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铭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陆逊临危受命,执掌楚国水师战彭泽,袭庐陵,下豫章,直至协助诸葛亮设计收降猛将甘宁,致使吴楚之战的局势彻底逆转。
楚国的南方军团和近卫军团顺利收复了豫章,王旭率诸葛亮、周智、徐晃、典韦、颜良、严颜等人以狂风席卷落叶之势步步紧逼,快速挺进位于扬州丹阳的吴都建业。
与此同时。
陆逊率三万水军走长江顺流而下,赶去与宋谦等人率领的水军主力汇合,从水路进击建业。
建安的赵云、徐盛、韩猛、庞统、黄叙、王雄等人则率领青龙军团将士及交州军紧紧咬住意欲撤军的太史慈和凌统,经多番激战,太史慈和凌统等吴国名将在付出不小代价之后,终是分成六部先后撤回了丹阳郡。
公元二零八年十一月初。
吴国集中扬州残存的主力,再加周瑜从中原带回的三万兵马,合计十七、八万精兵屯驻在丹阳郡以北、建业以南的马鞍山附近,试图在此与楚军决战。
不久。
楚国包括水军在内的三路大军相继抵达马鞍山一线,设下大营数十座,跨跃数百里范围,且陆逊以水军封锁长江,截断了中原吴军南下的道路。
值此危急时刻,吴国一面派人请求曹操出兵,一面遣使求和,既是为争取时间,也是祈望能说动楚国退兵,但王旭把所有吴国使臣尽数拒之门外,而且督促各部加强攻势。
十一月中旬。
经过深思熟虑的曹操出兵南阳威胁楚国腹地,从实质上对吴国施以援手,但遭到张合、张靖、鞠义等人率领的朱雀军团和东方军团顽抗,十六万楚国精锐不图进取,只求拒敌,严防死守,令士气本就低落的魏军始终难以取得突破进展。
十二月初。
楚吴之战变得愈发激烈,诸葛亮、庞统、赵云、徐晃、徐盛、韩猛、严颜、典韦、颜良等楚国文武奇招频出,于各线战场同时发起猛烈攻势。
深陷绝境的吴国文武亦毫无畏惧之意,周瑜、步骘、太史慈、凌统、朱桓等江东英杰前赴后继,誓死抵抗。
丹阳北部数县烽烟遍布,两军在各处战略要地你争我夺,战斗异常激烈,就连王旭也不得不时常坐镇前线。
决战是艰难的,也是非常残酷的,随着战火持续,再加天气愈加寒冷,将士们叫苦连天,楚军的伤亡变得越来越大,而看起来摇摇欲坠的吴国始终不倒,尽管他们更艰难,更难以为继,但他们是固守本土,又有无数忠臣良将率领,其死斗的精神是楚军所没有的。
公元二零九年初春,历经三月的吴楚决战陷入僵局,楚军的气势渐渐衰竭,厌战情绪迅速滋生。
丹阳县本是位于吴都建业南边的一个大县,它不仅是建业的一道坚实屏障,也是吴国腹心地带的交通要地,往日里人流密集,商旅络绎不绝,堪称繁荣而富庶。
三个多月的激战里,此地在楚吴两国之间几度易手,终是不复昔日繁华,各段城墙出现了轻重不一的坍塌,堆满杂乱的土袋、木桩和瓦片碎屑,城中百姓尽数逃离,只剩空荡荡的破败屋舍和堆满落叶的街道,若不是有大量士兵巡逻,这里便与阴气森森的鬼城毫无差别。
一片枯黄的落叶伴着微风徐徐飘到眼前,王旭缓缓停住脚步,无意识地伸手接住了落叶。
干涸的斑斑血迹证明枯叶不是刚从枝头落下,而王旭也不知道它沾染的究竟是谁的血。
默然许久之后,他再度迈开了脚步,战靴带起的声响在破败的城墙尤为显眼。
“主公!撤吧!”
诸葛亮的声音微有些沙哑,配合着冬日的枯寂,确实显得过于无奈和悲凉。
王旭抬起的右脚猛然顿住,隔了数息才缓缓落下,而后他转身走到了女墙边静静凝望。
一阵微风徐徐拂过,掀起了额角的发丝,也掀起了染血的战袍。
“真的没有希望么,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一旦错过,将来再想打到此等地步,真就不容易了。”
“唉!”
诸葛亮的羽扇缓缓低垂,无声的作揖其实已经表明了他的态度。
“楚军已然力竭,逆势而行必遭败局。”
“确实如此。”
庞统低沉地接过话,眉宇间满布遗憾。
“江东能人不少,如今心存死志,上下一心,又有百姓支持,而我们疲乏不堪,兵无战心……再打没有意义,江东终是气数未尽。”
“气数”
王旭微有些恼怒。
“什么是气数江东的气数何时能尽天下何时能定如今距离吴都建业仅一步之遥,若能击破吴国,依如今形势,安定天下只需三五年,如何甘心,如何舍弃”
“唉!”
诸葛亮和庞统相视一叹,彼此都没再出声,他们心里明白,王旭表达的不是实际质疑,而是内心的挣扎,也是对天下纷争的厌倦。
“报!”
高亢的呼喊远远传来,一员传令小校健步如飞,仅在眨眼间就奔至近前。
“启禀楚王,石臼再度为凌统攻破,赵云将军被迫率部撤离,且询问是否再度尝试反攻”
“再度……”
王旭苦涩地咀嚼着两个字,眼角也泛起若有若无的泪光。
“今天反攻夺回来,明天又被夺回去,循环往复,交替无尽,我究竟该怎么跟儿郎们的父母妻儿交代……传报赵云……修整待命。”
“诺!”
目视着传令小校远去,王旭猛然深吸口气,大步走向了城墙边缘的石梯。
“孔明!传令各部兵马原地休整,同时写信通知吴国来议和!”
“诺!”
诸葛亮无喜无悲,只是手执羽扇恭敬一礼。
楚国打得很艰难,吴国就更艰难,此时的吴国便犹如一根坚韧的树枝,楚国意欲将其折断,但无论使多大力气也差一点,彼此都已是精疲力竭,当孙坚得到楚国同意议和的消息,他略显憔悴的脸颊几乎立刻就浮起一缕解脱。
双方尽皆迫切希望止戈的情况下,议和变得非常顺利,吴国已没有反击的能力,楚国也没有继续进取的能力,问题放到谈判桌自然就变得轻而易举。
三日之后。
双方使臣开始紧张的谈判,但王旭没有见任何吴国文武,只是对负责议和的诸葛亮简短交代了一句。
“已经收复的豫章郡和交州南海郡不容商量,夺取的物资也没有再吐出去的道理,这是我们楚国的底线,余者便任由你自行与吴国交涉,得失无关紧要,暂且缓和关系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