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生死时速
寒江孤影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阿里小说网novels.allcdn.vip),接着再看更方便。
车队在盘山公路上艰难前行。暴雨如注,能见度极低,车轮不时打滑,溅起浑浊的水花。车内无人说话,只有引擎的轰鸣、雨刮器疯狂的摆动声和窗外呼啸的风雨声交织在一起。 江辰紧握着手机,努力捕捉着微弱的信号,每隔几分钟就尝试与市指挥部和龙口乡前线联系一次,但大部分时间只能听到断断续续的杂音。通讯,在恶劣天气下成了最不可靠却又至关重要的东西。 “周市长,信号太差了,时断时续。”江辰转头向闭目养神的周明光汇报。 周明光睁开眼,眼中没有丝毫睡意,只有锐利的光芒。“预料之中。记住,到了现场,你的眼睛就是我的眼睛,你的耳朵就是我的耳朵。所有关键信息,尤其是险情变化和群众转移情况,必须想尽一切办法传回来,也要把我的指令一字不差地传达到位。” “明白!”江辰感到肩上的责任又重了几分。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颠簸,车队终于抵达龙口乡政府临时设立的指挥点。这里同样一片忙乱,电话铃声、人员的呼喊声混杂在一起。乡党委书记浑身湿透,脸色苍白地迎上来。 “周市长!您可来了!水库水位还在涨,渗漏点好像有扩大的迹象!我们组织了所有干部和青壮年村民帮助转移,但老人孩子多,路又难走,转移速度太慢了!” “专家,马上跟我去坝上!”周明光没有多余的话,直接点名水利局的首席工程师老谭。 “市长,雨太大,坝上太危险!”乡书记急忙劝阻。 “险情不明才是最大的危险!走!”周明光语气斩钉截铁,抓起一件雨衣就往外走。老谭和另一位专家立刻跟上。 江辰毫不犹豫地也抓起雨衣:“周市长,我跟你去!需要记录情况和保持联络!” 周明光看了他一眼,点了点头。 一行人顶着狂风暴雨,深一脚浅一脚地朝着水库大坝方向摸去。山路泥泞不堪,雨水像鞭子一样抽打在脸上,几乎让人睁不开眼。手电筒的光柱在雨幕中显得微弱而摇晃。 终于爬上坝顶,景象令人心惊。水库的水位已经逼近坝顶,浑浊的库水在狂风的推动下,猛烈地拍打着坝体。在老谭手电光的指引下,众人果然在背水坡的底部,看到了几股不断变粗的浑水渗出,带出细小的泥沙。 “是管涌!”老谭脸色大变,“必须立刻反滤导渗,控制住,不然坝体土料会被掏空,有溃坝风险!” “需要什么”周明光大声问,声音在风雨中有些失真。 “沙袋!碎石!黄沙!大量的!在渗漏点外围压重导渗!”老谭吼道。 “听到没有!”周明光看向江辰和乡书记,“立刻组织所有能动员的力量,往坝上运送沙石料!快!” 江辰立刻用对讲机尝试呼叫乡指挥点,但只有刺耳的电流声。手机同样没有信号。 “市长,通讯中断!”江辰大声报告。 “你立刻跑回去!传达指令!同时告诉后方,我们需要更多支援,特别是运输车辆和抢险物资!快!”周明光当机立断。 江辰没有丝毫迟疑,转身就朝着来路深一脚浅一脚地狂奔。雨水模糊了视线,脚下不断打滑,他摔倒了两次,浑身沾满泥浆,但立刻爬起来继续跑。他知道,现在是在和时间赛跑,和死神赛跑。 肺像要炸开,腿像灌了铅,但他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把指令传回去! 终于冲回乡指挥点,他几乎瘫倒在地,但强撑着抓住乡书记的胳膊,嘶哑着喉咙喊道:“坝上……是管涌!急需沙袋、碎石、黄沙!立刻组织所有人往坝上送!周市长要求,向市里请求更多支援,车辆!物资!” 命令被迅速传达下去。乡里所有的干部、留守的村民、甚至一些半大的孩子,都被动员起来,冒着大雨,用最原始的肩膀扛、用小车推,沿着那条泥泞的山路,将宝贵的沙石料一点点运往大坝。 江辰守在指挥点那台时好时坏的电话旁,一遍遍尝试拨打市指挥部的号码。终于,在一次短暂的信号连通中,他几乎是吼着将险情和周市长的要求汇报了过去。 “收到!支援力量已出发!坚持住!”电话那头传来郭磊主任沉稳而有力的声音。 放下电话,江辰稍稍松了口气,但心依旧悬在坝上。他拿起一箱矿泉水和几包压缩饼干,再次冲入雨幕,逆着运送物资的人流,向大坝方向返回。他不能留在后面,他的岗位应该在最需要信息传递的地方。 坝顶上,抢险正在紧张进行。周明光亲自指挥,和专家、干部群众一起,冒着被风浪卷走的危险,将沙袋和碎石压在渗漏点周围。雨水、汗水和泥水混在一起,每个人都成了泥人。 江辰赶到时,正看到周明光扛起一个沙袋,步履有些踉跄。他急忙冲过去想接过,却被周明光用眼神制止。 “记录好!每一分钟的情况都要记录好!”周明光的声音沙哑却无比坚定。 江辰重重点头,他站在一个相对安全又能纵观全局的位置,用防水笔记本和录音笔,记录下这惊心动魄的一切:险情的变化、抢险的进程、人员的状态、物资的消耗……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渗漏点涌出的水似乎渐渐变得清澈了一些,流量也略有减少。老谭专家抹了把脸上的泥水,大声报告:“市长,反滤起效果了!险情初步控制住了!但还需要持续观察和加固!” 人群中爆发出一阵劫后余生般的欢呼,但很快又被风雨声压了下去。 江辰看着在风雨中屹立指挥的周明光,看着那些拼尽全力的干部群众,看着脚下暂时被驯服的险情,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热流。这一刻,他无比清晰地感受到了肩上责任的重量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凝聚力量、共克时艰所带来的巨大震撼与成就感。 这漫长的一夜,远未结束。但最危险的时刻,似乎正在过去。黎明的曙光,或许就在风雨之后。