匆走进了张九烨的办公室。来人是集团刚成立没多久的外联办干事小孙,平时主要负责搜集一些外部商业信息。 “张总!有消息!可能是个机会!”小孙脸上带着兴奋,压低了声音,像是怕被外人听去。 “别急,慢慢说。”张九烨给他倒了杯水。 小孙咕咚喝了一大口,抹了把嘴:“我有个同学在对外贸易部门工作,他前两天私下告诉我,说通过特殊渠道得到一个消息,东欧那边,有个国家,因为产业调整,可能有一批淘汰的……家用冰箱压缩机生产线要出售!价格据说非常便宜,几乎是废铁价!” 东欧 淘汰的生产线 张九烨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像黑暗中划过的火柴! 心脏不由自主地加速跳动。 “消息可靠吗具体是哪个国家生产线状况怎么样”他连珠炮似的发问。 “我同学说消息来源比较可靠,但具体细节还不清楚,那边情况也比较……复杂。只说设备可能比较老旧,是人家淘汰下来的,但毕竟是完整的生产线!如果能弄回来,说不定就能解决咱们的压缩机问题!”小孙激动地说。 这意外的消息,如同在密不透风的房间里推开了一扇窗,虽然外面风雨未知,但至少透进来了一丝新鲜空气和光亮! 张九烨猛地站起身,在办公室里踱了两步,脑子飞快地转动。 东欧,那边技术基础比国内雄厚,即便是淘汰的生产线,其技术水平和完整性,恐怕也比国内现有的强! 价格便宜更是巨大的优势! 他立刻让秘书去请秦工和周文明。 两人一来,听到这个消息,反应截然不同。 周文明一拍大腿,兴奋得差点跳起来:“太好了!天无绝人之路啊!买!赶紧买回来!有了生产线,咱们还愁啥” 秦工却显得冷静许多,他扶了扶眼镜,沉吟道:“东欧的生产线……技术标准、图纸资料是否齐全设备磨损程度如何拆解、运输、安装调试都是大问题,而且,人家淘汰的,会不会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技术缺陷或者专利陷阱” 他的担忧不无道理。 这看似是条捷径,但背后隐藏的风险和困难,一点不比自主研发少。 张九烨看着两人,心里已经有了决断。 他双手按在桌子上,目光扫过他们,语气沉稳而有力: “老周的兴奋,我理解!秦工的担心,也很必要!所以,咱们不能把宝全押在这一头!” 他顿了顿,清晰地说道:“从现在起,冰箱项目,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战略!” “第一条腿,秦工,你带领技术团队,继续攻关!不要停!就算引进生产线,也需要有人能吃透技术,能维护,能改进!自主研发这根弦,不能松!这是咱们的根!” “第二条腿,”他看向周文明和小孙,“由老周你主要负责,小孙配合,立刻组建一个精干的小组,全力跟进这条东欧生产线的信息!想尽一切办法,核实情况,评估风险,研究引进的可行性和具体方案!哪怕只有一成希望,也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他这清晰明确的“两条腿”思路,像一颗定心丸,瞬间稳住了有些慌乱的人心。 秦工点了点头,眼神重新变得坚定:“好!九烨,你这么安排,我心里就有底了!攻关这边,你放心,我们绝不松懈!” 周文明也摩拳擦掌:“对!两条腿走路,稳妥!我这就去挑人,马上开始行动!他奶奶的,市电子厂想卡我们脖子没门!咱们直接从国外弄条生产线回来,看他们还怎么卡!” 实验室里之前的沮丧和怀疑,被这新的战略和意外出现的希望一扫而空。 技术人员们重新围到那些拆散的零件前,讨论的声音也大了许多。 张九烨走到窗边,看着远处厂区冒起的袅袅炊烟。 引进东欧生产线,前途未卜,充满了未知的风险。但这是他目前能看到的,打破核心技术封锁最现实、也可能是最快的一条路。 “东欧……”他喃喃自语,眼神锐利如鹰,“这趟浑水,看来不蹚是不行了。能不能把这‘心脏’给你们带回来,就看这下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