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碧山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有图表,详阅:gbt7714

许长青,梅国帅,周丽萍.教育公平与重点高校招生名额分配——基于国内39所“985”高校招生计划的实证研究[j].教育与经济,2018,:10-17.

mla

许长青,梅国帅,and周丽萍.“教育公平与重点高校招生名额分配——基于国内39所“985”高校招生计划的实证研究.“教育与经济2:10-17.

apa

许长青,梅国帅,amp;周丽萍..教育公平与重点高校招生名额分配——基于国内39所“985”高校招生计划的实证研究.教育与经济,10-17.}

教育公平与重点高校招生名额分配

——基于国内39所“985”高校招生计划的实证研究

许长青1,梅国帅1,周丽萍2

(1.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广州;2.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北京)

摘要:基于国内39所“985”高校2016年招生计划的研究发现:“985”高校招生指标地区分配的总体较公平状态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各“985”高校招生计划指标分配不公平问题;现有各“985”高校招生计划制定原则尚不统一,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地区间录取机会公平;部分“985”高校属地招生比重过大,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弥补本地区在“985”高校招生名额指标分配过程中的弱势地位。研究得到的基本结论是我国高等教育公平得到提升的同时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分配区域不平等问题突出。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机会公平,促进高等教育平等发展,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强对“985”高校招生计划的宏观调控,监察“985”高校招生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高等教育机会公平政策的落实。

关键词:“985”高校;招生名额分配;地区差异;教育公平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的重点大学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重点大学的历史可追溯到1954国务院高教部最先确定的6所全国重点大学,从全国重点高校到“211”“985”工程建设高校,再到“双一流”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这些均属于重点大学建设的范畴,本研究的重点大学界定为国内39所“985”高校。高考制度恢复以来,高等教育尤其是优质高等教育,其较高的投资回报和对于社会流动的突出作用为我国民众所认可。为此,人们纷纷加大教育投入,以期其子女获得最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进而实现自身社会阶层的跃升。而就进入我国高等教育的渠道而言,虽然有高校自主招生方式的补充,但高等教育招生考试(高考)仍然是覆盖面最广、影响程度最深的最主要的方式。由于高等教育资源的稀缺性,各高校的招生指标采取“总量控制、上下结合”的方式来确定每年的招生数量,因此,地区招生名额指标量获得的多寡对于该地区考生进入高等教育的机会起着决定性作用。目前,学界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地区招生指标分配的差异上,尤其是聚焦在“985”等重点高校的招生名额指标分配。国家层面对此也是尤为重视,2008年,教育部明确提出“央属高校属地招生比重不得超过30%”的要求。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完善高等学校招生名额分配方式和招生录取办法。随后,2014年9月国务院正式印发《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明确规定要改进招生计划分配方式,包括部属高校要公开招生名额分配原则和办法,合理确定分省招生计划,严格控制属地招生比例。然而,反观我国“985”高校招生现状,一方面,北京、上海等地的招生录取分数偏低,录取机会大,教育不公平现象较为突出;另一方面,高校属地招生规模较大,仍有部分“985”高校属地招生规模高达50%;此外,近年来因“985”高校地区招生指标分配不均而引起的群体事件时有发生,并存在上升势头,亟待解决。重点高校招生“属地化”的行为背后反映了各地区高校如何最大程度地保障本地区考生的最大利益的内在动机,其本质是在优质教育资源不充分的情况下各方多重博弈的结果。参与博弈的各方在获取信息、博弈能力和博弈资本上的差异造成了各地区重点高校属地招生的差异化现象,导致优质高等教育机会在入口上的分配不均衡不公平。

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随着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的显着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和正义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接受教育,尤其是接受优质的高等教育是广大人民群众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迫切需要,是人们获取投资回报、实现“向上流动”、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渠道。但在资源有限,教育供给满足不了人们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的情况下,优质高等教育机会的分布不平衡不充分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制约因素。鉴于以上的现实问题和政策背景,我们认为对我国“985”高校的招生名额指标分配行为进行分析,深入研究在现有招生制度下各省市自治区所获招生指标的公平程度及其背后原因,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理论与研究综述

回顾以往有关我国重点高校招生名额指标分配的文献,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思辨性的理论研究,主要对于招生名额分配机制中的公平与效率的原则、分配过程中的问题、成因和对策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第二类是描述性的实证研究,借助于基尼系数、效率指数等描述性指标、通过回归模型、引力模型等多种模型框架对地区间的重点高校招生名额分配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对于第一种思辨性的研究而言,学者对于地区间的高考录取差异性提出了不同见解,比如郑若玲(2001)认为高考录取制度的改革不能只追求“考试公平”,也不能完全倒向“区域公平”,只能在兼顾两者的同时求取相对公平的最大值。[1]而陈廷柱(2004)则认为,地区间高考录取分数上的巨大差距,不是高等教育不公造成的,而是追求高等教育公平的必然结果,这是高等学校行使自主权的一种必然反应[2]。而在如何促进重点高校在地区间的录取公平的对策上,学者提出了不同的建议。其中,杨东平(2000)认为应该将大学设为国立省立市立,国立大学向全国公平招生,地方高校可倾向当地生源[3]。唐汉琦(2015)提出要统筹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并进一步建立相关长效机制来改善农村基础教育条件,提高农村地区教育水平,保障农村地区学生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权利[4]。周洪宇和申国昌(2006)认为新的招生名额指标分配应该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总人口数、总考生数和该省拥有的“985”高校数以及上年度该省(自治区、直辖市)所获得指标投放数或者实际录取数为依据[5]。对于高校招生名额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问题的成因分析,刘海峰、李木洲(2012)认为全国入学机会分布不均等,其原因主要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布局不均衡。部属高校,尤其是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分布总体延续了清末高等学堂出现以来的不均衡现象,呈现出“金字塔结构分布格局”。东部沿海地区高校比较聚集,中西部很多省区高水平大学明显偏少,尤其是像河南这样的人口大省,有近1亿的人口规模,到现在为止没有一所“985”大学。[6]总之,此类研究多数是针对高校招生的相关政策文件进行的政策文本分析和理论价值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高等教育招生提出相关的改进构想。

对于实证类的研究,大部分是采用基尼系数、洛伦茨曲线、二项式和泊松模型、帕累托效率和比例模型等来直接描述分析高校的招生名额指标在不同区域间的分配现状。比如,谈松华和文东茅(2011)指出各省区学生就读部属高校的入学机会指数的基尼系数从2001年的0.226提高到了2010年的0.298。北京、上海、天津的入学机会指数从2000年的1.75、1.61、1.51上升到2010年的3.64、3.73、2.84,但河南、河北、安徽、内蒙古、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甘肃等省区的部属高校入学机会指数却一直在0.50~0.70的低点徘徊,地区差异明显[7]。但也有研究得出相反的结论。李立峰(2006)的研究表明部属重点大学分省招生的趋势已经从原来主要集中在几个特定省区转变为全国各省区间较合理的分布[8]。张俊、吴根洲(2010)运用洛伦兹曲线对“985”高校在各省区招生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尽管“985”高校总体上在各省区招生比例的分配较为公平,但是具体到各“985”高校却很不公平。[9]郭伯良和许志勇(2006)用多水平模型对清华大学2001-2006年在全国各地的招生名额分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六年来在各地的名额分配差异显着,部分省份的名额显着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部分省市的名额显着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冯科、聂海峰(2007)建立了高考招生问题的模型,结果证明如果使用分数公平的录取机制,考生真实申报对学校的偏好就是他的优势策略,录取结果可以同时达到帕累托最优和分数公平[11]。郑庆华等人(2012)针对普通高校分省招生计划编制问题,提出了一种招生计划二次分配模型。初次分配使用灰色模型计算招生计划基础值部分,二次分配借助模糊指标体系计算招生计划调整值部分。[12]也有部分研究针对“985”高校招生计划及其可能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比如潘昆峰等人(2010)通过大规模的数据分析,直观地描述了目前在分省配额制之下,我国各省考生就读央属高校入学机会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发现各地所获得的央属高校招生名额的分配、该省是否拥有央属高校、该省的高考人数以及上一年度央属高校在各省的本科录取人数显着相关[13]。随后,潘昆峰(2013)的研究还发现,高校与各省份的距离远近也会对高校招生名额分配产生显着影响,而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央属高校招生名额分配行为产生的影响作用有较大差异。[14]

总体来看,先行研究大部分是对全部重点高校或者某几所重点高校(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的招生指标分配现状进行研究,研究结论不一,既有研究表明地区间的重点高校招生名额分配差距越来越小,也有研究证实各地高招指标分配差距扩大的。研究结论出现矛盾,这可能是因为我国重点高校内部在生源、学校排名、教学质量、师资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我国重点高校总体的地区间的招生名额指标分配和某些重点高校(如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或者是每一所重点高校的地区间招生指标分配现状是存在很大的差异的。以往研究大多是仅仅反映总体或者部分重点高校的招生名额指标分配情况,因此结论上出现冲突。为了弥补该现有研究的不足,我们将采用采用每万人录取机会、教育基尼系数指标,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每一类和每一所重点高校在地区间的招生名额指标分配的公平度进行计算。与以往研究相比,本研究可以更加完整地反映我国重点高校的招生名额指标在地区间的分配现状,也可以进一步解释以往研究结论的矛盾之处。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自“985”项目实施以来,先后有39所国内高校入围,考虑其在教学、科研等方面的突出实力及其较高的社会认可度,故本研究将国内39所“985”高校招生名额的地区分配作为研究对象,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相关测量指标的构建,进而探究国内重点高校招生指标地区分配公平现状。

(二)研究工具

研究通过引入“每万人录取机会”、“教育基尼系数”等数据指标,并结合聚类分析方法,以此来探究国内31个省市自治区所获“985”高校招生名额指标的公平程度;同时,通过对各所“985”高校具体招生行为的研究,进一步分析地区间录取机会差异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1.每万人录取机会

“每万人录取机会”是指每万名高考报名的人数实际被录取的机会,该指标可以较好地反映各地区入学机会差异。假设i省的每万人录取机会为pi,则:

pagenumber_ebook=14,pagenumber_book=12

ai是i省被“985”大学录取人数,mi是i省高考报名人数。该指标可以较为直观的表现地区间所获录取机会差异,进而反映地区间招生名额指标分配公平现状。一般而言,地区所获pi数值越高,说明该地区学子所获得的“985”高校录取机会越大,竞争优势越明显;反之,则说明该地区所获录取机会相对较小,竞争的劣势地位更显着。

2.教育基尼系数

教育基尼系数是基尼系数在教育领域的运用,较为科学的反映了所测量对象的公平程度。本文所使用教育基尼系数主要是由张建华(2007)[15]所做的关于教育基尼系数的推导,假设教育基尼系数为g,则:

pagenumber_ebook=14,pagenumber_book=12

n表示组数,wi表示从第1组到第i组累计每万人录取机会占总数的比例。教育基尼系数g值介于0-1之间,教育基尼系数越大,反映被测量对象公平程度越低,尤其是当所测量对象g值超过0.4时,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因为参照基尼系数的解释,教育基尼系数0.4是分配公平的警戒线,若不及时调整,可能诱发一系列社会问题,进而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

3.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也称为群分析,它是研究样品(或指标、变量)分类问题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聚类分析方法可以对于事先不知道应该将样品或指标分为几类,可以根据样品或指标的相似程度,进行归组并类。[16]在本研究中,39所“985”高校在师资、规模、生源数量和质量、学校排名、外界认可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本研究将依据武书连关于2016年国内“985”高校的排名及赋分,[17]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对这39所“985”高校进行归类,然后根据每万人录取机会指标求出每一类高校获得的录取机会的教育基尼系数值,分层次探究不同水平的“985”高校招生名额分配公平现状。

(三)数据来源

研究所用的数据主要是通过检索官方网站得到,拥有较高的可信度。具体而言,各省市自治区所获得的各“985”高校招生指标数据主要来源于“985”高校的官方网站,各省市自治区高考报名人数则主要通过“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和“高考信息网”获得。在搜集各“985”高校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2016年招生计划之后,汇总各省市所得的“985”高校招生计划指标量,进一步整理计算出其他相应数据。需要说明的是,研究所用高校招生指标并未包括高校自主招生指标。

四、结果分析

(一)每万人录取机会

如前所述,每万人录取机会是衡量高等教育机会公平的重要指标。在高等学校招生录取实践中,我国高校招生录取工作主要是在分省定额制度的基础上展开的,相关部门在确定各地招生名额指标后,根据学生志愿情况择优录取,从而使地区间所获高校录取机会差距保持在合理范围,进而保障民众最基本的受教育机会公平的权利,保证教育公平的实现。为有效考察国内重点高校招生名额指标分配的公平现状,我们根据各省市自治区高考报名人数及其所获得的“985”高校招生名额指标量,计算得出各省市自治区所获“985”高校每万人录取机会。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2016年高校“每万人录取机会”。结果如表1所示。

表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985”高校每万人录取机会

pagenumber_ebook=15,pagenumber_book=13

注:数据来源于各“985”高校官方网站和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公开平台。

由上表不难看出,各省市自治区所获“985”高校每万人录取机会的分布相对较为集中,多数集中在100-200之间,包括新疆、海南、安徽、贵州、河南、四川、西藏、内蒙古、河北、湖南、甘肃、江苏、山东、山西、广东、江西、云南、广西等18个省市自治区,其典型特征为地区高考报名人数多,录取机会相对较小;其次有辽宁、青海、福建、陕西、浙江、湖北、黑龙江、宁夏、重庆等在内的9个省市自治区的每万人录取机会集中在200—300之间,其典型特征为高考报名人数与计划分配人数高度正相关,地区录取机会相对较高,每万人录取机会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另外有北京、上海、天津、吉林等4省市每万人录取机会超过300,其典型特征为地区高考报名人数少,计划分配人数较多,录取机会大,每万人录取机会两倍于全国平均水平。可以说各地区每万人录取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金字塔型”分布特征,金字塔各层间录取机会差距明显。

(二)“985”高校每万人录取机会的教育基尼系数

为进一步量化“985”高校招生名额指标地区分配公平现状,笔者引入了教育基尼系数指标。笔者主要利用张建华(2007)[18]关于基尼系数的相关推导式对地区每万人录取机会的基尼系数值的进行计算,以此分析各地区的“985”高校每万人录取机会公平现状。依照平均分组方法,笔者根据31个省市自治区每万人录取机会按数值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将平均分为5组,前四组每组6个省市,第五组包括7个省市。同时,在现有分组的基础上,计算各组每万人录取机会百分比及其累计百分比,具体数据可见表2。

表2各省市自治区相关分组数据

pagenumber_ebook=16,pagenumber_book=14

接着把表2的数据带入教育基尼系数的计算公式,得出各省“985”高校录取机会教育基尼系数g值0.2428。为进一步检验本文计算的教育基尼系数的可靠性,笔者尝试引入胡祖光(2004)[19]关于教育基尼系数的简易推导式,得出关于每万人录取机会教育基尼系数值为0.2327,两个数据差异较小,说明计算结果比较稳定可靠。该数据表明,总体看,我国的“985”高校每万人录取机会分配处于比较平均状态,各省市每万人录取机会掌控在比较合理范围,从这一点看,同国内大部分关于重点高校招生的教育基尼系数的研究结果相一致。但需要指出的是,“985”高校虽同属于中国“最优质高校”阵营,但是这些高校之间在质量、招生规模、考生吸引力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比如,北京市内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上海市内的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院校的教育质量普遍较高、本科招生规模较小、更受考生热衷和追捧。因此,各省市自治区获得的“985”高校每万人录取机会的整体基尼系数值并不能足以完全反映优质高等教育机会的分配现状。本文依据武书连关于2016年国内“985”高校的排名及赋分,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对这39所“985”高校进行归类,然后求出每一类高校获得的录取机会的教育基尼系数值,从而探究不同水平的“985”高校招生名额分配公平现状。

(三)从分组看“985”高校每万人录取机会的教育基尼系数

根据武书连2016年中国高校排名及其对各“985”高校的赋分,我们进行了系统的聚类分析,并最终将其归为三类,而后根据张建华(2007)[20]关于教育基尼系数的推导式,对每一类“985”高校每万人录取机会教育基尼系数值进行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表3“985”高校聚类分析结果及其教育基尼系数值

pagenumber_ebook=16,pagenumber_book=14

一类“985”高校每万人录取机会教育基尼系数值为0.433,超过了0.4这一分配不平均的警戒线。这说明,国内最优质的高校的招生录取机会在各地区间的分配存在很大的差距,教育公平已然受到很大挑战,亟待调整。与此同时,通过对比各省市自治区的“985”高校每万人录取机会的整体基尼系数值与二类“985”高校的每万人录取基尼系数值,发现两者间差异巨大,从而进一步验证了各省市自治区的“985”高校每万人录取机会的整体基尼系数值并不能完全说明教育公平现状的研究假设,表明了整体的教育基尼系数值掩盖了最优质高校招生名额指标分配不均的事实。

二类“985”高校的每万人录取机会的教育基尼系数值为0.261,介于0.2-0.3之间,处于比较平均阶段,与总体基尼系数水平较为接近,但与第一类高校形成较为强烈的反差。为进一步验证研究假设,我们进一步对第一、二类高校招生数据合并,并计算相应的地区每万人录取机会教育基尼系数,得出教育基尼系数g=0.2683,从中不难看出,随着一类“985”高校的介入,两组融合所得教育基尼系数值进一步中和,但是因为一类高校自身仅包含有3所“985”高校,且这三所高校又有着质量高和录取名额指标少的特点,使其对于融合后对结果的影响有限,故两组融合后地区每万人录取机会教育基尼系数更倾向于二类“985”高校教育基尼系数值,相应的一类“985”高校则处于一种被平均状态,从这个角度来看,也表明了每万人录取机会整体教育基尼系数不能完全说明高校招生名额指标分配的公平现状。

三类“985”高校的每万人录取机会教育基尼系数值为0.269,可见各地区获得的三类高校录取机会相对较为公平,从而进一步验证了每万人录取机会整体教育基尼系数对于一类“985”高校招生名额指标分配不公平现状的掩盖。另外我们还发现,伴随着“985”高校数量的增多,地区每万人录取机会教育基尼系数往往会有所下降,为此笔者进一步做出推测,各“985”高校招生计划指标地区分配本身存在着不合理,招生名额指标分配不公平现象较为突出,但是又由于各“985”高校在招生名额指标地区分配上存在一定的互补性,故而伴随着“985”高校数量的增加和与之而来的各“985”高校招生名额指标的进一步整合,各“985”高校招生名额指标地区分配不公平现象被隐藏了。为了进一步获悉每一所“985”高校的招生指标分配情况,我们进一步针对每一所“985”高校的招生计划,对各地区所得每万人录取机会做教育基尼系数分析,发现每一所“985”高校地区每万人录取机会教育基尼系数值均高于0.3,其中更是有多达24所“985”高校的地区每万人录取机会教育基尼系数值高于0.4。这些数据表明“985”高校招生名额指标地区分配不公现象非常突出。

五、“985”高校招生计划行为分析

“行为”是指受人的心理或者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外在活动。“985”高校招生计划行为的实质是指高校在招生名额分配过程中配置和使用资源活动的一种心理表现,高校招生行为通过对静态招生指标的动态变化得以实现。基于上述研究发现,我们试图对“985”高校招生计划进行分析。通过分析“985”高校的名额指标分配原则和依据,以期了解现有招生名额指标分配不公的深层原因。高校招生计划指标的分配应以考生基数为基础,辅之以属地因素、经济情况、学生生源质量等因素的考虑。但基于以下原因,我们不对生源质量和经济情况的因素进行探讨,仅从考生基数与高校属地因素对招生名额指标分配进行分析:第一,“985”高校于我国最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其生源多为各省高考成绩最好、最优秀的学子,故其生源质量均有较好的保障,差异程度相对较小;第二,优质高等教育的投资收益率较高,对于促进代际流动的作用明显,再加上高校内部学生奖助体系日渐完善,因此经济因素对于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影响日见削弱。当然从实际数据来看,通过分析各“985”高校招生计划与地区人均gdp相关性发现,“985”高校在各地区所分配招生指标与地区经济的相关性上并不显着。因此,我们主要从考生基数及属地因素等两个因素来考察“985”高校招生行为的深层次影响因素。

(一)考生基数

考虑到教育公平,高校招生计划应以地区考生基数为依据,使各地区教育入学机会趋于平等,以此来保障教育公平的实现。而就我国各“985”高校招生计划现状而言,情况或许相反。我们通过对“985”高校招生计划与各省市自治区高考报名基数进行相关分析,发现现有的39所“985”高校中有多达17所高校招生计划与地区高考报名人数的相关性不显着,这其中就包括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厦门大学、大连理工大学、重庆大学、兰州大学、东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仅有22所“985”高校地区招生计划与地区高考报名人数显着相关,但是相关性水平不高,多数为中度相关,未出现高度相关的结果。由此可见,一方面,各“985”高校在招生计划制定过程中,缺乏对地区考生基数的考量;另一方面,伴随各“985”高校对于地区考生基数因素的不同态度,也可以看出各“985”高校在招生计划制定过程中对于计划制定原则和依据的不一致性,并且伴随各“985”高校于地区招生名额指标分配过程中参考因素和对于各因素赋予权重的不同,进而影响地区招生指标的获得。由此,我们认为高校间招生计划原则和依据的差异为地区间录取机会差距明显现状埋下了隐患,进而影响教育公平。

(二)属地因素

招生计划制定过程中,属地因素是招生计划制定单位所同样不能忽视的问题,这一原则主要是出于属地贡献及其它客观现实的要求。毋庸置疑的是,地方当局在土地、就业、资金、安全及其他方面都给予所在地高校一定的支持,尽管不能简单的根据地方政府投入的比例决定“985”高校属地招生名额,但是给予属地考生一定的政策倾斜还是可行的[7];与此同时,就全球范围而言,不管其通过何种方式进行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其结果都是高校在属地录取有较高比例的学生,而就笔者所掌握的关于我国各“985”招生计划信息来看,各“985”高校属地招生规模过大的现象普遍存在。具体来看,我国各“985”高校属地招生规模普遍维持在20%左右,无论是就中位数(20.1%)还是就均值(20.93%)来看,其中有20所高校属地招生规模高于20%,有19所高校低于属地招生规模低于20%,属地招生比重较高;另外需要指出的是,39所“985”高校中有6所高校属地招生规模高于30%,这与2008年教育部出台的关于部属高校属地招生规模不得超过30%的规定相冲突,其中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属地招生规模更是超过了50%,浙江大学属地招生规模亦高达到48.2%,可见部分“985”高校属地招生比重过大;与此同时,笔者对属地招生比重低于10%的10所高校进行研究发现,该类高校多分布于“985”高校数量多、录取机会大的北京、上海等地,或是受中央管控较为严密,地方政府难有作为的军事性质的高校,如国防科技大学;而对于属地招生比重较大的“985”高校,尤其是属地招生比重在50%左右的“985”高校,其所属地区的典型特点是考生基数较大,录取机会相对较低,在全体“985”高校招生名额分配中处于弱势地位。因此,从某种程度来说,属地招生比重较高的“985”高校,其较高比例的属地招生,更多的是保障本地区考生进入最优质高等教育的权利,弥补本地区在全国“985”高校招生名额分配中的弱势地位。

六、结论和对策

研究利用39所“985”高校2016年招生计划及其相关数据,分析了“985”高校于各省市自治区间招生名额分配等问题。研究发现:第一,现有各“985”高校招生计划指标地区分配存在不合理,部分地区每万人录取机会相对较高,如北京、上海、天津等地每万人录取机会接近4倍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二,通过对每万人录取机会的教育基尼系数分析,发现“985”高校招生指标地区分配的总体公平状态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最优质高校招生不公平的现状,同时也掩盖了各“985”高校招生计划指标分配不公平的问题;第三,通过对各“985”高校招生计划分析,研究发现“985”高校招生计划原则制定尚未统一,并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各“985”高校间招生计划制定依据参差不一,从而造成地区间“985”高校录取机会差距明显;第四,少数“985”高校较大比重的属地招生规模更多的是为了满足本地区考生进入最优质高等教育的愿望,保障本地区考生进入最优质高等教育的权利,弥补本地区在总体“985”高校招生名额分配中的弱势地位。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矛盾的转化预示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更高、范围更广,不仅表现在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上,更表现在民主、法治、平等、正义等精神需求上。研究表明,与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需求相比,我国高等教育依然存在显着差距并且区域不平等问题突出。我们认为政府的宏观调控是实现“985”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公平的强有力手段,尤其是对于实行分省定额制度的中国,地区间“985”高校录取机会差距更多的是人为因素,而非市场原因造成,为此有必要加强相关宏观调控,以保证教育公平的实现。同时,考虑到有关“985”高校招生计划的宏观调控措施落实不到位事实的存在,我们认为应该更加强调控措施的落实与监察,以保证政策的顺利实施,进而达到实现教育公平的调控目的。具体措施如下:

首先,明确高校招生原则与办法,统一各“985”高校招生指标设立依据,建立以考生基数为基础,充分考虑属地及地区经济等因素的招生录取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明确各“985”高校招生计划指标上限,严格限制重点高校属地招生规模。其次,科学统筹,合理规划,尽可能在考虑上年度招生计划的基础上,制定相关调整预案,避免因冒进加大改革阻力,尤其是来自现有招生指标分配下获利地区民众的阻力,从而保证各项工作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再次,加强招生方案评估。一方面利用基尼系数等相关指标对各“985”高校招生计划进行评估,确保各“985”高校招生名额指标分配公平性。另一方面,加强对“985”高校招生数据的监控,保障实施与事后监察,保证地区间录取机会的公平。计划实施是整个方案最重要环节,方案唯有落到实处才能发挥作用,为此有必要设立专门工作小组,协调各“985”高校招生工作安排,并监察既定招生计划落实情况,同时保证各“985”高校招生录取信息的公开透明,方便民众与社会舆论的监督,进而保证地区间录取机会的公平,保障教育公平的实现。最后,自觉履行总书记提出的高校“四个服务”指导思想,坚持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诚然,影响重点高校名额分配的因素很多,但由于难以获得“985”高校所有考生的高考分数,未能对生源质量进行操作化定义,因此本研究仅仅考察了生源数量,未能对生源质量对“985”高校每年的名额调整的影响进行剥离。我们期待以后有更多的学者可以从生源质量的角度,对我国重点高校的招生名额分配机制和背后的公平逻辑进行研究,以弥补本研究的不足。

参考文献

[1]郑若玲.考试公平与区域公平:高考录取中的两难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2001,:53-57.

[2]陈廷柱.在公平与不公平之间--论高等教育的地区差异[j].教育发展研究,2004,24:84-86.

[3]杨东平.对建国以来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的回顾和反思[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0,:68-71.

[4]唐汉琦.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的政策反思[j].考试研究,2015:13-18.

[5]周洪宇,申国昌.我国考选历史的回顾与反思——兼谈我国重点高校录取名额投放问题[j].教育研究,2006,:43-48.

[6]刘海峰,李木洲.教育部直属高校应分布至所有省区[j].高等教育研究,2012,:17-25.

[7]谈松华,文东茅.高校招生名额分配研究报告[r]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专题调研报告汇编(下).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内部文稿,2011.511.

[8]李立峰.我国高校招生考试中的区域公平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

[9]张俊,吴根洲.“985”高校招生区域公平研究——基于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j].考试研究,2010,:49-57.

[10]郭伯良,许志勇.对清华大学2001—2006年在各省招生名额的分析[j].考试研究,2006,:110-116.

[11]冯科,聂海峰.高考录取机制的帕累托效率分析[j].经济科学,2007,29:53-65.

[12]郑庆华,罗京,王衍波,等.普通高校分省招生计划编制模型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2,29:2567-2570.

[13]潘昆峰,许申,陈彦,康乐,兰雅慧.央属高校招生名额分配的原则和方案设计[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0,:43-55.

[14]潘昆峰,马莉萍.央属高校跨省招生名额分配行为研究——引力模型假设及其验证[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114-121.

[15][18][20]张建华.一种简便易用的基尼系数计算方法[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7,6:275-278.

[16]郝黎仁,樊元,郝哲欧.spss实用统计分析[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17]郝孟佳,熊旭.武书连2016中国大学排行榜公布清华大学重夺冠军[ebol].http:edu.people..cnnc1053-.html,2016-04-0-12-18.

[19]胡祖光.基尼系数理论最佳值及其简易计算公式研究[j].经济研究,2004,:60-69.

educationalequityandtheallocationofenrollmentquotaofkeyuniversities——anempiricalstudyofenrollmentprogramsof39universitiesof985project

changqingxu1,guoshuaimei1,lipingzhou2

(1.schoolofpoliticsandpublicaffairs,sunyat-senuniversitycenterforpublicmanagementofchina,sunyat-senuniversity,guangzhouchina,;2.graduateschoolofeducation,pekinguniversity,beijingchina,)

abstract:basedonthesurveyofenrollmentprogramsin2016of39universitiesof985project,itisfoundthattheequaladmissionopportunitiesof985universitiesineachregioncloaktheunequalregionalpreference;astheenrollmentplansof985universitiesarenotyetunifiedamongregions,whichaffectthefairnessofinterregionaladmissionsopportunitiesseriously;some985universitiesenrollalargeproportionoflocalstudentsinordertobalancetheweakpositionoftheregionintheallocationprocessof985universitiesenrollmentopportunities.resultsshowthatproblemsofunequalallocationofhighereducationresourcesofgoodqualityoutstandwhiletheequityofhighereducationimproves.inthisregard,tofurtherimproveeducationalequityandbalanceddevelopmentofhighereducation,thegovernmentshouldstrenhenthemacro-controlof985universitiesenrollmentplan,supervisetheproblemsappearedintheenrollmentprocessandensuretheequityofopportunitiesofhighereducation.

keywords:universitiesof985project;enrollmentquotaallocation;regionaldifferences;educationalequity

责任编辑叶庆娜;校对张河森

中图分类号:f08;g40-0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87002-0010-08

收稿日期:2017-07-24

基金项目: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中国特色‘双一流’大学建设研究:战略、路径与绩效动态监测评估”(17yja)、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项目教育公平、社会流动与经济增长:新常态视野下的中国教育公平问题研究(dfa)。

作者简介:许长青,男,中山大学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从事教育经济与财政、教育政策与管理研究,比较高等教育研究;梅国帅,男,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研究生,从事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周丽萍,女,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研究生,从事教育经济学研究。

玄幻奇幻推荐阅读 More+
超品星主

超品星主

吃茄子的玉米
这里有璀璨绚丽的星海。这里有变幻莫测,威能无穷的星术。这里有吼声震天,实力强大的星兽。最重要的是,这里还有我。帅星如此说道。
玄幻 连载 26万字
末世之异能倒流

末世之异能倒流

青稚欢
末世已经够惨了,还要拖家带口打怪升级?本来以为自己带着的是一个拖油瓶,结果自己才是最弱的一个。司悯怀表示自己很委屈。
玄幻 连载 62万字
血誓王座

血誓王座

洛谷狷客
多年之前,那个年轻人就说过,他会回来,没有人相信,他们给他的只有蔑视和嘲弄。而今天,他真的回来了,王公显贵们才惊恐地站起来眺望,那个如龙般矫健的男人,和他身后..
玄幻 连载 19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