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铭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灵帝病危的消息很快传开,郭嘉、田丰等人虽然早就听王旭说过,但毕竟是推断,心里始终抱着怀疑,陡然确定这个消息,无不是呆愣好久才回神。
他们明白灵帝病危意味着什么,立刻就主动返回将军府理事,众将则抓紧操练士卒,为出征做好准备,王旭自己也没闲着,与徐淑一起带着典韦和数十随从奔赴桂阳和武陵,亲自检查两郡情况。
大乱将至,若内部有重大隐患,他无法安心征伐。
结果不是太好。
桂阳没什么大问题,刘度虽然算不上大才,但治理一郡绰绰有余,大体情况与上报到将军府的没区别,各项政令执行得非常有效,细节完成不错。
武陵则很糟糕,空缺官吏还没补齐,将军府制定的好多政令都实施不久,针对蛮族的融合刚刚展开,而且武陵蛮族很多,实力较强,成效不显着。
这也不能怪赖恭,时间终究太短,他能做到现在这样已是拼尽全力,换成谁都好不到哪里去。
王旭视察两郡期间,得到众多朝臣保奏的孙坚也如愿调任吴郡太守,率领麾下精兵和心腹文武返回扬州老家,临走前还特意跑到将军府辞行,得知王旭外出视察,便留封书信,带着遗憾离开。
王旭快马赶回泉陵是二月中旬。
如今朝中乱成一团,何进与蹇硕斗到关键时刻,没心思理会荆南的事,他作为荆南都督,当仁不让地派人代理长沙。
人选倒是让他有些头疼,将军府很快要迁到长沙,过去代理事务的人必须提前打好基础。
挑来挑去,最后选中桓阶。
桓阶本就是长沙人,返回故里能立得住,地方家族要给他几分薄面,外加他个性沉稳,军政两方的事务都懂,算是最合适的人选。
荆南暗中调度和准备的时候,帝都洛阳更是风起云涌,掀开混乱的初章。
董卓如同历史一样,竭力掌控兵权。
朝廷征召他为少府,他就找借口推脱,通过向何进表忠心来避免调任。
病重的皇帝想让他把兵马交给皇甫嵩,保留前将军职位,兼任并州牧,他都不愿意,或是贿赂中常侍,或是向何进表达赤胆忠心,总之是想尽办法留在河东郡,麾下嫡系兵马也不交给皇甫嵩。
病危的皇帝迅速失去掌控朝堂的能力,而大将军何进没法未卜先知,他不知道向来顺从的董卓暗藏野心。
何进认为河东在洛阳与长安北方,只隔着黄河,有忠诚他的将领坐镇,对他掌控朝堂有好处,而且他不愿让威望过高的皇甫嵩掌控更多兵马。
董卓如愿在河东坐大,麾下军队跟随他东征西讨多年,混合凉州人、胡人和并州人,忠心耿耿,实力强劲,外加有何进撑腰,真是嚣张异常,他迅速控制周边郡县,要钱要粮,没人敢说个不字。
公元189年三月初七,灵帝病情加重,已到无法理事的程度,心知自己命不久矣,便召集亲信大臣交托后事。
蹇硕试图趁此机会诛杀何进,没想麾下军司马潘隐是何进的人,导致消息提前泄露。
何进将计就计,火速找到自己的同乡——中常侍郭胜。
何家能有今天,郭胜暗中帮过他们很多,如今得到何进不少承诺,郭胜便又帮他劝说其他常侍。
老宦官们早有抛弃蹇硕的心,如今皇帝病危,若何皇后的儿子刘辩登基,何进的权势更无法阻挡,他们迅速做出选择,帮着何进假传圣旨,放任何进带兵进内城,一举诛杀了蹇硕及其党羽。
三月十一。
年仅三十多岁的灵帝病逝。
灵帝认为刘辩没有威仪,临终时想立小儿子刘协为帝,没想遗嘱被何进与老宦官们密谋篡改,改立长子刘辩,也就是何进的外甥为皇帝。
三月十三。
皇子刘辩登基,尊称母亲何皇后为皇太后。
何太后临朝主持朝政,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光熹,封九岁的皇子刘协为勃海王,任命后将军袁隗为太傅,与大将军何进共同主持尚书事务。
掌权的何进大肆启用名士,闻风赶回洛阳的王允也被重用。
几天后。
太皇太后董氏,也就是灵帝的母亲意欲干政,与何太后发生激烈冲突,恰好骠骑将军董重,也就是太皇太后董氏的侄儿想要跟何进争权,两家势同水火。
灵帝已死,太皇太后董氏哪里争得过大权在握的媳妇,没过多久就被何进联合群臣上奏,给她随便挖个罪名遣回河间老家。
骠骑将军董重被免官!自杀!
渤海王刘协改封陈留王!
太皇太后董氏返回河间后无故身亡,死亡原因连谍影部众都查不到,但满朝文武心里都有数,这很明显是被何进与何太后弄死。
一无病,二无灾,一觉睡醒,人就死了
真是活见鬼!
何进也犯下天大的错误!
维系大汉天下的两大核心是礼法和律法,他让权利彻底凌驾于礼法和律法,拿什么约束天下!
上行下效。
人心……乱了。
五月初七。
袁家为首的诸多士族门阀联合起来,威逼何进诛杀宦官。
何进被逼无奈,悄悄找到妹妹何太后,打算与宦官翻脸,并借机彻底掌控大权。
何太后哪里明白军国大事,她早就被见风使舵的宦官讨得欢心,外加这些宦官拉拢到何进的弟弟何苗,还有何进的母亲舞阳君,何家自己也乱了。
谁都想掌权!
最后事情非但没成,反而打草惊蛇,导致宦官记恨何进到极点。
此时北军五校和西园八校的半数人马及禁军都听命何太后,且何苗也手握重兵,何进不敢妄动,陷入骑虎难下的境地。
他如今最大的倚仗是天下士族门阀支持,哪敢违逆众人心意。
迫于无奈,他听信刚刚转任司隶校尉的袁绍,召集各地猛将和豪杰进京,意欲逼迫何太后与何苗同意。
一石激起千层浪,帝都洛阳彻底炸锅。
团结在何进身边的名臣良将看出局势危急,火速离散,或是辞官,或是调任……唯有各地依附他的统兵将领大力支持。
刚刚升任并州刺史的武猛都尉丁原屯兵河内,焚烧孟津渡,威逼洛阳中枢。
东郡太守桥瑁发兵城皋。
何进部将王匡、鲍信等人火速回乡召集兵马。
最让何进满意的是董卓,几乎命令刚到,董卓便高呼响应,集结兵马倾巢而出,奔赴洛阳相助!
这些助力尚且没赶到,宦官就恐惧到不能自制,慌忙恳求何太后、何苗和舞阳君,说他们没功劳也有苦劳,当年帮助何家发达,如今又诚心服侍,请求不要杀他们,还把这些年收刮的钱财珠宝尽数拿出来献给何苗和舞阳君。
宦官们成功博得信任,引诱何太后连夜召唤何进入宫商谈,哪想何进刚从太后寝宫出来,宦官就痛骂他忘恩负义,下令埋伏好的高手杀掉何进,然后以何进的名义写下诏书,说是何进与何太后要重新任命朝中大臣。
老宦官们被形势逼得昏头,那些名字全是听从他们的人,还都是掌权职位,当场就引起怀疑。
文武拒不承认,执意见何进。
宦官被逼无奈,认为只要告知何进的死讯,文武就会被震慑,因而割下何进的人头扔到宫门外。
这想法过于天真,他们从没想过,人心安稳是因为有规矩,也就是这个时代的礼法和律法!
规矩被践踏得荡然无存,谁也管不住谁。
何进人头滚落的时候,帝都洛阳……彻底翻天。
一切都无法挽回。
两个时辰后。
何进的部将吴匡、张璋等人率先带兵杀到宫门。
虎贲中郎将袁术紧跟着带虎贲郎杀到,他胆子更大,直接放火烧青琐门。
皇室威严荡然无存!
宦官不想坐以待毙,挟持住何皇后、皇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意欲逃出宫城,但行至南北两宫的天桥通道却被卢植截住,导致何太后走脱。
与此同时。
袁家突然动手屠杀依附宦官的官员。
袁绍与何进的弟弟何苗带兵堵住宫门,成功劫杀赵忠等几个中常侍。
宫门很快被攻破,皇宫内的宦官不论好坏,全被诛杀。
董卓的弟弟董旻恰好在洛阳做奉车都尉,成为这次杀伐的主事者之一。
残存的张让等几个宦官带亲信人马趁乱逃脱,也可能是某些人有意放走,总之他们挟持着刘辩和刘协成功逃出平津门。
此时满朝文武都已经杀红眼,乱不可言,事态迅速失控。
何进的亲信部将没能找到张让等人,反而碰到同样追杀宦官的何苗,他们怨恨何苗作为弟弟不支持何进,还从中作梗,便攻杀何苗,把他也给宰了,可怜何苗听说何进身亡便立刻带兵赶来,毕竟是亲兄弟,哪能没有感情,没想活活成为冤死鬼。
此后。
忠诚的卢植和闵贡追查到宦官踪迹,一路杀到黄河岸边。
眼见卢植这个文人也身先士卒,杀得麾下人仰马翻,张让等宦官畏惧遭受酷刑,无奈投河自尽。
此时皇帝刘辩与陈留王刘协已疲惫不堪,卢植便护着他们在民舍歇息一晚。
第二天清晨。
文武百官纷纷寻来,同时抵达的还有刚刚渡过黄河的董卓……以及他麾下浩浩荡荡的铁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