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餐厅论剑
见饭就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酒店餐厅里人不多,挺安静。 李伟和谢爽在靠窗位置坐下,点了几个菜。 谢爽戳着碗里的米饭,压低声音问: “伟哥,咱这趟…真能行吗” “我查了,搞芯片烧钱太快了,水还深。” 他虽然跟着来了,也干了不少联络的杂活,但心里还是没底。 李伟刚想说话,旁边桌传来一声不太友善的嗤笑。 两人转头,看见个三十多岁戴眼镜的男人,一脸戏谑地看着他们: “现在高中生都这么有抱负了” “张口闭口就是芯片、产业。” 他慢悠悠喝了口茶。 “年轻人,听句劝,这不是你们玩得转的。” “找个电子厂打螺丝,或者好好读书,比做白日梦强。” 陈岩心想:又是两个被风口故事忽悠瘸了的年轻人,得给他们泼点冷水清醒清醒。 谢爽一听就火大,刚要怼回去,被李伟用眼神按住了。 李伟看向那人,语气平静: “请问您是” 男人推推眼镜,有点优越感: “羊城都市报,财经版记者,陈岩。” 他觉得一眼就看穿了这俩小子在异想天开。 亮出身份,这下该知难而退了吧。 李伟点点头,不卑不亢: “陈记者。那依您看,什么才不是白日梦” 陈岩没想到这小伙子挺镇定,干脆往后一靠,摆出指点江山的架势: “行业现状我比你们清楚。” “中芯国际28nm良率挣扎,台积电领先那么多。” “国内多少厂子卡在落后制程,没钱没技术,挣扎求生。” “这行要顶尖技术、巨额资金、人才积累,你们有什么一腔热血” 他摇摇头,“热血在这行,最不值钱。” 陈岩心想:这套行业黑话足够唬住他们了。 李伟等他说完,才缓缓开口,声音不大但清晰: “陈记者,您说的现状,没错。” “2015年,咱们芯片自给率看着低,高端逻辑芯片几乎全靠进口。” 他话锋一转:“但您只看到了高端,没留意中低端的机会吗” “很多公开报告里提到的‘自给率’,主要统计的是高端芯片。” “但像电源管理、传感器这类中低端芯片,国内自给率其实快接近30%了。” “而且,台积电的16nm芯片卖给华为,一颗要价80美元。” “国内很多厂能做40nm的电源芯片,一颗才卖5元人民币。” “手机cpu我们短期追不上,但家电、工业设备里用的很多芯片,中小厂靠性价比就能抢市场。” 陈岩心里咯噔一下:这学生仔怎么对数据这么门清 连价格差都知道 谢爽立刻低头用手机搜了下,插话道: “对啊伟哥,我看美的集团2014年的财报。” “里就提到了,他们进口电源芯片一年花了十几亿,还说成本压力大!” 陈岩的脸有点绷不住。 美的财报这我都只是扫过一眼… 他们连这个都深挖了 李伟点点头,对陈岩说: “您看,需求是明摆着的。” “很多家电企业、汽车零部件厂,都有降低成本的压力,正在寻找国产替代。” “我们这次来,就是想看看哪些中小厂有能力稳定质量,能接住这部分需求。” “不用一开始就做最顶级的,能先把‘替代进口’的活干好,就不算白日梦。” 陈岩开始冒汗:这思路…也太务实了。 居然是从下游反推上游 他皱着眉,他看过美的的财报,但没往芯片替代这方面深想。 李伟接着说道: “您可能觉得40nm、55nm工艺落后了,做充电宝、路由器利润薄。” “但您想过没有,工信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里提到,到2020年新能源车保有量要达到500万辆,现在才多少” “未来车载充电机(obc)、电池管理系统(bms)里需要的大量电源芯片。” “恰恰是40nm-55nm工艺的天下,而且对功耗要求不像手机芯片那么苛刻。” “中小厂只要把良率稳住,就有巨大机会。” 陈岩背后一凉:新能源政策我写过稿! 但我从来没把芯片和这个政策关联起来! 他的逻辑链完整得可怕… 陈岩愣了一下,这个规划他报道过,但焦点都在整车和电池,没细想配套芯片。 李伟又笑了笑,补充了个细节: “陈记者,不知道您上周是不是参加了‘深圳电子展’” “有个叫‘中微半导体’的摊位,不大起眼,摆了个刻蚀机模型,没多少人停留吧” “但我觉得,这种在关键设备上默默投入的公司,未来很可能就是破局的点。 ” 还有,上个月《人民日报》有则小消息,提到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 “一期资金已到位,明确支持中低端制程产能扩张和技术升级。 ” “钱不是只盯着最顶尖的,能解决实际需求、有潜力的中小厂,同样有机会获得支持。” 陈岩彻底震惊了: 中微那个角落摊位我都差点错过! 《人民日报》那则消息 buried在八版角落! 这小子不仅看了,还读懂了政策背后的真金白银投向 这tm是十八岁 这眼光毒辣得像行业老狐狸! 陈岩彻底收起了轻视的表情。 电子展他去了,但没太留意中微。 《人民日报》那则消息他也扫过,只当是普通政策新闻。 他惊讶于这个年轻人对公开信息的细腻捕捉和串联能力,以及那种超越当下的视角。 他沉默了几秒,语气认真了很多:“你们俩…多大” “十八。”李伟回答。 陈岩叹了口气,笑着摇摇头,递过两张名片: “行啊…有点意思。” “是我刚才武断了。” “重新认识一下。” 说着陈言起身,从兜里拿出个挺精致的名片盒。 小心翼翼的抽出一张烫金名片,双手交给李伟。 “以后要是真搞出什么名堂,或者有什么值得报道的事,可以联系我。” 李伟也站起来,双手接过名片。 从兜里掏出了他那个随身携带的小笔记本。 撕下一页,写下自己的名字和电话,也留了联系方式。 他知道,像陈岩这样的体制内媒体记者,在产业报道方面有其渠道和影响力,认识一下没坏处。 这顿饭的后半段,气氛缓和了不少。 陈岩甚至以茶代酒,祝他们“前程似锦”。 心想:这小子绝对能成事,我得提前押注! 回到房间,谢爽还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伟哥,这就…认识个记者还是财经版的” 李伟把名片收好:“多条朋友多条路。以后的事,谁说得准呢。” 今日餐厅偶遇笑我年少轻狂,他日行业顶峰再见分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