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容词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七玥看完后,就滑到了下一个视频,不出意外的话还是唐朝诗人的…… 可能是大数据检测到她喜欢这个,于是一连推了好几个诗人~ 于是,各朝各代的老祖宗们被迫一次性看了好几个唐朝诗人的视频… 其他朝代的老祖宗们:酸…~~ 然后,天幕还在播放: “才貌双全的“佛系诗佛”—— 一口气看完王维的璀璨与沉静人生~ 他是盛唐星空下一颗独特而耀眼的星辰,明明拥有足以“靠脸吃饭”的绝世容颜,却偏偏以惊世才华名垂青史; 他身处繁华,心向空山,在宦海沉浮与人生悲欢中淬炼出宁静淡泊的诗魂,被后世尊为“诗佛”。 他,就是王维。 本期,让我们穿越时空,一口气看完这位才貌双全的“佛系诗人”跌宕起伏却又归于静谧的一生。 “名门才俊,少年扬名”:闪耀长安的开局 公元701年,王维降生于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出身于着名的太原王氏,与诗仙李白同年诞生,堪称盛唐文坛的“双子星座”之一(虽二人交集不多)。 家世显赫赋予他良好的教育,而王维自身的天赋更是惊人: “诗、书、画、乐”,无所不精,样样通神。 更“气人”的是,他还生得姿容秀美,风度翩翩,史载“妙年洁白,风姿郁美”,堪称行走的“盛世美颜”。 然而,命运在他9岁时投下阴影——— 父亲王处廉去世,家道有衰微之象。 这或许早早地在他心中埋下了世事无常的种子。 怀揣着家族复兴和个人抱负,约15岁的王维踏上了前往帝国心脏——— 长安的求仕征途。 这位翩翩少年郎很快就在人才济济的长安崭露头角。 17岁那年,一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横空出世: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诗中那份质朴而深沉的游子思乡情,瞬间击中了无数漂泊者的心灵,“每逢佳节倍思亲”更成为传唱千古的“金句”,至今仍是节日里最动人的心声。 王维的名字,开始在长安的文化圈中口耳相传。 凭借过人的才华、优雅的谈吐和出众的仪表,王维迅速成为长安城炙手可热的“明星”。 他的朋友圈里不乏王公贵胄,其中最重要的一位便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同母弟弟——— 岐王“李范”。 岐王雅好文艺,对王维极为赏识。 正是在“岐王”的引荐下,王维得以结识了一位重量级的“文艺赞助人”与皇室核心成员——— 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 ?贵人提携,仕途初启: 状元绯闻与第一次跌落 一场精心安排的“面试”在岐王府上演。 宴请玉真公主的席间,王维化身“琵琶圣手”,一曲自创的《郁轮袍》如清泉流淌,似幽谷回响,技惊四座。 玉真公主听得如痴如醉,赞叹不已。 随后,王维又奉上自己的诗文集。 公主展卷细读,只见诗句清新脱俗,意境高远; 再看其书法,也是遒劲飘逸,自成一家。 当读到那首情深意切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时,公主对这个才情横溢、面如冠玉的年轻人更是刮目相看,当场就建议他参加科举考试。 在唐代,科举虽有制度,但“行卷”(考生向权贵呈献诗文以求推荐)之风盛行,是重要的“潜规则”。 玉真公主作为玄宗最亲近的妹妹之一,她的赏识无疑是通往仕途的“金钥匙”。 才貌双全的王维,得到了这位“顶流”贵人的强力背书,科考之路自然顺畅了许多。 开元九年(721年),年仅20岁的王维果然进士及第(需要澄清的是,王维并非状元,但以弱冠之年高中进士,已是极其显赫的成就),并立即被授予太乐丞的官职,掌管皇家礼乐、舞蹈教习,相当于“国家大剧院院长兼皇家歌舞团团长”。 一时间,王维风头无两,成为长安城最耀眼的青年才俊。 然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少年得志的光环下,阴影也随之而来。 关于他与玉真公主的“绯闻”开始在京城流传。 有人说他被公主“包养”,是“男宠”; 更有人酸溜溜地揣测,他中进士全靠公主“开后门”。 长安城的八卦小报(如果有的话)想必没少拿这事做文章。 有趣的是,这些花边新闻似乎并未立即对他的仕途造成实质性打击。 让他真正栽跟头的,是工作上的“事故”。 担任“太乐丞”不到半年,王维就遭遇了仕途的第一次重大挫折。 起因是他手下的伶人(演员/乐工)“私自舞黄狮子”。 “黄狮子舞”是专供皇帝观赏的御用舞蹈,严禁私自演出。 手下人犯了如此大忌,作为主管领导的王维难辞其咎,被贬为济州(今山东茌平)司仓参军——— 一个管理地方粮仓的基层小官。 从长安的聚光灯下瞬间跌落到偏远州郡的仓库管理员,这落差不可谓不大。 关于这次贬谪,民间八卦又有新料: 有人说他犯的错本身不算太大,之所以被贬得这么狠,是因为他“擅自娶妻”,得罪了“金主”玉真公主! 公主本想“金屋藏娇”,没成想才子心有所属,一怒之下便借机将他“发配”了。 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 是纯粹的工作失误,还是掺杂了情感纠葛 我们已无从确知。 只知道,王维在济州这个远离政治文化中心的基层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度过了四年光阴(约721-725年)。 ?丧妻之痛,归隐之志: 深情与山水田园的萌芽 约在开元十六年(728年)前后,经历了贬谪失意的王维开始寻求内心的平静,一度在淇上(今河南北部)隐居。 然而,命运对他的打击并未停止。 大约在开元十九年(731年),王维年仅三十岁左右时,他的妻子不幸去世。 这对情感深厚的王维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 更令人动容的是王维此后的选择。 他当时正值壮年,才华横溢,仪表堂堂,前途似乎仍有可为。 不少亲朋好友都想为他牵线搭桥,续弦再娶。?⌒ 然而,王维统统拒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