聿预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四月的风带着暖意,樊赟、倾喃和凰慕接到市医院临终关怀科的新邀约——有几位曾服役于特殊兵种的老兵,正处于生命终末期,他们中有人总念叨着当年的营地场景,有人遗憾没能和战友好好道别,医院希望“非遗关怀活动”能帮老兵们还原旧场景,弥补战时遗憾。 三人立刻赶到医院了解情况。护士长指着病历本介绍:“张爷爷曾是通讯兵,总说当年在雪地里架电台,手指冻得没知觉还在坚持;李爷爷是侦察兵,最遗憾的是当年任务结束后,没来得及和牺牲的战友说句‘任务完成了’;王爷爷是工程兵,总想起和战友们一起搭建临时工事的日子。” 樊赟摸着随身携带的竹编工具包,心里有了主意:“咱们用非遗手作还原他们的记忆场景吧。竹编可以做营地的帐篷、电台模型,布艺拼贴战友的剪影,漆器做工事的标记,再配上老照片和他们的口述,让场景更真实。”倾喃和凰慕当即响应,倾喃负责收集老兵的旧照片和故事,凰慕联系联盟的年轻团队和养老院的老匠人,准备材料。 第一次见到张爷爷时,他正躺在床上,手里攥着一张泛黄的黑白照片——照片里是雪地中的电台,几个穿着厚棉衣的士兵围着电台,脸上冻得通红却笑得灿烂。“那是1969年的冬天,我们在东北执行任务,零下三十多度,电台线冻得硬邦邦,我们就用体温焐热了再接线,”张爷爷声音沙哑,眼里却闪着光,“要是能再看看那样的帐篷,再摸摸电台,就好了。” 樊赟握着张爷爷的手说:“张爷爷,我们帮您做一个雪地电台的模型,让您再‘回到’当年的营地。”张爷爷听了,激动得连连点头,眼角泛起了泪光。 接下来的日子,工作室成了“记忆工坊”。程师傅带着老人们用竹篾编帐篷模型,竹丝要选韧性好的,编出帐篷的褶皱感;郑师傅用黑色漆料在木板上画电台,连按钮的位置都根据张爷爷的描述反复调整;李爷爷则用深绿色的布料拼贴士兵的棉衣,还在衣角缝上小小的五角星——那是当年军装的标志。樊赟和倾喃则陪着张爷爷回忆细节:“帐篷的门是朝东开的吗”“电台旁边是不是放了一个铁皮水壶”张爷爷耐心地一一回答,每次看到模型的进展,都会露出欣慰的笑容。 五月初,雪地电台模型终于完成了。樊赟、倾喃和凰慕带着模型来到医院,还特意在病房里布置了简单的场景——用白色的棉絮模拟雪地,在模型旁边放了一个复刻的铁皮水壶,甚至找来了当年的军用水壶图案,用布艺贴在帐篷上。 当张爷爷看到模型时,嘴唇微微颤抖,他伸出手,轻轻摸着竹编帐篷的门帘,像是在抚摸真实的帐篷:“像,太像了!就是这个样子,当年我们的帐篷就是这样,门朝东开,早上能晒到太阳。”他又摸到电台模型,手指在漆料画的按钮上轻轻点着:“这个是电源键,这个是调台键,当年我就是这样,一遍遍地调台,直到联系上总部。” 樊赟蹲在床边,轻声说:“张爷爷,我们还录了您说的当年的电台呼号,您想听听吗”她拿出手机,播放了联盟年轻团队根据张爷爷的描述,模拟录制的呼号声。当“这里是雄鹰,请求通话”的声音响起时,张爷爷的眼泪终于掉了下来,他跟着声音轻轻念叨:“对,就是这个呼号,当年我们就是用这个呼号,和总部联系,和战友们报平安。” 与此同时,李爷爷的“战友告别场景”也在筹备中。李爷爷总说,当年执行侦察任务时,战友小陈为了掩护他牺牲了,他没能来得及说一句“任务完成了,你放心”。倾喃和凰慕决定用布艺拼贴做一个“战友剪影墙”,把李爷爷和小陈的剪影贴在墙上,旁边放上他们当年的任务地图——用竹编做底,漆料画路线。 为了让场景更有温度,凰慕还联系了当地的退役军人服务站,找到了小陈的家人,拿到了小陈年轻时的照片。郑师傅根据照片,在漆器托盘上画了小陈的肖像,旁边写着“任务完成,英雄不朽”。当李爷爷看到剪影墙和漆器肖像时,他慢慢站起身,对着小陈的剪影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哽咽着说:“小陈,任务完成了,我们都好好的,你放心吧。” 王爷爷的“工事搭建场景”则由程师傅和年轻团队合作完成。他们用竹编做了临时工事的框架,用泥土色的布料模拟工事的墙体,还在工事旁边放了竹编的铁锹、镐头模型——这些都是王爷爷当年用过的工具。王爷爷看着模型,想起了和战友们一起搭建工事的日子:“那时候我们白天挖工事,晚上轮流站岗,虽然累,但大家都想着,早点把工事建好,就能更好地保护阵地。”他还主动教年轻团队编竹编铁锹:“当年我们在野外,没工具的时候,就用竹子编简易的工具,你们看,这样编,铁锹头就结实了。” 六月,医院的临终关怀病房里,多了几处特殊的“记忆角落”——张爷爷的雪地电台模型放在窗边,阳光洒在上面,像是雪地反射的光;李爷爷的战友剪影墙贴在病房的墙上,旁边放着小陈的漆器肖像;王爷爷的工事模型摆在床头柜上,竹编工具整齐地放在旁边。这些用非遗手作还原的场景,成了老兵们最后的慰藉。 有天,张爷爷拉着樊赟的手说:“谢谢你们,让我再‘回’了一次营地,再‘见’了一次战友。这辈子没什么遗憾了。”樊赟眼眶泛红,说:“张爷爷,这是我们应该做的,您和战友们的故事,值得被记住。” 这件事很快被当地的退役军人服务站知道了,他们联系了樊赟、倾喃和凰慕,希望能合作开展“戎光非遗关怀计划”,为更多老兵还原战时场景,弥补遗憾。“很多老兵都有难忘的记忆,有的想再看看当年的武器模型,有的想再‘走’一次当年的巡逻路线,”服务站的工作人员说,“你们的非遗手作,能让这些记忆变得更真实,更温暖。” 三人欣然同意,很快就组建了“戎光非遗工坊”——由养老院的老匠人、联盟的年轻团队、退役军人志愿者组成,专门为老兵设计非遗手作场景。工坊里,程师傅带领大家研究如何用竹编做武器模型,郑师傅尝试用漆器还原巡逻路线图,李爷爷则用布艺做老兵当年的军装细节。樊赟、倾喃和凰慕则负责收集老兵的故事,和他们一起设计场景,确保每一个细节都符合他们的记忆。 七月,“戎光非遗关怀计划”正式启动。第一位服务的老兵是曾参与边境防御战的刘爷爷,他想再看看当年驻守的哨位。工坊的成员们用竹编做了哨位的模型,用蓝色的布料模拟远处的山脉,用白色的棉絮做云层,还在哨位旁边放了竹编的岗楼和国旗模型。当刘爷爷看到模型时,他激动地说:“就是这个哨位,当年我在这里站岗,每天看着国旗升起,心里就特别踏实。” 随着计划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进来——有提供老兵资料的退役军人,有捐赠材料的企业,有帮忙宣传的媒体。联盟的年轻团队还把老兵的故事和非遗手作场景拍成了短视频,发布在网上,很多网友看了都深受感动,有人留言说:“谢谢老兵们的守护,也谢谢你们用这么温暖的方式,帮他们留住记忆。”还有人表示想加入志愿者队伍,为老兵们做点事。 樊赟、倾喃和凰慕坐在“戎光非遗工坊”里,看着满室的手作模型——雪地电台、战友剪影、哨位模型、工事框架,每一件都承载着老兵的记忆,也凝聚着大家的心血。倾喃说:“咱们用非遗手作,不仅帮老兵们弥补了遗憾,还让更多人了解了他们的故事,这就是非遗的力量,也是传承的意义。” 樊赟点头,看着窗外飘扬的国旗,轻声说:“未来,咱们还要把‘戎光非遗关怀计划’推广到更多地方,帮更多老兵留住珍贵的记忆。还要把这些故事整理成书,让后代知道,曾经有这么一群人,为了国家和人民,付出了青春和热血。” 凰慕笑着说:“轻折柳的故事,又多了一段温暖的篇章。只要我们心怀敬意,带着这份温暖继续走下去,就一定能让更多老兵感受到关怀,让更多人记住这些英雄的故事,让非遗的光芒,照亮每一段值得被铭记的岁月。” 工坊里,程师傅还在教年轻人们编竹编岗楼,郑师傅在调试漆器颜料,准备画下一个老兵记忆中的巡逻路线。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落在这些手作上,像是为它们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轻折柳”的故事,还在继续,而这段关于老兵与非遗的温暖记忆,也会像这些手作一样,被好好珍藏,传递给更远的未来。

都市言情推荐阅读 More+
枭爷又爬墙了

枭爷又爬墙了

英儿笑春风
光芒四射的娱乐圈超级女神君子卿,在一次拍摄时遇上游艇爆炸,沉没海底。二年后,出现了一位酷似女神的女孩鹿小纯,引来两位总裁再次争夺。鹿小纯:管先生,你是干什么的?龙枭:开面馆的。众人眼中最有权势的大魔王枭爷,为接近女孩,易容改名住在隔壁,变身煮面师傅,成为好邻居。“管先生爬露台了!”“枭爷又爬墙了……”超甜超宠超搞笑+一点点虐
都市 完结 85万字
穿越之弃妇荣归

穿越之弃妇荣归

如婷玉澈
十八岁的少女庾明月是个孤儿,她善良单纯,渴望家庭温暖。一次意外,她身亡穿越到一个有着同样相貌的女子身上,不料对方身世更是凄惨,被夫家暗算抛弃,还带有一个嗷嗷待哺的女儿。女本柔弱、为母则刚,且看她是如何手撕对手,一路过关斩将,成为天下身份最尊贵的女人!
都市 连载 118万字
燕燕于飞

燕燕于飞

夏至
入世即出世,出世即入世。不能入世,何以出世?所谓的修真者,事实上也不过是一群比较特异的人而已。也许,他(她)们就默默无闻的生活在你我身边,只是你没有注意到罢了..
都市 连载 355万字
夏夜星海有梦

夏夜星海有梦

飘叶恋根
【华语言情大赛入围作品,超梦幻的爱情故事】自从那夜暴风雨里,夏梦从山上救回来一名奇装异服的男子后,她的生活充满了惊喜同时也充满了惊吓。什么好事怪事倒霉事都冲着她来了。母鸡不应该是下鸡蛋吗,怎么会下金蛋?被医院判定这辈子都不可能醒来的植物人爸爸,竟然奇迹般地苏醒了?半哑人妈妈,还有耳朵不好使、眼睛不亮堂的奶奶,她们居然一夜之间都变成正常人了。这……这也太不可思议了,夏梦眼花缭乱。什么,十八岁成年的生
都市 完结 54万字
八零:凝脂美人嫁首富后好孕连连

八零:凝脂美人嫁首富后好孕连连

糖布丁
(万人迷+萌宝+糙汉+宠妻+日常)宋可夏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出生时被抱错,在城里被娇养十八年。在上一世,真千金归来,她的命运急速翻转。宋家的一针一线一饭一水皆是恩德,是绑在她身上的枷锁。为了报恩,她让出自己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为了报恩,她在养母的恳求下,嫁给了有儿有女的二婚男人。为了报恩,她隐姓埋名,不能外出见人,倾尽所有无怨无悔。宋可夏:……大学录取通知书,拿来吧你。老男人,谁爱嫁谁嫁。反手一个举
都市 连载 68万字
农家奋斗记事

农家奋斗记事

黯奴
村里人背地里没少说鞠老三的闲话,本家的亲戚也都瞧不起他,只因为鞠老三连生三个闺女都没生出个带把儿的。鞠老三和媳妇不认命,没儿子就没儿子,三个闺女有出息他们照样有盼头。若干年后,鞠老三夫妻俩成了四里八乡人人羡慕的对象。大闺女白手起家开工厂,二闺女种植养殖两手抓,三闺女赚的少,却是村里第一个正正经经走出去的大学生。有人问鞠老三过上好日子的秘诀是什么,鞠老三呷一口茶笑呵呵道:“没啥秘诀,就是别瞧不起姑娘
都市 连载 140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