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四月中旬的兰考,彻底浸在了春光里。村东的稻田已冒出半尺高的绿苗,风一吹,稻浪轻轻晃荡,像铺了层绿绸子。更让人欢喜的是田埂边——之前撒下的花籽全发了芽,粉色的、黄色的小花星星点点地开着,走在田埂上,花香混着稻叶的清香,让人浑身舒畅。 这天清晨,苏晚挎着竹篮去田边,想采些新鲜的荠菜回来做包子。刚走到田埂口,就见虎子蹲在花丛边,手里拿着个小布包,正小心翼翼地给花儿浇水。“苏姑娘!你看这些花,真的开了!”虎子抬头看见她,眼睛亮得像星星,指着一朵粉色的花说,“俺娘说,这花叫‘报春’,开了就说明庄稼能长得好。” 苏晚笑着蹲下身,帮他把歪了的花茎扶好:“虎子说得对,这些花不仅好看,还能吸引蜜蜂来采蜜,帮稻子传粉呢。”正说着,远处传来赵珩的喊声,他手里举着个纸鸢,蹦蹦跳跳地跑过来:“师母!大人说等会儿忙完农活,就陪我去放风筝!” 两人往稻田里走,就见高铭远正和周石头查看稻苗。高铭远蹲在田里,指尖轻轻拂过稻叶,眼里满是欣慰:“这稻苗长得壮,再过些日子追肥,就能抽穗了。”周石头跟着点头,手里攥着个布兜,里面装着之前沤好的肥:“俺们听您的,今天就把肥撒下去,保证让稻子长得比去年还好。” 晌午的时候,村里的妇人都来田埂上帮忙——有的给稻苗除草,有的帮着撒肥,还有的跟着苏晚学辨认野菜。张婶拿着棵蒲公英,笑着说:“苏姑娘,去年你教俺们认的这些野菜,既能当菜吃,又能晒干了泡水,真是顶好的东西。”苏晚笑着回应,又指给她们看哪种草会抢稻苗的养分,得及时拔掉。 赵珩和虎子没一会儿就跑远了,两人拿着小铲子在田埂边挖蚯蚓,说是要去水渠边钓鱼。苏晚远远看着他们的身影,嘴角忍不住上扬——赵珩刚来兰考时还带着些京城公子的娇气,如今晒黑了不少,手脚也麻利了,连说话都带了些兰考的口音。 傍晚时分,夕阳把稻田染成了金黄色。高铭远带着村民们撒完最后一片田的肥,满身是汗地走回来。苏晚赶紧递上帕子,又把凉好的麦秆茶递给他:“快喝点水歇歇,今天辛苦大家了。”周石头等人也围过来,喝着茶说着话,李大叔看着田埂边的花,忍不住感叹:“今年这田埂,比俺家闺女的绣花布还好看,等秋收的时候,肯定是个好收成!” 回家的路上,赵珩和虎子拎着个小竹桶,里面装着两条小鲫鱼——是他们钓上来的。“师母,今晚咱们煮鱼汤喝吧!”赵珩晃着桶,兴奋地说。苏晚笑着点头,又摘了些田埂边的野花,打算插在屋里的瓷瓶里。 回到家,苏晚去灶房煮鱼汤,高铭远则坐在院里的石凳上,看着刚写好的书信。信里写了兰考如今的光景,还特意提了田埂边的花和长势喜人的稻苗,打算托人寄去京城。“太子要是知道兰考现在的样子,肯定会高兴的。”高铭远说着,抬头看见苏晚端着鱼汤出来,香味瞬间飘满了院子。 晚饭时,大家围坐在桌前,喝着鲜美的鱼汤,吃着掺了野菜的包子。赵珩说要把钓来的鱼晒成鱼干,等赵玥来兰考时给她尝尝;虎子则说要好好认字,将来把兰考的故事写下来。高铭远和苏晚听着,相视一笑——他们知道,兰考的好日子,就像这田埂边的花一样,正热热闹闹地开着,也像这碗里的鱼汤一样,暖乎乎地淌在每个人心里。 夜里,窗外的月光洒在田埂上,花香顺着窗缝飘进屋里。高铭远握着苏晚的手,轻声说:“等秋收之后,咱们再多种些花籽,让明年的兰考,到处都是花香。”苏晚笑着点头,靠在他肩上,听着窗外的虫鸣和远处的蛙声,心里满是踏实——这兰考的春天,不仅有稻苗的绿,有鲜花的艳,更有大家对好日子的期盼,这便是最珍贵的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