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 (第1/4页)
大秦写书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青史上最有名的公羊派大儒,当属董仲舒。
那么问题来了。
汉武帝为何要力捧董仲舒呢
就算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八派,也有更加【正宗】的选择。
这里面自然有着深层次原因。
无非就是汉武帝想要由治转战。
另外。
匈奴单于曾给吕后写过一封信。
信的内容大概是:我据北南望,无缘领略中原风光,吕后你又丧夫空虚,何不嫁于我,正好我们两国也能互通有无,长久和平。
毫无疑问。
匈奴单于公然给大汉太后送这样一封信,等同于直接羞辱了整个汉庭。
可想而知。
大汉诸公会是个怎样的反应。
然而。
吕后却硬生生的忍了下来,并回信给匈奴单于,说是自己年老色衰,不能远涉服侍之。
于是吕后就派遣了三十多名佳丽,外加大量金银,送给了匈奴单于,也算是稳住了北患。
没办法。
大汉开国之初,全国都找不到颜色相同的几匹御马,百废待兴。
一时热血冲动谁都会!
但像吕后这样忍一时之怒,着实不易。
相比之下。
那个整天想过大寿的满清慈禧,张口便与世界十一国宣战!
丫的当时是爽了。
待败北割地的时候……实在不堪至极。
总而言之。
吕后当政期间,对百姓来说,绝对是安安稳稳,多有福祉。
纵观秦汉两代。
芈宣太后和吕后,都称得上是优秀卓绝的女政治家。
等到汉武帝掌权。
大汉国力鼎盛。
少年帝王,又岂能受辱
昔日吕后的忍耐,全部化作了汉武帝的滔天怒火。
正好董仲舒的公羊派,自带大复仇理论。
汉武帝为自家祖母太后曾经所受的屈辱,向整个匈奴复仇!
有什么问题
自然是没有任何问题!
理当如此!
这就代表了儒家公羊派成为大汉的文化标志,实乃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
大秦是不能眼闭着跟风的。
诚然。
秦廷的关中军武派系,估计会更加容易接受儒家公羊。
儒法也能更进一步的融合。
但还是那句话。
大秦首要之事,便是由战转治。
对于六国余孽,秦廷也仍需严防死守。
二十年之后。
一代人过去。
等到二世继位稳定,再启用公羊派不迟。
“夫子明断。”
嬴政只觉有些可惜。
公羊派适合秦廷,却不适合九州之国情。
颇有点生不逢时的味道。
需等二十年光阴,方可崭露头角。
又一代人。
嬴政不由畅想……二十年后,大秦又会是怎样的光景……
夫子估计已经驾鹤。
他肯定也都与世长辞了。
霎时间。
嬴政下意识觉得自己的内心,出现了一片虚无之感。
那是对于恐惧死亡的人之本能。
这时。
陈平十分难得的开口道:“我记得公羊派还有个君臣以义合……”
君臣以义合。
意为君臣关系并非天公地道。
而是如孔子所言:君待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曾子:君托六尺之孤,臣寄百里之命。
孟子: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先秦儒家没有哪一派是讲究愚忠的。
其实全都是君臣以义合。
只是在说法层面。
略微有点差别。
“君臣节义,乃我辈之荣也。”
许尚轻叹:“奈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迟早会发展为……君让臣死,臣不敢不死。父让子亡,子不得不亡……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啊!”
有很多东西。
绝非越来越先进,越来越开明。
君臣节义,乃封邦建国的一时涌现。
孝义愚忠,则是帝制时代的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