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伐木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译文: 射野鸡丢失一箭,最终获得荣誉爵命。 含义: 旅途中有小损失(射雉一矢亡),但因技能或德行,终获名誉地位(终以誉命)。象征客居坚持努力,终得认可,化失为得。 六五故事: 在矿山煎熬了数月,旅人终于攒下了一小笔足以支撑他再次上路的盘缠。他将那微薄的银钱贴身藏好,背起那把作为报酬的开山斧,在一个雾气弥漫的清晨,悄然离开了这片浸满血汗的土地。 他没有回头。身后的矿区,是他旅途中的一处烙印,记录着苦难,也淬炼着他的意志。 他继续向西而行。这一次,他的目标不再仅仅是生存,而是更加明确地寻找能够施展抱负、践行所学之地。沿途,他依旧靠打短工、抄书写信换取食宿,但心境已与初离故乡时大不相同。少了几分惶惑,多了几分沉静与观察。 这一日,他行至一片丘陵与平原交界的区域。地势开阔,水草丰美,人烟也渐渐稠密起来。正当他沿着一条溪流赶路时,前方村落方向突然传来一阵惊慌的呼喊和鸡飞狗跳的混乱声。 “是那只疯雉!又来了!快躲开!” 旅人蹙眉望去,只见一只体型异常硕大、羽毛斑斓的野雉,正凶猛地扑腾着翅膀,在村口的晒谷场上横冲直撞。它似乎受了什么惊吓,或是天生凶猛,尖锐的喙和爪子竟将一名躲闪不及的农妇手臂划出一道血口,引得周围村民惊呼连连,手持农具却不敢轻易上前。 那野雉愈发嚣张,转而扑向场边圈养的小鸡雏,眼看就要造成更大损失。 旅人心头一紧。他虽非猎户,但早年在家乡也曾随长辈习过射艺,以求六艺兼备。路见不平,岂能坐视 “老乡,借弓一用!”他朝旁边一位拿着猎弓却不敢上前的年轻猎人喊道。 那猎人愣了一下,见旅人气质沉静,眼神恳切,下意识地将弓和一支箭递了过去。 旅人深吸一口气,搭箭开弓。弓是软弓,并不顺手,那野雉又动作迅捷,难以瞄准。他凝神静气,回忆着年少时练习的感觉,目光锁定那扑腾的斑斓身影。 “嗖——” 箭矢离弦,破空而去! 然而,就在箭尖即将触及野雉的刹那,那畜生猛地一个急转,箭矢堪堪擦着它的尾羽飞过,“咔嚓”一声,深深钉入了后方一棵老树的树干之上!更糟的是,或许是因为弓力不济,或许是因为箭杆本身有旧伤,那箭矢的尾羽部分,竟应声断裂,掉落在地! 射雉一矢亡! 野雉受此一惊,发出刺耳的鸣叫,振翅高飞,瞬间消失在远处的林莽之中(射雉一矢亡)。 旅人握着猎弓,看着地上断落的箭羽和树上光秃秃的箭杆,脸上露出一丝无奈的苦笑。终究是生疏了,未能竟全功,还损失了一支箭。 那年轻猎人倒未责怪,反而安慰道:“先生好箭法!虽未射中,却也吓跑了那畜生,救了鸡雏。只是可惜了这支箭……” 旅人正欲将弓递还并赔偿,忽听得身后传来一阵沉闷如雷的马蹄声! 他回头望去,只见一支衣甲鲜明、旌旗招展的队伍,正从官道方向疾驰而来。看那仪仗气势,绝非寻常商旅,倒像是某位诸侯的出行或狩猎队伍。 队伍前方,一位身着华贵猎装、气度威严的中年人,勒马停驻,目光锐利地扫过晒谷场,最终落在了手持猎弓的旅人身上。显然,他看到了方才旅人引弓射雉的那一幕。 “刚才是你在射箭”那中年人开口,声音洪亮,带着久居上位的压迫感。 旅人心知遇到了贵人,不卑不亢地拱手行礼:“正是在下。见那野雉伤人扰民,故而尝试驱赶,技艺不精,未能射中,反倒折损了这位兄弟一支箭,见笑了。” 他坦然承认失败,并提及折箭之失,态度磊落。 那中年人,正是途经此地的“信陵君”,一位以礼贤下士、宽厚仁德闻名的诸侯。他仔细打量着旅人,见其虽风尘仆仆,衣衫简朴,但眉宇间自有光华,言行举止从容有度,尤其在失手后毫不遮掩,反而主动承担损失,这份气度让他心生好感。 “无妨。驱赶凶禽,护卫乡民,本是义举。纵失一矢,其心可嘉。”信陵君微微颔首,语气缓和了许多,“观阁下气度,非常人。不知高姓大名,欲往何方” 旅人见对方言辞恳切,便坦诚相告:“在下旅人,乃一漂泊士子。因故乡战乱,游学四方,欲寻明主,以求安身立命,兼济天下。” “兼济天下”信陵君眼中精光一闪,“好志向!如今列国纷争,民生多艰,敢问先生,何以济之” 这正是旅人多年来辗转思索的核心。他略一沉吟,便将胸中所学所思,结合一路所见民生疾苦、吏治得失,清晰道来。他谈仁政,谈富民,谈强兵之本在于民心,谈天下大势在于合纵连横……言辞恳切,见解深刻,既引经据典,又紧扣现实。 信陵君越听越是动容。他门下食客三千,不乏能言善辩之士,但像旅人这般,既有真才实学,又有底层阅历,更兼一份悲天悯人情怀的,实属罕见。尤其是旅人身上那种历经磨难却不改其志的坚韧,更是让他欣赏。 “好!先生高论,令人茅塞顿开!”信陵君抚掌赞叹,“寡人正欲广纳贤才,共图大业。先生若不嫌弃,请随寡人回府,聘为客卿,共商国是,如何” 终以誉命! 这突如其来的赏识和邀请,如同一声惊雷,在旅人心头炸响(终以誉命)!客卿之位,地位尊崇,是无数士子梦寐以求的荣誉与机遇。这意味着,他多年的漂泊、所学所思,终于得到了认可,找到了可以践行的平台! 他强压下心中的激动,深深一揖:“君上知遇之恩,旅人感激不尽!愿竭尽驽钝,以供驱策!” 信陵君哈哈大笑,亲自下马,扶起旅人,与他并辔而行。 进入信陵君府邸,旅人被奉为上宾,有了宽敞的居所,精美的衣食。但他并未沉溺于这突如其来的富贵,而是很快投入到辅佐信陵君的政务之中。 他以其明察秋毫的洞察力和务实的建议,帮助信陵君整顿吏治,减轻赋税,兴修水利,安抚流民。他将在矿山所见所闻写入策论,建议改善役制,规范矿业,以保民生。他的许多主张,都深得信陵君赞同,并得以推行,使得封国内政通人和,百姓称颂。 昔日在安平驿教导阿仆的耐心,在矿区记录账目的严谨,在漂泊中积累的见识,此刻都化为了他治理邦国的智慧。 他的名声,随着政绩的显现,逐渐传扬开来。昔日那个在破庙中被抢、在矿山中郁结的漂泊士子,如今已成为信陵君身边备受尊敬的客卿。 一日,信陵君设宴款待众臣,特意将旅人安排在身边尊位。席间,信陵君举杯向众臣介绍旅人,盛赞其才德。 旅人起身谢恩,目光扫过案上精美的酒馔,脑海中却瞬间闪过那支断裂的箭矢,闪过阿仆惊恐的眼神,闪过矿工麻木的脸庞。 他举起酒杯,面向信陵君和众臣,慨然言道: “矢亡非损,乃誉之始。” 他失去了一支箭,却由此开启了获得声誉和使命的大门。那小小的损失,仿佛是命运投石问路的一枚石子,引来了真正的机缘。 他顿了顿,声音更加清朗坚定: “旅之极,在德显于外。” 漂泊的极致意义,并非在于走过多远的路,经历过多少磨难,而在于将内在的德行与学识,彰显于外,应用于世,真正造福于民啊! 满座皆静,随即爆发出由衷的赞叹之声。 旅人知道,他找到了旅途中的一个重要驿站。但这并非终点,客居之身虽得荣耀,而“旅”的本质——那份如火焰般永不熄灭的追寻与责任,将引领他走向更远的未来。 讲述了旅人离开矿山后继续西行,途中遇一凶猛野雉伤人扰民,他借弓射雉驱赶,却因弓不顺手且野雉敏捷,导致箭矢落空并折损(射雉一矢亡)。这一小小的失利场景,恰巧被路过的诸侯信陵君目睹。信陵君欣赏旅人见义勇为的举动和坦诚承担损失的气度,主动与之交谈。旅人借此机会,将自己多年来游学所思、结合沿途见闻形成的治国安民之策娓娓道来,其深刻的见解和悲天悯人的情怀深深打动了信陵君。信陵君当即邀请旅人入府,聘为地位尊崇的客卿(终以誉命)。旅人凭借其才华和务实精神,在信陵君麾下取得显着政绩,赢得广泛声誉,实现了从漂泊士子到受人尊敬谋臣的转变。他深刻体会到,旅途中的小挫折和损失,有时反而是重大机遇的开端,而漂泊的终极价值,在于将内在的德行与学识彰显于世,应用于实践。这生动阐释了旅卦六五爻辞的深意:在漫长的客居或奋斗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小的失利或付出(如射雉失箭)。但只要自身具备真正的才能和德行,并且坚持不懈地努力,这些小小的损失非但不会影响大局,反而可能成为引动贵人赏识、获得巨大机遇和荣誉的契机。这强调的是以豁达心态看待小损,以厚德才学赢得大成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