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未央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林杰主刀做手术的消息,引爆了整个江东省医疗圈,并迅速扩散。 “林杰哪个林杰是卫健委那个林副主任吗” “他一个搞行政的,多少年没上手术台了,要做后交通动脉瘤手术开什么国际玩笑!” “这是被那几个老专家逼急了眼,要破罐子破摔了” “拿患者的生命当儿戏!这是赤裸裸的官僚主义,是渎职!” 质疑、嘲讽、担忧的声音如同潮水般涌来。省内各大医院的医生聊天群里,消息刷得飞快,几乎没人看好。 一些资深专家私下里摇头,认为林杰此举太过鲁莽,简直是自毁前程。 神经外科的交流群里更是炸了锅。 “后交通动脉瘤,毗邻重要功能区刘一手做都得掂量掂量,他林杰凭什么” “我听说他当年在省医神经外科是有一手,可那都是多少年前的老黄历了!外科技术日新月异,他早就脱节了!” “等着看笑话吧,明天直播,估计要成全省医疗界最大的事故现场。” 省医内部,气氛更是诡异。 行政楼下的患者家属暂时被劝离了,但窃窃私语在每一个角落弥漫。 王博涛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几次想再打电话给林杰,拿起话筒又放下。 心内科副主任张浩听到消息后,愣了好几分钟,然后猛地抓住正在整理下沉资料的王鑫:“王秘书,林老师他……他真的要做那台动脉瘤手术这太冒险了!” 王鑫一脸苦相:“浩哥,我拦不住啊!林哥决定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这不是逞强的时候啊!”张浩跺脚,“万一……我是说万一有点闪失,那可是一条人命!林老师这么多年的努力就全完了!” 就在外界议论纷纷,几乎一面倒看衰的时候,林杰却把自己关在了省医为他临时准备的一间小办公室里。 桌上摊满了那位动脉瘤患者的影像资料——ct血管成像、磁共振、dsa造影光盘。 他戴着眼镜,对着观片灯上的片子,一看就是几个小时,手指在影像上比划着,模拟着手术入路。 对外面的喧嚣,充耳不闻。 神经外科的副主任李斌,被王博涛硬着头皮派来当“助手”,实际上也带着监督和评估的意思。 他走进办公室,看到林杰专注的样子,到嘴边劝阻的话又咽了回去。 “林主任,”李斌换了个称呼,把一杯浓茶放在林杰手边,“患者的资料您都看过了,这个瘤体位置确实很棘手,颈内动脉和后交通动脉分叉处,瘤颈宽,而且紧贴着动眼神经和视神经……” 林杰抬起头,眼睛里有些血丝,但眼神异常清明:“dsa的动态影像我反复看了几遍,瘤体的搏动点和载瘤动脉的关系比静态片子上显示的更清楚。你看这里,”他指着观片灯上的一个点,“瘤体上方这个微小凸起,可能是穿支血管的起始部,手术时必须优先保护,不能用电凝直接处理。” 李斌心里微微一动。 林杰指出的这个细节非常关键,在静态片子上很容易忽略,只有在动态造影中才能捕捉到其搏动特性。 这说明林杰并非凭一时冲动,他是真的在深入研究,而且功底还在。 “手术方案呢”李斌忍不住问,“您打算用什么入路翼点入路” “嗯,标准翼点入路。”林杰点头,“但骨窗要开得足够低,充分暴露颅底,方便临时阻断和控制近端血管。动脉瘤夹我准备用弯型的,可能还需要一个直角夹辅助……” 他开始详细阐述手术的每一步设想,包括可能遇到的意外情况和备用方案。 他的语速平稳,逻辑清晰,对器械的选择、血管的处理顺序、神经的保护要点,说得头头是道,仿佛从未离开过神经外科一线。 李斌越听越是心惊。 林杰提出的方案,不仅完全符合当前神经外科的最新理念,甚至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比刘一手惯用的方法更显精巧和大胆。这绝不是一个脱离临床多年的人能凭空想象出来的。 “林主任,您……您这些年,真的没再碰过手术”李斌忍不住问。 林杰端起那杯浓茶喝了一口,笑了笑,有些苦涩:“在委里看文件看累了,偶尔会找些经典的手术录像来看,国外的,国内的都有。也在模拟器上练过手。但真刀真枪,确实很久没碰了。” 他放下茶杯,看着李斌:“怎么样,李主任,明天敢不敢给我当这个一助” 李斌看着林杰平静却充满力量的眼神,想到之前刘一手对他们的压制,想到林杰推动分级诊疗的决心,一股热血涌了上来。他挺直腰板:“林主任,您敢主刀,我就敢当这个助手!” 消息自然也传到了“生病”在家的几位老专家耳朵里。 马文山靠在自家书房的躺椅上,听着儿子汇报外面的情况,听到林杰要亲自做那台动脉瘤手术时,他先是一愣,随即嗤笑出声:“他林杰是疯了!真当自己是华佗再世也好,他自己找死,谁也拦不住!明天就等着给他收场吧!” 刘一手在家里摆弄着他的紫砂壶,听到消息后,动作停了一下,眉头微皱。 他比马文山更清楚那台手术的难度。林杰……他到底凭什么 难道他私下里一直没放下技术不可能,行政工作那么繁忙……他摇了摇头,觉得林杰只是在虚张声势,或者被逼到了绝路,不得已兵行险着。 他吩咐家人:“明天谁也不准打扰我,我‘病’需要静养。”他打定主意,绝不看那直播,只等最后坏消息传来。 赵德柱则在家里对着电话哈哈大笑:“直播好啊!全省直播他林杰怎么在手术台上丢人现眼!我看他以后还有什么脸面在卫生系统混!” 晚上,林杰很晚才回到宿舍。苏琳已经等在那里,脸上写满了担忧。 “你真的要做那台手术”她一见面就问,声音有些发颤。 “嗯。”林杰疲惫地脱下外套。 “为什么明明有那么多办法,为什么非要选最危险的一种”苏琳走到他面前,眼圈有点红,“你知道现在外面都怎么说你吗说你官僚,说你拿病人的命赌自己的前途!” 林杰握住她的手说:“琳琳,你觉得我还有别的选择吗马文山他们用技术绑架管理,用患者的安危作为筹码。我如果退了,不仅分级诊疗前功尽弃,以后在任何改革面前,既得利益者都可以用这一招来逼我们就范。医疗体系就永远别想真正变革。” 他看着苏琳的眼睛:“我必须证明,没有谁是不可替代的。技术和制度,比任何个人都重要。这台手术,就是最好的证明。” “可是……万一……”苏琳的眼泪终于掉了下来,“万一失败了怎么办你想过后果吗” 林杰沉默了一下,将她轻轻搂进怀里,感受着她身体的微微颤抖。“我想过。最坏的后果,我都想过。”他声音低沉,“但如果因为怕失败就不去做,那我们就永远只能原地踏步。相信我,琳琳,我不是一时冲动。我知道我在做什么。” 苏琳在他怀里靠了一会儿,抬起头,擦掉眼泪说:“好,我信你,我也去。” 林杰愣了一下,想说什么,苏琳打断他:“我不是去添乱。我是医生,我在台下,也许……也许能安心一点。” 手术当天,省医最大的学术报告厅被临时改造成了直播会场。 省内各大医院神经外科的专家、骨干,卫生系统的相关领导,以及闻讯而来的媒体记者,将报告厅坐得满满当当。气氛凝重而怪异,像是一场即将开庭的审判。 手术室外的观摩走廊也挤满了人,都是省医本院的工作人员,个个神情紧张。 林杰在手术室旁边的刷手间,用刷子仔细刷洗着双手,从手指到手臂,每一个角落都不放过。 水流冲刷着皮肤,带来一种久违而又熟悉的触感。 他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穿着绿色的手术衣,戴着帽子和口罩,只露出一双眼睛。 那眼睛里,没有了平日处理政务时的沉稳和算计,只剩下外科医生走上战场前的专注与冷静。 李斌和一助、二助、器械护士、巡回护士都已经准备就绪。 麻醉医生对着林杰点了点头,示意患者生命体征平稳,麻醉成功。 林杰深吸一口气,推开手术室厚重的门。 无影灯“啪”地一声亮起,将手术台照得一片雪亮。 患者安静的躺在那里,头部已被固定。 各种监护仪器发出规律的滴滴声。 林杰走到主刀位置,目光扫过台上的器械,然后落在患者头部那个划好的手术标记线上。 整个手术室,以及所有通过直播屏幕观看的人,都屏住了呼吸。 林杰伸出手,声音透过口罩: “手术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