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醒星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玉娘闭眼之后很久都没有睡意,她睁开眼看着身旁熟睡的小鲤。 良久,才又重新合上眼睛。 这两日不用和赵惊弦同房,她本该是松口气的,可住进这间全然陌生、毫无赵霁川气息的屋子,却让她辗转反侧,心头空落落的,更添几分难以言喻的孤寂。 次日起来,她看到镜中的自己眼下有明显的青色。 搬到县城,回了书院后的赵惊弦心里果然松快多了,全神贯注地投入到课业中。 折桂巷的赵家。 “玉娘,我去买菜,你在家看好两个孩子,不要随便开门。”清晨,赵母对着东屋方向喊了一声。 玉娘立马出来:“我知道了,娘。” 赵母出门后,玉娘将门栓插上。 新居离市集着实不近,赵母走了大半个时辰才寻到菜贩肉摊聚集的街巷。还好现在不是暑天,要不然她怕是要遭罪了。 挑挑拣拣买了两把青菜,又割了半斤肥瘦相间的肉。 路过卖粮食的铺子时,赵母想到家中的白面吃完了,又进去买了几斤白面。 刚搬来这里总要拜访一下左邻右舍,这白面买回去做些白皮点心,分送离得近的几家,认认门面。 回到家里,她吩咐玉娘:“做些白皮点心给邻居们送些。” 这个玉娘会做,她立时挽袖动手。 面粉中淋入少许油与清水,撒入一点白糖,揉成光滑面团。又将黑豆红豆蒸熟捣烂,团成一个个甜香的豆沙馅球。 一刻钟后,玉娘将一块块小面团擀成圆片,包入豆沙馅,收口捏紧成圆饼,放入蒸笼里。 灶火燃起,不多时,浓郁诱人的独特焦香味飘到了院子里,抱着小鲤玩的赵攸闻到这香气直咽口水。 百来个白皮点心都蒸熟了,玉娘在每个碗里装了五个,将家里八个碗全都装满,一一放入食盒中。 她招呼赵攸:“小攸,蒸笼里有白皮点心,你拿去吃,给娘也拿两个。” 玉娘拎着食盒出了家门,街尾住着十来户人家,她从较远的一户人家送起。 叩响房门后,门很快从里面打开,来人是一位老妇人,她见是一个不认识的年轻貌美的小娘子出现在家门口,疑惑问道:“小娘子找谁” 玉娘笑起来温婉柔和:“婆婆安好,我是巷尾新搬来的赵家娘子。”说着,掀开食盒取出一碗点心递给老妇人,“这是自家做的吃食,送些给您家里尝尝,往后便是邻居了。” 老妇人笑得褶子都舒展了些:“哎呦,小娘子也太客气了。你等一下,我把碗还给你。” 她接过碗脚步生风地进了自家灶房,没一会儿又拿着洗净的空碗出来,“多谢小娘子,得空来家坐坐!” 玉娘含笑应下,收好碗,走向下一家。 敲门后是一样的说辞。 送完食盒里的点心,玉娘回家将碗清洗一遍,又装了几碗白皮点心送到最近的几家。 待一切忙完,玉娘看了眼天色,便开始准备午食。 夜晚,玉娘依旧难以安眠。 搬来县城后,赵家一家子的日子更清闲了。 一晃五日过去。玉娘的日常依旧是做绣活、照看小鲤。除了那次给邻居送点心,就没再出过门。 小鲤如今会走路了,活泼好动,稍不留神就在床上摇摇晃晃地走来走去,摔倒又爬起,还好被褥软,没把她摔伤。 怕她摔到床下,玉娘做绣活时只好唤赵攸在旁看着小鲤。 赵攸在这里没有玩伴,不像在村里时能出门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性子越发沉静了,除了做些简单的家务和照看小鲤,也没事可做。 赵母则渐渐与巷中几位年岁相仿的妇人熟络起来,得空便聚在巷口,闲话家常。 戌时三刻,更夫开始“打更” 报时提醒居民闭户的时候,赵惊弦的身影出现在折桂巷。 赵母开门见到是他,还以为是自己看错了:“阿弦,你咋回来了,今日也没到休沐日啊!” “书院离这不远,走回来要不了多久,我便想着回来看看你们。”赵惊弦脚程快,从书院到回家只需小半个时辰。 “我们在这里又出不了事,你现在回来了,明儿又得早早起来走回书院,多累啊!”赵母心疼地嗔怪。 “读书总是久坐,走走路反倒舒展筋骨。”赵惊弦温声解释。 赵母不满:“你啊,总有道理。” 细细问过赵母这几日家中的情况,得知一切安好,赵惊弦这才回屋歇息,进门之前他还看了眼东屋的方向,已经熄灯了。 次日,赵惊弦起来时家里人都还在睡,他踌躇片刻,总不能打扰赵母睡觉,只好到东屋喊了玉娘。 “我出门了,劳烦你关一下门。” 玉娘觉浅,听到声音立马就醒了,她揉了揉眼睛,理了理衣襟,又看了一眼榻上熟睡的小鲤,走出房门。 赵惊弦垂眸看着眼前散着发,睡眼朦胧的玉娘,眉宇间不自觉地染上暖意:“我先走了。” 走出大门,听着后面的关门声,他这才抑制不住笑了。 赵母起身后,得知赵惊弦回了书院,没说什么。用过玉娘备好的早食,便又挎上篮子出门买菜去了。 到了秋芽来县城的日子,她依约送了两大捆木柴到折桂巷。这次是李大爷陪她同来,认一认现在赵家的住处。 李大爷将柴扛进赵家的小院,秋芽来到玉娘房里和她说话。 “下次来了我再和你细聊,我公公在外面等着。” 简单说了两句,知道她过得不错后,秋芽便告辞。 在院门口,赵母热情地送别秋芽,笑容满面:“秋芽啊,下回帮我带些毛竹来可好” 秋芽爽快应下:“婶子放心,我记下了!” 赵惊弦再回到家时,正逢休沐。 赵母早早就买好了菜,和玉娘在厨房忙碌。 现在住的地方离书院近,赵惊弦回来得也早了许多。还未来得及生火,他便到家了。 见厨房一时插不上手,他便来到院中看着赵攸扶小鲤学走路。 “小鲤都会走路了!”赵惊弦感叹。 不知小鲤是不是听懂了他在喊自己的名字,“呀呀”了两声,似是回应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