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铭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公元二一二年正月初六,新年刚过,王旭便披甲配剑,亲自巡查襄阳近郊的各大军营。
如此举动预示着战争来临,虽然雪花仍在天空飘落,天气仍旧寒冷,绿树仍旧披着薄薄白衣,但楚国的文臣武将却满面红光、内心火热,因为他们已经等待太久。
雪地上响起“哒哒哒”的马蹄声,受惊的鸟雀齐齐纷飞,冒着皑皑白雪的冰凉刺骨四散躲避。
“周智!年前你在北疆可有收获”一马当先的王旭出声问说。
“当然有收获,而且不小。”
“没白跑就好,但近段时间不要离开襄阳,做好准备,下月就要出征。”
“下个月这么快”张靖惊道。
“怎么会嫌快你不是天天念叨么”
“不是这意思!我就是心里太激动!”张靖似乎想到什么,突然紧张地说:“老大可千万不要丢我在襄阳看家。”
“哈哈哈哈哈……谁都不想看家,但总要有人看家才行。”王旭爽朗大笑。
张靖脸色急变。
“老大发发慈悲行不行,我不想今生留下如此大的遗憾。”
“行了!留谁都不会留你,不用说得那么可怜!”
伴随着王旭的话音,随行众将尽皆愁眉不展,心里都在揣测会不会是自己留下。
诸葛亮察觉到他们的心态,不由出声安慰:“诸位将军安心,西征至关重要,务求一举功成,出征将领不少,而且主公的命令已经下达到庞士元手里,明日就会公之于众,此刻多思无益。”
“孔明说得不错,诸位都不要猜,明日便知实情。”
众文武说说笑笑,待回到襄阳便各自散去,唯有诸葛亮随王旭到了北宫勤政殿。
“孔明有什么事,为何不能当众商议”
“主公!当年郭太尉北上雍州之后,便一直坐镇西疆,因路途遥远,其兼任的太尉和右尚书令两职是由属下代劳,如今西征在即,属下认为应当另立太尉!”
“另立太尉”
王旭略感不悦。
“孔明是何意”
“主公莫要误会,属下很钦佩郭太尉,没有中伤郭太尉之意,出此谏言全因时局。”
诸葛亮略为沉凝,似乎在组织语言。
“此番西征,郭太尉与主公汇合之后,必定常伴主公左右出谋献策,对否”
“这是必然!”
“此番西征,若楚国得势,魏吴两国必然出兵牵制,主公以为然否”
“也是必然!”
“主公令属下统镇后方,倘若魏、吴两国出兵,属下自是要竭力周旋,因而或会出征,是时楚国的兵事将由谁在后方调度”
“田丰和沮授都能胜任。”王旭道。
“主公!如今有能人可用,何故如此拼凑而影响朝廷秩序”
诸葛亮担心他越听越误会,语气逐渐转急。
“太尉初为掌兵而不统兵,自三大将军府设立,太尉府的职权再度削减,演变为犹如监军和参军的职务,因而属下认为郭太尉担此职务反被拖累,徒耗精力和才能。”
“你说的有些道理。”
早前王旭没有想过这件事,此时才发现太尉职务随着职权调整有暗降之嫌。
诸葛亮再度接口:“郭太尉性子洒脱,不喜处理琐事,长于出谋划策、定国安邦,不如便卸去太尉职务,只担任右尚书令,专注于执掌尚书台,使其能摆脱琐事,着力于发挥自身才能。”
王旭默默权衡半晌,觉得诸葛亮的建议确实很合理,不由接口问说:“你觉得谁接任太尉合适”
“徐元直!”
诸葛亮毫不犹豫。
“依属下愚见,徐元直勤勉善谋,精通军事又忠正刚直,正适合太尉职务。”
“太仆又该由谁接任”王旭追问。
“马良和属下的兄长诸葛瑾都适合,但两人没有卓越功勋,若突然拔升为九卿之一,不太妥当,因而属下觉得主公不如启用旧臣。”
“谁”
“刘巴!”
“刘子初”
王旭略感错愕,他着实没想到诸葛亮会推荐刘巴。
诸葛亮轻轻摇动羽扇。
“论资历,刘子初早年就跟随主公,论功勋,他旧日的积功也不小,而且在朝中极有名望,足以服众,他才智过人,精政善军,正是最佳人选。”
“当年进位称王时,其父刘祥坚决反对,甚至以死逼迫刘巴,此举……”王旭微有些迟疑。
诸葛亮含笑打断:“主公有所不知,刘公已病逝三年有余。”
“刘公已经病逝”
“确实如此!如今刘子初已守孝三年,履尽人子孝道,以他对主公的崇敬和忠心,早就有心再度出仕,只是觉得无颜面对主公,因而在家忧思,若主公愿修书一封,他必定赶来。”
“哎……岁月着实不饶人。”
王旭感叹地摇摇头。
“行!便劳烦你亲自代我去请刘巴出山……刘公虽然对楚国贡献颇多,但他心里始终认定自己是汉臣,追赐名爵或食邑都是侮辱,便由你代我送块匾,上书汉之良臣四字,为其树碑列传!”
诸葛亮肃然起敬,急忙起身行礼。
“此举实是最好的赐予,主公不计前嫌,胸怀宽广,实乃天下之福,属下暂且代刘家谢过主公!”
“行!你快去快回!出征凉州的日子已是不远!”
“属下今日便动身出发。”
目视诸葛亮离开勤政殿,独自坐在卧榻的王旭久久沉凝。
当年启用刘祥的情景仍旧仿如昨日,是时徐盛临近大婚,管亥和杨凤等老人也尚且活着,众人意气风发、满怀壮志,便犹如家人般亲近。
熟悉的欢声笑语依旧萦绕在耳畔,热血洋溢的青春犹在眼前,但有的人已战死沙场,有的人已渐渐苍老,再不复往日风华,田丰、沮授等年龄较大的人甚至渐渐步入暮年,白发增添得越来越快。
岁月如歌!
沧海桑田!
寂静的勤政殿……似乎隐约响起了一声若有若无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