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铭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于禁率众缴械投降的时候,文聘仍旧在追击楚军,但他追的只是王凌率领的三千骑兵。
哨骑回报说楚军有大量将士不知所踪,他就说这是楚军的惑敌之计,无需理会,只管追击。
哨骑回报说前方道路险隘,恐有埋伏,他就说楚军溃退,焉能有埋伏,因而顺利通过阴沟。
哨骑仅仅是负责探查消息,如何辨别则是主将的事,主将说是什么,结果就是什么,同样的信息时常能产生不同的判断,而且这种情况在战争里尤为正常,直到有侥幸逃脱的于禁部属匆匆追来,明确告知阴沟之战的结果,文聘才停止追击。
因为他要为下一环行动做好准备,所以行动必须合理。
此时正好入夜不久,文聘便下令麾下将士就地休息并进食随身携带的干粮,而王凌也随之率部做同样的事,因为他早前已亲眼看过文聘的书信,知道文聘停止进军就是信号。
次日黎明前昔。
经过修整的王凌突然杀个回马枪,借助黎明前的黑暗反攻仍在三里之外休息的追兵。
这种追剿战没有营帐依靠,依照常规,便是由将领视实际情况来安排戒备范围,巡逻和哨岗通常会覆盖到很远的地方,但奉命巡查的杨龄以楚军是溃军为借口,装出大意轻敌的样子把戒备距离缩小到方圆不到百米,而且带头漫不经心。
将领都这般说、这般做,普通将士哪里能打起精神,自然是偷懒的偷懒,打瞌睡的打瞌睡,防备稀疏,从而使王凌的夜袭非常顺利。
当王凌率军杀至曹军的歇息地时,文聘更是把戏份做足,高声痛骂杨龄玩忽职守,声称要斩他,同时犹如惊弓之鸟般高喊撤退。
这种战斗的结果不言而喻,或者说根本谈不上战斗。
双方将领配合掌控之下,曹军根本没有与楚军发生太多接触就直接溃败,大多数人都在晕头转向里缴械投降,不仅没什么伤亡,而且出现三千人押解上万人的景象,虽然这种景象在历史的长河里时有发生,但确实不多。
此后文聘率领心腹败军逃往陈留郡府,而杨龄则依照预定计划背下此役的黑锅,扬言说既然文聘要斩他,不如直接回投故主,随之便投降了王凌。
与此同时。
王旭亦传令各部兵马从自身所在位置分别挺进陈留郡府。
一天之后。
文聘率败军抵达陈留郡府,顺利与曹仁和朱灵汇合,同时也彻底陷入楚国中路军的重围,不仅有鞠义、颜良、韩猛在前,更有多支楚军部曲在迅速靠拢。
短短两日之内,魏国从初尝首胜转向惨败,着实是被打得狼狈不堪,陈留的八万曹军精锐顷刻间破灭一半,余下曹仁和朱灵率领的一半也陷入绝境,彻底被楚军割裂了与后方的联系。
此举大大出乎魏国文武预料。
前日曹操得到首胜的消息,认为陈留暂时不会有失,因而放缓了大军行进的速度。
这本是最好的选择,因为二十万大军紧急南渡黄河不是说一窝蜂就能过,前后距离会拉得很远,前部已经抵达白马,后部及物资补给却还在渡河,若要保证军势的严整和防备意外,自然需要慢些,谁曾想陈留的形势会急转直下。
得到传报的曹操心急如焚,匆忙下令已经抵达白马县的曹军前部火速夺回酸枣,试图保住陈留曹军的退路,而统帅曹军前部的人正是魏国大将夏侯渊。
夏侯渊向来以行军速度奇快闻名天下,五万曹军前部的驰援速度不可谓不快,如果情报没错,如果策略没错,如果战局属实,夏侯渊或许能展现自己的能力,甚至于力挽狂澜,可惜一切从开始就是错误的。
因为早前驻守酸枣的于禁中计兵败,以至举众皆降,所以冷苞和杨昂率领万余楚国精兵轻松进驻了酸枣,但酸枣本是魏国的城池,当夏侯渊率部反攻的时候,他们得不到百姓支持,城中反抗不断,因而抵抗得非常艰难。
夏侯渊凭借卓越的统军作战能力,仅用半日就率部冲上城头,成功打开了缺口,远远超过楚国众将的预料。
可惜。
历史除去必然,也不乏偶然。
诸葛亮和典韦率领数千精锐早在几日前,也就是王旭与文聘会面当夜就秘密躲在营外,一是防备文聘真的背叛楚国,一是留下一支奇兵,结果文聘没有背叛楚国,因而诸葛亮便带着这支奇兵北上潜伏到酸枣附近。
生性谨慎的诸葛亮本打算令这支奇兵隐伏起来,待到楚魏决战的时候再伺机行动,不曾想冷苞和杨昂驻守的酸枣完全经不住夏侯渊强攻,仅仅半日就陷入危局。
诸葛亮在距离酸枣不远的山岗目睹战局之后,没有别的选择,只能令这支奇兵提前暴露,并由典韦率领着突袭夏侯渊率领的曹军。
是时夏侯渊刚刚登上城头,正与酸枣守军激战,五万兵马几乎都集中在攻城战里,待到他发现后方遭到突袭的时候,中军大旗都已经被典韦砍到,而且根本无法弄清楚军来了多少人。
不多时。
失去令旗指引的曹军彻底乱成一团,再加先行逃跑的曹军加剧了恐慌蔓延,导致城头激战的曹军也纷纷自行撤退,而驻守酸枣的冷苞和杨昂则抓住时机奋力发起反扑。
最终。
混乱的曹军坚持不到三刻钟便全面溃败,无能为力的夏侯渊只得率部撤向濮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