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东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陶妈那声“米缸有血”的惊叫,像一根针扎破了五味轩开业首日的喜庆气泡。后院瞬间安静下来,随即响起杂乱的脚步声。沈清辞心猛地一沉,立刻放下账本冲了过去。 厨房角落,那口半人高的米缸旁,陶妈脸色煞白地指着缸沿。借着灯笼光,可以清楚看到缸口外侧和下方的地面上,溅着几滴暗红色、尚未完全凝固的黏稠液体,在光下泛着诡异的光泽,空气中飘着一丝若有若无的铁锈腥气。 “血!真是血!”清风吓得往后缩了一步,声音发颤。 常山一个箭步上前,示意众人后退,自己则警惕地扫视四周,然后才用烧火棍小心拨开表层的米粒。米粒雪白,并无异样,但那暗红色的痕迹像是从外部抹上去或溅射上的。 “不是缸里的东西,”常山沉声道,目光锐利地扫过缸体周围,“是有人从外面弄上去的!” 沈清辞强压心惊,凑近仔细查看,又闻了闻那气味。确实是血,但似乎……夹杂着一股极淡的、难以形容的腥臊味,不像是人血。 “都别慌!”她稳住声音,“陶妈,看看米有没有被污染。常山,检查一下缸壁和周围,看有没有脚印或者其他痕迹。白芷,去打盆水来。清风,你去看看后院门闩有没有被撬动。” 众人依言而动。陶妈仔细检查后松了口气:“姑娘,米没事,血只在缸外边儿。” 常山在米缸后方靠近墙根的泥地上,发现了一个模糊的、带着湿泥的脚印,不大,像是半大孩子或脚小的女子留下的。后院门闩完好,但墙头有新鲜的蹬踏摩擦痕迹。 白芷端来水,沈清辞亲自用布蘸水擦拭血迹。血迹不难擦掉,但那股淡淡的腥臊气却让她皱紧了眉头。她忽然想起小时候在乡下,见过被黄鼠狼咬死的鸡,伤口处的气味似乎有些类似…… “姑娘,这……这是谁干的想恶心咱们”清风又怕又气,小脸鼓鼓的。 沈清辞摇摇头,心中疑窦丛生。开业当天,用兽血抹米缸这手段低劣而阴损,不像是有深仇大恨,更像是一种恶意的警告或骚扰。目的是什么让她开业就触霉头败坏五味轩“洁净药膳”的名声 吴伯闻讯赶来,查看了现场和脚印,脸色阴沉得像锅底:“下三滥的伎俩!不敢明着来,只会玩这种鬼蜮手段!”他蹲下身,用手指沾了点残留的血迹捻开,又凑近闻了闻,肯定道:“是獾子或者野狸子的血,混了泥。心思歹毒,用兽血难以追查,却能膈应人。” 静玄师太也过来了,听了情况,神色反而平静:“虚张声势罢了。清理干净,加强夜间值守。清辞,不必为此事扰心,对方越是如此,越显得他们无计可施。” 沈清辞点点头:“师太放心,清辞明白。”她指挥众人彻底清理了现场,用新布反复擦洗米缸,地面也撒了石灰消毒。虽然知道是恶作剧,但心里那根弦却绷得更紧了。 这一夜,五味轩众人睡得都不踏实。第二天一早,沈清辞照常开门营业,刻意表现得一切如常。或许是因为开业的热度,客人依旧不少,并无人提起“血”字,这让沈清辞稍感安心。她一面应酬,一面暗中留意每一个客人。 傍晚打烊后,沈清辞召集众人:“昨晚的事,给大家提了个醒。咱们开门做生意,难免会遇到些魑魅魍魉。但从今天起,咱们自己不能先乱了阵脚。”她条理清晰地安排下去:常山负责每日打烊后检查门窗仓储;白芷核对账目食材;清风和紫苏留意街面动静;陶妈严守厨房卫生。众人见沈清辞镇定自若,也渐渐安心,各自领命。 接下来的几天,五味轩的生意步上正轨。沈清辞的药膳点心用料实在、口味独特,渐渐有了口碑。那日挺身而出的齐太医齐老先生,还特意派人送来一副亲笔题写的对联:“五味调和延年益寿,百草精华养性修身”,更是引来不少文人雅士的关注。 这天午后,一位穿着半旧青衫、气质儒雅的老者踱进店来,要了一壶“菊花决明子茶”,一块“枣泥山药糕”,坐在窗边细品。他吃得很慢,不时微微颔首。 沈清辞觉得此人气度不凡,便上前添茶:“老先生,茶点可还合口味” 老者抬头,目光温和却深邃,笑道:“茶清肝明目,糕健脾补气,火候恰到好处,药性融合自然,小姑娘手艺不俗。”言语间透着内行。 沈清辞谦逊道:“老先生过奖了,不过是些粗浅手艺。” 老者放下茶杯,缓缓道:“药膳之道,贵在‘和’。食材之性,药材之味,水火之功,人心之意,皆需调和,方能成就一味佳品。小姑娘年纪轻轻,能悟得此中三昧,难得。”他似是无意间问道:“听闻姑娘师从白云观静玄师太” 沈清辞谨慎答道:“蒙师太不弃,指点一二。” 老者点点头,不再多问,付钱离去时,却留下一句:“铺子不错,清静。只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姑娘还需多加小心。” 这话让沈清辞心中一动。是随口一提,还是有意提醒她将此事告知了吴伯。吴伯沉吟道:“此人像是位隐退的杏林前辈,话中有话。看来,这清晏坊盯着咱们的,不止一拨人。” 又过了几日,风波似乎平息。这日清晨,沈清辞正在整理药材,清风兴冲冲跑来:“姑娘!好消息!对面那家一直关着门的绸布庄,盘出去啦!新东家正在收拾呢,看样子像是要开茶楼!” 沈清辞手中动作一顿。斜对面开茶楼这位置……她面上不动声色:“开茶楼好啊,坊里更热闹了。可知新东家是什么人” “听说姓周,是个女的,派头不小哩!”清风眨眨眼,“姑娘,咱们要不要去打个招呼” 沈清辞想了想:“新邻居,礼数不能少。等他们开张,备份贺礼送去便是。” 几天后,斜对面的“沁芳斋”茶楼在一阵鞭炮声中开业了。装点得颇为雅致,主打各色精巧茶点和花茶。东家周娘子果然是个三十来岁、衣着华贵、笑容殷切的妇人,开业当日便亲自来五味轩拜访,送上一份不错的开业贺礼。 “沈姑娘,久仰大名!日后便是邻居了,还请多多关照!”周娘子笑容满面,话语热情,眼神却在不经意间打量着五味轩的陈设和来往的客人。 “周娘子太客气了,应是清辞请娘子多多关照才是。”沈清辞笑着回礼,礼数周全,心中却暗自警惕。这周娘子,热情得有些过分,那打量的眼神,也让她不太舒服。 沁芳斋开业后,生意似乎不错。周娘子待人接物八面玲珑,对五味轩更是格外“亲近”,时常让伙计送些新出的点心来“请沈姑娘品评”。沈清辞每次都让白芷客客气气收下,回赠些自家药膳点心,从不轻易评价。 这日,一位常来买安神茶的刘婆婆闲聊时说起:“沈姑娘,你说怪不怪我那孙女前几日在沁芳斋买了包桂花糕,回来就说夜里睡不踏实,心慌慌的。我起初以为是孩子贪嘴,可昨日我自己去买了块茯苓饼,晚间竟也翻来覆去半宿没睡着。” 沈清辞心中警铃微作。寻常茶点,怎会如此她不动声色笑道:“许是近日天气燥热,点心甜腻了些。婆婆若不嫌,我这儿有碗新调的‘竹叶心清露’,最是安神,您带回去尝尝” 送走刘婆婆,沈清辞立刻让清风悄悄去买了几样沁芳斋的点心回来。她仔细查验,点心的食材、味道都无异样,并未添加任何药物。难道真是巧合 她不死心,又将点心掰开细闻,甚至取少许用水化开品尝……终于,在一款卖得最好的“七巧玲珑糕”的馅料里,她察觉到一丝极其微弱、几乎被甜味完全掩盖的、类似某种植物根茎的涩味,这味道陌生,并非寻常食材所有,且性味似乎有微弱的提神之效 这发现让沈清辞背脊发凉。对方手段竟如此隐蔽!不用毒,不用药,只是利用食物性味相克相激的微妙原理,少量添加某种具有轻微兴奋作用的天然植物成分,让人食用后短时间内精神亢奋,影响夜间安眠。这等手段,绝非寻常茶楼老板所能为! 她立刻将此事告知了静玄师太和吴伯。吴伯脸色阴沉:“竟是如此阴损!不害人性命,却损人精神,长久下去,街坊只会觉得是自家身体不适或五味轩的药膳无效!” 静玄师太冷声道:“看来对方是打算用‘温水煮蛙’之法,慢慢败坏五味轩的声誉。清辞,你待如何应对” 沈清辞沉吟片刻,目光坚定:“师太,吴伯,既然对方以‘食’为刃,那咱们便也在‘食’上见真章。她不是让人‘不安’吗那咱们就让人‘安’下来!” 她根据静玄师太所授,潜心研制了一款“五味清心汤”。此汤用料寻常,以莲子、百合、小麦为主,佐以几味性极平和的宁神草药,熬煮后汤色清亮,味道甘淡,重点在于其调和之效,能极温和地中和那种外来亢奋之性,引导心神重归宁静。她并不声张,只作为每日限量的赠饮,免费提供给来店的客人。 起初效果不显,但渐渐地,有老主顾反馈喝了汤后睡得格外踏实。一传十,十传百,五味轩的“安神汤”竟有了小小的名气。沁芳斋的点心依旧受欢迎,但那种“吃了点心睡不着”的传言,却不知不觉淡了下去。 周娘子显然察觉到了变化,脸上的笑容淡了些。这日,她再次来到五味轩,直接开门见山:“沈姑娘,妾身听闻您这儿的清心汤效果极佳,不知可否割爱,将方子转让于妾身价格好商量。”她目光灼灼。 沈清辞心中冷笑,面上温和:“周娘子说笑了,不过是些不值钱的寻常方子,借着食材本性调理而已,实在难以转让。” 周娘子碰了个软钉子,强笑道:“姑娘是嫌妾身出价不够诚意” “娘子误会了。”沈清辞从容道,“药膳之道,在于因人施膳,对症调养。清辞才疏学浅,只会这点微末技艺,守着这小小铺面,为街坊尽点心便是福分,不敢妄谈转让方子这等大事。” 周娘子盯着沈清辞看了片刻,忽然一笑,笑意却未达眼底:“姑娘好志气。既然如此,妾身便不强求了。只是这清晏坊地方小,容不下两条蛟龙,日后……各凭本事吧。”说罢,拂袖而去。 看着她离去的背影,沈清辞知道,这表面的和平,恐怕维持不了多久了。 是夜,沈清辞在灯下整理药膳笔记,忽听得窗外传来极轻微的“叩叩”两声,节奏与她所知的所有暗号都不同!她心中一凛,悄声问:“谁” 窗外静默片刻,一个刻意压低的、陌生的年轻女声轻轻传来: “汤甚妙,釜底抽薪。然薪尽釜未冷,慎之。” 话音未落,窗外已无声息。 沈清辞猛地推开窗,月色如水,院中空无一人。她捏着窗棂的手指微微发白。 “汤甚妙,釜底抽薪”……是在夸她的清心汤破了对方的局可“薪尽釜未冷”是何意是说周娘子不会善罢甘休这示警的女子又是谁 夜色深沉,仿佛有更大的暗流,在看似平静的清晏坊下,悄然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