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论文风波与国际打脸
清风浅色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研究中心成立大半年后,积累的数据和案例已经相当可观。 陈久仁看着电脑里整理好的资料,心情激动。 他和苏青文主导的,关于“古脉术脉象分型与现代多组学生理指标关联性研究”的论文初稿,终于完成了。 这篇论文,整合了他对神经、内分泌指标的探索,苏青文对免疫、代谢指标的深入研究,以及赵卫国提供的部分临床验证案例。 数据扎实,图表精美,统计分析严谨。 可以说是他们这大半年心血的结晶。 “投吧!”陈久仁一拍桌子,意气风发,“就投《自然医学》!” 那是国际顶级的医学期刊,影响力巨大。 苏青文有些犹豫:“二师兄,是不是太冒进了毕竟古脉术在西方主流医学界,还是被归为‘替代医学’,甚至被一些人视为巫术。” “怕什么”陈久仁梗着脖子,“我们有数据!有证据!科学面前,人人平等!” 赵卫国也支持投顶刊:“要让世界看到我们的成果,就得去最好的平台。” 大师兄郭若毅对发表论文没什么概念,但看师弟师妹们都斗志昂扬,也表示了支持。 论文,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到了《自然医学》的投稿系统。 接下来的日子,就是焦灼的等待。 一个月后,审稿意见回来了。 编辑的邮件很客气,但三位审稿人,两位持强烈否定态度。 审稿人a(来自某顶尖大学医学院):“该研究基于所谓‘脉象’这种极度主观、无法量化的诊断方法,其可靠性存疑。将这种玄学概念与现代生理指标关联,缺乏逻辑基础。建议退稿。” 审稿人b(来自某大型药企研发中心):“研究设计存在严重缺陷。‘脉象’诊断者是否做到盲法如何保证不同诊断者之间的一致性这些基本的方法学问题都没有解决,后续的数据分析毫无意义。强烈建议退稿。” 只有审稿人c(身份不明)的意见相对中性,认为研究视角新颖,但同样对脉象的主观性提出了质疑,要求提供更严格的客观证据。 陈久仁看着邮件,脸都气白了。 “主观玄学缺乏逻辑基础!”他猛地捶了一下桌子,“他们根本就没看懂!他们在用他们的尺子丈量我们的世界!” 苏青文脸色也不好看,但还是保持着冷静:“二师兄,他们提出的盲法、诊断一致性这些问题,也确实是我们需要面对的。” “怎么面对”陈久仁几乎是吼出来的,“让他们派人来学古脉术学不会就是假的!” 实验室里气氛降到了冰点。 第一次冲击顶刊,就遭到如此迎头痛击。 那种不被理解的憋屈,让所有人都感到一阵无力。 一直沉默的秦牧,不知何时出现在了门口。 他拿起打印出来的审稿意见,快速扫了一遍。 脸上没有任何意外的表情。 “就这点挫折,受不了了”他语气平淡。 “老师!他们这是偏见!”陈久仁激动地说。 “偏见,需要用更强大的事实去打破。”秦牧放下纸张,“他们不是要客观证据吗那就给他们。” 他看向陈久仁和苏青文:“把你们之前做的,关于不同脉象诊断者之间一致性分析的补充数据加进去。” “把若毅、我,还有你们几个分别对同一批病人进行脉诊,结果高度吻合的数据图表,清晰地展示出来。” “另外,”秦牧目光锐利,“在回复信里,直接向他们发起挑战。” “挑战”三人都是一愣。 “邀请他们派专家团,带着他们最先进的检测设备,来我们研究中心。” “现场随机挑选病人,由他们的医生做检查,由我们的医师做脉诊。” “然后,盲法比对诊断结果和生理指标。” “看看究竟是谁的诊断,更能反映人体的真实状态。” 秦牧的语气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自信。 “既然他们不相信手指的感知,那就让他们亲眼看看,这感知背后,对应着怎样精确的生理改变。” 这番话,如同给垂头丧气的几人打了一针强心剂。 “对!就这么干!”陈久仁一下子跳了起来,“不敢来就是他们心虚!” 苏青文也重新燃起了斗志,立刻开始整理补充数据。 赵卫国摩拳擦掌:“到时候我来协调病人和临床数据对接!” 郭若毅也感觉热血上涌。 按照秦牧的指示,他们撰写了一份极其详尽的回复信。 不仅逐一回应了审稿人的所有质疑,补充了大量方法学细节和一致性验证数据。 更是在信的末尾,发出了那份充满火药味的“现场验证”挑战。 信发出去后,又是漫长的等待。 这一次,等待的时间更久。 几乎所有人都以为这事黄了的时候,《自然医学》编辑部的回信来了。 信件很长。 编辑表示,他们的回复和补充材料,尤其是关于诊断一致性的数据和那份大胆的“挑战”,在编辑部内部和审稿人中间引发了激烈的讨论。 审稿人a和b依旧坚持部分质疑,但语气明显软化了许多。 而那位中立的审稿人c,则明确表示,经过仔细审查补充材料后,认为该研究设计严谨,数据充实,虽然其理论基石(古脉术)与传统医学范式不同,但展现出的关联性具有重要的探索价值。 最终,经过编委会裁定—— 论文被接收了! 同意以专题论文的形式,在《自然医学》正刊发表! “成了!我们成功了!”陈久仁拿着打印出来的录用通知,手都在抖,像个孩子一样在实验室里大喊。 苏青文捂着脸,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那是喜悦和释然的泪水。 赵卫国重重松了口气,脸上露出了笑容。 郭若毅也开心地笑了。 几个月后。 论文正式在线发表。 标题赫然出现在《自然医学》官网首页。 《基于古脉术脉象分型的人体多维生理状态解析: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 一石激起千层浪。 国际医学界,炸锅了。 最初是一片惊愕和质疑。 “脉象那是什么中医的占卜吗” “《自然医学》怎么会发表这种东西” “这数据是伪造的吧”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仔细阅读论文,看到里面详实的神经电生理、免疫因子、代谢组学数据,看到严谨的统计分析和令人惊讶的诊断一致性结果。 质疑的声音渐渐变小。 取而代之的是震惊和浓厚的兴趣。 许多顶级医学院和研究所的专家,开始认真审视这篇论文。 一些敏感的学者,立刻意识到这项研究可能开辟了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从能量和信息层面理解人体健康。 邮件像雪片一样飞向陈久仁和苏青文的邮箱。 有请求合作。 有咨询细节。 有邀请做学术报告。 甚至有几个之前持强烈反对意见的审稿人,也私下发来邮件,表示歉意和敬佩,并询问是否有可能访问研究中心。 曾经被视为“玄学”、“巫术”的古脉术。 第一次,以一种严谨的、科学的姿态,登上了世界顶级医学的舞台。 并且,赢得了初步的、却是重量级的认可。 陈久仁看着电脑屏幕上来自世界各地的邮件,长长舒了口气。 他转头,看向墙上挂着的,秦牧手书的四个大字——“道法自然”。 心中涌起的,不仅仅是学术成功的喜悦。 更是一种文化自信的扬眉吐气。 这一次,是他们用对方听得懂的语言,用无可辩驳的数据。 完成了一次漂亮的“打脸”。 一次来自东方古老智慧的科学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