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容词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他骂皇帝、讽权贵、揭黑幕,几乎得罪了整个统治阶级——— 当官儿的、有钱的、带兵的,全都看他不顺眼,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 连提拔他的唐宪宗李纯也hold不住了,气得发昏,忍不住对大臣吐槽: “白居易这小子!是朕提拔他,给他官做,给他发工资!他倒好,天天写诗骂朕!这算哪门子事” (“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 明升暗降?被“冷藏”的太子赞善大夫: 当皇帝和满朝权贵都忍无可忍时,白居易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公元811年,他被调离了核心谏官岗位,改任“太子左赞善大夫”。 表面上看是从八品的拾遗升到了正五品下,似乎是升官了。 但明眼人都知道,这是个彻头彻尾的“冷板凳”! 职责是陪太子读书(东宫属官),成了个无权过问朝政的“闲官”。 朝廷上下的潜台词是:“求求你了白大爷,消停会儿吧!别再每天怼天怼地逼逼叨叨了!” ~~~ 四~:“江州司马青衫湿”与人生转折 ~ ?“越职言事”的代价:武元衡案引爆贬谪: 然而,耿直boy白居易似乎还没完全适应自己的“闲职”身份,或者他忧国忧民的本性难移。 公元815年(元和十年)六月,震惊朝野的刺杀案发生: 力主强硬削藩的宰相武元衡在上朝途中被藩镇派遣的刺客当街刺杀身亡! 长安震动,百官惶恐,一时竟无人敢公开站出来说话。 此时,已不是谏官的白居易,却“越职言事”,第一个上书皇帝,强烈要求严缉凶手,矛头直指嚣张跋扈的藩镇势力! Σ??撕开皇帝的“遮羞布”:白居易的举动,虽然大义凛然,却深深刺痛了唐宪宗李纯的神经。 为什么呢 因为此时的唐宪宗,虽然号称“元和中兴”,但对实力强大的藩镇(特别是河北三镇)内心是忌惮和犹豫的,并未真正下定决心、准备好力量进行彻底的武力削藩。 白居易的激烈反应,等于是撕开了皇帝“有心无力”的遮羞布,暴露了朝廷的虚弱和皇帝的矛盾心态。 这让唐宪宗非常难堪和恼怒。-_-# ?“莫须有”的罪名:贬谪江州:早就看白居易不顺眼的政敌们(如宰相张弘靖、韦贯之)立刻抓住了这个绝佳机会! 他们不仅攻击白居易“越职言事”(严重违反官僚程序),更给他罗织了一项极其恶毒的罪名: 白居易的母亲是看花坠井而死,而白居易却写过《赏花》和《新井》诗! 这是“有亏孝道”!(简直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在皇帝默许和政敌围攻下,白居易被一撸到底,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 “司马”是州刺史的副手,但在唐代中后期,常用来安置贬谪官员,是个无实权的闲散职位。 从天子近臣到偏远州郡的闲职,这个打击对满怀报国热情的白居易来说是巨大的。 《琵琶行》?“天涯沦落人”的千古绝唱: 谪居江州,是白居易人生和诗歌创作的重要转折点。 政治上的失意,抱负的落空,让他心境苍凉。 一个秋夜,在浔阳江头送别友人时,他偶遇了一位漂泊江湖的琵琶女。 这位曾经名动京城的“女明星”,如今年老色衰,嫁作商人妇,却又遭商人冷落。 一位是怀才不遇、忠而被谤的贬谪官员,一位是身世飘零、老大嫁作商人妇的过气乐伎。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女的琴声道尽平生不得志,也拨动了白居易心中最深的弦。 他挥毫写下了不朽名篇《琵琶行》。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这眼泪,既是为琵琶女而流,也是为自己而流,更是为所有在命运洪流中沉浮的失意者而流。 这首诗将个人身世之感与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完美融合,艺术感染力达到了巅峰。 六年漂泊?忠州、杭州的辗转: 江州之后,白居易的仕途依然坎坷。 在接下来的六年里(公元818-822年),他又先后被贬谪到更偏远的忠州(今重庆忠县)担任刺史,后又短暂召回长安,旋即又被任命为“中书舍人”,不久又外放为“杭州刺史”。 这段持续的贬谪与调任,让他更深切地体察了地方民情,也磨平了他早年作为谏官时过于尖锐的棱角。 五、:苏杭治水、诗酒风流与“中隐”智慧 ?主动外放?杭州刺史的务实惠民: 公元822年,唐穆宗李恒即位。 朝廷经历了一番权力洗牌,新贵旧臣忙着争权夺利。 经历了宦海沉浮的白居易,心境已大不相同。 他主动上书请求外放,远离长安这个是非之地。 于是,他被任命为“杭州刺史”(一州的最高行政长官)。 这次,他不再是失意的贬官,而是决心在地方上实实在在做点事情。 ?水利功臣?白堤与六井的千年福泽: 在杭州,白居易展现了卓越的地方治理才能,尤其在水利工程上留下了不朽的功绩~ ?修筑钱塘湖堤(后世称“白堤”或“白公堤”): 主持重修西湖边的堤坝(此堤非今西湖白堤,位置更靠近钱塘门,今已不存),主要用于蓄积西湖水,灌溉钱塘(今杭州)、盐官(今海宁)一带的千顷良田,解决了农业灌溉的大问题。百姓感念其德。 ?疏浚六井,解决饮水难: 杭州靠近钱塘江,地下水咸苦不宜饮用。 唐代李泌曾开凿六口大井引西湖淡水入城。 年久失修后,白居易重新疏浚这六口井,解决了杭州城百姓的饮水难题。 这些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让白居易赢得了杭州百姓的爱戴。 他也真正体会到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成就感。 ?诗酒风流?闲适生活的江南印记: 在苏杭(之后又担任过短期的苏州刺史)的这段时光,是白居易一生中最为闲适惬意的岁月。 他尽职尽责地做好地方官的本分,其余时间则纵情于江南的山水之间,饮酒赋诗,听歌赏舞,过起了半官半隐的“中隐”生活。 着名的“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中的歌妓樊素和小蛮,大约就是这一时期陪伴在他身边的江南佳人。 他的诗风也发生了显着变化,从早期的锋芒毕露、关怀民瘼,转向了抒写闲情逸致、感悟人生哲理的“闲适诗”和“感伤诗”,语言更加平易流畅,意境更加悠远淡泊。 《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忆江南》等脍炙人口的名篇便诞生于此。”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