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第7/27页)
郑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原文】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1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2,百乘之家3,可使为之宰4也,不知其仁也。”“赤5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注释】
1赋:这里指兵役。2邑:古代黎民而姓居住之所。3家:卿大夫的封地。4宰:家臣。5赤:公西华,孔子弟子。
【译文】
孟武伯问孔子:“子路‘仁’吗”孔子说:“不知道。”孟武伯又问。孔子说:“子路这个人,在有一千辆战车的国家,可以负责兵役征募之事,至于他是不是‘仁’,我就不知道了。”“那冉有怎么样呢”孔子说:“冉有这个人,在有千户人家的大邑,拥有百辆战车的大夫封地,可以出任家臣,但是我不知道他是不是‘仁’。“公西华怎么样”孔子说:“公西华这个人,身穿朝服,可以与外来使臣往来交涉,但是我不知道他是不是‘仁’。”
【原文】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1”对曰:“赐也,何敢望2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注释】
1愈:厉害。这里是才德突出的意思。2望:比。
【译文】
孔子问子贡说:“你和颜回,哪个更强一些”子贡说:“我怎么能跟颜回相比颜回能以一推十,而我只能以一知二。”孔子说:“不如啊。我和你都不如颜回啊。”
【原文】
宰予1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2也。于予与3何诛4”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注释】
1宰予:名我,孔子弟子。2杇音wu,用以涂墙的工具。这里意思是粉刷。3与:语气词 。4诛:责备。
【译文】
宰予白天睡大觉。孔子说:“朽烂的木头不可以雕琢,粪土垒砌的墙不可以粉刷。宰予这种人,我有什么好指责的呢”
孔子说:“我早先对人的态度,是听了他的话,更相信他的行为;而现在我对人的态度,是听了他的话,然后观察他的行为。我的态度是从宰予白天睡觉这件事开始发生改变的。”
【原文】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1。”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注释】
1申枨:枨音chéng,鲁国人。
【译文】
孔子说:“我没有见到过刚正不阿的人。”有人回答说:“申枨就是这样的人啊。”孔子说:“申枨这个人私欲太重,怎么能算是刚正不阿呢”
【原文】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1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注释】
1加:这里是勉强别人、强人所难的意思。
【译文】
子贡说:“我不愿意别人强我所难,我也不强人所难。”孔子说:“赐啊,这一点不是你所能做到的。”
【原文】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1,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2,不可得而闻也。”
【注释】
1文章:指古代的典籍文献方面的修养。2性与天道:性,人与生俱来的禀性;天道,吉凶祸福的规律。这些都是深微奥妙的道理,所以孔子不去关心。
【译文】
子贡说:“先生在古代典籍文献方面的修养,我们可聆听老人家的教诲;但是先生关于人的禀性、吉凶祸福方面的论述,我们就无法听到了。”
【原文】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1闻。
【注释】
1有:通“又”。
【译文】
子路听到了夫子的教导,没能够去做,就怕又听到新的教诲。
【原文】
子贡问曰:“孔文子1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注释】
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文是他的谥号。
【译文】
子贡问孔子:“孔文子为什么谥号为‘文’呢”孔子说:“他聪明好学,不以向身份和学问比他低的人请教为耻辱,因此被谥为‘文’。”
【原文】
子谓子产1,“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已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注释】
1子产:郑国大夫公孙侨,襄公三十年执政,是当时著名的贤相。
【译文】
孔子评论子产说:“他在四个方面符合君子之道:行事恭敬谨慎,侍奉国君充满虔敬,教养人民对他们有恩惠,使用民力能够把握分寸。”
【原文】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1三仕2为令尹,无喜色;三已3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崔子4弑齐尹,陈文子5有马十乘,弃而违6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正得仁”
【注释】
1令尹子文:楚国称宰相为令尹。2三仕:仕,出仕,为官。三,这里是虚数,言其多。3已:罢免。4崔子:齐大夫崔杼。他于襄公二十一起杀掉了国君齐庄公。5陈文子:齐国大夫须无。6违:离开。
【译文】
子张问孔子:“楚国的令尹子文曾多次任令尹之职,但是他从未因此流露出喜悦之色;曾多次被罢免,但从未因此显现出愠怒之色。换任的时候必将自己也担当令君时的政务,如实告诉新令尹。这个人怎么样啊”孔子说:“这个人怀有忠心。”问:“可算作仁吗”回答说:“不知道。这如何能算作是仁呢”“崔杼杀了他的国君齐庄公,陈文子有四十匹马,但他丢下这些马离开了崔杼。到了别的国家,就说:‘和我的大夫崔杼一个样啊。’就又离开了。到了一个国家,就又说:‘和我的大夫崔杼一个样啊。’就又离开了。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他是一清明廉洁之人。”问:“他可以算作是仁吗”孔子说:“不知道。这怎么能算作是仁呢”
【原文】
季文子1三思2而后行。子闻之,曰:“再3,斯可矣。”
【注释】
1季文子:鲁国的大夫季孙行父。2三思:三,约数。思考多次。3再:第二次。
【译文】
季文子对一个问题经过反复的思量才去做。孔子听到这件事后说:“想两次,也就够了。”
【原文】
子曰:“宁武子1,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2。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注释】
1宁武子:卫国大夫,姓宁,名俞。2愚:昏聩。
【译文】
孔子说:“宁武子这个人,国家统治井然有序的时候,他很聪明;国家昏乱动荡的时候,他就装作懵懵懂懂的。他的聪明别人或许能够达到,但是他的懵懂是没有人能比得上的。”
【原文】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1,斐然成章2,不知所以裁3之。”
【注释】
1狂简:有远大的志向,但处事迂阔。2斐然成章:文采华美的样子。3裁:裁夺,这里是指导的意思。
【译文】
孔子在陈国,说:“回去吧!回去吧!我们那里的年轻人努力进取,但是处事简慢,妄加穿凿以成文章,我不知道该怎么指导他们。”
【原文】
子曰:“伯夷、叔齐1不念旧恶2,怨是用3希。”
【注释】
1伯夷叔齐:狐竹君的两个儿子,狐竹君死后,他们弟兄两个都不肯继承父亲的王位,双双投奔周文王。武王伐纣,他们劝谏不成,逃到首阳山,发誓不吃周栗,最后饿死。2恶:嫌隙、仇恨。3是用:因此。
【译文】
孔子说:“伯夷、叔齐不对已有的仇怨斤斤计较,所以别人对他们的怨愤自然也就少得多了。”
【原文】
子曰:“孰谓微生高1直或乞酰2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注释】
1微生高:姓微生,名高,鲁国人。2酰:音xi,醋【译文】孔子说:“谁说微生高这个人行为正直有人向他讨点醋,(他不拿自家的,)却问邻人那里讨一点给人家。”
【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1,左丘明2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注释】
1足恭:过分的恭敬,即诌媚。2左丘明:鲁国的太史。相传他是《左传》的作者,【译文】孔子说:“刻意雕饰语言,故意摆出和善的脸色,对人过分的恭敬,左丘明以此为耻辱,我也以此为耻辱;隐藏内心的怨恨反而同别人装作友好,左丘明以之为耻,我也以之为耻。”
【原文】
颜渊、季路侍1,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2。”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3。”
【注释】
1侍:站在一旁。2无施劳:施,表白。无施劳就是不表白自己的功劳。3少者怀之:年轻人怀念我。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