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容词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六、:晚年荣宠、“元白”永诀与“诗魔”长眠 ?“养老岗”上的“中隐”哲人: 公元827年(唐文宗大和元年),白居易被召回长安,担任秘书监(国家图书馆馆长),官居三品。 此后数年,他相继担任刑部侍郎(司法部副部长)、太子宾客、河南尹(洛阳最高行政长官)、太子少傅(太子老师)等职。 这些职位品级高(最高至二品)、俸禄厚、事务相对清闲,属于典型的“养老岗位”。 对于经历过巅峰与低谷的白居易来说,这些职位虽难以实现其早年“兼济天下”的宏大抱负,却正好符合他晚年“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哲学。 他乐于享受这份清闲与尊荣,自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在洛阳的履道里宅邸过着诗酒唱和、参禅学佛的悠游生活。 锥心之痛:丧子与失友(831年): 然而,平静的晚年也并非全无波澜。)o (你像串联珠玉般写了六十年诗,是谁让你在幽冥路上成了诗仙浮云不羁名“居易”,顺应造化字“乐天”。) 不仅如此,白居易自己也曾自称“诗仙”和“诗魔”。 他在《与元九书》中说:“知我者以为诗仙,不知我者以为诗魔。” 可见他对自己的创作力(多产如魔)和境界(超然如仙)有着清晰的认知和自信。 有趣的是,后世民间流传最广的“诗仙”称号最终落在了风格更飘逸的李白头上,而白居易则以“诗魔”(形容其创作数量庞大、如痴如魔)和“诗王”的称号更为人熟知。 这或许也是一种历史的阴差阳错吧! 巨星陨落: 公元846年(唐武宗会昌六年)八月,七十五岁的白居易在洛阳履道里家中安然离世。 他走完了波澜壮阔、精彩纷呈的一生,留下近三千首诗歌(现存最多唐代诗人),成为照耀中国文化星空的永恒巨星。 总结?大唐气度与白公不朽~ 白居易的一生,是天才闪耀的一生,是直言敢谏的一生~ 是深情缱绻的一生,是务实惠民的一生,也是参透世情、智慧通达的一生。 他从“长安米贵”的忐忑少年,成长为金榜题名的骄傲进士; 从锋芒毕露的“左拾遗”,沦为江州司马的青衫客; 又从勤政爱民的杭州刺史,最终成为享受尊荣的“诗仙”少傅。 他怼过皇帝,骂过权贵,爱过佳人,修过水利,写过让“童子解吟”、“胡儿能唱”的不朽诗篇。 他的幸运,在于身处一个虽然问题重重,却依然气度恢弘、能包容(哪怕是有限度地)批评、成就文化巅峰的“大唐”。 正如他的讽喻诗灌满了“行人耳”,却最终得到了皇帝“一度思卿一怆然”的追思。 这种文化的气度与自信,正是“盛唐气象”最动人的余韵。” 视频结束 七玥:“还挺长的,也很详细!!?” 于是,七玥打开了评论区。 “他是杜甫的铁杆迷弟,用新乐府将现实主义诗歌推向高峰~” “他是官方认证的“诗仙”,也是自称的“诗魔”~” “他是《长恨歌》里藏着初恋伤痕的痴情才子,也是《琵琶行》中泪湿青衫的天涯沦落人。” “他,就是白居易——一个用诗歌照亮时代、用一生写就传奇的“诗王”。” “哇,这几句用的太好了。” “谁说不是呢不愧是白居易啊。” …… 七玥又看看了历史名人对白居易的评价: 元稹:对白居易推崇备至,评价其诗文“大凡人之文各有所长,乐天之长,可以为多矣。 夫讽谕之诗长于激,闲适之诗长于遣,感伤之诗长于切,五字律诗百言而上长于赡,五字、七字百言而下长于情,赋、赞、箴、戒之类长于当,碑、记、叙、事、制诰长于实,启、奏、表,状长于直,书、檄、词、策、剖判长于尽。 总而言之,不亦多乎哉”,高度肯定了白居易各类型诗文的长处。 李戡:通过杜牧为其所作的墓志铭可知,他批评元白诗“纤艳不逞,非庄士雅人,多为其所破坏,流于民间,疏于屏壁,子父女母,交口教授,淫言媟语,冬寒夏热,入人肌骨,不可除去”,认为元白诗风对社会风气有不良影响。 不过后世有人认为这可能是杜牧假托李戡之言,挟怨报复。 唐宣宗:有吊白居易诗“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此诗可作为白居易一生的概括,肯定了他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以及作品的广泛流传度。 裴度:认为当代的人们,上自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称赞白居易的才华。 皇甫湜:对白居易的诗文持批评态度,数落了其诗文的一大堆毛病。 七玥:“皇甫湜是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