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风波暗涌
寒江孤影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平原县防汛物资造假事件,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清源市政坛激起了层层涟漪。市纪委监委联合调查组的进驻,让整个平原县乃至相关系统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表面上,各级部门对防汛工作的重视程度骤然提升,汇报材料写得滴水不漏,整改措施言之凿凿。 但在看似迅速整改的表象之下,暗流开始涌动。 江辰作为信息中枢,敏锐地察觉到了这种变化。首先体现在沟通协调上。以往,他代表督查组综合协调小组与各县区、各部门联系,对方大多态度积极,配合迅速。但自从平原县事件后,他明显感觉到,某些县区,尤其是与平原县关系密切的一些干部,在接听他电话时,语气虽然依旧客气,但那份热情和主动却减退了不少,回复变得谨慎而程式化,甚至在某些需要跨部门协作的事务上,出现了微妙的“拖延症”。 “江组长,您要的那个数据啊,我们系统正在升级,可能需要一点时间……” “这个问题啊,我们需要开个会研究一下,走个流程,还请理解……” 种种托辞,看似合情合理,却又在无形中降低了效率。 这天,江辰需要协调市交通运输局,了解主要防汛通道的桥梁承重检测最新情况,为可能的抢险物资运输做准备。他按照流程,将协调函发给了交通运输局办公室,并电话跟进。接电话的是办公室一位姓王的副主任,语气倒是很客气。 “江组长,您的函我们收到了,放心,一定尽快处理。不过呢,最近局里任务也重,几个领导都在下面检查,等他们回来签批需要点时间,检测报告整理也需要过程。我尽量催,一有消息马上向您汇报。” 话说得漂亮,但“需要时间”、“需要过程”这类字眼,让江辰心中了然。这并非针对他个人,更像是一种无声的集体回应,是对他之前“不识时务”、捅了马蜂窝的一种隐性抵触。他仿佛能感觉到一张无形的关系网,正在悄然收紧,试图用官僚体系固有的惯性,来消磨他的锐气,增加他工作的难度。 江辰没有动怒,也没有去催促。他深知,在这种时候,急躁和抱怨毫无用处,反而会授人以柄。他将沟通情况如实记录在案,标注了对方承诺的“尽快”,然后便将注意力转向其他更紧急、且能顺利推进的工作。他明白,在体制内,有时候“等待”本身就是一种策略,也是一种考验。 他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对已有信息的深度分析上。他反复研究各小组报送的数据和情况,对比历年汛情资料,试图从中找出潜在的风险规律。他发现,几个山区县上报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进度虽然符合要求,但对其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描述却相对笼统。而下游河口区域,对于风暴潮叠加洪峰的极端情况,应对准备似乎也有所不足。 这些发现,比那些人际间的微妙阻力更有价值。他将这些思考整理成一份《关于当前防汛准备工作几个潜在薄弱环节的补充分析与建议》,没有通过日常简报渠道,而是直接呈送给了郭磊主任,并抄送了赵志坚秘书长。 在这份补充材料里,他没有提及任何沟通上的困难,纯粹从业务和技术角度出发,提出了加强地质灾害点动态监测、细化极端天气应急预案、开展针对性演练等具体建议。 材料送上去的当天下午,郭磊把江辰叫到了旁边的小会议室。 “江辰,你报送的补充材料,秘书长看了。”郭磊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但眼神比平时缓和了一些,“秘书长批示:‘分析有见地,建议有针对性。请防汛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认真研阅,对照检查,查漏补缺。’” 他顿了顿,看着江辰,难得地多说了几句:“我知道你最近协调工作可能遇到些不便。这很正常,干督查工作,尤其是动了真格之后,难免会碰到这种情况。你能沉得住气,不纠缠于人际是非,把精力放在琢磨正事、提升工作质量上,这很好。记住,我们唯一的依仗,就是把工作做得比别人更扎实、更到位。 只要站得住理,拿得出硬货,那些歪风邪气就奈何不了你。” 郭磊的话不多,却像一记重锤,敲在江辰心上。这位以严厉着称的上级,用他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对自己的认可和支持,也指明了在困境中破局的方向。 “谢谢郭主任,我明白了。”江辰郑重地点点头。 从会议室出来,江辰感觉心胸开阔了许多。那些无形的掣肘依然存在,但他已不再将其视为不可逾越的障碍。他将郭磊的话牢记于心:用更扎实的工作来破局。 他重新投入工作,更加细致地梳理信息,更加精准地提炼问题,更加注重建议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他不再仅仅满足于做信息的“二传手”,而是努力成为问题的“挖掘机”和方案的“策划者”。 几天后,气象部门再次发布预警,预计本周末清江流域将迎来一轮强降雨过程,局部地区可能有暴雨。防汛形势骤然紧张起来。 督查组的工作节奏进一步加快。而江辰之前那份关于潜在薄弱环节的补充分析,因其预见性,在此刻显得尤为宝贵,为市里的紧急部署提供了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